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司楚看完卷轴,放下了,半晌不语。
郑昭看他若有所思,知他正在思索,也不打扰他。
半晌,郑司楚叹道:真是条胆大包天的好计,是谁提的?郑昭道:申太守说是乔员朗的人带来的。
郑司楚道:天水省也很有好手啊。
郑昭听他这般说,便道:很可行?郑司楚道:是很有可行性,只是我有点担心,邓帅恐怕不会轻易上当。
郑昭道:那你觉得呢?郑司楚顿了顿道:我觉得夺东平尚有可为,但夺东阳有点操之过急了。
这份计划如果全盘实现,东平东阳二城都将夺下。
东阳在大江北岸,与东平城隔江相望,虽然规模不及东平城,但这两城互为犄角,等若一个整体。
有东平城做后盾,夺下东阳城后,便如同在大江北岸钉入一个尖钉。
这样南军就可以从容渡江北上,而北军的大江防线就等若虚设。
郑昭道:夺下东阳城不好吗?郑司楚道:当然不是不好,能将东平东阳两城一起夺下,上之上策。
但邓帅不是容易对付的,这计划前半段天衣无缝,环环相扣,极为可行;但后半段夺东阳就有一厢情愿之嫌了。
一旦东阳未能夺下,两军就要在江上展开水战。
我军这回是劳师远征,螺舟队不能出动,但东平水军却可以出动螺舟,到时东平夺不下,反而遭北军反击,前半段的战果也要化为乌有,连刚夺下的东平都守不住。
郑昭拿起那份计划又看了看,点头道:你说得也有理,那如何才是上策?郑司楚道:北军虽然屡败,但实力其实并没有太大伤损。
一时间也说不出什么,我回去再和宣兄阿顺他们讨论讨论,这两天里就提出修改计划来。
只是阿顺他……郑昭见他说到年景顺时有些犹豫,心知他对年景顺仍然有点不放心,便道:司楚,你不用担心他,他现在并没有二心。
郑司楚眉头一扬,是吗?我想阿顺也不会有变了。
上一次郑昭一家刚到五羊城时,年景顺将他们的行踪透露给大统制的杀手知道,结果害得郑夫人身受重伤。
但事后年景顺自行过来请罪,郑司楚还记得父亲跟自己说,不能再把年景顺当朋友。
他其实并不愿怀疑年景顺,可父亲这般说,他心里总有个疙瘩,没想到现在却是父亲说他可信。
郑昭心里一动,微笑道:人孰无过,阿顺当初亦是无心之错,你不必有顾虑,我已让人查过。
郑司楚担心的只是因为年景顺有过过失,父亲和申士图不再信任他,但父亲这般说,他展颜道:那就好。
阿顺他们深通兵法,此计要水陆并行,他定有真知灼见。
郑昭点点头道:好的。
不过,此事已不能太缓,十一长老会结束之前,必要拿出一个决定出来,否则时机便要错失了。
这条计划是再造共和联盟的第一次联合行动,十一长老会结束后,乔员朗的特使便要回去了,务必要将回复带回去。
郑司楚答应一声,拿起那卷轴放进怀里道:那我走了。
父亲,妈那儿你什么时候过去?郑昭叹了口气道:这两天实在没空,等会开完了,我就过去看她。
郑司楚在心里也长叹了一声。
郑夫人的伤势这些天时好时坏,一直不能痊愈,他每天都去探望,实是担心,盼着父亲能过去看看。
但父亲这些天看来真没有空。
他辞别父亲,走了出去,郑昭看着他的背影,心里却有种异样的疼痛。
如果有一天,郑司楚知道了自己真正的身世,将会如何?他不知道,现在也实在不愿去想,但心底这念头总是时不时浮上来。
第二天,十一长老会继续进行。
但这一天的议程却出乎意料的艰难,关键在于乔员朗的特使与高世乾发生了矛盾。
第一天讨论的再造共和盟主由申士图担任,副盟主是郑昭和乔员朗,所有人都没有异议。
五羊城首创再造共和,申士图做盟主当仁不让。
郑昭本是共和国国务卿,德高望重,原先地位还在申士图之上,现在排第二位亦没有人反对。
接下来就是实力强劲的天水军区首脑乔员朗,亦是一致通过。
但公告上排第四位的却产生了异议,乔员朗的特使坚称金生色为天水省太守,应该排第四,而高世乾则反对,认为闽榕省应该排在第四位。
高世乾在南安城曾经取得守城战胜利,这也是再造共和一方的一场大胜。
闽榕省本来不过数千常备军,现在却大力发展军备,兵力已近两万,不容小觑,而金生色本来并不肯投向南方,是乔员朗动用武力,软禁了他,强迫他在公告上签的字,这才名列十一长老会。
乔员朗要金生色亦列名十一长老会,谁都知道这是他的一点私心。
因为十一长老会号称圆桌会,十一长老不分高低,多一个席位就多一分发言权,金生色列名,其实就是乔员朗有两席在手了。
