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空调, 华国专家们还是熟知道的。
毕竟M国早在很多年前联汽车空调都快搞出来了。
但是华国在这方面就没啥研究了。
在江博提出搞空调之前, 也没想过要研究这个。
毕竟这会儿什么都缺, 这种勇于享受的东西,还真没必要生产。
身为华国人,难不成还战胜不了寒冷和炎热?基于这些愿意,空调项目组的同志们认为,能够搞出制冷空调,已经是华国的一大进步了。
从此以后,华国有了自己生产的空调了。
不管用不用得上, 总算是不稀罕外国人的东西了。
但是苏江博同志还是不满意啊, 非得搞什么制暖空调。
一群专家们只能跟着江博窝在实验室里面继续工作。
江博他们研究的项目资料扫了一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运算, 添加功能。
其他科学家就只看到他看完资料后, 安静的闭着眼睛,似乎在闭目养神的样子。
有人想和问问他有什么工作安排,被蔡所长给拦住了。
蔡所长道, 苏专家在做研究呢。
闭着眼睛研究?运算,他这脑子的运算能力, 比得上你们那计算机。
……一片鸦雀无声。
江博安静的思考了一会儿之后,坐在计算机前面不断的敲打。
一个制暖效果还是很简单的。
从上午坐到下午, 一直快天黑了才结束。
江博将计算机里面的资料打印出来。
给空调项目组的专家看。
专家们拿过来仔细看了看。
一个个看的静静有味, 热血沸腾。
这么快就给做出来了。
这速度也条块了。
果然名不虚传啊。
江博道,希望尽快可以做出来,冬天很冷的。
一位老专家严肃道, 恐怕不行,这个功率得改。
制暖的时候所需要的功率已经达到了25kw,咱们那个电线能承受吗?江博:……最后江博有重新修改,减少功率,但是同时制暖的温度也受到了控制,之前他设定的温度是二十八度,后面只能控制在二十度。
而在首都这种天气下,真正的制暖效果使室内温度能达到的,可能也就是十五度……江博揉了揉额头。
这算不算温暖的环境?但是这一研究成果却让这些老专家们很高兴。
有了空调,我们以后做实验也方便 ,很多都需要恒温环境才能进行试验。
江博直接坐车回家了。
他离开之后,老专家们又兴奋的不休息了,继续工作。
俨然一群狂热的工作分子。
江博回来的时候,家里人都在等他吃饭。
宋楚迈着步子就跑过来了,小博哥,冷不冷,快来暖暖手。
马兰问道,这一整天出去干啥了?研究所去了。
江博道马兰被震惊了,自己儿子这也太敬业了吧,这么大冷天的也往外跑。
研究所的事儿,马兰他们也不主动问,这些毕竟都是要保密的事情。
但是江博挺愿意和他们聊的,研究所这边今天把空调做出来了,过几天应该可以生产出来。
……一家人震惊。
苏志峰道,就是那个能够冒冷气和暖气的东西?马兰兴奋道,就是那个,唉呀,这救命神器终于有了。
宋楚笑着道,肯定是小博哥做的。
江博:只有一点点是我做的。
其他的是他们做的,做的不大好,保暖温度只能达到室内十五度。
苏志峰道,十五度还不满足,儿子你知道咱们现在生活在多少度的环境吗?江博想都没想道,三度。
没错啊,十五度啊……够了。
马兰和宋楚连连点头。
十五度完全够用了,别说十五度 ,就是五度也好啊。
这冷天,真让人受不了了。
他们刚来第一年,真不习惯。
江博严肃道,他们之前都不做制暖的,我今天过去加上去的。
宋楚高兴道,小博哥,你可真棒,为我们创造了温暖的生活环境。
马兰夸赞道,我儿子就是个中央空调……咳咳咳,不是,是私家空调。
苏志峰道,不都是空调吗,有区别吗?马兰道,没,没区别。
江博看了看妈妈,然后低头吃火锅。
有了空调就有了盼头,苏家人眼巴巴的等着空调,终于在小年的时候给装上了。
一体式箱式空调,很好安装,都不需要安装师傅了。
但是研究所的同志还是亲自过来了。
军区大院的人就只看着,又有一车人来了,还在苏家这边装东西。
但是谁也没过来看热闹,只在家里猜测,这家人到底是干什么的,怎么总是这么热闹。
苏家这边装好了空调,就立马启动了。
站在出风口感受着吹出来的热风,研究所的同志这才感觉到了圆满。
做出来的东西,只有真正的被人用上了,那才是没白忙一场。
马兰将手放在空调上面,感动的热泪盈眶。
以为要等很老之后,才能够过上上辈子那种上网吹空调的日子了,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
简直和做梦一样的。
一共就两台空调,一台在客厅,一台在书房。
江博的想法是房间都给装上,但是现实还是给他沉重的一击。
家里的电线带不动四台空调。
两台已经是极限了,而且还不能同时开。
江博:……早知道他就搞供暖了。
一劳永逸。
晚上,苏家人就开着空调吃起了火锅。
觉得这个小年夜过的也不算差了。
大领导家里,几个领导也在一起感受华国第一批空调的好处。
只开了一会儿,感受到了温暖之后,他们就给关上了。
