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夫人,您一个人住在这儿吗?烟雨张望了一眼房子内,没发现其他人的踪影。
是的,我已经一个人住在这儿有三年了。
秦若梅颔首道。
她把项链小心翼翼地戴上。
你们都进来坐吧,没关系的,大家都是同胞。
她看了一眼李瑜和烟雨说道。
恕我好奇,夫人你为什么会住在F国,以你的家境,在华国内应该也能生活得不错。
李瑜好奇地问道。
秦若梅深深地凝视她,解释道:因为在华国,我看到像你这般年岁的女孩,就会想到我丢失的女儿,如果她还活在这世上,应该也和你差不多大了。
但是在F国,这里的女孩们金发碧眼,我就不会总是多想。
当然,还有一层原因就是,我离开华国时,华国有些动荡还未结束。
李瑜道:现在已经结束了。
那很好,今年我得回国一趟,正好看看华国的发展。
秦若梅脸上缓缓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
回国?是回去见你的亲人吗?烟雨随口一问。
秦若梅叹了口气,顿时神色略带哀伤,情绪低落:是啊,不过,他们已经都不在世了,不然我也不可能下决心出国的。
抱歉,我冒昧了。
烟雨道。
无妨,你这般问是人之常情,更何况,我本来就是打算去看亲人,给他们扫扫墓,祭拜祭拜。
秦若梅又叹了一口气,这次似乎坦然了几分。
原来是这样。
其实我孤家寡人一个,住在哪里都一样,没人关心我。
秦若梅自嘲般的笑了笑,走到厨房去,给两位客人倒了杯茶。
在这个爱喝咖啡的国度,她们喝到了茶。
秦夫人打算什么时候回国?我和她也打算三个月后回去呢。
烟雨喝了口茶说道。
我大概也差不多吧,赶在我丈夫的忌日前回去,就可以了。
如果你们不介意的话,我们可以同行。
秦若梅道。
不是介不介意的问题,而是我们过两天就要去另一个城市了,我们不会再折返到这里,而是会直接坐飞机回国。
烟雨道。
那好吧,希望你们一切顺利。
秦若梅很有礼貌地说。
李瑜道:也祝您早日找到您走丢的女儿。
秦若梅愣了愣,摇头说:她不是自己走丢的,是出生没多久就被人抱走的。
她说着说着,难掩心中悲伤,不禁捂嘴恸哭起来。
李瑜没想到会是这样,无奈道:对不起……刚出生没多久就被人抱走,那她连自己女儿大概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更别说是生是死了,可能这辈子都没有机会找到了。
李瑜对秦若梅的遭遇很是同情,安慰道:其实也不是不可能找到,万一运气好,老天爷让你们母女重逢呢?秦若梅神色顿了顿,眼泪不止,哽咽地开口道:如果真是这样,我愿以减十年寿命为代价,换与她重逢之日。
李瑜也被对方感染了情绪,忍不住鼻子一酸,您保重,我们先走了,有缘再见。
等等,小姑娘。
秦若梅擦了擦眼泪,忽然叫住她。
李瑜回眸。
秦若梅道:我与你一见如故,你可否告诉我你的名字?我当场送你一副字。
我叫李瑜,木子李,瑜伽的瑜。
李瑜如实回答她。
她走到一个柜子旁边,从里面取出文房四宝来,用毛笔在纸上写下了李瑜的名字。
你的字真好看。
李瑜拿到手时,虽然不懂欣赏,但隐约能看出来秦若梅的字是有水平的。
从小跟着人练过,我能在这儿住上这样的房子,除了靠祖上基业之外,便只有这份手艺了,不过还是在华国更赚钱。
秦若梅抿了抿唇。
能以书法赚钱的女子?这在二十一世纪都是少数,结果却在这里碰到?李瑜实在有些惊讶。
不过想到这毕竟是一本年代小说,而不是真正的七零年代,她便觉得这也不算多荒谬的事了。
谢谢,再见。
李瑜告别道。
烟雨也对秦若梅挥了挥手。
看到这副字,我突然想给国内的亲人寄几封信,他们能收到吗?回住处的路上,李瑜这么问烟雨。
能,就是可能要一个月之后才能收到,我没有寄过。
烟雨道。
毕竟她独身一人,也没什么人牵挂的。
我想试试。
李瑜道。
于是,她回到住处之后,就写了信,做好一切寄信的准备之后,才交给当地的邮局。
两天后,他们一行人去了另一个城市,与几个资深摄影师见面,再然后,就彻底投入到了唱片的拍摄中。
……一个多月后,石井村,李家宅。
一名邮差把一封信放到了李家的门缝中。
第一个看到这封信的,是在家带孩子的丁兰。