而乔员朗也很有道理,说就因为金太守以前并不认同南方,现在更应把生米煮成熟饭,这样他才不会怀有二心。
只是高世乾坚决不愿退让,两方差点在会上吵起来。
最后,还是郑昭提出,干脆署名也采取圆桌形,十一个名字排成一个圆,以示不分高下,申士图的名字在最上,下面左右是郑昭和乔员朗,再下方是高世乾和金生色,这样才算勉强通过。
看乔员朗特使跟高世乾的意思,谁在左谁在右都要争一下,只是申士图面色已相当不悦,最后才达成了协议。
公告发出这天,是五月二日。
本来五月十五是砺锋节,七月十七日是建国节,这是共和国的两大节日,这五月二日是再造共和联盟正式宣布成立的日子,后来定名为再造节,成为南方的第三大节日。
接下来的议程仍然万分艰辛。
哪个省出力多,哪个省出力少,谁都要争一争,而一旦成军,究竟以哪方为主之类的事,亦提上了议程,甚至将来军队调度,一方军队到另一省去,军费该如何承担法,亦成了一个议题。
郑昭久在国务卿府,这些口舌争论也见得多了,但申士图本来执掌广阳省,还没碰到过这场面,被弄得焦头烂额。
此时他才算真正明白,有郑昭在此,实是自己的大幸。
十一长老会一直开到了五月七日。
七天会议开下来,十一个与会者全都筋疲力竭,但最终总算把各类事项达成了。
有些议题连郑昭都没想到,像几乎谈不上军力的南宁省太守梁邦彦,就提出军队的标识编号问题。
因为诸军若混编,势必就有个次序先后。
五羊城的军队是一号的话,符敦城的就是二号,接下来三号是谁,四号是谁,哪个省都要争一争。
郑昭也被这些匪夷所思的议题搞得头痛不已,最后决定就是尽量少用数字,而用省名简称。
像五羊城的,就用个羊字,符敦城的,用个符字,这样以示不分高下。
本来还有人提出将来再造共和成功后的中央官员人数分配问题,申士图觉得这样子讨论下去,只怕北军的二次南征打到五羊城下了还讨论不出个结果来,说是将来的事等将来再议,现在只说目前的迫切问题。
尚未有什么真正的成果,就已经都在准备享受成果了。
郑昭想着。
尽管再造共和势力正值蒸蒸日上的时候,但他心里却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也许,再造共和真的成功了,也并不比南武能好多少吧?这样难道是真正的共和吗?他感到从未有过的颓唐。
唯一让他欣慰的是,以郑司楚和五羊城第三代七天将为首的少年军人们,对乔员朗带来的这个计划做出了一个补充修订计划。
本来他还有点担心乔员朗的特使会因为五羊城对他们的计划做了修订而不满,但那特使看了后,却大为赞叹,说五羊军区的英雄们不愧为天下至强。
这种虚怀若谷的态度与先前他与高世乾分毫必争的坚持大不一样,让郑昭和申士图都有点意外,郑昭也不觉对此人高看了一眼。
乔员朗的特使名叫丰天宝。
后来郑昭打听之下,才知道这丰天宝乃是乔员朗的副将,跟随乔员朗很久。
乔员朗接替方若水的职务,本来方若水的中军名叫盛文彦,亦是个颇有能力的将领,但乔员朗坚持要丰天宝做中军,理由是丰天宝跟随自己很久,要得力得多。
也许,作为军人的丰天宝,比作为政客的丰天宝大度得多。
但将来总有一天会和平,和平时期就是政客的天下了,大度的军人丰天宝也会化身为小气的政客丰天宝。
这个世界,也许总是这么不尽如人意。
其实,我也一样。
郑昭有点自嘲地想着。
不管怎么说,现在一切顺利,接下来就是这个计划的实行阶段了。
这也是南军的第一次主动进攻,只能胜利,不能失败。
郑昭心里很清楚,乔员朗提出这计划,出发点首先是为了自己。
因为符敦城是大江中游的门户,当天水省也纳入再造共和势力的时候,天水省在北军眼里就成为比广阳省更迫切需要解决的对象了。
天水省和广阳省相隔甚远,一旦天水省遭到攻击,希望五羊城派出援军,那是不现实的。
因此乔员朗定下此计,协助五羊城取下东平城,这样北军的第一目标就会是反攻东平城,天水省的压力便要小很多。
虽然这是乔员朗的私心,但从全局上来看,东平城亦是势在必取,否则有之江军区这个威胁压在头顶,闽榕和广阳两省都难以安寝。
现在的之江军区,还有近十万大军。
虽然这十万大军有一多半是从各处抽调而来,加上夜摩千风的哗变造成的冲击,大统制正在进行的整肃,各部肯定不会万众一心,应有的战力不能完全发挥,但十万大军毕竟是十万大军,几乎是广阳和天水两个军区的总和。
想夺下东平城,自然显得有点异想天开。
