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歌曲即含有民歌的轻快,也含有城市乐曲的浪漫。
虽然是短短的一首小歌,却处处显示匠心来:灵活地运用了调式的变化。
第一乐句是自然小调式,第二乐句是自然大调式,第三乐句旋律小调式的影子一闪,第四乐句又回到了自然小调式。
作曲家还突破了乐句的方整性。
第一乐句是四个小节,第二乐句比第一乐句少一个小节,第三乐句割成了两个分句,一处使用了切分音,对意义上的重音的强调恰到好处,第四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二乐句相近,但不从强拍起,而变为从弱拍起。
四个乐句在章法上竟没有一处是和另一处完全相同的,歌曲旋律的转折令人意想不到却又自然得体,气息宽广,结构精巧,于素雅中显露出生动的意趣,令人惊叹不已。
而随着手风琴的乐曲声响起,瓦雷德也开始了歌唱。
有些南部通用语的发音,与原曲略有不和,则以其他词汇取代。
不过大体上仍旧是一样的,歌词如下: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树叶也不再沙沙响夜色多么好令人心神往多么幽静的晚上小河静静流,微微泛波浪明月照水面,银晃晃。
依稀听得到,有人轻声唱,多么幽静的晚上。
我的心上人坐在我身旁默默看着我不作声我想对你讲但又难为情多少话儿留在心上长夜快过去天色蒙蒙亮衷心祝福你好姑娘但愿从今后你我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唱完。
唱的爱丽丝双眼闪闪发亮。
手里的羽毛扇子掉到了地上也不知道。
只是看着瓦雷德发愣。
这一首歌曲——也很可以说,这一首情歌听的她心里面直发烫。
只想要放开所有女性的矜持,一下子扑到瓦雷德的怀里面。
这,这首歌曲是……爱丽丝几乎激动地说不出话。
她看着瓦雷德,急切的想要从他那里得到答案——瓦雷德自然不能说这首曲子是前苏联的作品。
米哈伊尔·马杜索夫斯基作曲,瓦西里·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作词。
当然,他也没有无耻到说这是他自己做的。
这是我偶然间听过的一首民歌。
据说是距离我们很远的,一个北方的国度的音乐家所谱写的。
瓦雷德这么告诉爱丽丝,然后,瓦雷德问她说:你感觉怎么样?爱丽丝有些脸红。
毕竟这首歌曲中描写了男女恋人,在夜晚单独约会的事情。
这和现在的情况完全一致。
坏人!爱丽丝暗暗骂了一句,心里却觉得甜滋滋的。
低着头抿着嘴强忍着笑不说话。
不喜欢么?瓦雷德误解了爱丽丝的意思。
还以为她是看不上这首曲子。
这让他有些不解——中世纪风格的曲目,要么是一成不变的宫廷乐曲,要么是下里巴人的民谣。
这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雅俗共赏,可是难得的佳作。
而且爱丽丝在这之前肯定没听过。
然而就是这个都不能让她满意……那么只好亮底牌了。
瓦雷德一念至此,便微微一笑,放下了手风琴,又走到了钢琴旁边做好,双手袖子一抖,手就搭在了正钢琴上。
紧接着就开始演奏了。
爱丽丝还处在极度兴奋与激动之中。
这一会儿看瓦雷德又开始弹奏钢琴。
便勉强静下心听。
心里隐隐的期待,希望瓦雷德能再给她一个惊喜。
随着瓦雷德修长灵巧的十指不断按动琴键,悠扬的音乐声如流水般缓缓舒展开来。
尽管节奏简单,却异常动听。
一开始出现的主题纯朴亲切,先后重复三次,中间有两个对比性的插部。
第一插部建立在新的调性上,色调明朗,表现了欢乐的情绪;第二插部在左手固定低音衬托下,色彩暗淡,节奏性强,音乐显得严肃而坚定。
一连串上行的三连音及随后流畅活泼的半音阶下行音调,又自然地引出了主题的第三次再现。
乐曲在欢乐明快的气氛中结束。
这曲子既不华丽也不长,只是一片小品而已。
难得的是用如此简单的手法,就能创作出这么好的曲子来。
爱丽丝在一旁听了也是连连点头,一曲结束,便为瓦雷德鼓了鼓掌。
看着瓦雷德点头致意,便问道:那么这首曲子呢,又是你偶然间听过的?嗯。
瓦雷德看着爱丽丝带着暧昧的笑容看着自己,稍微有点不好意思。
他听得出,爱丽丝这么问,是不大相信这两首曲子,是瓦雷德偶然间听来的。
毕竟西尔凡尼亚就这么大,这两首曲子也都相当不错。
不可能瓦雷德在卡斯坦因伯爵领听了,她在拉弥娅伯爵领却一点消息都不知道。
不过之前说过了,瓦雷德不屑于剽窃他人的作品。
别人怎么想是别人的事,他该怎么说还是要说的:这是南方国家,一个非常优秀的音乐大师写的。
那么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呢?爱丽丝接着问道。
致爱丽丝。
瓦雷德这样回答。
……致爱丽丝?听了这首贝多芬大神的名作,爱丽丝嘴角暧昧的笑容更浓了三分,似乎已经认定了这就是瓦雷德所做的。
而且是为了她做的。
这个拉弥娅家族的大小姐别的不喜欢,偏偏就是喜欢这个。
当瓦雷德说出致爱丽丝这个曲名之后,爱丽丝一颗芳心就栓死在瓦雷德身上了。
眼中异彩连连,恨不得整个的把瓦雷德吞到肚子里去。
嗯,致爱丽丝……瓦雷德自然发现了他这个表妹的异常。
说话的声音有些底气不足。
看着瓦雷德这样子,爱丽丝忍不住嘀咕了一句:坏人。
趁着瓦雷德抬起头的功夫,就轻轻吻了瓦雷德的侧脸。
然后只留下一串银铃似的笑声,便飘然离去了。
这个……好感度算是提升了吧?瓦雷德摸着被吻过的地方自言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