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要尽快让计算机联网, 实现在线辅导科研工作。
江博每天抽出一大半的时间待在实验室里面带团队。
这段时间, 宋楚就自己在教室里面学习了。
起先还有人问,等过了几天, 大家习惯了,也就没人问了。
反正江博在班上也是最特殊的。
唯一一个不用上课就能拿双学历的人。
忙的不见人影也是正常的,连老师都没问呢。
江博不在, 宋楚也没闲着,好好的带自己的文学社,争取每周都收稿子,自己也写一些小文章锻炼文笔。
自从上大学之后, 宋楚暂时就不打算出书了。
说实在的,她现在回顾自己之前写的书,感觉有点儿辣眼睛的想法。
要是换做现在的她去写,肯定能写更好。
所以为了不浪费题材, 宋楚决定好好的先用小文章磨练自己的文笔。
至于下一本书,她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了。
现在先锻炼,然后收集资料,到时候直接动笔。
但是最近,宋楚发现, 收上来的稿子上面的文章有些敏感。
似乎在批判什么。
宋楚觉得这样不好,他们现在还是学生, 啥事儿都不懂的时候,还是不要纸上谈兵的比较好。
就和文学社的同学打了招呼,以后尽量不要写这方面的文章。
写了文章的学生就道, 也不光是我们这么想,这是咱系里的老教授在课堂上面提过的。
说咱们现在还不如民国民主。
其他人也点头。
这观点也是听说过的。
宋楚皱眉头,那咱们也不用学他们啊,咱还没进入社会,啥都不懂呢,而且咱们能念书,不也是因为国家政策好吗?咱就别添乱了。
有一说一,有些事情不好的,咱还是得说。
想想以前学生运动,那不都是进步青年搞起来的吗?有些学生就有些固执了。
文青们就是这样,只要是自己认为对的事儿,那就是要坚持到底的。
哪怕宋楚和他们关系好,该说的也得说。
宋楚就决定暂时不收稿子了,就算收上来 ,暂时也不发表了。
回到家里,她就和马兰他们说了这事儿。
江博道,不管他们。
小博哥你这阵子在学校待的时间不多,有些事儿你不明白。
我感觉他们最近是有些不对劲儿。
马兰揉着额头,算着现在的年月,觉得这该出现的矛盾,真是怎么样都变不了的。
哪怕已经出现了这么大的变化了,还是有人跑出来发表不同的意见看法。
而且感觉这时间比原本的时间是不是还要早点儿啊。
也许只是出现个苗头,但是这可不是好兆头啊。
难道是因为科学技术发展,让某些人膨胀了,就跑出来搞事了?苏志峰道,有一说一,你们说,那些人嚷嚷的对吗?我们教授前几天还和我提过这个问题,虽然我们是搞教育的,但是我们也明白一个道理,普及教育不是空谈,没钱,搞不了教育。
改革是不是也是一样的?马兰是过来人,十分赞同道,那当然啦,没钱怎么改革?全国就这么多资产,真要是彻底开放市场,被黑心商人从中间赚差价,老百姓才真没好日子过呢。
江博也觉得挺嫌弃的,这么穷,不知道有什么好争的。
苏志峰和马兰:……宋楚担心道,那咱们该咋办啊?静观其变吧,马兰叹气道,这种国家大事儿,不是咱们能够插手的。
好好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争取有限的学习时间吧。
她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会继续走上一世的老路子,连大学都读不完,大学就停课了,那可真是太伤心了。
而且她们家一家子知识分子,到时候会不会出事啊。
虽然家里有小博了,但是万一……有个啥子万一咋办?和爸妈楚楚不一样,江博发表了一下自己的嫌弃之外,对于未来的走向并没有什么担心的。
只要这个国家不再贫穷了,基本上不会出问题。
之所以会出问题,到底还是因为生活的不如意。
就和末世里面基地战争一样,因为过的不如意,所以就想找事,发动基地战争。
为了这个,江博在实验室也更上心了。