但正因为有点异想天开,就算邓沧澜,只怕也不曾想到吧。
只是,将大统制拉下马来后,接下来会如何?侵轧,争权,甚至,战火重新燃起,这一切都并非不可想象。
郑昭看着眼前这些人,心里,突然有种说不出来的厌倦。
在十一长老会正在召开的同时,大统制和郑昭几乎同一时刻,有了种说不出的厌倦。
他看着悬在壁上的一幅尉迟大钵的山水图,心里却是一片茫然。
大统制。
门外响起了伍继周的声音。
大统制道:进来。
随着门呀的一声,伍继周夹着好几个卷轴走了进来。
是什么?之江蒋太守的汇报,还有邓元帅和胡上将军的汇报,以及昌都万里云将军对西原的情况汇总。
和往常一样,伍继周的话言简意赅,东平城诸军的整肃进程已然过半,这两个月来共撤销下将军一人,都尉五人,校尉以下军官共二十七人,其中三人已处决。
蒋太守请求在此非常时刻,不要对顾清随叛党追究过于严厉,以免引起更多变化。
东平城夜摩千风的哗变,让大统制震动很大。
天水省的叛变,更是让他老了好几岁。
大统制虽然可以说将共和国上下所有官吏的情况都掌握在手中,可这些信息实在太庞大了,而且盘根错节,就算大统制也无法把每一条信息都牢记心头,像乔员朗和顾清随有亲属关系,他就未曾想到。
当时他关注的只是金生色,结果反倒是乔员朗被策反。
大统制自己也已感觉到了对顾清随一党的追究太过严厉了,使乔员朗这等顾清随远亲都不安于心。
但事已至此,现在都放松,实际已于事无补,他道:立刻下文,要蒋鼎新不得放松追查,只要有疑之人,都不得放过。
伍继周面无表情,看大统制在蒋太守的汇报上敲上了印,又将一份卷轴递过来,邓元帅和胡将军汇报,五羊城中正召开七省会议,恐怕近期会有异动。
另外,叛军正在加紧征兵和训练,有北上之势。
大统制微微闭眼。
究竟自己看错了几个人?许多年前,看错过一次,郑昭应该算自己看错的第二个。
他顿了顿,道:发个文,东平军事,一切由邓、胡两将军便宜行事,以后不必再事事汇报请求了。
虽然大统制的声音很平静,伍继周心里却微微动了动。
因为这几乎是破天荒第一次,大统制授权给前线的将官自专。
当初即使是远征西原,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前方有什么大举措,仍要发文请大统制过目首肯,方能指行。
以往这一条没什么坏处,这样使得大统制能够更好地控制军队,因此封疆大吏跋扈自专之弊一扫而空,可是两番远征的失败,却也让大统制发现了这种措施本身的弊端。
战事千变万化,只争时机,自己这样将最终决定权抓在手中,固然可以控制军队,却也错失了许多良机。
去年邓沧澜率水军南征,虽然大统制也已发文,授予邓沧澜随机应变之权,可是仍然要他在六月一日出兵。
这一次,却是把决定权全部下放,看来大统制终于察觉到在后方遥控指挥的极大不利了。
伍继周虽然心有所动,但依旧面无表情,待大统制看完这份卷轴,他将最后一份递过去道:万里云将军汇报,西原目前尚无异动,仆固部已完全与楚都城联合,结成攻守同盟。
仆固部虽然屡遭打击,但现在比楚都城仍然势力强大许多。
楚都城已经和阿史那部结盟,仆固部和阿史那部势不两立,再与楚都城结盟,实际上就是已依附楚都城了。
看来,仆固部已然认识到,和楚都城作对,绝无善果。
大统制叹了口,低低道:这些人,真是不能给他们一点喘息之机。
话虽这怎么说,但楚都城的喘息之机已然赢得了。
现在共和国自身已中分为二,再没有远征西原的能力,就算再不能容忍,也只能让楚都城暂且在西原存在下去。
他道:万里云还说了什么事?伍继周顿了顿,又道:万将军的汇报中,还有一个附件。
因为上写绝密,卑职未敢擅启,请大统制过目。
绝密?大统制怔了怔,打开了那个卷轴。
果然,里面还有一个小小的卷轴,用火漆封着,封口处还有万里云的兵符印。
大统制打开来看了看,这卷轴中的话不多,很多就读完了,眼神里却有些异样。
半晌,他将这小卷轴烧了,拿过一张纸写了几个字,道:发火急羽书结万里云将军,照准。
伍继周行了一礼,拿过那纸片出去了。
大统制待他一走,又陷入了沉思。
万里云发来的密报,大概要算是唯一的好消息了。
万里云说,仆固部大汗新近纳婿,女婿名叫贺兰如玉。
因为前任仆固部台吉赫连突利去世,现在由贺兰如玉接任。
这贺兰如玉上任之后,马上派人来和昌都军区接触,言辞十分谦卑,显然有投靠之意,看来这贺兰如玉试图加强与共和国的联系,很有可能将来对楚都城背后下刀。
