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磨刀霍霍

2025-03-27 01:25:22

五月十五日,五羊城打出再造共和的大旗。

到了五月十七日,五羊城公然反叛的消息传到了雾云城,在各地驻军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祸不单行,年初远征失败后,除了战死的毕炜上将军,逃回来的胡继棠上将军和方若水上将军都受到了革职处罚。

毕炜和方若水、胡继棠三人都是一镇军区首脑,居然有三个军区最高指挥官同时易人,对军中的震动不亚于一场翻天覆地的地震。

五大军区中,反了一个,三个元气大伤,自共和国成立以来还从未发生过类似的事。

今年真是个不祥之年。

几乎所有士兵都在窃窃私语,其中自然包括昌都省驻军中的冲锋弓队。

冲锋弓队本是毕炜亲信中的亲信,但毕炜和冲锋弓队总队长韩宣同时战死,冲锋弓队群龙无首,现在实是一片混乱。

自己的混乱尚未平息,还在等着新来的驻军长官赴任,却又出现这样一件事,不免人人自危,觉得天都要变了。

齐亮这一天在陪陆明夷练箭时,偷偷问他将来有什么打算,陆明夷却只是淡淡一笑,说:军人以服从为天职,静观其变。

齐亮自不知道陆明夷的心中实已如翻江倒海般不知是什么滋味。

陆明夷对这次远征本来寄予无限期望,觉得自己定能建功立业,谁知竟会成了这样一个结果。

现在五羊城也反了,天也真的要变了。

陆明夷却更加兴奋,本来觉得远征失利,自己也失去了一次极佳的机会,没想到一个更好的机会这么快就来了。

等着我吧,终有一日,陆明夷之名将要响彻天下!他想着,手指一动,三箭几乎同时飞出,正中八十步外的红心。

就在箭尖扎入红心的同一刻,独自坐在荷香阁里的大统制心头亦如扎上了一支锋利的长箭。

坚如磐石,似乎要稳稳屹立到天荒地老的共和国,这么快就出现了裂隙。

让大统制更为不安的是,自己居然看错了申士图的面目。

自己看错过谁?以前似乎从来不曾有过。

那时,文有郑昭,武有丁亨利,自己有这两人辅佐,共和国便如有三根坚实的栋梁。

可现实却变得太快、太快了,那两根柱子转眼就分崩离析。

如果仅仅是分崩离析,自己一柱擎天,也仍能稳稳屹立,可现在其中一根柱子却溜出了自己的指缝,成了一柄向自己砍来的利斧。

没有看错丁亨利,最终还是看错了郑昭,看错了申士图,连那个本来寄予厚望、期望他能成为郑昭后继的马静虚,自己也看错了。

接连犯下这样的大错,自己真是老了吗?大统制揉了揉额角。

也许,生下儿子后的欣喜冲昏了自己的头脑,以至于让郑昭一家逃出雾云城。

三上将远征失利则是另一重打击,让自己无暇顾及这个原本是最有力的臂助、现在是最可怕的敌人。

郑昭身怀秘术。

这人归自己所用,是无往不利的利器,不为自己所用,就是一把最难对付的武器了。

本来郑昭并无军权,就算他逃走也不会翻起什么浪头来,可偏生自己也看错了申士图,只道这人与郑昭势不两立,结果现在郑昭到了五羊城,如鱼得水,接下来的事就难办了。

不把五羊城尽快拿下,这条裂隙会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可收拾。

他拿起案前的卷宗,接着看了起来。

远征的三上将,毕炜战死,胡继棠与方若水被革职,军中元气大伤。

虽然在自己主持下,雾云、昌都、天水三军区渐渐平复,但一时间尚不能派上大用。

现在能动用的,只剩下之江军区了。

对邓沧澜这个名义上的妹夫,大统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邓沧澜是降将。

本来这种人并不可信,但邓沧澜一来是自己妹夫,二来也是共和国最终取胜的功臣,当时如果他不曾在关键时刻倒戈,共和国早在第六年就已寿终正寝,不会有今天了。

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一直不想动用邓沧澜。

当初决定远征倭岛,上下都觉大统制属意邓沧澜。

邓沧澜,水军第一名将,加上部下是前帝国嫡系,人们都觉得他是这一趟主将的不二人选。

但大统制权衡之下,却起用了名不见经传的胡继棠。

固然胡继棠名气虽小,能力却强,但关键却是胡继棠是自己可以绝对信任的亲信。

胡继棠不负所托,平倭凯旋而归,成为可以制约邓沧澜的五上将之一,那时大统制觉得自己虽不像郑昭那样有读心术,识人之能却在他之上。

此后,三元帅五上将兢兢业业,各安其所,共和国的国势蒸蒸日上,没想到仅仅没几年,情形就急转直下。

五羊城打出的旗号是再造共和,也就是说他们彻底放弃了与自己缓和的余地,不把这股势力消灭,自己寝食难安。

现在最高兴的,无疑是西原的薛庭轩了。

本来听得薛庭轩离开楚都城,入赘阿史那部的消息,大统制已在构思着第三次远征的计划。

薛庭轩以为击退了三上将,共和军失去了再次进攻西原的能力,他实是棋差一招,小看了共和国的实力。

可是,五羊城的变故,却弥补了他这招失策的漏洞,现在共和国真的失去了三征西原的能力。

消灭了五羊城,五年以内共和国都不会再有派出远征军的实力,而五年后,那支本来已在苟延残喘的五德营又将发展到怎样的地步,便是大统制也无从预料。

大江后浪推前浪,天下英雄辈出,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相比较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五德营和隐忍多年的五羊城,反倒是共和军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