以前他都是直接给一堆资料让他们直接按照资料做成品,或者直接给一本书,让他们学习了基础知识之后自己去研发。
这一次他是真正的参与项目,手把手的,将每一个步骤都在实验室里面做一遍,连运算过程都给做出来了。
之所以这么细致,就是为了多带人才出来。
他这做法,可让跟着他一起搞研发的科研专家们高兴坏了。
每天都准备了一堆的专业知识等着问他。
江博:……为了未来……还是可以忍忍的……有了江博的带领,才一个多月的时间,网络研发就有了很大的进步 ,江博已经研发到了服务器的阶段了。
服务器的理论被江博提出来的时候,惊为天人。
简简单单的服务器,竟然具备如此庞大的功能。
这计算机有了网络之后,通话功能比移动电话也不差啊。
正好,这会儿国家的移动电话地面基站也建好了。
目前就只在首都这地区建立地面基站进行试用。
加上其他各项配套设施打击建立,这满打满算的,差不多用了一年多了。
虽然相比当初对江博承诺的时间,是有些超时了,但是所有参加工作的人员依然兴奋的互相拥抱。
热泪盈眶。
在大雪天里面喜极而泣,面泛红光。
二号领导当着大家的面,给等候在办公室的大领导打了电话。
用的就是华国编号为1号和2号的移动电话。
开的是免提功能。
为了让大家都知道,还放了个扩音器在移动电话的旁边。
所有人屏声静气的等待电话接通的那一刻。
当电话那头传来大领导的声音的时候,所有人激动的眼睛都红了。
二号领导挂断电话,笑着道,我宣布,我们华国的移动电话成功通话。
话音落下,现场一阵激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他们都知道这代表着什么。
这代表着,他们在通信行业领先了。
他们华国,在这方面,赶超世界了。
当初冒雪搞基建的工人们脱下帽子,擦着脸上的眼泪,觉得这么久以来的辛苦是值得的了。
江博没有露面,只是和宋楚坐在车里面看着这一幕,看完之后,没等大家散开,他们就坐车走了。
到了研究所,江博也拿到了两台移动电话机。
因为日常使用,所以上面是没编号的。
宋楚捧着电话机,觉得沉甸甸的。
和砖头差不多。
这么沉甸甸的,她书包估摸着都要装不下了。
她发愁这东西咋放,最后还是决定不带学校去了,太不方便了。
而且刚刚发行,带这东西太招摇了。
不过她还是很兴匆匆的和江博试着通话了一番,听到对面传来的声音之后,感觉特别亲切。
然后偷偷和江博道,小博哥,我还是怀念咱们以前那个手表,那多方便啊。
江博顿时觉得任重道远。
要做出那种东西,还需要整个工业体系上升两个层次才行。
两人揣着个砖头一样的移动电话直接回了家里。
马兰他们已经回来了,听说这事儿之后,两口子立马拿着试了试。
听到移动电话里面的声音,马兰一脸怀念,想起以前看的那些港片了。
苏志峰则是一脸惊奇。
左看右看,真是无线的。
还真是给做出来了。
你们说,这科学技术到底有多神奇啊,感觉怎么什么都做得出来。
那可不,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科学做不到的。
马兰怀念起上辈子记忆中那些高科技产品。
别的不说了,就智能手机……那绝对是离不开手的神器啊。
简直就是一机在手,天下我有。
苏志峰笑道,瞧你那笃定的样子,你还挺有信心。
咳咳,我这是对我儿子有信心,儿子是不是?马兰看着江博。
她特别有信心,手机都提前出来了,互联网也在研发当中了,科学水平绝对要提前一二十年啊。
她相信自己是等得到的。
江博点点头。
以后会发展到妈妈心目中的那个样子的。
宋楚道,妈妈,你心目中会发展成啥样子?马兰怀念道,我觉得总有一天,我们人不用出门,拿着一个手机,可以看电视,可以买东西,可以做一切想做的事情……苏志峰噗呲一声笑了,给她竖起大拇指,想象力很棒。
很适合写咱们闺女小时候写过的科幻了。
宋楚也觉得妈妈很厉害,和她以前在末世看的里面描写的生活有些像呢。
可惜她从来没体验过这种生活。
