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大人……女婢心中一惊,叫唤道。
然而李公估却并没有任何反应,他的目光看着前方,直直的。
眼神迅速变得黯淡,他的嘴唇慢慢显出一股紫色。
大人!女婢终于惊叫起来。
她再孤陋寡闻也知道,嘴唇变紫,乃是中毒的症兆。
在上京城的侯府中。
许多王侯下人都会备上银针,所有的菜试过之后,才会呈上去。
有些府第,甚至必须先让下人试菜,然后才能端上去。
只是,儒家向来对这一套,极为鄙弃,而且朝中文臣,府中融洽,根本不会有什么暗中谋害之事。
所以,从来不备银针,也没有试菜的人。
但是没有想到,这次就出了事故。
望着李公估越来越微弱的气息,女婢手脚冰凉,如坠冰窑,终于忍不住惊叫起来。
就在女婢惊恐的目光中,一缕黑血顺着李公估的嘴角溢了出来。
他的嘴唇颤抖着,似乎忍受着极大的痛苦,但神色却极依然保持地平静。
不要慌张……立即派人,通告各位大臣……府第,还有三公处……快……李公估说完这句话,头颅就软垂了下去。
他的脸孔,完全变成了青黑色,缓缓倒在了书桌上。
大人!府中顿时一片大乱,惊呼、悲泣之声,响彻府第。
事出突然,府中一片惊乱。
唯一能保持镇定的,却是李公估已经七十多岁的母亲,老夫人杨氏。
老夫人身出名门,也是书香门第之后。
在这种时刻,虽然眼睛通红,依然保持极大的镇定。
在简单的询问之后,迅速派人赶往上京城中,各家文臣府第。
然而还是迟了,李府的人还没有赶到,便见到各家文臣府第内,一片哭泣之声。
资政阁,辅政阁多位大臣以及众多元士。
几乎是一夕之间,齐齐被毒杀。
一座座文臣府第之中,升起了丧葬的白幡。
什么!!主掌禁军的曹豹闻言,霍然而起,惊得五内如焚。
短短时间内,大批的禁军出动。
四处搜捕为文臣府处提供菜食的肉铺、菜铺。
然而等禁军赶到的时候,见到的,却是一具具尸体。
有悬梁的,又吞金的,又或服毒鸩杀……这些人在死前,大部分都留下了一些遗书。
言明事情的原委,以及被逼的无奈。
一夕之间,朝中重臣,十去其七。
只余下三成的文臣,因为消息及时,又或者心中警觉,免于被毒杀的命运。
上京城中,一夕满城哀伤,但更多的却是愤怒。
中古盟!该死!军机处中,元武侯一掌重重的拍在桌上,脸色铁青。
中古盟居然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安插了探子,渗透进了朝中文臣的日常饮食之中。
这无异于,是打他们的脸。
勇武侯、烈武侯等人脸色也是一片铁青。
虽然文武自古相轻。
但就算天武侯,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不禁怒形于色。
我早说过,朝廷不该和宗派签什么协议。
这些乱臣贼子,统统都该杀死。
天武侯恨声道。
就在此时,一名侍卫快速跑入了军机处。
参见武侯!什么事?天武侯有些不悦道。
武穆有令,令各位武侯,一同前往各位文臣府第,一同吊唁。
什么!!众人一惊,就连王惜朝也不禁眼皮跳了下,跟着站了起来。
他占据杨弘的身躯。
顶着英武侯的这个身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但走到现在为止,还没怎么见过大周朝的军神。
有几次,路过武穆府,王惜朝都没敢进去。
这位近古时代的武穆,一直长久武穆府中,很少出现。
王惜朝一直感觉这位武穆,非常神秘,非常更准备的说,是可怕。
仅仅走路过武穆府,王惜朝都能感觉到那种运筹帷幄,谋划算定的智慧气息。
那是一种所有秘密,被全部看透的感觉。
就仿佛被人剥光了衣服一样,王惜朝很不欢这种感觉。
大周朝的武穆,已经有很久没有走出武穆府了。
一般的命令,都是通过别的手段,传达的。
戒备森严的武穆府,这座府第,除了皇宫之外,现在可以说是大周朝权势最重的地方。
而且武穆府,还代表了一个神话。
大同朝军力无敌的神话。
这是平民心中武穆府的形象。
但对于精通武道的武看来说,这府武穆府却仿佛一直被另一层阴影笼罩。
任何神识,都不可能窥探出其中的奥妙。
仿佛巍然的武穆府大门之后,就是另一个世界。
轰!一直紧闭朱漆铜正门,突然彻底洞开。
一名身材颀长的男子,足踏黄金战靴,身穿金黄色的华服,从里面走了出来。
武穆,大周朝除人皇外,权势最重的人。
终于在这个时候,踏出了武穆府。
由暗而明,走向了他的舞台。
这一刻,整个上京城都在颤抖。
所有感觉到这股气息的人,这一刻,也感觉到了这股变化,目光注视到了武穆府的方向。
