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看来,蒙璋止不住地瑟瑟发抖,随时都要晕厥过去,却在极力维持清醒……任谁多瞧上两眼都不免心疼一下。
比如早就练就钢筋铁骨的陛下御前女官,先给尚晖和蒙璋一人三四个小手炉,又破天荒地安抚起来,不碍的,不会破相。
蒙璋哭笑不得,多谢。
又解释了一下,也不是很疼。
披着内里绒毛的大斗篷再揣上暖炉,一下子就好受多了。
同时她在和尚晖传音,大魔王提醒我,不能在人前崩人设,见到大美人就要歪在人家肩上哈。
尚晖笑道:坚持就是胜利,太医马上要来了。
太医气喘吁吁地赶到,从小内侍肩上把药箱接过来,立即就对蒙璋头上的伤口做了个急救。
这个时代已经有用烈酒消毒手术器具的概念了,哪怕就是把伤处周围的头发处理一下,看起来和燕王年纪差不多的太医还是一丝不苟地按照规矩来。
在包扎的过程中,太医不时地问了几个问题,感觉蒙璋神志清醒,再粗略地诊了脉下,便对匆匆赶来面无血色的太后侄媳妇,蒙璋穿上的姑娘的亲娘道,伤口不甚要紧。
在刚化冰的池子里泡了一阵子才是要紧事儿!太后这位侄媳妇也是豪门出身,哪里听不出太医的弦外之音?她登时眼前一黑。
不过她再心急火燎,也不能耽误闺女,强撑着守着闺女上了步辇,和燕王世子一样,进了刚收拾出来的,烧着地龙和炭盆的偏殿。
算一算,从尚晖把人从池子里捞起来,到他和蒙璋一起进了偏殿,前后加在一起也就半刻钟的功夫。
尚晖在内侍们的伺候下换好衣裳,再次揣上手炉现身于人前时,皇帝、皇后、太后、太子,以及燕王夫妇等相关人士悉数到齐。
尚晖刚要行礼,就让皇帝叔叔亲手拉住。
陛下柔声道:都是一家人,这个时候还讲究什么虚礼。
拉住侄子的手腕,满手冰凉,他都要微微皱眉了,侄子怕是又得大病一场。
尚晖也不客气,戏精附体的他微微打了一晃,就让身边的内侍稳稳扶住。
他这才看向便宜老爸燕王,趁着我还没发热……赶紧说吧。
此言一出,燕王夫妇又揪心上了。
只不过事实摆在这里,在场众人心里都有数,所以尚晖只负责补充一二细节就够了。
话说太子懂事的时候,他爸已经在诸王之乱中建立足够的功勋,并预定了储君之位——反正就是父母备尝艰辛,举步维艰的时候他完全没赶上。
太子太过顺风顺水,免不了偶尔任性言行也不太谨慎,但在这种场合能喝到上头,就挺微妙;之后太子当众找上燕王世子,更有问题了。
两个人年轻气盛,一言不合……虽然当众殴斗不太可能,但总能吵出点真火来不是?偏偏太子再怎么恼火终究不能把燕王世子如何,气头上的太子说不得要到平素经常坐着静心钓鱼的小池塘边上吹吹风冷静一下。
所以说这个局本来是针对太子的。
只可惜幕后之人没想到燕王世子能四两拨千斤,几句话就浇灭了太子的怒火,更三言两语把太子给打发了。
晕头转向又面皮微红的太子扭过头就找撺掇他的心腹小太监去了,压根没往池子那边去。
幕后黑手费心费力整了这么个局,哪肯平白浪费了?针对那池子的手脚,撑死一天就得让宫人发现,所以他们就在附近找了个倒霉蛋……好歹搞出点动静来。
太后的侄孙女就是这个可怜的天选之子。
当时尚晖听见呼救声,一马当先冲了出去,而安王世子和殷晗就算一开始没能想清楚前因后果,等两个人也追过去见到尚晖捞起了谁,两个人什么都明白了,当时就出了一身冷汗。
太后一直慈眉善目,但谁看小瞧这位老祖宗的手段?老人家最偏爱的侄孙女真有个好歹,他们这些人谁都逃不过迁怒!而且摆明了,他俩相对于太子和燕王世子来说,就是软柿子。
