妖精圣地,陈元盘膝,头顶一股绿气冒出回归建木之内。
那铜锣太厉害了。
脑子里传来元东的声音,显然他败的不甘心。
我知道,这一次毁了灵身,建木再凝聚的话,只怕会加速枯萎,而我们只有五年的时间。
陈元沉重的说。
是我莽撞了。
元东自责道。
总要有人拖住一个,你没错。
只是我们实力不够而已。
陈元道。
唉!一个打锣人就如此厉害,阎王本尊出来的话,又是何等威力。
元东感叹道。
所以要感谢青青,若非他误打误撞,只怕九州现在都已经沦落了。
陈元也是苦中作乐般感叹一句。
两人交谈着,无数妖精飞来,飞向建木之内,为其修补损伤。
不过这次伤了本源,妖精们的效果也不强。
龙昊天出现了,你感觉到了吗?元东问。
自然,他出手帮助了我们,但似乎没有再聚的意思。
陈元道。
我们三魂本是一体,他如此选择,倒是寒了你我之心。
龙神府怨仇在身,也是他的责任。
你我二人还能联手,他却要独自面对。
好吧!或许这次败了,我道心裂了缝隙,需要好好休养了。
你尽快想办法解决枯萎问题,我好凝聚新身。
嗯!交谈完毕,陈元离开。
回到山语内,招来方毓宁与慕容元昊。
可知道这天地间可有秘境,有混沌之气?陈元问道。
混沌之气?这是啥?方毓宁反问。
慕容元昊也是摇头。
陈元解释道:九命九劫,你们应该也知道,第一劫混沌之劫,造就了九州万物,而那时天地间的气。
不是灵气而是混沌之气。
我虽然情报收集天下,却是头次听闻混沌之气的说话。
此气有什么特征?方毓宁问道。
没有特征,不过天地间奇地无数,就算第一劫后已经数百千万年,但我想依旧会有特殊的地方还会保留混沌之气。
陈元道。
好吧!我叫手下留意。
方毓宁道。
再交谈堡中发展,五年时间,寻找混沌之气是首要,但第二要就是成城。
陈元已经发现,自己不能再拖。
虽然开天城威胁依旧在,但现在天策府陷入三途府之争。
在那里还没有分出胜负时,暂时是无暇搭理自己,现在这几个大府都在三途府的宝库前,一起攻克三途府宝库,那内中可是有着灵器、和无数高级法器和材料,谁不想分一杯羹。
金乌府这次联手,阎府、鬼城、天魔一起现世,已经可以确认这些邪魔已经暗中联合。
陈元回到山巅,先看望了冰湖尊者的伤势。
确认无大碍,也算是松口气。
现在身边最大的助力应该就是他了,也是气宗唯一能给的支援。
混沌之气难寻,只能暂时引山海之气维持建木不衰。
气宗已经临难。
我也要上剑宗一访了。
陈元无暇照顾自身伤势,思绪一定又去寻梁紫苏。
这一次,梁紫苏倒是打开洞府让他进入了。
梁紫苏的洞府,也是灵山前十的宝地。
一踏入,就能感受到内中剑意充斥,她已经闭关近二十年。
一心沉醉在剑道上。
到了内洞,一方剑蒲团上,却是坐着一个白发女子。
白发垂地,只怕有丈长。
梁紫苏紧闭双眼,额间却是多出一道剑纹。
你……怎得?陈元对她变化惊讶无比。
皮囊肉相,何须惊讶。
梁紫苏嘴唇蠕动,却是云淡风轻。
竟然你已经入道,我也不质疑你的选择。
我来此,你也该知晓为何?陈元说。
天外飞仙山,可由云州萧山顶而上。
梁紫苏告知。
陈元得道答案,点头离开。
萧山在狼神府,是草原之中的圣峰。
他本就打算走一遭狼神府,如今也能顺道了。
不过去狼神府之前,陈元还关心章之唤的问题。
自从前往天音城之后,章之唤布置完成传送阵,就渺无音讯。
陈元担心他的安危,着力让方毓宁寻找。
如今山语,气势越来越盛,盛世之势下,风调雨顺,修士安居乐业,灵植生长顺利,修士修炼轻松,山语成城之日,可以说指日可待。
陈元要往萧山,但元东已经不能坐镇,所以他必须将事情安排后,灵山上有冰湖尊者,炼虚中期修为,足可对抗开天城的姬渊。
另外还有黄泉在此开店,承诺护山语安危,两大高手可保外忧。
成城势必要扩展,两大分堡也要融合。
由孟尝率军往南开拓,陆游信与楚羽目标为雪木堡旧地,而往西陈元要将岚山囊括,由叶子落、苏桃与艾布负责,东边再进去就是海龙城领地,陈元与海家关系还是保持亲密,所以不会动作。
而沈傲则要坐镇阴山关卡,谨防阴山群妖动作。
另外对祝融殿、炼丹阁等,陈元也兑换来新的高级秘方。
武林庄由秋鸿负责,红岩界中也是快速发展期,方毓宁坐镇本堡,加速内中发展。
一切安排妥当,陈元也是出发,前往狼神府。
七日后,云州东北,天荒大草原。
比起风州大平原,天荒大草原却是生机勃勃,风吹草低可见牛羊。
这些牛羊,自然不是普通野兽,大多也是妖兽,站在草原边缘,却是可以眺望到数十万里一座恢宏雪山。
那就是陈元此行的目的——萧山。
狼神府的圣山,传闻此山高虽然通天,但实际上却是下到地府之处。
却不知道原来也可以由此前往异域,天外飞仙山与萧山不知有什么联系。
陈元揣测之中,已经迈步踏着草浪,朝萧山而行。
这几年,他走的地方颇多,跨过大海,翻过千山,跃过万水,在草原里追风,在雪山上观月,历经四季,看百花争艳,揽清风明月,卧膝弹琴,也曾扫却云雾,修行之人,闭门造车终究成不了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见证人间,见证天地,才能追寻道之所在。
陈元心中回顾,自得在心。
入先天,明三事,求道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