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大门外,熙熙攘攘。
富贾巨商、贩夫老卒、士子名流。
老儒名儒,都聚集门外。
方家一门三侯,此事震动天下,引动各方关注。
六部因此首开先例,将方云的封侯商议,公开举行。
并邀来各州各府,对方云封侯反对最为激烈的大儒、名儒、书生、士子,以及王侯、将军,进行当堂对质,吸引许许多多的人关注。
所以六部商议还没开始,这里就已经是人山人海了。
方云走下马车的时候,原本热闹的人群,立即被引爆:方云!方云到了!人群一片喧闹,各种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混成一片,听不清是说的什么。
但毫无疑问,人群都显得很激动。
许多人脸色潮红,激动的说着什么。
方云只是扫了一眼,便神色如常,步履从容,在一名兵部官吏的引荐下,走入兵部大堂之中。
兵部大堂极为宽敞,方云跨入堂中的时候,只见二十多老儒、名儒、书生,神色肃然,一个个峨冠博带,整衣端坐。
其中还有几位华服的王侯、将军。
在大堂的四面的屏风后,站着几个护卫。
方云只是扫了一眼,立即就知道,屏风后,坐的恐怕是几位弹劾自己的皇室亲王。
皇室贵胄不同平民,皇室亲王的身份更是特殊。
以他们的身份,是不可能拉下脸面,和自己辩论的,所以六部将他们置在了白玉屏风后。
方将军,我先给你引荐一下吧。
一名兵部大臣看到方云走入堂中,立即迎上前去。
方云点了点头,和堂中各位儒士名流一一见礼,然后在堂下站立。
方将军,大堂上,六部尚书高居其上,其中兵部尚书廖元俭开口道:方家已经有二位侯爷,如果你封侯成功,那就是三位。
‘一门三侯’非比寻常,这件事情引起了天下人的关注。
在六部封侯中,这样的事情,也是绝无仅有。
事情特殊,所以六部首开先例,将你这次的叙职公开进行,并邀来各州,各府的名士,一抒已见。
希望你能够理解。
方云还能说什么,这件事情闹到这种地步,六部也走进退两难。
不封侯,则寒了天下将士的心,封侯又无法令天下反对自己的人信服。
所以这种公开的论战,成了最终的处理方式。
这一点,方云和忠信侯早有预料。
方云并无意见。
方云恭声道。
那好廖元俭目光一转,望向堂下众人:这次方云封侯,战功足够,按照兵部惯例,足以封侯。
各位均是九州名士,大周忠臣,如果对于方云封侯没有什么意见的话,那么方云就是众望所归,足以封侯。
按照惯例,我们将上报太和殿和军机处。
如果太和殿、军机处通过,那么方云将成为我朝最年轻的王侯!且慢!堂下一名头发霜白、神态冷峻的老者,突然站起道。
方云扫了一眼,立即认了出来。
这位神态冷峻的老者,乃是前任礼部尚书朱君理。
兵、刑、礼、工、户、吏六部之中,以礼部思想最为顽固。
这一部守经据典,是老儒、腐儒最多的地方,思想守旧古板,几乎是天下古板老儒最聚集的地方。
方云对这位朱君理了解的,绝不止他的身份这么简单。
方云手下十多万的蛾子,遍布天下,随时搜集着各方的消息。
特别是反对自己封侯的人,方云更是关注。
返回上京城叙职之前,赵伯言曾经给方云准备了厚厚的一沓卷宗,其中就有这位朱君理的资料。
朱君理任礼部尚书时,乃是天下腐儒之首。
与方云的外公刘正勋,同被天下引经据典,守旧刻板老儒视为精神领袖。
两人一为礼部尚书,一为朝廷元士,彼此视为至交。
方云的外公刘正勋,在大义灭亲,驱逐了名下一双儿女后,在名望上,才渐渐超过了朱君理。
不过,不久之前,刘正勋从城外,搬回刘氏老宅,并且与一双儿、女和解后。
顿时让这对几十年的至交,撕破脸皮。
朱君理大骂方云的外公,老来糊涂,晚节不保,并与他割袍断交!刘正勋回心转意,方云出力不少。
因此之故,这位前任礼部尚书,把恨意也转移到了方云身上。
在某种程度上说,朱君理之所以失去了一位朋友,都是因为方云的原因。
因此之故,方云这次封侯,他也是反对声音叫得最大的一个。
因为他的身份特殊,连现在的礼部都受到影响,所以天下老腐都承认他的声音,六部这才会将他请了过来。