她的儿子其实已经断奶,要是换了别人家,她早就该出去干活了,可是她就以儿子还需要人照顾为理由,一直待在家中。
就连李老太也有些看不下去,但念在丁家人的面子上,她也只是跟丁兰提过几次。
丁兰脸皮厚,根本没把李老太的话当回事,甚至还有些怨恨,这老不死的可真烦啊!她发现了门缝里的信,上面的字一个也看不懂,但直觉又告诉她这封信是送给李有志或者王良娣的,她不想让这封信被他们看到。
不过,他们不是也不识字吗?怎么会有人给他们送信?丁兰觉得此事非常奇怪,就把信偷偷拿给了识字的一个姐妹看。
这个姐妹其实也只认识简单的一些字,但却在丁兰面前不懂装懂:寄信人姓李,是你们李家的一个远房亲戚吧!收件人李毛,信的内容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李毛?谁会给李毛写信呢?丁兰搞不懂状况,你给我看看是从哪里寄来的?我也不认识这地方,但应该是很远的一个地方吧,而且信里说,这个地方是个很美的大城市,比这里的县城还要发达许多。
对方一脸凝重地说。
丁兰深思了一会儿,终于想明白一点儿眉目,她不可置信地开口问:难道说是李家的远房亲戚要带李毛去远方读书?有可能。
识字的姐妹一脸郑重其事的样子,对丁兰的推测深信不疑。
不过李家的事儿和她没什么关系,她的紧张只是表现给丁兰看的。
丁兰拿着信回到家,和女儿李云说起了此事,李云虽然觉得这事儿哪里不对劲,但也认同老娘的猜想。
毕竟李家的确是有个离这儿很远很远的远房亲戚来着,是李云她爷爷的堂弟,叫李南容,除了李老太,现在全家都没人见过这个亲戚。
那这封信我们该怎么办?交给奶奶还是怎么着?李云疑惑道。
肯定不能交给她呀!丁兰焦急道。
为什么?以老太太对李毛的宝贝程度,搞不好真的让李毛去大城市读书。
丁兰拧着眉深思道。
能有什么不好的?他出远门读书,别的不谈,起码老太太身边就只剩下我弟弟一个孙子了,她肯定会更疼爱我弟弟。
李云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孩子,你想的太简单了,要是老太太真的让李毛去了,那将来心里最挂念的肯定就是李毛,等李毛回来,成了知识分子,老太太不得高兴死?还会把咱娘俩放在眼里?丁兰仔细分析道。
也是哦,可是……我们一直把这封信藏着,万一被发现了咋办?不会被发现的,撕了烧掉不就完事了?娘说的是!李云和丁兰说干就干,点了蜡烛,开始烧信。
……这时,李铃也因为收到李瑜的来信,很是高兴,但她看不懂上面写着什么,就只好到李家来找李毛,让他念念这上面的字。
李毛现在在村内的小学堂上小学,常见的字他应该都是认识的。
大姐,你回来啦。
李毛第一眼看到李铃,喜出望外地跑到她身边。
好几个月没见着你了,你有没有乖乖上学?有没有听爹娘的话呀! 李铃摸着他的脑袋问。
李毛道:当然有,我的老师跟二姐一样,只要我好好听听他的话,就有麦芽糖吃,其他同学也是,因为老师以前就是卖糖的。
哈哈哈。
李铃满脸惊喜:真的假的?提起李瑜,李铃十分想念她,正打算把信拿出来让李毛读:我考考你有没有认真上学哈!你要是念不出来,我就打你手心!好啊,我要是念出来,你给我买糖吃!李毛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李铃蹙起眉,语重心长道:糖多吃不好,牙齿会坏的!她拆开信封,刚要让李毛读信的内容,却听到屋里有人大喊:不好啦!着火啦!怎么回事?李铃看到李云的房间有黑色浓烟冒出来,赶紧抱起李毛离开家门。
李毛犹豫道:姐,奶奶还在家里。
情急之下,李铃嘱咐李毛:我知道,你先待在外面不要动,也可以走远一点,不要再靠近家里房子这边,知道了吗?说完,她就捂着口鼻重新进屋,找寻还在屋内的老太太。
幸好李老太身子还算硬朗,很快就看见李铃,跟她一起随着走道,到了院子里,然后把铁门打开,从院子这边绕了出来。
阿毛呢?李老太问。
李铃回道:我第一个把他带出去的,他应该在外面等着呢。
丁兰和阿福呢?怎么还没出来啊?你能不能替我进去看看?李老太用哀求的眼神看着李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