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在共和军少壮军官中尽快提拔起一批有能力又靠得住的将领。

消灭了五羊城,再对五德营发起一次致命的打击。

好在虽然顾清随提出了不信任案,自己反借此解散议府,现在军政权力都直接握在了自己手中,做起事来反而比以前更得心应手,大统制坚信以自己的能力,定能涉过这个难关。

只是,现在,不得不动用邓沧澜了。

大统制叹了口气。

可娜,这个自己名义上的妹妹,邓沧澜之妻,实是个最难办的角色。

共和这个理念,是可娜和武的父亲苍月公提出的,自己仅仅是苍月公的义子,当共和国最终胜利的一刻,他定下了一石二鸟之策,除掉了武。

武的能力有限,让他活着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碍,但自己为了不让任何可能的裂隙存在,还是命程敬唐除掉了武。

可娜应该不会知道这事,程敬唐亦不可能透露出这个秘密,但可娜会不会隐约听到了风声?应该不会。

大统制又揉了揉额角。

可娜在共和国建立时,自愿退居幕后,随丈夫驻守各地。

这么多年来,她对自己仍然敬重有加,也正因为她的求情,自己放过了前朝安乐王的小王子,让她十分感激。

在可娜看来,自己能放过曾经在五德营位居高职的小王子,自不可能对兄弟下手。

可是,假如现在可娜知道了自己已经对小王子下手,她又会怎么想?想到小王子,大统制又觉得头一阵痛。

这个小王子,不过一勇之夫,枪术固然高超绝伦,但也仅仅如此而已,根本不配成为一个敌人。

直到今天,他仍是这么想。

假如小王子并不是收了郑昭的儿子为徒,现在自己也不会向他下手。

至于郑昭那个儿子,也只不过是稍稍胜过常人而已,同样不值一提。

只是这些人连在了一处,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下令要之江省拦截郑氏一家的时候,大统制有意避开了邓沧澜这个人选。

结果却是郑昭一家安然脱身,连小王子也不知所踪。

自己的计划,到底什么地方出了漏洞,竟然连连失手?大统制越想越不安,不仅仅是因为失手本身,而是他终于发现,对身边的人自己竟然并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

所以,要动用邓沧澜之前,一定要查个清楚,任何可能的漏洞都不能存在。

大统制想到此处,但看到案上堆积如山的卷宗,便不由又有点想要苦笑。

权力,他一直想把这个怪物收到自己掌中,现在也确实将所有权力都收拢了,可代价却是自己疲于奔命。

怪不得苍月公要提出一切权力归于民众,把权力细化成无数,分散开去,赏优罚劣,如此才是共和真谛。

只要渡过了这个难关,议府还是应该恢复才是……大统制又不禁怀念起当初有郑昭主政、丁亨利主军时的情景了。

那时他二人各司其职,各部有条不紊,自己也完全行有余力,还有空和妻子小酌闲聊,可现在,已经连着几个月连家都没回过。

不管怎么说,先度过眼下这个难关再说。

他想着,又看起手头的一份卷宗。

这份卷宗是之江太守蒋鼎新写来的。

蒋鼎新的卷宗还特别厚,其中对放跑了郑氏一家自责不已。

若是往日,因为这一过错,蒋鼎新这太守之位铁定保不住,但现在却只能让他继续干下去。

蒋鼎新大概也急着将功赎罪,唠唠叨叨地说了不少自责的话,但也汇报了不少有意义的事。

其中一条,便是得知郑氏一家夺取一艘螺舟渡江时,邓沧澜当机立断,派出一支尖兵追击。

虽然追击仍是失利,但错实不在邓沧澜。

从这一点上来看,邓沧澜目前还是靠得住的。

只是大统制仍然有点怀疑,这会不会是邓沧澜的苦肉计?但再看下去,大统制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蒋鼎新说,邓沧澜收到自己的命令后,立刻把支配权全部交给了蒋鼎新,毫无保留,当中也完全没有与可疑之人联系过。

邓沧澜可用。

这是大统制好不容易看完卷宗后得出的结论。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邓沧澜能不能击溃五羊城了。