安王世子和殷晗也在场,他们坐得稍远了点,却不妨碍他们齐齐向尚晖对口型:谢了兄弟。
尚晖说完他该说的,顺势扭头问燕王,父王,我能问问你查到哪一步了吗?当着这么多人,他肯定得给便宜老爸个面子,从王爷改口叫父王。
燕王笼统道:当年你能让那妇人换掉,正是诸王之乱……的余孽作祟。
尚晖点了点头,就不再开口。
查都查到了,还不立即法办,是打算留着让他们再生出一茬新苗来吗?皇帝要是做不到杀伐果断,根本轮不到他坐上且坐稳龙椅。
这次完全就是来自对方的报复,不惜动用在宫中隐藏多年的暗线也要报复,可见皇帝之前把对方打得有多痛。
尚晖估计时机差不多:以他广为人知的身体状况,他得再次展示演技了,于是他抹了下额头,脸色也随之更惨白了一点。
燕王妃的注意力几乎都在儿子身上,见儿子彻底蔫了,她立即扯住了丈夫的袖子。
燕王也不掩饰,面露忧色地扶住身边的儿子。
这个时候太后也看不下去了,发话道,两个孩子都是受了无妄之灾,此时不易挪动,你们也留下来守着孩子吧。
燕王一家三口和太后侄媳妇侄孙女要么留在宫中养病要么就陪着孩子养病,而其余闲杂人等总是要回家的……再说有眼睛的都瞧得出今晚宫里只怕不大安生。
安王世子作为当事人之一,回到家中已经过了晚饭点儿。
宫里出了这档子事儿,他当然要经历一场来自家人的三堂会审。
不过去到他爷爷老王爷的内书房之前,他先得换掉自己那身让冷汗浸透的衣裳。
一身常服清清爽爽地出现在家人面前,安王世子行礼后在他老子身边坐下,老王爷便吩咐道,说完咱们一起用饭,都等着你呢。
于是安王世子不曾添油加醋,半点都没有什么我以为或者我觉得,客观而且冷静地叙述了他的所见所闻。
等儿子说完,安王才道,这是动不了帝后和太后,不得不出此下策。
顿了顿又冷笑一声,但也够恶心人的。
作为当初平息诸王之乱的中坚力量,安王府上下看得上诸王余孽才有鬼。
老王爷笑道:上不得台面又如何,管用就行。
离间不了陛下和琤哥儿,可太子还年轻呢,就是他们没想到琤哥儿的儿子是这样的性子。
说完老爷子哈哈大笑。
安王世子超有发言权,铎哥儿跟他爹长得几乎一模一样,我再怎么直面燕王都不能面红耳赤!回想起燕王世子那双能看见夜空和星辰的眼睛,他不禁摸了摸自己的脸,嗯又稍微有点热乎了。
老王爷做了饭前总结,琤哥儿过刚易折,他怕是绝没想到自己亲儿子竟有这样的脾气手段。
父子二人性格南辕北辙,难免导致分歧,当然不是什么好事,但安王世子就是笃信铎哥儿能把他老子哄得好好的,哄到眼里只这一个儿子,就算铎哥儿有兄弟都一样。
尚晖的马甲经过半年左右的调养,已经好了许多,但仍然撑不住一次冬泳。
于是半夜他就发起烧来,当值的太医看过,再紧急熬药,反正就是一通折腾,万幸第二天一早他退烧了。
别说燕王夫妇安下了心,就是帝后和太后得到消息都松了口气。
太后的侄媳妇出身将门,侄孙女韩灵依,也就是蒙璋的马甲的原主人,可不是单纯的闺阁大小姐。
蒙璋这次是本色出演:就算是原主本人,在冷水里过了一遭,休息过一个晚上,也能活蹦乱跳。
所以她让大家的重点尽量落在她头上的伤口上。
太后心疼坏了,抱着蒙璋不撒手,好孩子你受苦了。
韩太后出身世家,但能让她放在心上的娘家亲人撑死不过一掌之数。
太后好几个兄弟姐妹,却只和她大哥感情十分深厚,无论出嫁前还是出嫁后。
当年诸王逼宫,太后的大哥为了先帝战死,太后可是哭了好久。
八面玲珑的皇后此时都不知道该如何劝解:太后一直都压着娘家人,这么多年都不曾往陛下身边塞侄女;到了皇子们这一辈,太后也有言在先,不需要皇帝为哪位皇子和韩家姑娘指婚。
