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想好了?赵权听到赵明的回答后,睁大眼睛盯着他。
这很不可思议!一向对女孩子不感兴趣的儿子,居然同意李老太提出的婚约?赵明微微颔首:我想好了,不过这也要看李姑娘的意愿。
别人的缘分有一见钟情,而他是一听钟情,他挺喜欢李铃的声音的。
她说起话来,绵言细语的,如涓涓细流。
那你别后悔哦,我去告诉李老夫人,以她的急性子说不定这两天就要定下婚约。
赵权道。
其实他很在乎儿子的意见,而且他对李铃的印象也不错,继续坚决反对的话,就没什么必要了。
赵权走到厅里,把赵明的答案告诉了李老太,李老太高兴得合不拢嘴。
没想到,赵明这小伙子竟然会同意!李老太和李铃在回家的路上,李老太就把这件事说了出来。
什么!李铃很吃惊,一路上都在想这件事。
赵明……人很不错,但她跟他不算多熟,她觉得就这样定下婚约,还是太草率了些。
关键是,赵明到底怎么想的,为什么会直接同意呢?一时间,李铃心乱如麻,回到家后,做任何事都心不在焉的。
她脑海中还总是回想着,老太太在路上时说的话:我说的事你好好想想吧,不然再过两年你还嫁不出去的话,我就只好把你随便卖给别家当媳妇了。
随便被嫁出去,嫁给见都没见过的人,这肯定不是李铃想要的婚姻。
说真的,李铃还不想出嫁,她出嫁了,谁来护着妹妹呢……她切菜时,因为心不在焉,就不小心切到了手指。
怎么这么不小心?李瑜拿来一块薄纱布,给她包扎伤口。
李铃痛得直皱眉。
姐,你怎么回家之后失魂落魄的,在想什么呢?李铃叹了口气,本来不想说的,但心里实在纠结,便还是说了:奶奶让我和赵明定婚约,赵明和赵叔叔都同意了。
可是我……你不想同意吗?李瑜帮她包扎好,从口袋里掏出点小零食,是李文娟给的。
李瑜一边吃零食,一边听李铃说她的想法和态度。
听下来,李铃对赵家和赵明都是比较满意的,虽然对赵明没什么怦然心动的感觉,但至少人品和家庭条件挺不错。
李铃纠结的原因主要在于,不想和李瑜分开,她们是从小就相依为命的姐妹。
李瑜听完后,无奈地轻笑几声,说:姐,你迟早是要嫁人的,我们吃早会分开的。
更何况,她不是原主,她也不是属于这个世界的人。
或许有一天,她还会莫名其妙穿回原来的世界呢?我知道,但是你还小,平时没人照顾行吗?李铃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眼神透露着几分担忧。
怎么不行了,我现在有不少零花钱呢。
李瑜一边吃着零食,一边自信地说。
姐,我觉得你可以同意婚约,合不合适先试试看嘛,以后觉得不合适就分开。
李瑜心想:赵明在原书里人设很好,也特别钟情李铃,让他们俩,应该会是良配的。
当然,如果李铃真的对赵明一直不来电,那就别勉强在一起了。
李铃斟酌道:也是哦,总比嫁给不认识的人强。
当天晚上,李铃就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李老太。
第二天,他们就写下了婚约书,选的结婚日子是两个月后的一个好日子。
两个月的时间,足够两家准备好婚礼了。
石井村的传统对婚礼是比较讲究的,婚前男女双方要互送信物。
赵明和赵权登门拜访,赵明送了一个木手镯作为信物。
李铃双颊绯红,声音小得像蚊子:谢谢。
她收下这只木手镯,意外地发现上面有个铃铛的图案,这手镯对赵明来说,恐怕是花了不少工夫的。
这份信物,很走心了。
送的时候,李家的女人们都在场。
丁兰哄孩子睡觉的同时,顺便围观这一切,勾起唇角嘲讽道:就一个木镯子?幸好李瑜对丁兰早有准备。
李瑜主动为丁兰端来一杯茶,眉目中透着乖巧懂事:伯母,喝口茶吧,你哄小孩够辛苦的。
丁兰没多想,就喝上一口。
一秒不到,这口茶水就喷出来了。
噗!这什么茶呀!丁兰面目狰狞,若不是顾及怀里的宝宝,她估计会更加大声。
李瑜委屈地低下头:就是普通的茶呀。
是加了很多芥末和辣椒的茶。
丁兰只是喝了这么一口,嗓子就辣得不行,一说话就嗓子疼。
所以,接下来她都没什么说话的想法了。
哼,肯定是李瑜这死丫头搞的鬼!李云本来也想挖苦一番李铃,看到亲妈的下场,就被暂时吓住了,半句话不敢说。
李瑜拿着茶杯躲在门旁边,埋头偷笑。
李文娟就在她边上,看到了她鬼鬼祟祟地躲过来,也看到了她把剩下的茶偷偷倒掉。
李瑜注意到李文娟的目光,很聪明地转移话题。
她嘘声说:姑姑,等我姐结婚了,你就带我去县城上学,可以吗?行。
李文娟眨眨眼,开玩笑道,如果我供不起你读书,那我就把你送回来。
王良娣正巧路过,顺便问:聊什么呢?李文娟和李瑜非常有默契地摇摇头:没什么没什么。
阿瑜,过两天跟你父亲一起去山上砍柴,这次就别让你姐去了,让她和赵明趁这些天好好熟悉一下吧。
王良娣说。
嗯,就我和爸去?李瑜担心自己不会砍柴,会被李有志嫌弃。
你大伯也会去。
哦。
李瑜在李家最不熟悉的人就是大伯,除了怕老婆和没主见之外,这个人好像没啥特点。
要不还是我去吧,阿瑜还小,哪儿会砍柴?李铃听到他们的对话,过来主动请缨,往年也是我跟他们去的。
不用不用,堂姐可以替我去。
李瑜笑了笑,意味深长地瞅着李云。
李云赶紧扶额装病:我最近有点发烧,咳咳。
还是阿瑜去,不会就学。
李老太冷着脸,下命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