妈妈你很棒。
想象力贼好。
马兰:……江博认真的看了看马兰, 妈妈,你觉得国家要多少年才能达到这个水平?马兰:……我咋知道……应该四五十年?江博皱眉头,觉得很不应该啊。
虽然这个国家很落后,但是如果想要达到这个水平,绝对不会要这么久的。
就算没有他的参与,也不会这么慢。
感觉很不科学。
难道是他高估了这个国家的能力?看来自己还是要更用点心思了。
总不能真的用四五十年才能达到这个水平,真的到那个时候,他和楚楚都老了。
如果一直在这种落后的环境中生活,对他来说绝对是一种煎熬。
马兰见儿子没继续问了,心里就松了口气。
有些事儿她也不是不想告诉家里人,可是她觉得作为一个活了两辈子的人,可能会怪怪的。
比如说,她上辈子的年纪加上这辈子的,比苏志峰同志大二十多岁呢。
不说的时候还可以当做没这回事,要是说了,她觉得挺别扭的。
也不想被人当做异类。
除了移动电话之外,四合院这边也给装上一台座机。
现在打座机电话可方便了,中间不需要人工转接了。
只要加上地区号码,就能够直接打到那个城市去了。
而且信号也会好许多,不会像以前那样,可能说几句就是噪音或者直接串线了。
安装了电话,他们就给老家那边打了电话,留下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以后联系起来就方便多了。
苏校长听到国家的通讯竟然达到这个层次了,高兴不已。
特别是听到移动电话已经在首都面世之后,差点老泪纵横。
苏校长激动道,报纸我都看到了,国家越来越强大了,真是好啊。
苏志峰道,爸,你和妈有时间就过来看看,咱们这边还是很不错的。
家里现在房子也宽敞,住得下。
按照这个情况,我们过年又不能回去了。
苏校长当然想去看看,但是工作走不开。
琢磨着等过几年厂里不需要他了,他就去首都看看。
看看国家的科技水平发展到啥程度了。
能够看着国家强大起来了,他以后闭眼的时候也能笑出来。
这消息也传到马家大队那边了。
老马家人知道马兰家里装了电话之后,可骄傲了。
想想看,整个公社,也就公社办公室有电话,连大队部都没装呢。
她闺女家里就有了,这不是和公社办公室一样威风了吗?李四喜还道,我闺女说啊,现在首都那边还有个什么移动电话,不要线的,拿到田地里干活的时候,都能接电话。
真的假的,有这种东西?大伙儿一脸惊奇的看着她。
李四喜道,骗你们干啥,我闺女说了,这就是科学。
反正有了知识就能做出来的。
……一群人再次对知识这东西有了认知。
有知识的人就是厉害啊,连不要线的电话都能做出来。
那要是自家孩子学好了知识,不也会做这个了。
没啥文化也没啥见识的马家大队乡亲们思想就是这么简单直接。
心里更是铆足了劲儿,要让家里那些上学的孩子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多学知识。
以后也给家里做个这种不要线的电话出来。
又有人问老马家,咋你们家没让孩子给做了个这种电话?李四喜翻了个白眼,就是有,咱现在也不能用啊,还得国家给搞啥子站的,反正挺厉害的东西。
现在全国就首都有,等以后咱们这有了,马兰肯定会给咱们做一个的。
到时候让你们瞅瞅。
瞧瞧这骄傲劲儿,看的人心都酸了。
回家里就狠狠的督促儿子闺女学习。
甭管儿子闺女,都给老子好好学,谁念书念的好就继续念。
念的不好就滚回来下地挣工分。
……宋楚将自己的移动电话给了马兰他们,毕竟两个学校离的远,有了电话方便联系。
她自己则和江博共用一个。
等以后这砖头体积小点儿,她再用。
现在真碍事。
江博也表示支持,反正自己去研究所的时候,就把移动电话留下来给楚楚,自己在研究所那边方便联系,平时自己保管,也不用楚楚费心。
过一两年,我给你做手表。
江博承诺道。
等网络做出来之后,他可以同时在线带几个研究项目,一两年的时间,应该可以达到这种水平了。
宋楚眼睛发亮。
她就喜欢那种打电话的手表,还可以看时间。
