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李瑜想要买到麦芽糖,就必须去村口等着。
关键是还不能让老太太发现。
你放心,下午我就出去给你买,保证你今天能吃上。
李瑜对李毛承诺道。
李毛点点头:好,一言为定!当天下午,李瑜身携一块钱巨款,悄悄跨出家门一步。
阿瑜,你出去干嘛?身后传来李铃的询问声。
李瑜无奈回身,讪笑两声:出去买点东西,不太想让家里人知道。
那也没必要这么神神秘秘的,远吗?一个人路上小心。
李铃道。
谢谢姐。
我要是回来得晚,你能瞒着尽量瞒着!行,那你也别太晚,到晚饭时间我可兜不住。
李瑜对她微微一笑,心中发誓一定要保护好姐姐。
在这个家,李瑜最感激的人就是李铃,不是亲姐妹,却胜似亲姐妹。
……卖麦芽糖喽,好吃的麦芽糖!一分钱一根。
村口附近,小贩正在吆喝,见没人来买,他正要掉头骑走。
李瑜听到后,赶紧飞奔过去:别走,等一下。
她手里攥着一块钱,脸蛋热得红扑扑的。
长得可爱的小姑娘总能让人怜爱,小贩立马就停车下来,笑眯眯地问她要买多少。
李瑜想了想,自己没尝过七零年代的美食,不妨趁今天尝个味儿,两根吧。
好。
小贩正准备制糖,听到一辆自行车路过,铃声叮叮当当的。
骑车的是个妇女,她神情中满是焦急:快,哥,嫂子快要生了,快跟我回家去!哦,等我卖完这单,收拾完就走。
小贩手上的动作加快几分,一根麦芽糖很快就卷了出来。
哎呀,你还是赶紧的吧,嫂子说她要见你一面才不怕疼!女子扒拉着小贩的手臂,看了眼自己的自行车,要不我骑车带你回去吧,三轮车你先找人看着。
啊?这我上哪儿找人帮忙看着?小贩望了望周围,没啥合适的人选。
叔叔,我帮你卖麦芽糖吧,卖的钱我们对半分。
李瑜微笑着说,低眸看了眼金黄色的麦芽糖,感觉像看到了金子一样。
正巧有这么个挣钱的机会,她何乐而不为呢?反正小贩看一眼他媳妇就会回来,应该花不了多久。
可是你年纪这么小……小贩对此有所顾虑,毕竟对方是个小姑娘,万一遇上坏人怎么办?而且,这三轮车和车上的东西,都是他养家糊口的家当,就随便交给一个陌生女孩,这谁能放心?叔叔您放心吧,我很懂事的,我把一块钱押给你。
李瑜一双大眼睛一眨一眨的,故意卖萌。
一块钱当然是没有这一辆三轮车和车上的东西贵,但也是小贩两三天的收益了。
那好吧,你在附近推着车走来走去就行,我会回来在这儿找你。
小贩说。
他教了一下李瑜怎么卖糖。
于是就这样,小贩坐上他妹妹的自行车,赶紧回家去了,而李瑜则帮忙卖麦芽糖。
麦芽糖虽然是这个时代的特色零食,但更多还是在城里流行,因为农村的人口比较分散,不好卖。
不一会儿,一个年轻女人领着小孩子来买麦芽糖,小妹妹,买三根是多少钱?6分钱。
李瑜捣鼓着小木棒,想起小时候吃过的那些棒棒糖,忽然突发奇想,把麦芽糖卷成了葫芦的样子。
好像糖葫芦。
小孩子好奇地盯着这根麦芽糖。
李瑜正好来了兴趣,又分别把另外两根做成了月亮和三角形的形状。
小孩子接过麦芽糖的时候,看上去特别高兴,甚至有点舍不得吃掉。
其实小贩告诉李瑜的价格,是一分钱一根,但李瑜刚才奸商心理作祟,算成两分钱一根。
这样也好,能多赚点,如果有人嫌贵再降回原价。
下午三四点,是上学的孩子们回村的高峰时刻,路过卖麦芽糖的三轮车这里,自然而然地排起了长队。
小孩子零钱虽少,但不如大人那般精打细算,买糖的这么多的孩子里,居然没有一个质疑价格的。
李瑜高兴极了,大赚,大赚呐!她忙得不亦乐乎,直到高峰时间过去,她才想起来……小贩还没回来,而姐姐还在家等着她呢。
一直到夕阳西下,李瑜还是没有等来小贩。
不就是看一眼生孩子的媳妇么?为什么这么久还不回来?李瑜纳闷归纳闷,可也没什么办法,总不能丢掉人家的三轮车,或者带回自己家。
就这样,到了晚上,凉风嗖嗖的,不似白天那么热。
不过来买糖的人变少了,大概十几分钟才来一个。
……有几个穿着校服的男生,从县城回往农村,说说笑笑的,唯独走在最后面那位,半天都不开口。
走,我们去买麦芽糖吃!哎呀,某些人没有了父母,身上估计一分钱也没有!徐亦,要不我请你吧!以后你十倍还我就是了!哈哈哈哈哈。
男生们说笑时,总是回头看走在最后的那个。
徐亦轻轻地抿了抿唇,依旧什么都没说。
他知道,他们的欢声笑语里,看似是怜悯,可其实藏着对他的嘲讽。
他毫不在乎吗?这当然不可能。
这个时间,走到村口,应该没有什么旁人了。
他正琢磨着,怎么惩罚这几个嘴贱的同学。
就在这时,李瑜突然出现,打断了他的思绪。
她笑得很灿烂,手里举着一根麦芽糖:你们好,要不要来买点麦芽糖?很好吃的,而且形状也很好看。
小姑娘的声音也软糯糯的,一下就让这些男生心情愉悦了不少。
他们问了问麦芽糖的价格。
我怎么觉得麦芽糖涨价了?是涨了不过看在小妹妹小小年纪就出来工作,怪不容易的,是吧!小妹妹皮肤好嫩,平时不干农活吗?居然有人动手碰了碰李瑜拿麦芽糖的那只手。
李瑜把手抽回来,嘴角笑容更深,内心却在想:小小年纪?我上辈子和这辈子的岁数加起来,差不多都有四十了。
为了赚点钱,还得讨好这些小孩子,真是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