按军区实力,之江军区并不能凌驾于广阳军区之上,现在派他出兵,会不会操之过急?大统制权衡了一下,拉了一下唤人铃。

这是召唤文书伍继周的铃,只不过片刻,伍继周的声音便在外面响了起来:大统制。

进来吧。

门呀的一声开了,伍继周走了进来。

大统制。

伍继周从来不多说一个字,现在也一样。

大统制斟酌了一下,道:继周,你去发一个委任状,委认火炮营组军赶赴东阳城。

伍继周没有说话,因为他知道大统制定然会交待得一清二楚。

此时大统制接道:委任状上,填发下将军甘隆。

是。

甘隆当初是毕炜的得力副手,但在征朗月省前夕,有人告发他与当时盘踞在朗月省的五德营残部有联系,因为甘隆还在旧帝国时期曾多次代表毕炜与五德营联系,关系不错。

大统制得到这份告发后即刻让南斗前去调查,南斗发回的汇报说这事纯属诬告,甘隆并无此事。

虽然得到了南斗否定的汇报,但大统制仍是责令甘隆退伍回家,按年纪,甘隆现在亦不过五十来岁,正是年富力强之际,重新起用他倒也不奇怪,尤其是毕炜战死,他嫡系的火炮营群龙无首之际。

让甘隆这个旧指挥官重披战袍,实可算上策。

伍继周别的话也没多说,坐到一边小案上起草了一份委任状,递到大统制手上,大统制看了一遍,觉得文辞并无不妥,便签字画押,敲上了自己的图章。

邓沧澜有甘隆助阵,实力大增,应该能够对付五羊城了。

只是要从东平城前往五羊城,可以走水路,也可走陆路。

陆路行军失之太缓,走水路的话,粮草补给又有些问题。

大统制想了想,又道:再写两张手谕,一张给邓沧澜,要他事不宜迟,即刻出兵。

另一张嘛,大统制清了清嗓门,给沙建侯,要他备齐粮秣,进行海上补给。

沙建侯是海靖太守。

海靖省是东南海中的一个大岛,旧帝国时是孙氏世代所居。

海靖因为孤悬海上,与中原向来联系不够,民风孱弱。

在共和军北上时,孙氏曾宣布独立于帝国,响应共和军,共和国成立后,名义上以奖赏孙氏大功,让他们这一族定居雾云城,其实就是夺取他手中权力的意思。

孙氏始祖亦是名将,但到了这一代早成了吃饭不干事的赘痈,只能听从,从此海靖省由共和军委派官员驻守。

海靖驻军不多,因为与中原交通不便,向来比中原要落后许多。

共和国成立后,海靖省大力发展农耕,实力大大增强,但这实力也只是自保有余,出击无力。

虽然海靖的兵力派不上用处,但那儿积粮甚多,让邓沧澜即刻出击,粮草由海靖解决,进行海上补给,便可事半功倍。

而抢在五羊城预料的日期之前,胜机也就更大一分。

只是海上补给不是易事,万一失期,停留在海上的军队水米无着,战力非大大减退不可。

不过,这一点大统制倒不担心,因为他相信以邓沧澜之能,肯定能把事情安排妥当。

抢在五羊城有所准备之前,给他们一个雷霆之击,雾云城这边,再加紧整顿军务,尽快让三大军区恢复,事态仍然可以不越正轨。

顺利解决了五羊城,五年之内第三次远征西原,彻底解决五德营,如此一来,共和国仍然坚如磐石,屹立不倒。

想到此处,大统制嘴角终于浮起了一丝笑意。

历史将证明,我是对的。

他想着。

共和,已经牢牢地建立了,不需再造。

给邓沧澜的手令五月十八日午后便抵达了东平城。

就在邓沧澜接到大统制手谕、正在书房中细看的时候,傅雁书拎着个包走到了大堂前。

大堂前,可娜夫人正在给一盆盆景细细浇着水。

虽然傅雁书等如邓沧澜家人,穿堂入室不必禀报,但他还是站定了,轻声说了一声:师母,傅雁书求见。

可娜夫人抬起头,见是傅雁书,淡淡一笑道:哟,雁书来了?你是来看阿容吧?不巧,她正好出去了。

傅雁书一怔道:她出去了?是啊。

听说是个姓刘的琵琶高手经过。

阿容说她不属穆曹两家,自有一功,所以早就吵着要去见她呢。

这不,一早出去,现在还没回来。

真是不巧。

傅雁书心里有点遗憾。

他时常驻扎在东阳城,只有这种轮休日才能过江来看望老师师母,偏生阿容今天不在,又得隔十几天才能见到她了。

他将那个包递过去道:师母,给。

可娜夫人接了过来,见这东西颇有点沉重,不由笑道:你又给她买了鸭肫肝?这回就一包吗?东阳城有一家叫新昌记的卤味店,是家老字号,做的卤味很是鲜美,他们出的鸭肫肝是可娜夫人和阿容母女两人最爱吃的零食,傅雁书每回过来,都要买上两包,这回却只有一包。

傅雁书脸上微微一红道:师母,这回我赶来得急,当时他们就这么点了,这是给您的,下回我多买点带给阿容。

可娜夫人不禁也是一笑。

丈夫的这个得意门生,相貌俊秀,温文尔雅,虽然没有过继之实,实际上也等如是自己的义子。

她道:那先给阿容吃吧,省得她回来嘟着嘴说当妈的跟她抢东西吃。

傅雁书心里突然浮起了一丝温柔之意。

他母亲早逝,父亲没空管他,自幼就在军校中度过,年纪虽轻,却总是一本正经,甚至被人说成无趣,也只有在老师家中,才感到了家的温暖。

他道:老师在吗?可娜夫人道:在书房呢。

傅雁书向可娜夫人行了一礼道:师母,那我过去了。

他正待要走,却听得可娜夫人在身后忽道:雁书……他站住了,回过头道:师母,还有什么事?可娜夫人的眼神有点游移不定,也有些犹豫地说:雁书,最近军中是不是有些不寻常的举动?傅雁书点点头道:学习增加了不少。