小博哥,一两年就能做出来吗,那岂不是咱们大学还没毕业,就能用上了?见宋楚那么高兴,江博嗯了一声,坚定的留下承诺。
为了加快研发进度,江博难得的还在研究所加了个班,每天多工作一个小时。
光是一个小时,就对网络进度有了很大的帮助。
66年元月,网络服务器就难关就‘攻克’了。
对于研究所的专家们来说,确实是攻克了。
他们从此以后,彻底的掌握了这一科研项目。
以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升级,就不会盲目的两手乱抓一通了。
他们先是在研究所内部进行实验。
将研究所内部所有计算机进行联网。
之前江博就在内部建立了一个局域网,在一个小区域里面可以进行资料共享。
现在江博指导研究‘华语言’的研究员们,试着编写一个交流软件。
可以发送文字,图片,以及文件的软件。
至于视频功能,这个暂时还不能达到。
在江博的指点下,用华语言编写的,第一个聊天软件面世。
聊天软件的名字叫CC。
安装好软件,然后发送文字信息,传送实验报告。
都成功了。
唯一郁闷的是,网速太慢了……传递一个文件,用来十来分钟的时间。
蔡所长激动的凑在计算机的前面,看着对面传递过来的文件,以及文字信息,激动道,够了够了,这够用了!别的不说,光是这个文字交流就很不错了,以后各种论题都能通过计算机交流,能省下不少的事情。
江博:……算了,凑合着用吧。
以后在家里的时候,他也能够通过家里的计算机,对实验室里面项目进行实时指导。
不用每天往这边钻。
还是得搞出视频功能。
摄像头得做,网络还得升级。
要不然肯定是无法顺利连接视频的。
实验成功,江博就提醒研究华语言的专家们,记得做好计算机网络防护工作。
否则随时都能被人盗取信息。
不会吧,计算机在我们实验室里面,平时很多人看着,谁能拿?江博直接当场演示了一下,将另外一个生物学研究室里的计算机上面的数据全部给盗取过来。
就是这样,如果不是因为网络不行,这个过程不会超过十分钟。
这可吓坏了一群大佬们。
他们以为的科学神器,竟然存在这么大的隐患。
这要是让特务学会这么一手,那以后岂不是如入无人之境?华语言研究组的成员们晚上都不敢睡觉了,都抱着计算机进行研究。
江博也没告诉他们,现在这些人不可能有这个技术,而且这个网络也达不到这种效果。
最起码十年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但是这不妨碍他给这些人留下点压力。
自从从妈妈那里知道了未来科技发展时间,他就觉得自己可能高估了这些同志们。
所以必须再给点压力。
首都的计算机现在也不少了,基本上各个单位都有一台了。
但是能够有联网资格的,也就研究所,和江博,以及国家大领导的计算机了。
毕竟之前江博留下的一番话,让他们觉得,在搞出防护措施之前,还是不要让太多计算机联网了,要不然太可怕了。
宋楚的计算机也联网了。
江博给她装上了聊天软件。
两人还没玩上,苏志峰和马兰就给霸占了。
两人一边占一个互相发信息,发的不亦乐乎。
苏志峰再次感慨,科学简直太神奇了。
马兰又怀念起上辈子最开始申请QQ号的那阵子了。
好不容易天黑了把人给弄走,宋楚和江博才用上电脑。
两人都不睡觉了,各自在各自的房间用电脑聊天,觉得特别新鲜。
就是网太慢了,打字打太快还容易卡……特别是江博的好友信息里面一大串人。
大领导他们都在里面,还有研究所各个项目组的成员。
一个个信息过来的时候,直接卡掉线了……关键是对面还乐此不彼,以前是不方便交流,现在有了个这神器,遇到什么问题就直接发过来请教。
江博重新上线之后,再次被卡掉了。
隔壁宋楚还对着墙壁敲打两下,小博哥,你下线了,是不是要睡觉啦,那我也睡啦,晚安。
江博捂了一把额头。
作者有话要说: 九点见。
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