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和离记 > 第22章 攀比

第22章 攀比

2025-03-26 18:07:37

这相看么,还是在王氏的院子里。

王氏现在养了两只老母鸡,专门在前院修了个鸡棚,沈月华抓了一把糠麸撒进去。

两只鸡立刻就啄食了起来。

王氏催道:别把衣服弄脏了,人等会儿就来,你快进去躲着。

沈月华拍拍手,进了屋。

在她喝茶的时候,那人来了。

王氏在外头咳嗽两声,示意她出来。

沈月华掀开厚重的棉布帘子,往前一看,倒是怔了一怔。

此人比起之前相看的那个男子,着实是英俊了不少,皮肤微黑,一双桃花眼,高鼻,薄唇,甚为出众。

那人见她看来,目光也投了上去。

沈月华唰的把帘子放下了。

外面传来王氏的声音:秦公子,吃些点心填填肚子罢?秦公子赞道:这点心不错。

王氏欢快的笑了。

过了好一会儿,秦公子才走。

王氏问沈月华。

长得不赖。

沈月华点点头。

王氏很得意:人确实不错罢?我跟你讲,他家里开粮米铺的,家底子可厚呢,以前的娘子三年前出世了,留下两个孩子,不知道多合适!看看你们,站在一起多相配?你觉得如何?沈月华笑了笑道:这就算打听清楚了?我问你,这人既长得好,家底也丰厚,年纪又轻,一般的姑娘,哪家娶不得?非得要我?还有,这三年,他可有四处去寻花问柳,品性如何?两个孩子多大,可调皮?粮米铺位于何处,到底是亏是赚?他又是在什么时候开始请媒人给他找个合适的娘子的?一连串问题砸下来,王氏脑袋里嗡嗡直响。

她连连摆手:哪要想那么多,还能有人故意骗咱们那?这可说不定。

沈月华道,好歹我铺子赚的不少,京城也有两处宅院,指不定就是奔着钱来的。

王氏鄙夷的很:人家开粮米铺的!京城开粮米铺的少?关门大吉的到处都是。

好好好,我下回再去打听清楚。

王氏辩论不过她。

院门这时发出咯吱一声,有人进来了。

王氏出去一看,原来是刘氏,她手里提着两包东西。

大嫂,娘惦念着你们呢,这不,差我送些糖枣来。

刘氏笑眯眯的看着沈月华,月华,你也在啊!沈月华淡淡叫了声大伯母。

刘氏看她一眼,问王氏:刚才见一个公子从你们家走出来,可是月华……那人不错罢?王氏问她的意见。

刘氏笑了笑,光是看皮相,挺好,月华可喜欢?叫我多查查。

王氏叹口气,这孩子就是心眼多。

刘氏道:是该查查,要不我请个人给你们查?咱们最近认识一个公子,姓柳,在大理寺当差,听说是查案子的,那手下的人可多。

她掩着嘴笑了两下,是月茹上香时认识的,那柳公子对她可好呢,经常来送东西,我叫他查一个人,肯定容易。

那副表情,满是得意之色,哪里是专程来送什么糖枣,分明就是借此炫耀的么。

沈月华懒得理她,拔脚就走。

刘氏却拉住她,劝道:月华,不是大伯母多嘴,其实人差不多就行了,要是柳公子查了那人,没发现有什么不对的,你就遂大嫂的愿,嫁了算了。

你哪里还比得上以前呢,又不像咱们月茹年轻漂亮,还能寻一个好人家。

沈月华倒还没说话,王氏却怎么听怎么不是滋味。

虽然她自己也常这么劝解沈月华。

可在她的眼里,自己的女儿总是最好的,沈月茹哪里能比?王氏瞪起眼睛道:什么比不上以前?弟妹,你这话就不对了,咱月华年纪虽然比一般的姑娘大了几岁,可这脸蛋美得很,那些姑娘就算年轻五六年又怎么样?脸儿还能换一张那?咱月华就是再嫁,也得找个最好的!刘氏一愣。

以前她说话,王氏可不会反驳的,这次倒是怎么了?刘氏干笑了两声:我这不是在劝她么,大嫂你也希望她早些嫁人啊,这挑来挑去的,怎么行?怎么不行?只要她不乐意嫁,我就让她挑来挑去,总能挑到好的。