太后越是明理通透,陛下就越想好好报答母亲,提携母族。
然而太后又为此劝过陛下,唯才是举,韩家不需要特别对待。
皇后想到这里不免叹息:灵依丫头是太后大哥一众孙子孙女之中长得最像她爷爷的,所以太后这次必定不能善罢甘休。
昨天晚上慎刑司已经塞满了人,诏狱的情况怕不是差不多……话说经过太医复诊,蒙璋也无大碍,她就和已然退烧的尚晖一起出宫回家去了。
而皇后也准备告辞的时候,太后忽然道,皇后,见儿媳妇立时紧张起来,她尽力让语气柔和一点,听人说上几句燕王世子对他表妹有意,就能信以为真,太子真该好好教教了。
皇后郑重应了一声,母后,媳妇儿再不会纵着他了。
太子的表妹,皇后的侄女,是京城第一美人,没有太多争议的那种。
皇后的娘家人不至于各个都是糊涂蛋,知道当年之事耗掉了许多皇后对娘家亲人的情分,加上皇帝对皇后一如既往又敬又爱,却一点都不爱屋及乌,他们自然而然地安生了好些年。
直到自家这个貌美如花的姑娘长大,顺利地得到了太子的偏爱,他们似乎又看到了点希望:复制一个皇后的希望。
然而此时此刻,已经预感不详的太子在自己的书房果断扯掉了他舅舅,也就是表妹亲爹,送来的家信:满篇都是他们认错,但他们真的全然不知情的信笺。
有一说一,太子心悦表妹不假,想纳表妹为侧室也不假,但已然有了婚约的他从没想过为了表妹宠妾灭妻。
至于正在回家路上的蒙璋,和尚晖传音之际,突然让便宜亲娘拉住了手,她就听她娘说道,燕王世子啊,实在不亏。
第142章 工具人庶长子十一 我就静静看你表演。
蒙璋就跟尚晖传音,人家说不亏!尚晖笑道:是不亏啊,不然帝后商量一通,赔个皇子给你,你便宜爹妈还不欲哭无泪。
蒙璋亦笑,韩家是太后娘家,但一直都致力于做纯臣,拼命淡化自家身上‘国舅’的标签。
这是聪明人。
尚晖补充道,燕王只跟着皇帝走,皇子们的事儿一概不插手。
不管是燕王还是韩家,从龙之功到手,已然‘上岸’,坐观大好风景就是了,谁还肯再亲身下场蹚浑水?蒙璋就叹了一声,所以太子是真的傻,这个时候为‘燕王世子不乐意投靠他’这种话发作,还是从他表妹那儿听来的……好嘛,现在帝后知道了,起码得灰头土脸好一阵子。
尚晖也不愿意就此对太子盖棺定论,再看看。
太子是个青春期没过的小伙子,应该再给他点机会。
蒙璋就调侃,给他点犯蠢的机会?远的不说,就说安王世子,别看人家辈分高,可年纪也是二十出头,明显比太子心眼多多了。
尚晖道:娃不争气有他爹妈揍。
咱们是外人暂且不管闲事。
如果爹妈也不争气,你再出手喽?尚晖嗯了一声,到时候再说。
蒙璋又笑问:到时候一次管够是吧?尚晖补充了一句,帝后现在是明君贤后模板,不至于到那个地步。
这一点蒙璋也认同,这倒是。
此时韩灵依的亲妈也酝酿得差不多,拉着闺女的手道,我寻思着帝后必有补偿,既然是补偿,没道理让你做侧室。
太子有婚约,就算没有,横竖周围都是心腹,她压低声音诚恳道,他也不是良配。
蒙璋笑了笑,抬手指指太阳穴,不能勉强。
京里老狐狸们都觉得太子卖相不错,实则内里……便宜亲娘也笑了,就知道闺女什么都看得透,不说这位殿下,那就只有三皇子年纪跟你配得上。
咱们家早就打定主意不再搀和,但宫里对你的婚事没个明白的说法,连个上门求娶的都没有……燕王世子不一样,若你也乐意,爹娘不要颜面也要找上门问问他们家的意思。
求娶求娶,一般都是男方家主动,皇家都不例外。
韩夫人话未说尽,但意思已然十分直白。
陛下一直都对太后娘家韩家有补偿之心,但对燕王也差不离。