大统制的批示,便是对贺兰如玉加强调查。
大统制在西原也早就安排了不少细作,贺兰如玉虽是仆固部新晋的高官,应该也很快就能得到确切消息,看此人能否利用。
如果此人不凡,那么很有可能依靠他消灭掉楚都城就个心腹大患。
而这个贺兰如玉虽然年轻,却能够如此当机立断,显然也相当不凡。
有他在西原协助,共和国这些年虽不能再向西原用兵,但楚都城也别想能对中原有什么威胁了。
只是,现在的首患,已经不再是楚都城,而是五羊城。
大统制的手指轻轻叩了叩案头,忽然站了起来,拉了拉铃。
很快,门外有人道:大统制。
传北斗过来。
南北两部影忍,先前遭受重创,南部星君几乎全军覆没,北斗也失陷在了西原,但现在已经重新整编,新任北斗也已上任。
很快,新任北斗就来到门外,请了个安,大统制道:进来。
新北斗进了荷香阁,跪下行礼已毕,大统制道:北斗,备好车,我要去北山一次。
是。
大统制深居浅出,旁人一直以为他很少在人前现身。
事实上,大统制也经常微服出巡,看看民意如何。
新北斗虽然上任未久,但大统制这个习惯他早就知道,答应一声,便去备好车马。
出了雾云城北门,转入了山中。
雾云城北山最为荒凉,本来就缺乏可耕之地,而且划为禁区,更是连个人影都没有。
在山道上转过几个弯,前面却现出一片建筑。
这里名谓天星庄,便是影忍的秘密基地,大统制在民间挑选聪明精干的孤儿,自幼在此抚养,接受训练,这些年轻人也是南北两部星君的后备力量。
车子一进天星庄,守门的便打开门,让大统制的车进去,负责天星庄的首席教官便上前谒见。
大统制下了车,看着那些正在训练的年轻人。
天星庄里现有两百余人,教官有十来个,训练极为刻苦,每天从天不亮到天黑,都有课程。
大统制扫了一眼,轻声道:现在进程如何?首席教官名叫许寒川,已是个老人,但精神极好。
他躬身一礼道:回大人,各班训练都很顺利。
大统制看着训练场上正在练习拳术的少年们。
这些少年出手如电,虽然尚显稚嫩,但出手狠辣,力量已然不小,虽是训练,但不时有人被打得在地上爬不起来。
他小声道:好的,就这么办。
他顿了顿,潜龙居怎么了?许寒川暗暗叹了口气,也低声道:现在似乎不太顺利。
我去看看。
这天星庄已是隐秘,但潜龙居却更隐秘。
许寒川带着大统制走到一门屋前,推开了门,里面有几个持刃的武士。
一见大统制和许寒川进来,这几个武士马上肃立致意,许寒川道:开门,大人要进去。
其中一个武士答应一声,打开了壁上一扇大铁门。
门一开,里面现出一个山洞,但这山洞却是前后相通。
大统制和北斗走了进去,许寒川却留在了这边。
走过山洞,里面豁然开朗,却是个有一里多的空地。
这是个山谷,因为四壁如削,都是千丈高山,几乎和一口深井一般。
里面有几座屋子,大统制走到一间里面正传出锤打之声的屋前,北斗推开了门,里面是一些工匠,还有两个督工之人。
一见大统制进来,这些督工和工匠都马上跪地请安,大统制摆了摆手道:请起来吧。
他却走到了一间小屋前,推门走了进去。
这屋子不大。
与外面的杂乱无章相比,这间小屋却极是整洁。
在榻上,坐着个身着一领长衫的老人。
这人须发皆白,正端坐在榻上读着本书。
一见大统制进来,这老人木然看了看他,也不起身。
大统制倒不以为忤,走到他跟前,看看他手中的书,淡然道:《皇舆周行记》。
太师,这书你倒是百读不厌。
大统制说得,便如对着一个老友。
老人放下书,叹道:我已是废人,承蒙南武兄关照留我一条命,唯有读读书,权当坐游天下。
大统制在他面前坐了下来,微微一笑道:其实也不是不能出去,只消太师将所知的一切毫无保留,倾吐出来便可。
老人看了看他,嘲弄似的道:南武兄当龙友尚是稚儿否?大统制摇了摇头,太师所言差矣。
你有绝世之才,又尽得海老所学,本当名垂青史,人人称颂,实在不该涉入俗世浑水,徒招骂名。
好在如今事过境迁,一切都已过去,太师也无须多虑,只消一展所长,犹可与天下才士争一高下。
他说到这儿,又微微一笑道:有件事好叫太师得知,舷炮之制,大是得力,陈虚心亦极为佩服这等巧思。
老人听他说到陈虚心,眼中突然闪过一丝异光。
这老人昔年有大匠之号,但后来在前朝从政,位列高官,便很少在这些事上着意了。
前朝覆灭后,他本以为自己难逃一死,谁知南武竟留了他一条性命,但将他软禁在这山谷之中。
