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和离记 > 第41章 庵庙

第41章 庵庙

2025-03-26 18:07:39

见自己母亲这么说,赵婉清奇怪了。

她哪里做得不对,沈月华这样的人,凭什么让她当侯爷夫人呢,以后见到了,骑在他们头上都不一定的,她觉得自己一点儿没有做错。

谢氏道,她能嫁人最好不过,不正是断了兰修的心思么,你何苦去阻拦,嫁不成了,她更会怨恨咱们,又要跟兰修牵扯不清的,你这不是做傻事那,那也不能让她嫁给西平侯啊。

赵婉清哼了一声,她嫁谁不行,还就在旁边永泰街上,最好就是嫁的远远的,再也见不到才好。

谢氏皱了皱眉:以前也不见你那么厌恶她。

不过是看兰修的面子。

赵婉清眼睛一红,好好的人,变成这样,我都要不认识他了!谢氏也叹了一口气。

母女两个一时无语。

好一会儿,谢氏才道:你也知兰修大了,他有自己的主意,我这做母亲的讲话,他尚且不听,你又有什么法子?要我讲,沈月华能嫁就嫁了,管他是西平侯,还是武昌侯,你可不要再去阻拦,能帮,还帮一把,这样才是正理儿。

赵婉清不置可否。

谢氏头有点儿晕,又躺了下来。

看自个儿娘亲脸色憔悴,双眼无神,头发也花白了一片,赵婉清喉头直堵。

娘亲这辈子不容易,父亲去世的早,她要照顾公公婆婆,又要带三个孩子,家中事务也不能放松,还得操持着。

好不容易孩子都大了,成家立业,却又摊上这种事。

赵婉呆呆的坐了会儿道:娘好好休息,我改日再来看您。

便告辞走了。

她没有回永城伯府,而是去了沈月华家里。

珊瑚领着进去。

沈月华在堂屋里,请她坐下。

见她表情有些戒备,赵婉清淡淡道:我这回也不是给钱让你走,只来告诉你一件事,昨儿我娘差点上吊。

什么?沈月华一惊,没出事儿罢?出事儿我今朝也没空来了。

赵婉清盯着沈月华瞧,你这是想把咱们家都拆散了不是?我娘现在病了,大夫说忧思太重,她年纪不小,五十往上数了,还能怎么折腾?刚才她哭着跟我说,也管不了兰修,是啊,你们感情好,可咱们赵家怎么办?就我弟弟一根独苗子,我娘把命搭进去,也是憾动不了你们,你就真忍心眼瞅着我们家里变成这样?沈月华没有说话。

赵婉清拿出手帕抹眼睛:我往前待你不错,看兰修那么喜欢你,我也真没有别的想法,你要能生孩子,还不是喜事一桩?如今我也只求你,别再跟兰修见面了,他这人,我是不知道怎么了,好像中邪了一般,可他是做官的,将来真有些不孝的事情,前途也得毁了不是?沈月华抿了抿嘴唇: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

你知道就好。

赵婉清重重的道,我最后说一句,咱们赵家真没欠你啊,沈月华,你扪心自问,像你这般家世,我们家这般家世,有哪两家能结亲的?沈月华,你如今和离了,我也听我娘的,什么西平侯,你要能嫁,就嫁去罢,我绝不插手!沈月华微微愣了愣,没想到她会提到贺琏。

也别送了,我自个儿出去。

赵婉清站起来,头也不回的走了。

沈月华在屋子里坐了好久。

两个丫头心知赵婉清必是说了什么事情,但也不敢上前去问,只偷偷通知了王氏。

王氏急匆匆的来了。

你当我瞧见谁,刚才在路上遇到孙少夫人,怎么着,她来见你了?都说了什么呢,她可是很少露面的。

沈月华内心沉重。

她抬眼看了一眼王氏,慢慢说道:要不咱们不在京城住了?什么?王氏瞪大了眼睛,要回县里去?她摇摇头:去更远的地方。

那怎么行啊!王氏不同意,怎么好好的要搬家呢?咱们世代住在县里,就在京城边上的,你干啥突然要搬啊?她其实又哪里想搬,可赵兰修家里都闹成这样,她真能坐视不管?万一哪一天,谢氏真的自杀了怎么办?她和离,也是不想再围绕这件事情过下去了,可如今看来,光是离开赵家,跟赵兰修和离,根本也没有什么效果。