武穆的军令杀伐果决,但本人却极为宁静,极少动怒。
但此时此刻,不少却从那股浩浩荡荡,惊天动地的气息中,感觉到了一股怒意。
对于武者来说,一千多年的时间,并不漫长。
但对于一个朝代来说,一千多年的民心所向,气运所归,足以凝聚出庞大的积累和底蕴。
每一个时代,当天下动乱的时候,都需要有些人,而且必然有些走出来。
稳定大局。
在商末、周初,民心凋蔽的时候,是儒家,是三公。
而现在,当儒家都无能为力的时候,这个人,就是武穆!武穆的年纪并不大,脸色白皙,大约三、四十左右。
他的相貌,并不如何的出众,真正能吸引人的,是那双眼睛,智慧而睿智,似乎包含了世间一切的智慧。
每个动荡的时候,都需要一些付出代价,来稳定局面。
现在,就由我来吧!武穆的眼睛缓缓的扫过上京城的各个角落,但的眼神是比较柔和的,智慧而柔和。
但当眼神扫过大地一圈的时候,这种柔和,渐渐被某种霸气都取代。
不论他以前是怎样的人,但这一刻,走出了武穆府。
他就是武穆,就是天下权势最重的人!霸气,理所当然。
我离开之后,封闭武穆府。
到天下大定时,再打开这座府第!武穆沉声道,声音中,蕴含着某种人所不知的毅然和决绝,或者……还有某种决悟。
几名心腹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跪下点头:是。
武穆点点头,一阵风声荡过,立即消失的无影无踪。
武穆出府,这一日,除了神武侯不在外,几大武侯全部出动,连皇宫深处的圣武侯都惊动了,亲自出宫迎接。
朝廷兵家的最高层,此番几乎尽集。
武穆、武侯集体出动,吊唁儒家文臣,在大周朝历史上也不多。
以往哪怕是三公病殁,也很少有武侯吊唁,更别说是武穆了!在荣府,武穆、武侯、三公,以及其他幸存下来的儒臣,尽聚一堂。
床榻上,躺着资政阁一品光禄大夫荣廷,身躯冰冷,一动不动。
他的身上,整齐的穿着平时上朝的朝服,一动不动。
脸孔上,还流露出一股深深的担忧。
似乎在死前,还在忧虑着,这个动荡的天下。
……从那件事后,他就好久没有休息过了,整夜批改公文。
六部被毁,他接过了所有的事务,希望能够尽点心力,令各地政令有序。
不致于完全陷入混乱。
在这次之前,他已经好几夜没有阖过眼了,我看他日渐削瘦,心中担心,强逼着他吃了点东西,没想到……荣廷的夫人郑氏,泪眼婆娑,望着床塌上冰冷的身体,悲从中来,泣不成声。
在场老臣,都是哀伤不已。
荣廷乃是资政阁一品大夫,六部被毁。
各种公文,政事,几乎是第一顺位的,就压到了他身上。
儒家大臣修身养生,善养身养气,往往达到某种境界,就能够洞察先机。
事情未发,便能获得征兆,从而知生死祸患。
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说的就是,儒家大儒,能够察觉这种细微的征兆。
从而趁吉避凶,使自己免于罹祸。
以荣廷的身份和修养,本来不致于被毒杀。
元武侯等人,本来心中也存有疑惑。
但此时闻言,终于明白过来。
以荣廷这样夜以继日的工作,整日埋首公文之中,根本没有心思静下心来。
长此以往,心神憔悴。
而且,天下动乱,大儒们心神已乱,便是有什么征兆,也极可能被忽略了。
郑夫人,节哀顺便。
荣大人和朝中诸位大臣那里。
我会给各位一个交待的。
武穆开口道。
妾身,就拜托武穆大人了。
郑氏泣不成声,不论她的丈夫地位如何显赫,但此刻,她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妇人。
天武侯,听令!武穆突然道。
属下在。
天武侯立即上前一部,低头拱首,神态十分恭敬。
即刻拟令,上京城中,再有形迹可疑之辈,又不能解释出处,就按你之前的意思。
立即处以极刑,不必审问。
是!天武侯心中一喜,立即应命。
一旁,元武侯等人却是心中一震。
这条命令,是天武侯以前提请的,不过被众人压下,武穆也没同意。
但现在,武穆却一反常态。
众人都从这份命令中,感觉到了一股冷酷和决绝的味道。
泥人也有三份性子,这些方外宗教派一逼再逼,武穆也终于动怒了!没有人能想象,大周朝的军神动怒,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在场所有大臣,都保持了沉默。
这份命令,以往的时候,必然遭到儒家极力反对。
但如今,大厦将倒,儒家已经无能为力了。
乱世,当用重典!记载这句话的,不是兵家,而是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