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0 章

2025-03-26 19:21:03

一早, 苏家人就都出门往学校去。

苏志峰和马兰才骑上车子, 就有个提着篮子的中年女人过来打招呼, 一脸笑意,你们这是新搬来的?马兰见是邻居,就笑了笑,是啊,昨天才搬过来的同志你也是住这附近吗?我就住前面那个院子。

这女人笑道, 然后好奇的问道,你们这是……单位分的?这话可就不能说实话了,马兰含糊的点头, 嗯。

怎么给你们分这屋来了。

不是说不能安排人吗?这女人嘀咕一声就走了。

对马兰他们也没个好脸色了。

见这女人直接变脸走了,马兰也皱了一下眉头,这人谁啊?苏志峰道, 算了, 可能是想住房子没住成吧。

这和咱有啥关系啊, 咱也是分配过来的。

马兰心里有些郁闷, 还以为是个好邻居想结交一下的。

毕竟这左邻右舍的, 谁还不希望处好关系呢?结果一上来就冒出这么个人来。

走走走,去学校去。

另外一边院子里,刚刚和马兰说话的女人拎着篮子就进了屋子。

他们住也是四合院, 但是却不是只住一家,虽然是两进的院子,但是前屋后院的住了好几家,挤的满当当的。

女人皱着眉头就进了屋里, 和自家正在吃早饭的男人抱怨道,老刘,东巷那边的那个独院的房子,有人住进去了。

听到这话,吃饭的中年男人停下筷子,你听谁说的?没听人说,我今天一早去买菜,刚说去瞧瞧,就看见有人从屋里出来了。

你说,不是说这房子国家要,不安排人吗,怎么就有人住进去了?他们现在住的虽然也比一般人家宽敞,但是谁不想住独院的房子啊。

要不然咳嗽一声,隔壁都有人听到。

来个客人,也显得很没面子。

按说他们家这职位也不算低,也是市政府的人。

这可是首都市政府的干部啊。

结果住个屋子,还得和人挤着,像什么样儿?这首都不缺四合院,但是大的房子,都是要几家共住的。

只有这种独院房子,才能够安排一家人进去。

但是这种房子,一般都是被用来当做政府办公室了。

好不容易东街那边空着一间,多少人盯着呢,这就安排人进去了。

老刘,你得找人问问去,是不是谁家走了关系了。

咱们也走关系去。

刘四平点点头。

放下筷子就起身戴帽子,准备去打听一下这一家住的什么人。

这一家的信息也好打听,就在街道办事处也能查到信息。

没什么特别的,一家人都是上大学的知识分子。

之所以能住进去,也没人知道,大概是找了什么关系了。

毕竟能念大学的,多多少少也接触了一些老教授什么的。

刘四平有些忌惮,觉得这事儿不简单。

但是想到这一下子知识分子的身份,又笑了。

最近这些知识分子可不老实,吵吵嚷嚷的闹了一些事情。

大领导正为这事儿烦心呢。

好些人为了不同的观念,整天争论,按这个趋势,再过不久,这房子可能就空出来了。

……因为是骑着小电驴,所以宋楚和江博也没像之前那样低调,直接骑到教学楼下面。

结果还是引起了一些轰动。

进了教室,同学们就围了过来,你们还有这种电动车?楚楚,你们家干什么的,竟然还能有这种车。

你知道吗,我们老家那边,就县政府有一台,大伙儿平时就骑自行车。

都舍不得骑。

宋楚道,车子为啥不骑?怕骑坏了呀,你不知道,在没这车之前,自行车都舍不得骑呢。

反正这是精贵东西。

难怪都说首都好呢,老百姓家里都能骑上电动车了。

宋楚:……其他同学也是羡慕不已。

年轻人,谁不想要一辆车啊。

不过谁也没仔细找他们打听,毕竟刨根问底这种事儿,总是不礼貌的。

中午吃饭的时候,宋楚就和江博道,小博哥,我还以为首都这边这么多电动车了,全国都用上了呢,结果竟然用的人这么少。

江博道,太穷了。

宋楚:……江博道,我会努力的,让更多的人坐上电动车。

说到底,还是材料和能源缺失的缘故。

只要多开发有些新的能源和廉价材料代替,这种问题迟早能解决的。

我下午就去研究所,以后没课的时候,我都去研究所工作。