行了,大嫂,我不跟你争了,我也是为月华好。

刘氏不想跟王氏闹起来,她做事总是留一线,不跟人闹翻的,我回去就叫柳公子查,你们现在跟赵府也不搭边儿了,就是好些事要办,也找不到人。

这话王氏又不爱听了。

女婿还总往这儿跑呢,我叫他查,他不能查?刘氏忍不住,扑哧笑起来:你给月华挑夫婿,还让前女婿给你查人那,大嫂,你可真做得出来。

王氏一下子红了脸。

她为争口气,结果就说错了话,但是她很快就大着声音道:还有侯爷呢,咱们还认识京城的一个侯爷,怎么着,你连侯爷的脸都没有见过罢?这下刘氏挨不住了,结巴道:啥,你,你们还认识,侯爷?可不是,咱月华还去过侯府呢,叫什么……她一拍脑袋,西平侯,住永泰街的,不信你去打听打听,他们有个管事姓雷,上回请月华去的。

咱们还认识小侯爷,在咱们家住了二十天还不肯走那!沈月华一头黑线。

好么,这人的虚荣心一上来,那是什么话都敢讲的。

刘氏果然被唬住了,好半天都说不出话。

王氏洋洋得意。

不对,之前月华不是认了一个弟弟?刘氏忽然想起来。

对啊,就是侯爷的儿子啊!王氏道,可喜欢咱们家了,以后还得来玩。

刘氏这会儿一脑袋的浆糊,也搞不清楚了。

不过看王氏也不像胡说,便也不敢再来炫耀。

这侯爷怎么好比,真要跟沈月华有关系,以后他们家想捞些好处,那是更容易了,可不能得罪的。

刘氏就笑了起来:那最好了,还是大嫂有福气,月华那是运道好,什么贵人都能认识。

可不是呢。

王氏抬起下颌。

刘氏灰溜溜的走了。

王氏看着她的背影,不屑道:你嫁给女婿时,她满口好话,现在和离了,想把自己女儿压到你头上来了。

沈月华奇怪道:你不是跟大伯母挺好的么,还老听她的话。

那不一样,她以前可不说这些。

王氏哼了声,她早这样,我也不理会她了,月茹能跟你比?你小时候就好看,又能干,后来嫁到赵家,县里多少人羡慕?你嫁的那天,花轿在县里绕了好几圈,撒了多少钱,人人都夸你命好,做了官太太。

她回忆起当年风光,一时又悲从心来,抹起了眼睛:谁想到会有今日,老天也是不长眼睛,竟然让你……月华,你是有福气的,娘不能让你随便给嫁了。

她握一握拳头,再怎么样,也不能比女婿差,不能让别人看笑话啊!看她硬气的模样,沈月华伸手揉了揉眉心。

还不能比赵兰修差,这梦做得可真高远,也行,就让她慢慢找罢,省得自己烦了。

沈月华笑眯眯的给王氏捶了捶肩:娘可记得您说的话啊,我这好姻缘就靠您了,娘一定要给我挑个最好,最好的,不能比赵大人差。

那是当然,包在娘身上了!王氏摩拳擦掌。

后来,王氏才晓得,这个想法在媒人那里是行不通的。

那些媒人都当她是疯子。

可王氏自己打了包票,哪里好意思又反悔,她一时兴起说的话,被沈月华给抓紧了,现在不等她开口,沈月华还会主动问问呢。

王氏反倒不敢提了。

大年前两日。

门口来了一辆平板车,上面堆了好些东西。

沈月华见是赵霖,便道:你们赵大人的东西,我可不敢收,你还是推回去。

赵霖笑了笑道:是颜料呢,爷说您现在使的那些颜料也不太好,有些是有毒的,用多了会伤到身体,这批颜料可是从平江运来的。

平江?沈月华好奇道,怎么,平江的颜料很好?是的,爷听周王府的一个管事说,平江出了好几个厉害的大师傅,那做出来的颜料品种可多呢,爷就雇人去平江运了来。

虽然京城现在也有卖,可价格不菲,像爷一下子在原地买这么多,还是很划算的,并没有费很多钱。

沈月华听得心动。

纸扎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手艺,事实上,它包括了绘画,剪纸,名俗,甚至建筑学的知识,而绘画是最基本的,花鸟,鬼神,屋宇,人物,样样都得画得出来,才能做出栩栩如生的纸扎。

所以,颜料是必不可少的。

她便过去看了下,平板车上果然都是成块或粉末状的颜料。

光是红色,就分了大红,莲红,水红,木红,她手里的可只有大红,水红两种。

沈月华很喜欢,问:这里大概多少钱呢?五十两。

赵霖道。

赵兰修早就晓得她会给钱,所以也不让赵霖说是赠送的,省得直接被拒绝。

沈月华估算了一下,大差不差,虽然是五十两,可这么多足够用好几年的了,便进去拿了一百三十两给赵霖:还有八十两,是赵大人上回落在这里的。

赵霖接了,帮她把颜料搬到库房,这就推着车回去了。

沈月华兴致勃勃拿了各色颜料出来,去屋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