太后一句无妄之灾就把此事定了性,之前皇帝就不会胡乱插手好兄弟燕王独子的婚事,这次就更不会拿同为受害者的侄子来补偿脑袋上破个大口子的侄女。
毕竟帝后都要脸,做不来这么无耻的事儿。
所以韩家要是没什么行动,结果真就是帝后出面,跟太后商量过后赔给韩灵依一个皇子,然而这份补偿韩家完全不想要——纯臣做了这么久,为啥要半途而废!而且韩灵依老爹十几年前的中了榜眼,又做了三年翰林,之后一直兢兢业业,廉洁奉公,就为以后能让人称呼一声韩相公——这个朝代,内阁大学士也被成为相公。
一旦成了皇子岳父,不能说此前心血付之东流,但通往内阁之路起码堵了大半。
想起原主小姑娘的嘱托,蒙璋点了点头,我回去想想。
便宜亲娘顿时喜忧参半。
自打这个闺女容貌张开,越长越像闺女她爷爷,她闺女就入了太后的眼,隔三差五地要往慈宁宫里跑。
闺女她爹之前连着外任,一家子都跟了过去,只留闺女在京城……她这个当娘的摸着良心说,她们跟闺女相处的时间实在有限,这次明明是闺女吃亏,偏又希望能皆大欢喜……真是有些对不起闺女。
然而她左思右想,还是只能继续对不起闺女了。
回到韩家,便宜亲娘便让蒙璋回房休息去,大伯和她娘家来人探望,她处置就行了,别再折腾闺女了:太医再怎么说并无大碍,那也是伤。
蒙璋巴不得找个地方单独待会儿,方便她跟大魔王随心闲扯。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原主小姑娘听说可以重新投胎,真是一点都不留恋。
小姑娘她爹去年升任户部侍郎,她懂事后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就这一两年。
想想也是真可怜,作为联系太后和韩家的小信使,她父母外任时想带走她,韩家其他人都未必乐意。
尚晖道:这么身不由己,听说能有重建新号的机会,当然要把握住。
不用想都知道,小姑娘再受太后青睐,在处处贵人的宫里也要时刻绷紧精神。
父母兄弟都不在身边,连个诉苦的人都找不到,再说父母就算听她吐了苦水又如何,终究还是不能怎么样。
蒙璋叹道:我都替她委屈。
压力这么大,小姑娘能坚持下来,相当了不起。
我告诉她,男友已经来到这个世界,小姑娘就说尽管随意,一定要为自己而活,别像她活了十几年大半时间都在迷茫。
尚晖都忍不住,这也忒可爱了。
蒙璋又说:分别时小姑娘还不忘给家人求个护身符,万一韩家翻车,好歹给韩家留条活路。
实在是太招人疼了,我就换了个轮回符给她,保证她投胎到现当代的中产之家当她爸妈的心肝宝贝去。
炼虚期的蒙璋帮忙人家小姑娘定向投胎,也得花上一笔小钱。
再加上女友刚刚进阶,之前的积蓄已然消耗得差不离,尚晖就想赶紧补贴一下女朋友:直接给钱送礼物大概率被婉拒,那就带着女朋友挣钱好了。
当然在此之前,他要先把女朋友名正言顺娶过来,我这就跟燕王夫妇说,他们的儿媳妇有着落了。
蒙璋笑道:越快越好,不崩人设的话在韩家待着太不自在了,结婚以后太后那边也能名正言顺地少见点儿面。
太后明显偏爱顾全大局的孩子。
嗯。
尚晖道,你等我好消息。
尚晖不用主动,因为他只要坐起身,弄出点动静,时刻留心的东梅就打发人去禀告正院的燕王夫妇——东梅和新竹,都是他特地指名从周家要过来的人,继续在王府伺候他。
尚晖换了身衣服,毕竟他刚到家的时候又微微发热。
燕王夫妇进门来第一件事也是伸手去摸儿子的额头,看看儿子是不是真退烧了。