这山谷本来就是他的秘密工房,当上高官后便不曾来过,谁知前朝灭亡后反倒故地重游。
在这山谷里衣食无忧,吃穿用度样样都精益求精,南武也并不强求他,但山中无历日,干坐当然受不了,南武却召了不少巧匠归他使用。
这老人从少年时就酷爱精研各类器具,又无所事事,他本来就不是宁死不屈之人,反是功名心甚重。
现在这功名之念尽化乌有,少年时就有的兴趣反倒更为单纯,便在这山谷里借此散心,反正也没人逼迫,倒是自得其乐。
南武不时拿来些设计图给他,说这乃是工部官员陈虚心所制。
陈虚心这人极具巧思,现在已是天下第一名工。
老人闲来无事,见这些设计图的确十分巧妙,又大多是些工农所用的器械,心里不觉又生了好胜之心。
他手艺既巧,加上心不旁骛,对陈虚心未曾考虑周详的地方都能加以改进。
本来他拿定主意,再不造战具,不过经过了许多年,民用器具大多已没什么可改进的了,不免就又开始改进战具,第一件便是舷炮之制。
当初他还在高官位上时,就曾想过战舰越造越利,可是火炮总不能装到船上,终究是个遗憾。
后来见到了陈虚心的设计草图,虽然很不可行,却也让他大有启发,经过数日苦思,这才想到了用一个底座减去火炮后座力的方法,试制出来,觉得甚为可行,只是不知是否实用。
他现在已没别的念头了,只想着能精益求精,听得南武说陈虚心对他的舷炮之制极为佩服,不禁得意道:这陈虚心倒也有眼光。
大统制见他眼中露出得意之色,微微一笑道:不错。
只是不知那火枪能改进否?去年底,南武曾带来几支破损不堪的火枪,说这是陈虚心新近制成的东西,不过这火枪形制尚不完备,看老人能否加以改进。
老人本来并不以为然,因为这火枪已经破损不堪,简直就是堆垃圾。
后来听说火枪能在马上施放,他这才吃了一惊。
这火枪分明就是极小型的火炮,火炮正是这老人的首创,当初他亦想过将火炮形制缩小,可以随身携带,但此中牵涉到的方方面面极多,他又已全力在政坛之上一展拳脚,便不曾深研下去。
现在见那陈虚心在火枪上也抢了先,他更是不服气。
但这回却只有几件破损实物,并没有设计图,他想来想去,想了这半年,仍然不得其门而入。
听大统制说起火枪,这老人心头一热,道:再过一年,我定能将这火枪复制出来,而且威力更大!大统制暗自叹了口气。
他留下这老人的性命,当初实是因为当初他还在五羊城时,曾结识一个名叫海老的老者。
海老是他平生中最为钦佩之人,他很想将海老所知尽归己有。
但海老已死,而这老人与海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当今之世,只怕唯有此人知道海老的秘密了。
但留下这老人的命后,海老的秘密他总是绝口不谈,反倒是这些精研器械之术倒大有进展,这也是他将陈虚心放在五羊城,没招到雾云城来的缘故。
驭人之道,在于将这些得力之人保持距离。
只是现在五羊城已叛,陈虚心已不在自己手下。
去年胡继棠和方若水铩羽而归,他听得薛庭轩竟然有了火枪,大为吃惊。
西原骑兵本来就强,再有了火枪,真是如虎添翼,若不能迎头赶上,将来有一天只怕会不堪设想。
可是薛庭轩以火枪为利器,自然也对保守此秘极为上心,不但同在西原的仆固部和阿史那部不知火枪底细,就连胡继棠打扫战场,找到的也是破损不堪的残具。
他本来寄希望于这老人,但这老人终非神仙,大半年了,对火枪仍是不得其门而入。
他今天来的主要目的,正是要看看火枪的进展,见此情形不禁失望,站起身来道:太师,南武静候佳音,看你比不比得过陈虚心了。
他离开了天星庄,脸上虽然毫无异样,但心里却有种说不出的失望。
世上事,终不能事事遂心,想靠火枪来提升军队战力,一举击溃申士图和郑昭,看来短时间里仍不能成功,接下来,依然要靠邓沧澜和胡继棠的能力。
想到了邓沧澜和胡继棠,大统制心头又跳出了另一个人。
现在硕果仅存的宿将里,除了邓胡两人,就剩一个方若水了。
方若水和胡继棠自西原败北归来,同遭革职,勒令退伍致仕,但胡继棠很快就官复原职了。
现在,也是让方若水复职的时机了吧。
同时,也应大力提拔年轻将领。
与北方相比,现在的南方几乎全是年轻将领的天下。
而几场实战,证明了这些年轻将领已完全具备了与老将抗衡的能力。
如果北方不注重提拔年轻人,只怕迟早要落伍。
大统制回到荷香阁,就给致仕在家的方若水发了一份启用令,又向现在仍在北方手中的三个军区长官发了一份擢贤令,要诸军对脱颖而出的年轻军官进行不拘一格的提拔,有战功者,可越级提升,不必再和以前一样事事都要汇报请示。
