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天启宗

2025-03-27 03:27:13

三年七个月后。

大燕国都方固城。

方固城是一座很奇怪的城池,怪在形状。

别的城池修建的一般都是四四方方很规整,方固城虽然名字里有个方字,但一点也不方。

从高处看,方固城更像是一个特大的牛头。

有两道城墙呈半月形往外延伸,就是牛角。

而主城后面比较大,前面比较细,这么奇怪的建筑风格,放眼天下也是独一无二。

据说,当初方固城也和其他地方的城池一模一样,方正且规矩。

但是大燕第二代国君,也就是差一点统一了北方十六国的那位燕文王沐云亲自设计改建了这里。

不得不说,这种抛弃了审美观念的建造风格,对于防守来说确实有着很大的提高。

两侧探出来的牛犄角,可以加大对攻城一方的打击面。

而且牛角城墙那两段可以截断,就算敌人杀上去也没有意义。

至于前城窄而后城宽,是因为后城的宽度有利于己方兵力的布置和展开。

而前城窄,攻城一方的兵力就难以全面施展。

当然这些都是传说,普通百姓谁也不懂战争的事。

而且大燕虽然有一段长达几十年的衰弱期,也没有出现被人围攻都城的局面。

十年前,大将军方知己重建铁流火之后,燕军实力大增,虽然还不能恢复沐云时期的鼎盛,不过自保已经不成问题。

因为南边有个超级霸主大羲,所以包括幽燕十六国在内的所有周边小国,都不敢称帝,只能称王。

现在的燕王,正是四年前归来的原皇三子沐长烟。

而随沐长烟归来的叶大娘,已经深陷囚牢三年多了。

皇城天极宫修建在方固城的后城,距离北城墙不过十里。

北城墙外面三十里,就是沧蛮山的一段分支,在这被称之为燕山。

翻过燕山再向北,还有一片大燕的飘地……之所以称之为飘地,是因为那地方被草原游牧民族控制,名义上属于大燕,但大燕并没有多少人马驻扎。

燕山险峻,游牧民族又不擅长攻城,所以有这天堑,大燕倒也不怎么在意北方那些游牧民族。

皇宫。

沐长烟坐在椅子上发呆,最近几年,他越来越爱发呆了。

他面前的桌子上堆放的奏折已经有两尺高,但他就是不想看。

他脑子里只有那个女子,那个如今被关在密牢里连他都不能相见的女子。

叶韵。

沐长烟喃喃自语:孤无能,回到大燕之后就让你受了苦。

你放心,再给孤一段时间,孤定会救你出来。

就在这时候,外面的小太监安承礼快步跑进来:太后来了。

沐长烟脸色一变,连忙起身,快步到了门口俯身等着。

待那宫装的美妇一出现,他的腰弯的更低了:儿臣拜见母后。

太后苏晴暖今年才三十九岁,如果不是因为她的亲生儿子因病早逝,也轮不到沐长烟回来做国王。

而之所以选择沐长烟,是因为苏晴暖很清楚很了解沐长烟的性子。

看起来有些癫狂,但实则懦弱。

而且沐长烟没有主见,往往都会被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的思想。

这样的人,最适合做傀儡。

事实证明,苏太后的眼力确实厉害。

沐长烟此生做过最有勇气的事,就是为了保护叶韵而去了幻世长居城。

而回之后,看到苏晴暖的那一刻,这种勇气就荡然无存。

起来吧。

苏晴暖的声音稍稍有些沙哑,不是那种动听的温柔的女声。

但这不影响她的那种美,那是一种很冷傲的很雍容的美。

她本是赵国公主,联姻嫁给了燕王。

燕王病死之后,朝权就始终都在她手里把持着。

若非自己称王名声不好,那些家族势力又不好全面得罪,她何必把自己最不待见的沐长烟弄回来做王。

苏晴暖的身材保持的很好,不到四十岁,但身上找不出一点赘肉。

她的脸上也没有什么皱纹,只是眼角处还是有岁月留下的痕迹。

苏晴暖快步走进东暖阁,身后的两个侍女弯着腰小跑着跟着。

她一转身,那两个小侍女立刻跪下去为她把长长的衣服后摆整理好。

苏太后在椅子上坐下来,看了一眼桌子上堆积的奏折,脸色更加的不善。

你是大燕的王,是万民的王。

啪的一声,苏太后的手重重的拍在桌子上:但看看你现在的样子!沐长烟抬起头,却没有说什么。

他知道自己从回来的那一天就败了,败的彻彻底底。

他带着叶韵回来的半路上,脑子里设计了一万种方法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

他甚至想到,如果太后逼的太紧,他就反抗,真真正正的反抗。

宁可不要什么王位,也不能让叶韵受苦。

然而在回到方固城,看到苏太后眼睛的那一瞬间,他就知道自己败了。

怎么,连个解释都没有?苏太后问。

沐长烟低下头:是儿臣懈怠了,母后责备的是。

儿臣以后多注意些,绝不敢荒废政务。

苏太后冷冷地说道:我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也知道你恨不得杀了我。

但你心里想的那件事,除非我死,不然绝不可能发生。

我对她已经仁至义尽,当初为了我没有杀她,只是将她囚禁……若非为了皇族的脸面,为了你这个燕王的脸面,这个女人早已经死了几百遍。

那个女人不是你的女人,她是前太子的女人!沐长烟猛的抬起头:我知道她心里爱的始终都是大哥,但是……没有但是!苏太后站起来,身后的侍女连忙跟着往前爬。

她走到沐长烟身前,和沐长烟的脸相隔不到一尺。

她就那么直直的盯着沐长烟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我说过了,只要我活着,你就休想娶那个女人。