突然也压低了声音道,是不是老师因为鸣雷的事受到大统制责罚?螺舟队潜虬号舟督宣鸣雷反叛,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何况宣鸣雷也是邓沧澜的得意门生。

出了宣鸣雷这事,之江军区守军上下都被责令要写出一份检讨,务求深刻,原来每周一次的思想学习亦一下猛增到每天一次。

傅雁书自己对这些事颇有点不以为然,因为这些举措已经影响到螺舟队的正常训练了。

不过他自己只是螺舟队十舟督之一,作为宣鸣雷昔日的直接同僚,自是检讨要比别人更为深刻才行。

这些天来,他一直有点担心老师会受宣鸣雷连累,被大统制严厉责罚。

可娜夫人摇了摇头道:这个倒没有。

今日,大统制还发下一份手谕,我觉得,只怕将有大阵仗了。

傅雁书心中微微一动。

可娜夫人乃是女中豪杰,这话一直在暗里传播。

据说,在共和国最为危急的时刻,正是可娜夫人挽狂澜于既倒,只手回天。

当然,这些话只是私底下说说,傅雁书和老师一家的关系可谓密切,在这个温和的师母身上从未发现过传说中的那个果敢决断的女中豪杰的影子。

但现在可娜夫人的眼睛,分明深邃得像是两口不可测的古井。

他道:大阵仗?可娜夫人点了点头,五羊城公然反叛,这是心腹之患,定要速战速决。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们很快就要上阵。

听到这话,傅雁书心里反倒平静下来。

他最担心的,还是大统制要责罚老师,但师母如果猜得没错,那说明大统制对老师仍是信任不疑的。

毕竟,老师和大统制之间的关系不同,大统制怀疑谁,也不会怀疑老师吧。

他道:那我去看看老师。

可娜夫人道:好吧。

她顿了顿,又道,你见了他,安慰他几句。

出了鸣雷这事,他这些天人也老了不少。

傅雁书和宣鸣雷二人,是邓沧澜最为得意的两个门生。

邓沧澜甚至说过,这二人等如自己的两条手臂,有他们在军中,就算自己身遭不测,之江水军仍是水上至强。

现在其中一条手臂居然毫无征兆地折断了,对邓沧澜的打击只怕不亚于致命一击。

傅雁书不再多说,向可娜夫人行了一礼,转身向书房走去。

到了书房外,傅雁书深深吸了口气,定定神,才道:老师,傅雁书求见。

雁书,你来得正好。

进来吧。

房中传出了邓沧澜的声音。

他又深吸了一口气,这才走上前推开门。

门一开,只见邓沧澜坐在案前看着一份东西,见傅雁书站在门口,邓沧澜道:雁书,进来坐吧。

傅雁书在邓沧澜面前的椅子上侧着身子坐下,轻声道:老师,听师母说,大统制来了份手谕?邓沧澜道:是。

大统制命令之江水军六月一日出发,征讨五羊叛军。

六月一日!傅雁书吃了一惊。

之江水军有两万五千之众,这两万五千人大军要出发,准备工作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不说别的,单是辎重粮草的准备,一个月里肯定无法备齐,不然水军一走,之江的两万五千陆战队就只有喝西北风了。

大军出征,后防如此脆弱,万一五羊城兵分两路,一路坚守,一路从陆路北上抄了水军后路,实力强悍的之江军区岂非要一败涂地?他皱起了眉头道:这么快?辎重粮秣怎么办?邓沧澜道:大统制这一点已考虑停当,他要我们只带十日粮草,由沙建侯太守在海上补给。