尚晖等父母满意地坐下,他亲自给他们倒茶,用了那么多好药,家里药库都空了不少,不比以前强多了还能行?燕王妃明知道儿子在开玩笑,却依旧要宽儿子的心,你爹还能让你吃穷了?燕王端着茶笑,吃光了用光了,你老子我再给你们去挣就是。
尚晖把茶壶又放回小茶炉上,儿子的确有事想说。
燕王妃语气轻松极了,你看上韩家那闺女了?尚晖眨了眨眼睛,故意问,这么明显?燕王插话道:从你头一次正眼瞧过这姑娘,我跟你娘都明白了。
燕王妃道:你这孩子仙气飘飘,都不带烟火气的。
不瞒你说,我和你爹之前还担心你忍不下庸俗腌臜,过几年就遁入空门了。
燕王十分配合地点了点头。
尚晖郑重道:儿子这就想成婚了。
燕王夫妇相视而笑,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此时换了燕王说话,只要你看上人家姑娘了,爹娘总要想办法让你如愿。
燕王妃补充道:韩家……自从太后大哥没了之后,一家子都是明白人不假,但总差了点人情味儿,所以太后这些年一直不爱帮衬娘家子弟。
不过咱儿子眼光就是好,韩家那丫头是韩家人里我难得觉着不错,生在如今的韩家有些可惜了的。
明儿上朝我跟韩侍郎聊一聊。
燕王道,追查余孽轮不到我来管,我如今是有子万事足。
诸王余孽明显在太子身边留了眼线,韩夫人都能为了免于蹚浑水而想把自家最出挑的女孩儿嫁出去,燕王府就更不会往火坑里跳。
燕王自然雷厉风行,答应儿子的事儿自然要办到。
散朝后,他跟着其余阁老前往陛下书房议事,散会时他特地留了下来:儿子的婚事总要跟陛下打声招呼。
至于皇帝愿不愿意看到好兄弟和舅舅家结亲,答案是他乐见其成。
说实话,皇帝目前五个儿子,他最看不上的就是太子。
而且太子年纪渐长,皇帝对太子的失望与日俱增,但作为对比的则是皇帝依旧深爱皇后。
所以哪怕只是为了维护皇后体面,他也要给太子点体面。
皇帝深知自己身体状况不错,若无意外活个七十多不是难事。
所以他已经在着手准备:太子人到中年依旧不靠谱,他就亲自培养孙子。
得了陛下的准信儿,燕王就去户部衙门堵韩侍郎,也就是韩灵依她爸了。
此时此刻,皇后跟前的大宫女也在东宫外把太子堵了个正着。
皇后耐心等了两天都没等到本该主动认错并表示悔改的太子,只好吩咐心腹过去把人请过来。
她就在反思:明知道娘家人越发上不得台面,为什么还要睁一眼闭一眼默许娘家人接触太子。
太子本就不聪明,如今让娘家人哄得气量狭窄不说更识人不明!更关键是太子固然不至于认识不到自己的错处,却是连面对错误并改正勇气都没有,居然还想像以前一样含混着过去就算了。
撺掇他的那些人可是跟诸王余孽有联系……皇后越想越气,于是太子进门的时候,一个明黄色的引枕照着他脑袋就砸了过来。
太子瞥了眼母后的脸色,他就站定不动了:这次他真不敢躲。
能让皇帝又敬又爱,心里就她一个,皇后靠的可不只有绕指柔。
去把我母亲嫂子和我的好外甥女一并叫来!皇后的母亲明知当年的举动得罪了女儿,但是如今自家依靠的又不是皇后。
然而老太太得了消息,带着儿媳妇和孙女匆匆进宫时真实心情可不像看起来那么淡定。
一进坤宁宫大门,跟着宫女来到东次间,见到跪在地上的太子,老太太脸色一白,心里咯噔了一下。
皇后冷笑了一声,我知道母亲有心疾,她出嫁前她母亲就惯用心疾这招来逼她就范,太医就在偏殿候着。
皇后此时的表情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我就坐在这里静静看你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