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
赵家只有赵权和儿子赵明相依为命,不过人少也有好处,清清静静的。
赵明天生眼盲,但有一双巧手,是一名木匠,不光有村里的生意,有时还会去县城做家具。
因此,他们家的生活水平在村里头,算是中等的。
爸,你回来了?赵明大喊了一声。
他人坐在院子里,却已经听到门口的脚步声,不止听到爸回来,还有两位客人来了。
赵权带着俩客人进门,请她们坐会儿。
都是一个村的,李铃是眼熟赵明的,还在他这儿买过木凳。
她一直都很好奇这个盲人是怎么做木工活儿的,今天一来,她发现这人看上去和正常人一样似的。
他一双眼珠虽然不能动,但一点也不显得难看,整个人有一种温润的气质,这在农村,真是很难见到的。
小明,今天我干活时晕倒了……他对赵明解释了一下上午发生的事。
赵明起身走到灶台那边,从锅里取出一只玉米,递到赵权面前,吃中饭前先把你的早饭补上。
赵权拿到手里,问赵明:中饭有没有多烧?我想请恩人们一顿饭呐!连晚上一起烧了,应该够,就是菜可能有点少。
赵明回道。
那行。
赵权微笑着看了眼李铃和李瑜,用目光询问她们的意见。
李瑜觉得不用回李家吃饭,挺好的,所以没什么意见。
李铃则听她的。
等饭熟的时间里,李瑜找机会跟李铃说悄悄话。
姐,你觉得赵明哥哥长得帅吗?你问的什么啊?李铃用怪异的眼神看向她,你才多大就想这些?李瑜唇角轻抽:……不是啊!我是问你呢!小说里有对赵明此人的描写,是个很好的人,还暗恋上了李铃,哪怕在李家败落后,也依然愿意提亲……好吧,小说里的情节也许不一定会发生,但在人设方面,应该没什么变化吧?如果李铃和赵明能够早一点在一起,那不是更好吗?问我有什么好问?李铃瞥了眼李瑜,双手抓着衣角,略显局促。
李瑜没继续说下去,毕竟这是别人的感情线,以后如何发展也不是她能够主宰的。
在聊什么呢!吃饭了!赵权端着菜走来,声音嘹亮。
俩姐妹十分乖巧懂礼貌:谢谢叔叔。
赵家人口少,吃菜这方面没李家那么精打细算,至少他家有一盘芹菜炒肉丝,这是李瑜穿书后第一次吃上肉!果然做好事有好报。
李瑜把自己的一碗饭吃得干干净净,余光一瞥,姐姐也一样。
今天下午你们还去干吗?不去的话,我送你们回家吧!朱晓今天在布任务的时候就说过,犁田耙地这活儿很累,再加上6月份比较热,干半天算挣平常一天的工分,干一天则算三天的。
但女同志和未成年的工分本来就少,再多干也并不合算。
而且李铃考虑到李瑜实在不会干,所以她道:我们下午不去了,上午就够累,下午再干可吃不消。
那正好,我送你们回去。
小明,去把装鸡蛋的篮子拿来。
不一会儿,篮子拿来了,里面装了约有二十来个鸡蛋。
李铃立刻就明白了赵权的意思,忙推辞道:叔叔,不用送礼,这么多鸡蛋还是你们自己留着吃吧!诶,那怎么行?今天要不是你们,我的命都不知道还在不在呢?赵权笑了笑,跟在她们身后。
两个姑娘长得这么瘦,赵权都不用多想,就知道肯定是李老太的原因。
李老太从前就是村里知名的泼妇,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更是人尽皆知。
李家,李老太在做针线活,那大小,一看就是给婴儿做的。
丁兰抱着孩子坐在旁边,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让老太太比比孩子衣服的大小。
一副子孙三代和和睦睦的画面,却因俩孙女的归来而改变了。
俩死丫头,这都几点才回来!饭没了!李老太可能是眼神不好,没看到跟在李铃和李瑜身后的赵权,直接就对她们破口大骂起来。
老太太声音一大,吵醒了丁兰怀里的婴儿,婴儿顿时哇哇大哭。
没想到丁兰反而怪李铃和李瑜,她皱着眉头:回家就回家,走路不能轻点儿?大伯母这嗓子,可不比我们的脚步声响?李瑜故意压低声音反问。
丁兰瞪眼:你……她们午饭是在我家吃的,没饿着。
赵权一出声,李老太和丁兰才注意到他。
赵权?你怎么来了?李老太放下手里的针线,好奇地看过去。
李家和赵家向来没什么交情,老太太看见赵权能叫出他的名字,其实已经不错了。
你的好孙女李瑜今儿救了我一条命,我送一篮鸡蛋,二十多个,够你们吃几天的了。
赵权边说,边把鸡蛋放在地上,用眼睛大概数了一下,二十五个。
不知道俩姑娘能吃到几个。
面对送礼的客人,李老太很快换上一副温和的面孔,目光注视着这篮鸡蛋。
她说:你太客气了。
赵权斟酌后说:我这主要是送给李瑜的。
什么?二十多个鸡蛋,只送李瑜?丁兰一听就不高兴了。
她闺女李云上午也去了,也能救赵权的命。
而且,所谓见者有份,赵权亲自送来的,凭什么不能分给全家人吃?丁兰昂起头,眼神轻蔑地看着赵权,开口道:才二十多个鸡蛋,难道你的命就值二十多个鸡蛋?还只许李瑜一个人吃?怎么小气成这样啊!李老太马上呵斥道:丁兰,你闭嘴!老太太一开口,丁兰就不敢嚷嚷了,只是那双眼睛里,依然藏着一份嫉妒。
赵权当然很生气,但毕竟是在李家,他没有大吵,说身体不适,赶紧离开了。
赵权叔叔也是一片好心,伯母您怎么能那样说呢?二十多个鸡蛋,难道很便宜吗?李瑜心平气和地说着,小心翼翼地提起这篮鸡蛋。
在这个粮食还并不充裕的年代,李瑜认为二十多个鸡蛋是一份重礼,不然,这怎么会引起丁兰的嫉妒呢?作者有话要说:我怀疑根本没有人看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