傅雁书皱了皱眉。

十日之程,从东平出发,最快也只能赶到闽榕省。

他道:为什么不让南安城来补给?闽榕虽然远不及之江和广阳两省富庶,积粮亦不如海靖富足,但要补给东平水军应该不在话下。

从南安补给,要远比从海靖补给方便。

邓沧澜叹了口气道:高世乾这人有点反覆,很不可信,我已听得密报,说他与五羊城达成密议,暗中支持他们。

傅雁书又皱了皱眉。

他是个水军中层军官,这等机密自然尚不能知。

高世乾如果不可信,确实不能让他补给。

一来可能会逼得他投向五羊城,二来他也可能阳奉阴违,在补给的淡水粮草中暗中下毒。

他道:不能先拿下高世乾吗?来不及了。

不过,这是陆战队的事了。

傅雁书恍然大悟,点了点头道:不错。

大统制自然不会只命水军出击,陆军肯定也要跟上。

让水军先行出发,定然是要将五羊城叛军牵制在城中,然后陆军假道南安城南下,从闽榕获取补给,最后到五羊城会合,水陆齐下,一举击破五羊城。

这个计划的确是条天衣无缝的好计,但这样一来水军就更为吃重了。

他道:这确实未尝不可。

可是,老师,若五羊城派水军拦截的话,怎么办?五羊城的将领不是易与之辈。

只要他们听得之江水军六月初就出师,肯定会猜到这海上补给之计,也肯定会派水军出海拦截。

海靖省粮草虽然富足,可兵力不济,自保固然有余,但要派出强大的护航队,沙建侯太守亦是力有未逮。

邓沧澜道:我担心的正是这个。

当初我在五羊城也呆过几年,他们那儿七天将都是少年英才,肯定不会想不到这点的。

邓沧澜在驻守五羊城时,对后起的这七天将青眼有加,特别是五羊城水战队的三将,更是尽心传授兵法。

当时他想的只是为共和国培养后一代的干将,谁知事态的变化远远超过了自己的想象,这么几年一过,那些自己曾经尽心栽培的年轻将领居然全成了敌人,实在让他有种造化弄人的感慨。

也正因为他了解五羊城水战队的实力,所以对大统制这条计策的致命漏洞洞若观火。

不能保证海靖补给船的安全,这次征讨就必败无疑。

傅雁书听到这儿,已明白邓沧澜的忧虑,他站起身道:老师,雁书不才,愿领兵前去接应。

邓沧澜看了看他。

之江水军,固然还有不少能干的将领,但其中翘楚非傅雁书莫属。

由他去接应,当然可以放心不少,但他实在有点担心。

五羊城当然体会得到这一战的胜负关键就在于此,派出的人肯定不是等闲之辈,而傅雁书前去接应,却不能带大部队,充其量只有两三千人,十几艘战船。

他身上的担子之重、此行之危险,便是邓沧澜自己亦有点忐忑。

他道:雁书,你有什么想法?傅雁书微微一笑道:老师,雁书觉得,此行不妨施个欺敌之计。

邓沧澜也会心一笑。

他想的其实也是欺敌之计,只是想听听这个弟子和自己的想法是不是不谋而合。

他道:你说说,怎么个欺敌法。

傅雁书道:从海靖省出发,抵达闽榕的石门岛,一般是十五日之程。

但从东平抵达石门,一般也要十日左右,当中便要有五日的空隙,因此如果在石门岛会合,海靖的补给船就要先出发五日。

但假如我们不在石门岛会合,而是铁门岛呢?石门岛是闽榕南部沿海的一个大岛,离岸不过三里之遥,是闽榕的南部海上门户。

石门岛海上东北约摸五百余里,则是一个名叫铁门岛的大岛,岛上只有几百户渔民定居。

从海靖出发,抵达铁门岛大约要九日,从铁门岛到石门岛则要六日,东平抵达铁门岛却也要十来天左右,日夜兼程,十天应该也能够到达。

假如在铁门岛会合,补给船在海上航行便可少待六天,危险性大为降低。

邓沧澜道:但即便是九天,也足够五羊水军发起一次致命伏击了。

傅雁书道:不错。

所以这时就要欺敌了。

如果从东平马上派出一支偏师出发,伪装成补给船,解决掉叛军的伏击,真正的补给船就能平安抵达铁门岛与水军会合了。

但这支偏师从东平出发,万一被叛军看出来路不对,来个反伏击,岂不是弄巧成拙?傅雁书摇了摇头道:偏师不是从东平出发,而是从海靖。

邓沧澜的嘴角终于浮起了一丝笑意。

傅雁书虽然说得简略,但他自是明白傅雁书的意思。

偏师并不是直接从东平抵达铁门岛,而是先东南航行,抵达海靖南端后再向西南进发,给补给船开路,抵达铁门岛。

假如五羊城派出水军伏击,当他们遭遇这支偏师时,肯定会向这支偏师下手。

但这样一来,不论胜负如何,真正的补给船就能瞒天过海,安全到铁门岛了。

换句话说,这支偏师不是用来护航,而是充当诱饵。

这招欺敌之计五羊城定然看不透,也正是邓沧澜一直在心里斟酌的计划。

这支偏师不但要绕道而行,还要在海上一战,吃重可想而知,在邓沧澜心中,能担起这一重担的,除了自己,就只有傅雁书了。

现在傅雁书所想与自己一般无二,他的信心亦多了几分,点了点头道:雁书,你已成大将之材了。

虽然得老师夸赞,但傅雁书脸上仍是没有异样,只是道:不管怎么说,这一趟势必凶险之极,老师,万一我回不来……不等他说完,邓沧澜已正色道:什么回不来!雁书,你一定要回来。