方若水回信很快,却谢绝了大统制的启用。
他在回信中说得非常客气,客气到谦卑,但也十分坚决。
仆齿渐老,而锐气都消,终难当一用。
方若水在回信中这样写道。
大统制读到时,不禁暗暗叹了口气。
此人终是老了。
西原一战,已将他最后的英锐之气都磨尽了。
其实这也并非没有先例,第一上将军魏仁图,论年纪和方若水差不多,但断臂之后,基本上再没有披挂上阵的决心和意愿了,但胡继棠却是在断却一腕后才在军中大放异彩的。
方若水作为一个宿将,现在失去了战意,也并不是难以理解的事,因此大统制并没有强求方若水。
与失去了进取心的方若水相比,擢贤令下达后,各军区的年轻军官全都跃跃欲试,只觉大统制果然英明无比。
与此同时,东平城里的整肃正是如火如荼的时候,抓奸细,除内间,各军无一例外。
而此时天水特使丰天宝已在归程途中,随身带着五羊城修订后的计划。
这计划已经正式开始实驰,南方对北方的第一次主动攻击马上就要开始。
五月十五日,又是砺锋节,也是五羊城举起再造共和大旗一周年之际,以五羊城为首的南方七省联盟发出了第一个公告。
这十一长老会的公告宣称,因为大统制刚愎自用,倒行逆施,完全违背共和国以民为本,以人为尚的信念,因此南方七省联合声明,脱离大统制的掌握,正式宣战,誓要再造共和,解万民之倒悬。
这份公告一出,举国震动。
北方诸省虽然也知道南方在闹叛乱,却也没想到竟有七省之多,而且其中竟然有广阳和天水两个军区。
共和国一共五个军区,两个军区反叛,已占了五分之二,真个是可忍孰不可忍,特别是雾云城文武诸校,在大统制五月十六日发出了反驳的公告之后,马上上书要求进行游行,斥责南方的逆行。
有许多尚未毕业的学生,甚至包括文校和女校学生,也写血书请求从军,誓要扫平叛逆。
一时间,雾云城以降的北方各大城池卫戍都忙了不少,因为那些人慷慨激昂之下,第一件事就是去砸南方诸省,特别是广阳省商人开的店铺。
五羊城数百年以都是以经商为本,城民大半都从商,在雾云城里也有很多铺子。
这些广阳商铺的店铺被称为南货店,卖的都是南方诸省的腌鱼荔枝一类特产,向来很受北方民众欢迎,哪家逢年过节,生产做寿,乃至红白喜事上都要买些,这回却被砸了近一半,一时间雾云城里想吃点腌鱼荔枝干都没处去买。
雾云城的有些长者见此情景,暗自摇头,说几十年了,吃苦不记苦,简直是人世轮回,旧事一模一样地重演了一次。
年轻人问以前是不是也发生过类似事件,老人们却也不说了,因为那事发生在旧帝国时期,而共和国时谈论旧帝国是犯忌的。
和沸反扬天的雾云城不同,东平城和东阳城却是异样的平静。
一方面是蒋鼎新弹压得力,下令一律不许骚扰市民,另一方面也是东平城现在有近十万军队。
正值整肃时期,军纪比平时更严。
虽然不少年轻人壮怀激烈,很想和雾云城里一样把广阳商人的店铺砸了,以示和叛贼势不两立,但街上来来去去都是拉练的军人,实在有点怕人,没人敢在这时候出头。
陆明夷和齐亮两人从一个小酒馆走出来,天色已暗。
看着街头的灯火,齐亮叹道:东平城真是繁华,西靖根本不能比。
西靖作为名城,其实也不算小了,但从繁华上来说,确实还和东平城差得远。
陆明夷道:东平五羊,号称天下繁华之最,西靖比这两个城当然要差一点。
其实这两城都交通便利,各处运来的货物都汇聚到此地,自然就繁华起来了。
齐亮道:只是一打仗,只怕这些繁华也将过眼即逝吧。
听老人说,当年高鹫城也是相当繁华呢,现在却实在不怎么样。
陆明夷道:打上了仗,这些损失在所难免。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从古至今,不知出过多少英主名王,最终都要烟消云散。
他说到这儿,看了看天空,笑道:阿亮,我们的世界,已经就在眼前了。
齐亮诧道:我们的世界?是,这个世界。
陆明夷的眼里,有一种异样的光彩。
齐亮心道:明夷大概还在为大统制的那道擢贤令而兴奋。
大统制的擢贤令下达后,最兴奋的还是陆明夷这样的下级军官。
以往天下承平,士兵按部就班地晋升,到五十岁退伍,绝大多数可能连个百夫长都升不到,运气好的,能升个都尉就算祖坟冒青烟了,想升到下将军,几乎不可能。
但擢贤令明明白白说了,只消有军功,就可以越级提升,这样那些下级军官的机会就要大得多了。