啊,那小博哥你又要学习,又要工作,太辛苦啦。

听到宋楚担心的语气,江博抿嘴微笑,不辛苦。

就是不想分开太长时间了。

宋楚道,小博哥,你别这么辛苦啦。

文学系的课程你又不需要上课,不用来上学也没啥的。

好好工作。

江博嘴一抿,觉得有些不高兴的,要上课。

宋楚感觉他似乎是生气了,哄道,好好好,你来上课。

那你平时也别太辛苦啦。

实在不行,晚上我回去给你补课。

我保证好好做笔记。

你只要做好你想做的事情就行啦。

上课的事情都交给我。

听到这话,江博眼睛一亮,嗯,我以后来学校上半天课,剩下半天就去研究所。

晚上你给我补课。

好嘞。

宋楚麻溜的答应了。

她对小博哥也是很有用的。

不是拖后腿的。

我有空的还是,也陪你去研究所,给你当助理。

江博心情就更好了,觉得自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下午,江博就直接去了研究所了。

如今研究所里面的项目还挺多。

都是从江博这边延伸出来的。

光是无线通讯项目就有好几个。

因为江博提供的书籍,他们研发的进度也很快。

光是发电站,这两年都已经增加了两个了。

大大的缓解了国家的电力问题。

至于无线通信,表面上是马上才建立好无线通信地面基站,但是实际上,他们的移动电话已经升级了。

到时候面世的,只是一代产品。

二代产品只在特殊部门中使用。

至于其他大大小小衍生出来的改变,更是数不胜数。

基于这些,江博在研究所这边的地位算是最特殊的了。

知道江博愿意来研究所上班,蔡所长早就有所准备了。

拿了一些不是很费时间的研究项目给江博选择。

毕竟江博现在年纪还不大,不能让他过度的工作。

江博发现,这些项目还挺多的。

他想了想,道,还是先建立网络吧,建立之后,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指导。

那个项目……我们还没有大的进展。

蔡所长有些惭愧。

当初苏专家提出要建设网络的时候,他们只是从中间搞出了无线通讯,而最到最后,还是靠苏专家搞出的无线通讯成果。

后来他们也意识到网络的重要性,增加了人力物力,但是对于这种新型的东西,哪怕有了苏专家提供的书籍,对于他们来说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

江博就知道是这个结果。

他也知道,不能怪这里的科研人员,毕竟隔了太多年的科技水平了。

我来。

于是江博进入研究所,第一个项目就是研究网络设备。

因为决定每天都来研究所,江博也不打算将工作带回家里做了。

这么大的工业体系,靠他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还是要培养人。

他打算就在实验室里面一步步的工作,多带点能用的人出来。

免得以后一个项目一做就几年,耽误事儿。

再说,晚上他还要补习呢,也没时间工作。

听到江博的安排,蔡所长差点喜极而泣。

立马就准备严格筛选人员。

不是技术过硬的不行,思想觉悟不高的不行,学习能力不强的也不行。

江博在研究所搞研发的事儿,也被汇报给了大领导了。

大领导最近心情不是很好。

国家各项工作正式蒸蒸日上的时候,就有部分人站出来,喊着要改革,讨论国家的性质……这阵子为了这种事情,争论不休,搞得烦不胜烦。

他最担心的就是到时候闹大了,要出乱子。

眼前的形势,他是一点都不想出现问题的。

听到研究所这边汇报的情况,大领导这种心情就更加坚定了。

绝对不能搞出乱子来。

任何搞破坏的人,都是人民的敌人。

作者有话要说:  啊啊啊,写的好慢。

亲们,今天我缓缓思路,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