若你回不来,那就是失败!傅雁书心中一凛,也正色道:是。

老师的一条臂膀已经生到了对方身上,如果自己再回不来,老师的两条臂膀就都断了。

他还想再说什么,邓沧澜已先说道:雁书,你马上就把计划起草一下交给我,五天后你就要出发了。

傅雁书一怔,道:事不宜迟,为什么要五天出发?两三千人的偏师出发,准备工作一两天便可完成,傅雁书也想不通为什么要五天才会出发。

邓沧澜微微一笑道:兵精器利,战无不胜。

你记得当初你曾向我上书,要求开发舷炮吗?傅雁书心中一动。

火炮是陆军利器,傅雁书一直有个想法,便是将火炮装到船上去,这样战船的攻击力将会大大提升。

只是现在的火炮后坐力太大,在船上装来,木制甲板经不起这等剧震,多开几炮,再坚实的战船也要散架。

当初傅雁书还在军校时,曾写过一个舷炮的可行性建议书,但当时投上去便石沉大海,他自己都快要忘了。

他道:舷炮终于造出来了?邓沧澜笑了笑道:那时我就是看到你这建议书,才将你提拔到士官特训班来的。

这件事外界虽然不知,其实我早已上报给大统制,大统制亦觉可行,因此让工部司秘密研制,侥幸就在这当口上研制成功。

大统制已特派一支火炮队增援,再过五天便能赶到。

等他们一到,便是你出发的日子了。

傅雁书心里一阵激动。

这次出征,虽然他说得头头是道,但心里实在也有点没底。

不低估敌人是他的信条,五羊城的水军不是容易对付的,自己率偏师充当诱饵,实是危险之至。

但假如船上配备了舷炮,五羊城的水军便也不足惧了。

他打了个立正,沉声道:遵命!他正要出去,邓沧澜叫住了他道:对了,雁书,你走前拿我手令去找许请持,找他调一个人。

傅雁书道:要调谁?一个名叫黄深韬的翼尉。

这人的名字傅雁书并不曾听过,他道:这人有什么能力?傅雁书现在的军衔亦是翼尉。

翼尉是第六级军官,在十一级军官中正好居中,在之江军区不下三四十个,傅雁书却不是很熟悉他。

邓沧澜道:此人兵法不算如何出众,但他是海靖人,年轻时是个渔民,对海靖到闽榕之间的海上地形十分熟悉,这一趟对你很有帮助。

傅雁书走后,邓沧澜心中却又有点不安。

舷炮的发明,固然给之江水军的战力来了个极大的提升,但当时提出开发舷炮的建议,五羊城也是知道的,这个开发任务同样发给了设在五羊城的工部特别司。

虽然特别司这两年交上来的成果报告中多半是些民用器械,但申士图所谋深远,安知他们会不会也已开发成功。

五羊城驻军中的年景顺对自己极为尊崇,前两年年景顺来东平城,还专程来看望自己,闲聊五羊军方的新动向时,并不见他说起舷炮开发成功的事。

那时五羊城并没有反叛,如果成功的话,年景顺也定不会隐瞒。

只是,这到底是前两年的事了。

邓沧澜心中的这点隐忧在第二天便已烟销云散。

第二天,东平城里来了个特殊人物,却是北斗星君中的一个。

此人先前与三个同僚受命潜伏在五羊城,得到年景顺之助,得知了郑昭在五羊城的下落,在五羊城叛反前夕发起了一次刺杀行动。

刺杀行动失败,也只有这一人逃出了五羊城,但也带来了不少五羊城的最新情况。

据他说,余成功已死心塌地跟随申士图了,军中很难再离心,但五羊水军的战船上,并无舷炮。

得到这个消息,邓沧澜心中的隐忧终于尽销。

傅雁书海上一战,已然胜机在握。

当然,五羊城在傅雁书手上吃过这个大亏后,肯定也会加紧开发舷炮,但时间不等人,他们大势已去。

至于年景顺,也许他还能有所帮助,但也不能寄予过多的期望。

也许这个人仍然心向北方,却也要防着五羊城在这个人身上施展反间计。

不管怎么说,这一战,己方的优势已相当明显。

毕竟,以五羊城一隅之地与共和国举国之力相抗,难有胜算。

破城后,定要向大统制提议,不能对五羊城滥加杀戮。

邓沧澜此时已在构思着这份上书的措辞。

不能太强硬,以防大统制心中不快,也不能太软了。

大统制对五羊城的反叛肯定极端恼怒,自己要做的,就是要努力不让大统制的怒火无限制地发作,对五羊城来个血洗。

毕竟,以人为尚,以民为本,战争的意义,最终就是不战。

邓沧澜和傅雁书这条秘计,五羊城方面自然不会知晓。

但东平城马上就要出兵,申士图在五月二十二日便已知晓。

东平城的出征竟然如此之快!这着实出乎申士图的意料之外。

当天他便召集城中首要聚议,商讨对策。

按常理,东平出征该是在七月中旬。

但现在邓沧澜出师的时间表提前了一个多月,难道他们真个不顾一切,连后勤都不管了?众人商讨了半日,目光无不看向余成功。

余成功是广阳省的兵部长,军中之事,他自然最有发言权。

北斗星君曾以年景顺为质,迫他合作之事,申士图并未公开,但他心里实有种不安。

但申士图既往不咎,他对申士图已感激涕零。