现在陆明夷和王离、米德志都因此令而提升为辅尉,齐亮也已成为陆明夷麾下的什长。
战事一触即发,在接下来的战事中,陆明夷更有可能立下战功而得到提升。
只是齐亮总有点担心。
仅仅是夜摩千风这一次哗变,就已经死了不少人,和南军正式交战后,定然会死伤更重。
这个世界,只属于明夷和王离这样的英雄人物,我终究出不了头。
齐亮想着,讪笑了笑道:明夷,你说,我们什么时候要出征?在东平城待了已经有半年了。
本来四月就该出征,但由于夜摩千风的哗变,接下来就是整肃诸军,就拖了下来。
这一番整肃,把不少军官都整肃掉了,陆明夷和齐亮所属的昌都军区部队也有几个军官被查出和顾清随有种种转弯抹角的关系而丢了职,这样由徐鸿渐亲自统领的冲锋弓队就显得越发重要。
陆明夷道:如果我没算错的话,六月初就该出发了。
齐亮道:那就只有十几天了?唉。
陆明夷见他叹了口气,笑道:阿亮,你担心什么?你现在训练得很刻苦,上了战场,也不用太担心了。
齐亮的枪马不算太出色,但陆明夷现在常和他一块儿训练,所以齐亮现在进步相当大。
只是他总是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感到害怕。
刀枪无眼,上月与哗变的夜摩千风一战,齐亮也第一次见到了刀枪直接插进人身体中喷出的鲜血,现在仍是心有余悸。
他小声道:明夷,你说,我们能赢吗?陆明夷想也没想就道:不好说。
齐亮没想到他会这么回答,怔了怔道:不好说?是。
南船北马,南军的骑兵肯定不如我们,但他们的战力却不比我们差多少。
这一战,恐怕会旷日持久,打上好几年才能见分晓吧。
陆明夷的话轻描淡写,根本没半点惧意。
齐亮的心里却是沉了沉,心道:明夷倒是盼着战事早点来。
他可没这种想法,只盼着别有战事,自己不晋升也没什么大不了。
陆明夷这时道:走吧,我们早点回军营,还有时间再练一阵。
齐亮答应一声,又向左右看了看。
东平城,如今依然繁荣如常,但也许用不多久,就会烽烟四起,杀声遍地吧。
他想让自己别怕,可是心底的寒意却依旧如一道冰水般不住地流淌下来。
此时在帅府中,邓沧澜正和胡继棠商议着军情。
按大统制之命,军队整肃已经基本完成了。
虽然邓沧澜对这次整肃仍有点不同意见,觉得整肃过严。
顾清随谋刺大统制,固然是一项大逆之罪,但顾清随有亲属,他的亲信也有亲属,亲属再有亲属,这样拐弯抹角地追查下去,有些军官连自己都不知道和顾清随一党有牵连亦被整肃掉了。
好在到现在一番整肃也差不多接近尾声,而经过这段时间的整肃,军纪得到了加强,现在东平城里这九万余大军更加严整。
南征的计划,是水陆并进,稳扎稳打。
首先是突进闽榕,一举拿下南安城。
上回东平这区陆战队围攻南安城,就是因为没有水军配合,而南安城的战力出乎意料的强,结果未能得手。
但这一次水陆交攻,南安城必破。
拿下南安城后,再以此为据点,水陆两军再进攻五羊城,五羊城就算准备再充分,战力再强,也难有胜算。
这也是邓沧澜早就定下的策略,但第一次南征,由于大统制严令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击,结果操之过急而失败,这一次却多了个天水省的变数。
一旦全军出击,天水省必定会来攻击南征军后防,以解广阳省之危,所以计划必须有所改动。
胡继棠和邓沧澜已向大统制提出了一个修改计划,既然天水广阳两省互为犄角,最好的办法就是击破,由昌都军区出兵攻击天水省,牵制住他们,然后东平大军直扑闽榕,宣称直捣南安城。
表面上陆战队兵分东西两路,大部由胡继棠率领,由西边出发。
一旦五羊城出兵,东路陆军和水军就在闽榕与五羊城军对峙,不让他们北上,胡继棠则率西路师转道北上,一举切断天水军的归路,与北方攻击天水军区的部队南北汇合,将天水军区拿下,到时再重新南下,与邓沧澜水军合兵对付五羊城军。
这个策略虽然耗时要长一些,但最为稳妥。
他们把这计划上报后,得到大统制首肯,昌都军区的万里云也已在做准备,准备六月七日出发。
由于天水省是在大江以南,昌都省却在大江以北,所以届时东平水军也须分出一部战船沿江西上,接应万里云军。
这条声东击西之计,真正的目标在于天水省。
而此计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沿江西上的东平水军。