不知老先生,有何赐教?方云望着朱君理,神色从容道。
老先生不敢当,我不过是个行将就木的老朽罢了。
老夫出身微末,几十年前,得朝廷重用,任为兵部尚书。
老夫自知才疏学浅,出身微末,也只做得个微末之臣。
不敢谈对社稷江山有什么贡献力。
方将军少年英武,非常人可比。
老朽隐于雍州,也有听隐方将军之名。
不久之前,老朽听说,方将军曾说过一句话。
君非君,慧眼识人,心若宽谷,垂拱而治,则为圣明之君;臣非臣,别无二心,代君分忧,替天镇守,即为社稷之臣。
方将军暗以‘江山社稷之臣’自喻,不知可有此事?方云点点头:确有此事。
那只是方云回府时,回答一位老先生‘君非君,臣非臣’的问题时所说的。
江山社稷,承载万千,即便是匹夫之流,也有匡扶、攘助之责。
匹夫尚且如此,方云身为朝廷大将军,自然心向往之。
呵呵!朱君理大笑一声:方将军大才,领兵谋略乃是上上之才。
我大周朝有如此人物,当真是朝廷之幸,江山之幸。
历朝历代,有江山社稷之才出世,必是大兴之像。
我中土神洲出了将军这等人物,必是大兴有望,天下百姓翘首以盼。
方将军出世后,老朽也一直在关注。
我本以为,朝廷有了将军这等人物,扫平六合,平定八荒,必然有望。
然而,不料自从将军加入军伍之中,边荒战乱不断,西部凶兽横扫,瘟疫爆发,东方莽族、妖族蠢蠢欲动。
这次海族进攻,四荒边境爆发战争,我中土神洲,城池接连被毁,将士阵亡百万,百姓流离失所。
中土神洲,反不如其初也力不知江山社稷之臣可是如此?老朽就事论事,说话直接,还请将军不要见怪。
朱君理一番话说完,眼神烁烁,直盯着方云。
左右儒士名流听他说完,都暗道一声厉害。
方云当初回府的那段话,早已传开。
在场诸位都有听过。
没想到朱君理以此做文章,一句中土神洲,反不如其初也,将方云陷入了一个死地。
一时间,众人都将目光,投注到了方云身上。
准备看他怎么回答朱君理这番质问。
这个老东西,倒是下得一番好毒手!我只以为他思想顽固,不堪一提。
没想到他一番话,唇枪舌枪,立即刺中要害。
我对付方家,使了那么多手段,派了那么多人暗杀,反而当不得他几句话,怪不得都说儒家三寸之舌,最生是非,果然厉害!兵部大堂左侧,平鼎侯端坐在人群中,目光闪动。
事情进展到这个地步,平鼎侯置之死地而后生,那种患得患失的心态消失,心境反倒平和了。
显露出了本来的手段。
方云听完朱君理这番话,心中也不禁叫了一声厉害。
儒家最善辩论,这位朱君理曾经礼部尚书,方云本以为他不擅长辩论,没想到却是看错。
这一位处处捧高方云,开口闭口方将军少年英雄,方将军是社稷之臣、朝廷有了方将军,是朝廷之幸,江山之幸,社稷之幸。
便声音一转,立即提到,在你方云这位社稷之臣出世之前,朝廷吏治清平,国泰民安。
但你方将军出世之后,我本以为朝廷会大兴,没想到,反而是边荒战乱不断,朝廷损兵折将,城池都毁了好几座,又是瘟疫爆发,又是妖族进攻,中土神州一片乱象,接着诘问,江山社稷之才,可是如此?朱君理言谈之间,不带一个脏字,不带一个贬低之词,更是几乎没有一句话,是直接针对方云的。
但最后一句话反问,直接透露了他的恶毒用心。
所谓口笔杀人,也不过如此。
方云眼睛微眯,目中光芒闪烁,掠过一道道思忖的光芒:朱君理虽然已经退位,但影响还在。
这次上书兵部,弹劾我封侯,倒是以此人的声音最大。
这次六部叙职,足足来了二十多人。
全部都是反对我的人。
如果我不能说服他,恐怕更难让其他人信服,倒是得好生思量一下。
方云这边沉吟不语,朱君理只以方云被自己难住,冷笑一声,讥讽道:怎么?方将军难道无语可说了?一代江山社稷之臣,难道会被我这个微末之臣,区区几句话就难住。
朱君理对于方云毫无好感,而且恨他令自己痛失好友。
说起话,直接语带讥讽,毫不客气。
老先生,此言差矣!方云冷笑一声,蓦然抬起头来,瞳孔之中,明亮的精芒一闪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