见旁人的目光都看向自己,责无旁贷,他站起来道:申太守,下官以意度之,邓帅此举,应该是要沿途取得补给。

申士图皱了皱眉道:是要高太守负责?虽然皱眉,但他心里却已放宽了心。

如果要高世乾负责补给,高世乾明面上自然依从,暗中却定会下手。

克扣斤两,食水中下些泻药之类手段,也完全不会让人抓到把柄。

这样,百战百胜的邓帅,这回也要吃个大苦头了。

余成功摇了摇头道:只怕不会让高太守负责。

申士图一怔,为何?行军之道,水陆相济。

邓帅所率,乃是水师,但陆战队肯定也会相应出发。

高太守暗中支持我们,下官想来,大统制只怕也不会不防,他很有可能就要向高太守下手了。

这次会议,郑司楚虽然没资格列席,但郑昭知道他年纪虽轻,兵法却颇有心得,而自己却对军事知之不多,因此让郑司楚侍立在身后旁听。

郑司楚听得余成功此言,心道:余将军坐在这位置上,果然也不是虚得其名。

大统制出征,水陆相济。

先以水军牵制住五羊城大军,陆军跟上解决掉高世乾,这样后防无忧,到时五羊城疲于对付邓沧澜,也无法接应高世乾,就相当于被大统制斩断羽翼。

这条计策很是毒辣,破解之道便是要尽快击溃邓沧澜的水军,这样当北方的陆战队抵达南安城,要向高世乾下手时,五羊城就可以出兵解围,高世乾也能正式投入五羊城一方了。

余成功看到了这一点,可见他的谋略也已相当深远。

申士图想了想道:但他们肯定要有补给才能进攻。

从后方运来,肯定来不及,那么只有海靖这一条路了。

余成功点了点头道:不错。

这样绕过高太守,以安其心,只消邓帅兵锋直抵五羊城,高太守与我们的联系就被彻底切断。

所以,此战的关键,便是伏击海靖的补给船队。

郑昭看了看郑司楚,见郑司楚微微点了点头,心想:司楚也这样想,看来没错。

邓沧澜这么快出师,势必只有从海靖取得补给。

可惜海靖太守沙建侯是大统制亲信,无法拉拢,不然五羊城就真个立于不败之地了。

天下事,没有事事称心如意的,这当然也没办法。

他插嘴道:余将军,要击破补给船,就要从五羊发水军出海了。

余成功道:郑公所言正是。

海靖驻军不多,护航的战舰也不会有多少,何况他们的战力向来不值一提,所以伏击之策,可行性很大。

下官建议,尽快选派一支精兵出发。

申士图道:余将军觉得,在何处伏击最为上策?余成功道:邓帅与补给船会合的地点,不外乎石铁二门之一。

从东平抵达石铁二门,约略都在十日上下,因此我们要抢在他们出发之前在铁门岛以外巡曳游击,一旦发现补给船,立即消灭。

申士图道:若要派水军巡曳,人数就不能太多,在海上呆的日子也会很长,本身的补给又该如何解决?余成功道:下官曾出海数次,对海上地形略有心得。

铁门岛以西,礁岛甚多,以东就要少得多了,但还有几个较大的岛屿。

因此下官提议,在其中选择数岛作为据点,在岛上屯上一批食水,这样伏击队在海上巡曳的时间便可大大增加。

郑司楚听得更为心折,忖道:我向来觉得兵法水陆相通,但海上作战到底与陆上作战大为不同,余将军这方法在陆上行不通,在海上却是个妙计。

内陆作战,设这么几个据点,等如自行分散力量,大增防守的难度。

但在海上,这样却能收到狡兔三窟之效。

他这些日子常向宣鸣雷和谈晚同讨教水军作战的精要,不过毕竟时日无多,理解的也不是太多。

现在听余成功这般实际解释,果然正合水战之旨。

申士图听了亦甚是首肯,道:果然。

不过领兵之将,当选派精干之人。

诸公可还有什么补充的?郑司楚张了张嘴,却没说话。

郑昭小声道:司楚,你是不是想说?他对军中之事知之不多,但也知郑司楚所言多半有中,见他想说又不敢说,便问了一句。

郑司楚点了点头,郑昭举起一手道:申太守,小可有几句话想说。

申士图对郑司楚的能力亦大为赞赏,见他要说话,便道:司楚,你有话要补充?郑司楚道:申太守,军中要务,兵精器利为第一要务。

东平水军极其精锐,不在我军之下,他们也未必不会想不到这一点。

若他们派队前去接应,两相缠斗,海靖补给船就可趁机通过。

余成功点头道:此话也是至理。

两军相遇勇者胜,这个时候,就要倚赖我军的英勇了。

郑司楚道:硬拼固然也是不得不然,但我军若能有凌驾于敌军的战具,便可大增胜算。

这话其实是宣鸣雷说过的。

当时宣鸣雷很忧虑,因为五羊城水军虽精,战具却不比东平水军更精。

这等缠斗,两败俱伤的可能性更大。

对邓沧澜来说,这支护航的军队就算全军覆没也无伤大局,但一旦被他们顺利补给,五羊城就要面临灭顶之灾了。

郑司楚最担忧的便是这一点,余成功的伏击之议虽好,但此计只能胜、不能败。

申士图看了看坐在边上的陈虚心,问道:陈司长,特别司有无新型战具?五羊城的吏礼兵刑工五部,与雾云城的五司相应,但陈虚心是工部特别司,比其余各部都要高半级,所以他是司长。