符敦城因为北临大江,水军也不弱,万里云军却都是陆军,若不能渡江,南北夹击就无法成功,所以邓沧澜要亲自带队。
但南下水军中也不能只是佯兵,不然五羊城发觉有诈,全军扑出,在闽榕南北两军对峙的计划就不能成功,反倒要被南军将计就计,各个击破了,所以人员安排必须斟酌停当。
这支东路军的实力肯定会不如五羊城,既要让五羊城看不出破绽,而且也有顶住五羊城攻击的能力,首将就必须是个极有能力、又能压得住阵脚之人。
商量之下,定下的人员便是现在东平城里的昌都援军首将徐鸿渐。
徐鸿渐的军衔是都尉,仅次于东平城陆战军首将下将军聂长松。
本来聂长松也是一名将才,但由于聂长松要在东平城镇守,而且夜摩千风哗变中,他曾被夜摩千风扣为人质。
虽然因威武不能屈而受大统制嘉奖,可毕竟对他的声名有损。
在军中的威望已不如一举拿下夜摩千风的徐鸿渐了。
况且对徐鸿渐委以重任,更是对万里云卖一个情面,万里云也更能够全力以赴。
而南下水军的首将,邓沧澜决定是傅雁书。
傅雁书虽然只是校尉,水军中还有几个都尉比他高,但他在夜摩千风哗变一役中守住战船,得到嘉奖,加上是邓沧澜的得意门生,在水军中锋头一时无两,亦是合适人选。
万里云六月七日出发,而东平诸军则是六月一日就要出征了。
邓沧澜和胡继棠又商议了几个细节,便各自回营准备。
十一长老会公告虽是五月十五日发出的,但丰天宝其实七日前就已离开五羊城。
日夜兼程,五月十九日,丰天宝回到符敦城,带回了五羊城的修改计划。
这段时间乔员朗在符敦城里也已进行了一番整肃。
天水军区本是方若水为首,好在共和国各军区长官进行轮换制,所以乔员朗也曾在符敦城待过很长一段时间,算起来,比方若水还要久一些,所以他的整肃比东平城的整肃更有效率。
得到丰天宝的回音,乔员朗欣喜若狂。
他不仅在十一长老会中名列第三,而且金生色也名列前茅,天水省在南方七省联军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按计划,符敦水军立刻全军出发,水陆两军共计两万,沿江东下。
五月三十日,东平城正做最后的准备,明日便要大军出发。
邓沧澜正在检点兵员,中军许靖持突然面色大变,紧急来见邓沧澜。
许靖持带来的,是一条让邓沧澜和胡继棠都大吃一惊的消息。
在三天前,天水军突然出现在东平城上游大约三百里的王除城。
王除城虽然不入十二名城,也是大江上船运的一个重要港口,人口也有两三万,城中并没有正规军,只有三百卫戍军。
因此五月二十七日,当符敦城的两万大军突然抵达王除城,立刻封锁四门时,卫戍一下就被解除了武装,毫无还手之力。
大江自西流向东,他们是顺流而下,十五六天便可抵达东平城了。
他们这一次更是全速前进,只花了七天时间就到了王除城。
而天水省的部队军纪亦极为严明,这次突然袭击更是如风如火,邓沧澜还不知道,这支天水军的首将即是乔员朗的中军丰天宝。
丰天宝对消息的封杀极为得力,夺下了王除城的消息直到三天后才抵达东平城。
得到这个消息,邓沧澜马上通知了胡继棠,胡继棠听得这消息,亦是大惊失色。
乔员朗曾经随胡继棠征倭,正是在此役中崭露头角的。
当时乔员朗尚是个下级军官,但在征倭一役中,表现极佳,特别是行军之速,更是有如惊雷掣电。
强将手下无弱兵,这支天水军来得如此之快,竟然抢在了他们之前,邓沧澜和胡继棠已失去了先手。
胡继棠看着这份报告,久久不语。
邓沧澜心里,亦是如同波涛汹涌。
他道:胡将军,你意下如何?胡继棠沉吟了一下,低声道:邓帅,我担心的,还不是这支天水军啊。
邓沧澜点了点头,五羊城肯定不会任由天水军孤军深入的。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他们应该已经离东平城不远了。
胡继棠半晌没有说话。
邓沧澜的担心,他也已想到了。
让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一次南军的攻势来得如此迅猛,己方还在想着南征,但他们竟然已经先行北上。
好一阵,他才道:一切请邓帅定夺。
邓沧澜道:南军想的,只怕是要釜底抽薪。
他说得平静,但胡继棠却是一抖,惊道:直扑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