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的老家在马家大队。
离县城也不远,坐公车半个小时,如果骑车绕小路,则要一个小时。
因为一天只有一班车,所以马兰和苏志峰还是决定骑车回去。
毕竟这种时候农村那边日子正难过的时候,他们总不能在家里住的。
一早上,马兰就起来烙了几个饼,用牛皮纸装着塞在背包里放着。
都收拾好了之后,苏志峰就抱着闺女下楼,身后马兰牵着儿子,一家四口看起来和谐的不得了。
一路上碰到人,宋楚都在热闹的打招呼,阿姨叔叔好,爷爷奶奶好。
热闹的不得了。
这是干啥去呢?在楼下洗衣服的老太太问道。
苏志峰将闺女抱上自行车,推着往外走,回去上户口。
然后让马兰抱着儿子坐在后面。
骑着车子就带着一家出门了。
他们一家子刚走,这消息就传开了。
都知道苏志峰和马兰这是回去给孩子上户口了。
看来是真的要养了。
毕竟上了户口之后,以后不养也得养了。
有人就感慨,孩子看着倒是好,可到底是两张嘴呢。
苏老师家里这以后负担重了,要开始饿肚子了。
一家子先是去了县里公安局找田公安拿上户口的批条。
拿了批条才能去落户。
田公安早就办好了,提前打电话给苏志峰单位里面通知了这事儿,因为惦记着宋楚他们的情况,一早的就来办公室等着了。
等看着人来的时候,公安局的同事们都过来看了。
公安叔叔好,谢谢你们给我们找了一个家,我爸妈对我们特别特别好!宋楚由衷的感谢大家。
这可把公安同志们高兴坏了。
田公安仔细打量了两个孩子。
就知道两个孩子在新家过的非常不错。
要知道之前在公安局的时候,两孩子就和小猴子一样。
现在可不一样了,穿着新衣服,就这几天的时间,似乎小脸蛋还圆润了一些。
在这家家户户都勒紧裤腰带的时候,孩子还能养圆润,这日子还能差了?他顿时高兴的和苏志峰握手,你们可真是好同志。
把孩子养的这么好!苏志峰微笑,孩子也很好。
马兰道,我们也挺感谢公安同志让我们找到这么好的孩子。
田公安心里欣慰极了,还有些感动。
觉得自己真的做了意见了不起的好事。
他拿出已经准备好的批条,快去上户口吧,以后这两个孩子也有户口了。
然后又和马兰透露,等以后孩子母亲也转城里户口了,我们到时候也和上面在申请一下。
让孩子也转城里来。
按道理孩子母亲如果在城里户口,孩子也可以跟着母亲一起的。
但是两个孩子之前毕竟是黑户,就算马兰是城里户口,两个孩子也很难转过来。
但是也不是没有漏子。
田公安觉得自己以后可以帮帮忙。
马兰听了这话,先是惊喜了一下,随即又有些失落。
她和苏志峰已经结婚八年了。
可是一直没有成为城里户口。
城里招正式工,首先就是招城里户口的。
就连这个临时工的工作,也是靠着苏家人的帮助才找到的。
她以前觉得自己有上辈子的记忆,有个户口会很容易。
可经历的事儿多了,也让她认清了现实。
没能力的人,甭管穿到哪里,都只能做个普通人。
她上辈子是个普通的员工,这辈子也就只能做一个普通的临时工。
能嫁给苏志峰,估摸着已经用尽了自己这辈子的运气了。
离开公安局的时候,宋楚高兴的和公安同志们道别。
公安同志们也站在门口欢送他们。
上次送别的时候还挺担心,这次倒是真的可以放心了。
回马家大队的路上,马兰就和苏志峰说了户口的事儿。
志峰,我想调去矿上面,虽然辛苦点,但是机会多。
要是我成了城里户口,以后两个孩子也能转过来。
到时候孩子也能吃商品粮了。
矿上那边的工作很辛苦,没多少女人受得了,所以正式工的名额多。
以前马兰觉得没必要这么拼,但是现在养了孩子,就得拼一拼了。
苏志峰沉声道,别瞎打算,有我呢。
马兰道,你一个人的商品粮也养不了一家人。
宋楚在这里待了这几天,已经知道商品粮是个好东西了。
人人都想吃。
但是她和小博哥,还有妈妈都吃不上。
在奶奶家里的时候,隔壁老太太就和她奶奶感慨,说她和小博哥好是好,但是吃不上商品粮的,家里以后不好过。
奶奶当时还叹气了。
妈,怎么样才能吃上商品粮,是不是很贵?马兰笑着道,你现在就吃的商品粮啊。
吃的你爸的商品粮。
宋楚道,我想吃我自己的商品粮。
苏志峰笑着腾出一只手摸了一下自己闺女的头顶,那就好好念书,有了学历找个单位,就能吃商品粮了。
又是念书……还好还有博士呢。
宋楚有对江博道,小博哥,那你要努力点,早点吃上商品粮。
江博轻轻的嗯了一声。
马兰和苏志峰听着两孩子的话,顿时都忍不住笑了。
