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千幻心通!

2025-03-27 16:07:31

眼瞧着曾荣退去,伸手自怀中取出白色的盒子,这是当日夜探地牢,无花送给他用于改头换面之物。

千幻心通?带着一抹疑惑,林云打开盒子,只见一张薄薄的面具安放其中。

这面具似清水做成,上有一道乳白色的光晕流转,看起来就和人皮面具一般。

这要怎么用?林云皱眉,伸手去拿,入手处,温凉触感传来,不等他动作,面具自动化作流水逆窜而上,最后依附在林云脸上。

毛孔先开后合,浑身暖洋洋的,一道舒适无比的感觉传遍全身。

再看盒子里已是空空荡荡,底部有一个小环,显是夹层。

不假思索的拉开,一本薄薄的册子出现在眼前:《千幻心通》真解。

翻读过后,林云目露赞叹,二师兄不愧是二师兄,单凭这千幻心通,当今天下便是一绝。

易容改装本是世俗武者所用,无花结合古法,又在其中加入了修者的炼器之道,让其成为适用于修者的东西。

只要你在心底观想某个人的模样、气息,千幻心通便可模拟变换,化作对方模样,高矮胖瘦,就连气息也是一模一样。

其真假,就算是神通强者也无法探查。

这就是千幻的由来。

因其形貌变化是利用光线等迷惑人的五感六识而成,故此不可被人近身接触。

虽稍有瑕疵,但几乎可忽略不计。

它还有另一功用,就是能让同样佩戴此物的人在一定范围内彼此感应,也就避免了亲人对面不相识的问题。

若一方不想被人查获踪迹,可自行调控,并不影响感应别人下落。

无花将之命名为心通。

用千幻心通来称呼它,简直是相得益彰。

如此神奇之物,制造起来自然不轻松。

无花耗尽心力也不过做成五张,一张自用,另两张分别给了大师兄无生、三师弟无果,这最后两张便都在林云手中了。

林云珍而重之的将小白盒收入怀中,师兄这份情义自难以表达。

他现在还是佛门败类,所有人都以为他已死在金光峰下。

千幻心通在他手中,能发挥出更大作用。

心念一动,整个人随之发生变化。

低头,望湖中看去。

只见一人身材瘦高,样貌清秀。

一身粗布麻衣,浑身上下透着一股书卷气。

果然是好宝贝。

林云惊讶之余,心喜无比。

眼下就连他都认不出湖中之人,何况别人?事不宜迟,当即动身。

循着黑石感应而去。

……千佛城以西,折贤居中。

三长老孔捷,身穿青色长衫,背靠石椅,悠闲的调着手中茶。

在他面前,地上跪着一个秃头和尚,四十上下,脸上一道刀疤贯穿咽喉。

这和尚看上去面目凶戾,满身血气,但就是这样一个恶僧,面对满身儒雅,恍若手无缚鸡之力的三长老,却是毕恭毕敬,不敢有分毫大意。

事情办得怎么样?三长老押了一口茶水,一脸享受之色,开口问道。

恶僧头垂的更低,尽量压着嗓子,说道:回三长老,属下已将翠湖居上下尽数斩杀,所有宝物也一应搬了回来。

嗯?三长老眉头轻皱,空中气氛骤凝,沉声说道:我只问你,天星石……找到了吗?三长老……恶僧闻言,咕咚一声,使劲咽了一口唾沫,艰难无比道:属下找遍了翠湖居,就是没发现……混账。

三长老猛一拍桌,茶水打翻,一股香气四溢。

原本清澈明净的双眸犹若毒蛇,盯着恶僧。

冷冷的道:你知不知道天星石事关重大?属下知道。

恶僧瑟瑟发抖。

也罢。

三长老深吸一口气,重又将身子埋入石椅,平静道:那你可曾将翠湖居主人带回?三长老,翠湖居主人已被属下斩杀……属下罪该万死,罪该万死!恶僧语气惶恐,咚咚咚不住叩首,鲜红的血迹顺着脑门流淌而下。

三长老皱眉,道:你确定他死了?他的胸口中了一掌,属下亲眼看到掌力透胸而过,这等伤势,应该……死了吧。

在三长老的威慑下,恶僧有些不确定起来。

应该?三长老眸光骤寒,冷笑道:有你这等废物,实乃我门中不幸。

长老,属下只是……为宗门贡献你最后一点力量吧!三长老说着,伸手取出一物。

此物巴掌大小,呈椭圆形,通体黝黑墨绿,端部衍生出九个小孔,散发着阵阵妖异光华。

三长老将掌中之物望空一抛,九条绿光洒落。

恶僧抬眼一瞧,只骇的魂飞天外,大叫:九魂坛?三长老,你不能……啊!可怜他空有一身灵台后期修为,在九条绿光面前却弱小如婴儿。

须臾之功,骨肉尽去。

依稀可见一个金色的小人儿,被九条绿光拉扯着没入九魂坛。

三长老挥手取回,目露冷漠,道:连小事都办不好的废物,也只有精魂这点用处了,倒是那天星石……也罢,只要过了明晚,‘九转星魂阵’一成,无花小儿难逃一死,天星石自是没了作用。

……林云循着黑石感应到的气息追踪九灵盒下落,一路变换方向,最终走到了千佛城。

居然在千佛城中!看着眼前的城阙,林云目光微凝,然后朝着千佛城走去。

此刻他变换形貌,纵使在佛门大神通天视地听大法的查探之下,也只是一个普通文弱书生,故此,没受到多少刁难,轻松越过防线,进入了千佛城中。

循着感应,一路向西,约莫行了二、三里路,皱眉扫过四面,这里是成片的民居房,偶有一两座大气的建筑,也都是供奉神庙之用。

难道说,灭绝翠湖居满门的凶手就在此处?林云心中疑惑,却没有停下脚步。

凭着黑石,再度前行。

一番七转八折,来到一处绿柳成荫之地。

石路尽头,一座四四方方的院落呈现。

门前悬有一块木匾,上书三个大字——折贤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