至于不见赵兰修,她真不能确定,这是她能决定得了的。

她就在京城,离他那么近,怎么可能见不到他?就是她不见,他也有法子。

沈月华重重叹了口气,说到底,其实也是自己不够无情,可是想到他痛苦的样子,她总是硬不下心肠。

难道真的要离的远远的,从此在他面前消失了才好?这样,他就能娶别的女人了吗?王氏觉察出了什么,拉着她的袖子问:可是那孙少夫人叫你搬的?她没这么说。

沈月华道,其实京城也没什么好的,就地方大一点儿,官儿多一些而已,别的地方未必不如。

那也不能搬啊!王氏叫道,你小舅,小姨一家都在呢,咱们走去哪里?以后又怎么见他们?还有你四个徒弟,也不要了?你是咋的了,这事儿我可不能由着你,好好的,入魔障了啊!沈月华看着王氏,鼻子发酸。

在这瞬间,她真有些手足无措。

她没想到,谢氏会这样,刚才赵婉清过来说这一番话,竟比拿钱出来叫她走,还要有杀伤力。

好似她身上就背负了一条人命,背负了他们赵家的和睦团圆。

娘!她哽咽道,刚才赵婉清过来说谢夫人要上吊呢,就因为赵兰修还念着我,不肯娶别的人。

这世上,她最亲的人就是王氏,沈月华此时也掩饰不住心中的难过。

王氏愣了会儿,拍起了大腿:果真是如此啊,我就说女婿还想你呢,可怎么,亲家要寻死……她欢喜又转忧,想了想,劝解道,月华啊,要不你就让女婿纳个妾?那姨娘生出了孩子,可不就好了么,只要你过得了这关……不行。

沈月华不能答应。

假如她能接受赵兰修纳妾,一开始就不会离开他了。

王氏看她态度坚决,也是为难,长叹一声道:所以为娘才让你嫁人啊,这嫁了旁人可不就好了。

沈月华又沉默了。

嫁人又不是吃饭那样简单,说嫁就嫁的,倘若没选好,又是一场悲剧。

她真的不想再悲剧了!随后几日,她都是恹恹的,提不起精神。

这个问题困扰着她,找不到出路。

王氏看她如此也是有些着急,这日大早上的来,就让珊瑚给沈月华收拾东西,说带上几件衣物。

咱们去一趟静音庵,你这脑袋里想的事情杂,对身体更是不好了,娘可不能见你又晕倒。

王氏拉她起来。

沈月华瞪大了眼睛:要让我出家当尼姑啊?呸,你这乌鸦嘴!王氏恼火的斥道,怎么当尼姑呢?你就是想当,娘也不会给你当的,死也不能!我这是让你去庵里静修一下,也是听那几个老娘们讲,静音庵里有几个师太很厉害,讲的课,人一听,脑子就清明了,浑身舒服,那些富贵人家的夫人,少奶奶都有去的,还得排队呢。

哦?那咱们怎么能去啊?沈月华奇怪。

你当好去啊?要不是我认识人,她有个侄女儿就在那里出家,还不能给你弄个地方住呢,得花银子!沈月华更不高兴去了:去了也听不懂,我俗的很。

她四大皆不空,荤腥,离不了,色,忍不住,那是实实在在的世俗之人。

王氏跳脚,骂道:你今儿不去也得去,不然我天天住你这儿,你哪日去,我哪日再走。

沈月华抽了下嘴角。

王氏也是知道她的软肋,最是受不得人唠叨。

她只得妥协,跟王氏去尼姑庵了。

要说这个静音庵在京城也确实是有些名气,大明朝盛行佛教,天子带头信奉,底下自然跟随,所以不止王氏说的贵族家的夫人,少奶奶,就是小姐,都有送去庵里修行的。

当然,佛教经义,其中也确实有些道理能对人起到积极的作用,故而一直以来,也都被推崇。

母女两个坐了老半天的骡车,才到静音庵。

这里是一处不太高的青山,庵庙位在山顶,沿路都修建了石阶,走上去十分的方便。

王氏先领她去拜菩萨,放了香火钱,又叫她求签。

沈月华也是随便摇了摇签筒。

里面掉出一张签,王氏拿去解了,解签人说是个上上签,她高兴得很,告诉沈月华:你看,你还有好姻缘呢,有什么好忧心的?等下山了,多相看几个,肯定就有合适的了!沈月华啼笑皆非。

真的光靠一个签,就能解决难题,那人生实在太容易了!今儿也听不成讲课,咱们给排到后日了,就在这里住两天。

王氏道,据说晚上风景可好呢,月亮就在上头照着,跟自家挂上去一样,你出来透透风,总是好的。

王氏也确实是一心一意替她着想。

沈月华颇为感动,伸手挽住她的胳膊:我晓得了,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过几天我也就好了。

随后,就有小尼姑领着她们去厢房。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27只兔子的地雷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