光听听孩子们的天真童言,就体会到了养孩子的乐趣了。
至于生活辛苦点也就辛苦点了。
因为车子带的人多,速度慢,一直到了上午十点的时候,一家人才到了马家大队。
这会儿还是八月,大伙儿正忙着。
这两年光景不好,去年开始就干旱,今年依然干旱,粮食都不够吃了。
农村日子不好过,就算是田地里的刚种下去的庄稼,也存活不了多少。
但是大伙儿依然拼命的干。
马兰刚进村子,就碰到了队里的社员。
比上次回来的时候看着更瘦了。
宋楚看着这些人都有些心惊,之前在县城看着那些人,她就觉得那些人和末世里见的人一样。
现在看着这些人,觉得这些人比末世的人还要可怜。
瘦的让人害怕。
哟,马兰回来啦,咋突然回来啦?这咋还带着两个孩子呢。
没听你爹娘说你要回来啊。
看看,这还是城里人日子过的好,这孩子养的多好呢。
大伙儿热热闹闹的说着。
饥饿也阻挡不了大伙儿的八卦之心。
马兰也没和大家多说,我们回来办事的,办好了事儿就回家看我爹娘。
然后就和苏志峰一起去大队部。
马家大队的大队长是马兰的隔了几房的堂叔。
看到这嫁到城里去的侄女,大队长还是很重视的。
马兰咋回来啦,回来看你爹娘的?哟,苏老师也回来啦。
马大队长热络的笑道。
苏志峰停好车子,把闺女抱下来,笑着就拿出香烟递给大队长,叔,我们这次回来除了看看家里的长辈,还得麻烦叔一件事儿呢。
马大队长知道这烟是好烟,笑着接过来,一家人,说啥麻烦不麻烦的。
啥事你们说。
马兰笑着道,给这两个孩子上户口的。
马大队长这才注意到两个孩子呢。
他还没反应过来,上啥户口?马兰道,这是我和志峰养的两个孩子,县里公安那边说户口随妈,得上咱大队这边。
苏志峰让孩子喊人,喊叔爷爷。
宋楚大声道,叔爷爷好!马大队长:……!!!甭说马大队长了,大队部这边其他干部也惊呆了。
老马家嫁到城里的马兰同志,竟然领养了两个孩子!在所有人都吃不饱饭,队里好多人家都养不起孩子的时候,竟然还能领养两个孩子。
这得是多大的决心啊。
马大队长差点热泪盈眶,兰啊,你要养孩子你咋不和老家通个气呢,咱老家这么多孩子,让你随便挑啊。
只要能活着,谁家还不舍得孩子哟。
这话可让马兰不高兴了,叔,当着孩子的面,咱别说这话。
养孩子也是讲究缘分的。
宋楚麻溜点头,对对对,我们和爸妈特有缘分。
注定是要做一家人的,叔爷爷你不要棒打鸳鸯,破坏别人的家庭。
苏志峰和马兰:……这孩子在他们爷爷奶奶那学了啥?苏志峰道,叔,要不咱先把正事儿办了,其他事儿待会我们肯定说清楚。
马兰也将公安局的批条拿出来,孩子是在公安局领的,公安那边都催呢。
一听人家县里公安局那边领的,还不是私下里找人领养的,马大队长也不好多说了,含着泪就将手续给办了。
其实也很容易,就是登记一下孩子的名字就成了。
然后大队这边开个户籍证明,马兰和苏志峰再去公社那边拿户口本就是了。
办好手续之后,马大队长还在唉声叹气的。
宋楚从兜里掏出一块麦芽糖给大队长,叔爷爷你吃点糖,吃点糖就高兴了。
马大队长:……马家大队是藏不住事儿的,这边苏志峰和马兰刚离开大队部往老马家那边去,马兰领养了两个孩子的事儿就在整个大队开始传播起来了。
等马兰娘家人下工回来的时候,就在路上听很多人和他们说了。
马兰亲爹叫马三根。
马三根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子,老实巴交。
但是也和别人一样,有些重男轻女。
他这辈子生了三个闺女,才生了两个儿子。
大闺女马桂花,二闺女马菊花,三闺女马兰花,后来自己改名马兰了。
大儿子马大柱,小儿子马小柱。
马兰是老三,最小的闺女,才一年半之后就生了儿子马大柱。
可想而知马兰从小这日子就过的不大好了。
但是马兰同志凭借她的聪明才智,成功嫁给了城里人苏志峰之后,在老马家的地位就提高了。
仅次于老爷子马三根以及母亲李四喜。
老马家提起马兰的时候,就会和孩子说,你们城里姑姑啥啥啥的,还和孩子说,以后要学你们小姑一样出息,去城里吃商品粮。
虽然马兰同志这八年来依然吃着黑市粮食,但是大伙心里,她已经是地地道道的城里人了。
成了城里姑娘。
现在这位城里姑娘大概是吃饱了没事儿干了,跑去养了别人家的两个娃子了。
马三根和李四喜同志听到这消息的时候,比之前马大队长还要激动。
直接就往家里狂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