大领导笑着边喝茶,边道,好是好,太费电了。
这会儿咱可用不起。
这就适合财主们用。
其他领导也笑了起来。
国家穷,他们就过穷日子。
二号领导道,咱们用不起,总有人用的起,老大哥不是想和我们谈出口吗,看看这个可不可以谈。
那我们华国又得开空调厂了,专门出口外销。
大领导道,那又要用人了,这些技术产品,需要工人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
其他领导也是发愁。
每一项科研成果的背后,都需要要无数的知识青年来投入实践。
于是在新年的那一天,国家颁布了高考的政策。
以省为单位进行考试,各所高校根据不同的省份划分录取分数线。
也相当于全国高考了。
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工作量的,但是为了保证优秀的人才进入最好的学校,再繁琐的工作,也得做。
好在现在有了计算机了,虽然还没苏江博同志说的那个什么网络,但是至少大大减小了工作量了。
除此之外,还增加了统一研究生考试。
定在每年十二月,北方地区则定在三月。
这种大规模的考试政策推行,让整个新年都充满了欢乐,特别是家里有孩子念书的,就更高兴了。
都盼着自家孩子以后考大学,成为知识分子。
以为没啥兴奋的就是苏家人了。
这政策简直是当头棒喝,提醒他们别太轻松了。
苏志峰三月份就要参加考试了。
这就意味着,他还剩下几天的复习时间。
马兰就不用说了,这第一批高考就赶上全国高考了,全国人民竞争,这就和走钢丝一样的。
宋楚也发虚,生怕自己考不上心仪的大学。
三人重重的叹了口气。
只有江博靠在沙发上面,眼神平静的打量他们。
心里很疑惑,为什么不开心,不是都说好了考大学考研究生吗?为了考出好成绩,苏家人都没出去拜年,好在他们在首都也没啥亲戚朋友,也不用出去拜年,唯一只有雷家而已。
雷家今年过年气氛有些奇怪。
雷虎和雷豹两孩子都不活泼了,说话都小心翼翼的,雷首长臭着一张脸。
雷家还多了两位老人,是雷虎和雷豹的外公外婆。
两老已经一把年纪,头发白苍苍的了,但是打扮的还是很体面。
待人也是彬彬有礼。
知道马兰他们是邻居,而且关系很好,梅老爷子也梅老太太也都态度随和。
唯独对自家女婿没什么好脸色。
雷首长一副丝毫不屈服的样子,就算被瞪眼也无所谓,瞪我也没用,我还是那句话,资本主义不可取。
我们姓社,就该农民和工人当家做主。
梅老爷子听到这话,气坏了。
我们可听说了,首都都有一家私营烤鸭店了。
这是大首长批复的,这就说明,大首长是有考虑的。
雷夫人劝道,爸,这事情以后再说吧。
梅老爷子固执道,不行,我还是要说的。
这次我们来首都,也是带着大家的期望来的,要搞清楚,到底未来国家要走什么路。
马兰听到这话就尴尬了,觉得这话题挺敏感的。
梅老爷子也挺有底气,当初他散尽家财资助抗日,在建国后还得到过爱国人士的称号。
这个国家,大家都是爱惜的,那么都有提出自己想法的义务和权利。
他本人虽然不打算做生意了,但是对于做生意这种事情还是很赞同的,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做生意了,那还有什么生气?雷首长道,您老还是别去了,咱就安安心心过个年,过完年你们是想住在这,还是回老家去,我都依着你们。
要我说就住着里就行了,一家人齐齐整整的,也省得梅林担心你们。
和你一起住?梅老爷子呵了一声,不必了,我这个老资本家,可配不上和你这个贫农出生的同志住在一起。
雷首长:……雷首长说不过文化人的老爷子,就找别人求助,首先就看中了好说话的苏志峰,苏老师,你有文化,你来说说,咱们能支持老百姓做生意嘛,这要是都做生意了,这不是乱套了吗?苏志峰张了张嘴,我……我就是个搞教育的。
马兰道,对,他就是个书呆子,什么都不懂。
雷首长道,那马兰同志你说,你是工会的,你肯定有想法。
马兰想说自己是个老百姓,没啥想法,有饭吃就行了。
雷夫人道,老雷,你就别瞎搅合了,现在不是讨论这些的时候。
雷首长道,有什么不能说的,这是新社会!马兰很想抓自己的头发,早知道就晚点来拜年了,这个吧,我是觉得,咱现在是摸着石头过河,到底咋样好,都不知道,真没必要争论。
咱现在国家最重要的不是搞建设吗,咱一心搞建设就行了,物质基础上来了才是最重要的。
梅老爷子道,这太笼统了。
允许老百姓做生意,和搞建设,这不冲突啊。
雷首长道,冲突大了,资本家都复辟了,还怎么搞建设?梅老爷子又要气的厥过去了。
我就不信都是你这个想法,总有人看得清楚形式的。
宋楚弱弱的举手,别吵了,要是大家都忙着争论去了,谁还搞建设啊?……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我知道我写的慢,肯定会很晚更。
所以都不敢和你们说有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