因为她,前太子被废乃至于意外身死。

我不能让她再毁了我另一个儿子,而且还是大燕的国王!她当初狐媚诱惑前太子,以至于前太子在先王面前放肆,现在又把你迷的神魂颠倒……我警告你,若你再这样荒废下去,我就先杀了她。

不要!扑通一声,沐长烟跪倒在地:母后,儿臣知错了,儿臣一定听从母后的教导。

大王。

苏太后语气缓和下来,俯身单手把沐长烟扶起来:你是大燕的希望,我也是对你期望太高所以才会严厉些。

想当初大燕雄踞北方,几近一统,那是何等的威风。

幽国,韩国,永国这些死敌全都臣服,就连我的母国大赵也派人来表示了敬服之心。

难道你就不想重现大燕的荣光?沐长烟低着头:儿臣必会尽心尽力。

我看你今天也乏了。

苏太后语气更为缓和:让安承礼把这些奏折都送到我宫里去,我会帮大王把这些都批阅了。

但我不能事事都为大王分担,大王以后还是要多上进些。

沐长烟一直低着头不敢看苏太后的眼睛:儿臣知道了。

苏太后嗯了一声,往四周看了看:我听说,最近方知己又出去练兵了?沐长烟回答:是,东南边境和幽国之间摩擦不断。

大将军说带着铁流火往东南运动一下,震慑幽国。

铁流火自重建以来,尚未有过大战的经历,虽悍勇,但战场经验不足。

所以大将军的意思是,以战练兵。

苏太后点了点头:用兵方面,不用去质疑方知己的手段。

铁流火交给他,大王可以放下。

不过此人做事随心而动不顾大局,以大将军之身份亲率铁流火南下,丢在京城的一大堆军务怎么办?大王总不能亲自去练兵,更不能去操持兵部的那些琐事。

所以我想着,是不是恢复文王时候的双大将军制?沐长烟脸色猛的一变,他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了,可是没想到来的这么突然。

儿臣……儿臣认为,若朝廷有两个大将军,难免会相互掣肘……他的话还没说完,苏太后一摆手:你顾虑的太多了,做大王怎么能瞻前顾后。

尤其是军务事,当断则断。

两位大将军的话,还能相互监督相互比较,更有利我大燕的军防发展。

崇明候苏纵饱读兵书为人谦逊,而且对我大燕忠心不二。

我看可堪大用……回头这件事在朝堂上提一下,让那些文武重臣瞧瞧可行不可行。

铁流火依然交给方知己带着,其他的军务事都交给苏纵。

若是可行,就这么定了吧。

苏太后一转身,让人带走了所有奏折,如风一样走了。

沐长烟呆呆的站在那,一脸的凄苦。

这大王……还做了有什么意思?他喃喃自语。

小太监安承礼跪在那,看着大王的模样一脸心疼:大王,快要秋成大典了……五年一度的选材。

现在朝廷里,文官里以左丞相苏茂为首。

本来军方还有方知己大将军中正贤良,但这次方知己大将军离开京城,多半也是太后逼走的。

若是苏纵再任大将军,大燕文武,全在后族手里。

后族皆来自赵国,赵国表面上瞧着对我大燕友善,但这种举动,分明是要不以兵戈为手段灭我大燕。

大王……上次奴婢提过。

大王不能就这么隐忍下去,现在老臣多是太后的人,中坚也是太后的人。

大王要想成事,需收纳年轻贤才。

无论如何,秋成大典大王不能不去。

招揽一些青年才俊,慢慢培养着忠诚之心,只待时机到了……他的话没有继续说下去,因为已经无需说的太明白了。

沐长烟苦笑:谈何容易……不过孤是不会放弃的。

你说的对,孤可以装作懒散游玩,去京城里转转,提早发现一些可用的青年才俊。

安承礼道:大王所谋极是,奴婢这就去安排。

来自各地的青年才俊都已经差不多入京了,大王索性把政务都交给太后,她觉得大王荒废,也能松懈一些。

沐长烟道:那好,咱们这就出宫去转一圈,这里也憋闷的让人难受。

安承礼伺候着沐长烟更衣,换了一身寻常衣服,带着十几个宫内侍卫离开了天极宫。

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不少鲜衣怒马的少年在大街上出现,都是从各地赶来参加秋成大典的。

秋成大典五年一次,为朝廷招纳贤良。

对于绝大部分出身寒门的子弟来说,这是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

沐长烟也不骑马,一路步行走走看看,出宫之后心情倒也好了不少。

城里的驿站已经几乎全都住满了,客栈也没有空置的,到处都能看到那些满怀希望的年轻人。

我大燕,人才济济。

沐长烟心情好起来,忍不住有些飘然:有此盛况,何愁大燕复兴。

正说着,前面来了一队马车,一连串三十几辆,看着极有气势。

至少数百个身穿黑衣的大汉左右随行,虽然不言不语,但悍勇之气沛然而出。

这是什么来路的人马?沐长烟问了一声,安承礼立刻派人去打听。

可人还没有出去,就看清楚了那些马车上插着的旗子,上面绣着三个字。

天启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