陈虚心闻言道:前几年,大统制曾发文要我司研制舷炮,但特别司人手不足,一直没有进展。

郑司楚插嘴道:特别司的展示厅里,有个战棋,那上面的小船上不是能装炮吗?陈虚心苦笑道:那是舷炮的雏形。

不过要实用,还有距离。

舷炮装得大了,后坐力就太大,船身顶不住。

若是小了,炮火的威力又不足,还不如用弩。

郑司楚先前见战棋中的小船能打出炮石,只道这是从实际中来的,但自己进了水战队,见船上并无这等舷炮。

他本想是不是因为这是机密,自己尚不得而知,但听姨父这般说,才知道原来仅仅是个玩物,怪不得当初邓沧澜说这战棋是玩物丧志,无关实用。

他皱了皱眉道:那,能不能换一个想法,将抛石器装在船上?申士图也不知郑司楚为什么和这舷炮干上了,陈虚心眼中却是一亮,叫道:是啊!我怎么没想到!抛石器因为威力不够,使用起来精度也不高,是种已被淘汰的战具了,但郑司楚这般一说,陈虚心却也想到了,暗道:抛石器可没什么后坐力。

如果用抛石器投掷炸雷,确实可以装在船上。

虽然这种方法太过粗糙,但从权一用,未尝不可,至少可以增加战舰的威力。

他这人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站了起来道:申太守,恕我告退,即刻便去试验。

这等会议上突然自行告退,未免操之过急,但申士图知道陈虚心这性子,反正他也提不出什么军事上的建议,便点头道:好,陈司长请。

说着,又扫视了一下周围道,还有什么补充吗?有郑司楚这先例,此时旁人也都大了胆子,什么都说了,有个人甚至提出来要召集民间的法统人士,因为传说法统中人身怀异术,能够呼风唤雨,可借天力来打击敌方。

这种无稽之谈申士图自然不会放在心上,但也任由人提出。

现在不是指摘提出的建议荒诞不经的时候,而是提的人一多,自会有真知灼见。

果然有人提出的几条诸如粮食可准备一些豆类,因为豆类易于发芽,可当新鲜蔬菜。

海上呆得久了,没有新鲜蔬菜吃,容易牙龈出血,豆类易储,而且发芽后量亦大增,这样很为有效。

这一条郑司楚听了亦觉得极为中肯。

这天会议结束,郑司楚回到水战队,谈晚同和宣鸣雷、纪岑、崔王祥诸人都围过来打听。

他们都是中级军官,没有郑司楚这样一个父亲,尚无权列席会议,但这会议又肯定与自己切身相关,急着要问个究竟。

郑司楚将会上决议约略说了一遍,谈晚同听得点头道:不错。

余将军看来是真心跟着再造共和走了。

郑司楚急着要去看看姨父那种抛石器投掷炸雷的设施做得如何,说完了便赶到工部特别司去。

一到展示厅,便见姨父和陈敏思父子两人围在水池边,水中是一艘较大的小船,船上装了一架极小的抛石器,一根细线拖了出来,陈虚心拿了块板写写算算,手上还有把尺子,又向陈敏思说两句,陈敏思听了一拉线,小船上一块石子抛出,陈虚心又拿了把石子量着落水的距离,小船后退的尺寸。

两人忙得不亦乐乎,郑司楚也不打搅他们,站在一边静静看着。

他两人干得全神贯注,也根本没发现郑司楚就在边上,一个拉一下,一个测一下,又互相说几句,陈敏思平时完全还是个半大少年,尚存淘气,此时却也一本正经。

弄了半天,陈虚心忽地将尺子在左手掌心一拍,叫道:成了!郑司楚听得,在一边插嘴道:姨父,行了吗?陈虚心和陈敏思这才发觉郑司楚已在。

陈敏思道:司楚大哥,你什么时候来的?郑司楚道:也是刚来。

姨父,能装在船上了吗?陈虚心抹了把头上的汗,将手中写满字的板子交给陈敏思道:敏思,你去交给华哥。

又向郑司楚笑道,应该没问题了。

二十丈的距离,精度大约是一丈。

海船的长度,不太可能不到一丈的,所以二十丈以内足以百发百中,二十丈以外的命中率也不算太差。

郑司楚此时也算放下了心,暗道:人各有所长。

姨父别个不怎么样,但这一手实可算得当世第一。

宣鸣雷当初说要有凌驾于敌军的战具,取胜方有把握,现在果然已经有了。

他心情转好,只觉身体也轻松了不少,便道:姨父,我去看看我妈。

郑夫人遇刺后,腹上连中两剑。

齐大夫精心为她治疗,现在伤势渐好,但人还是很虚弱。

这些日子,郑司楚不管每天训练有多忙,都要来看望一下母亲,今天当然也不例外。

陈虚心道:好吧,希望大姐早日康复。

郑司楚正待要走,又站住了道:姨父,这样一来,敌人应该对付不了我们了吧?陈虚心道:一般来说,他们的强弩应该不如这样威力巨大。

郑司楚见姨父这般说,才算彻底放宽了心。

但他刚走出门,陈虚心嘴里却又喃喃地道:……只要他们尚没有舷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