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完衣服,双柚没有在苏应归的保姆车里过多停留。
双柚前后待了不到五分钟, 在外面吹寒风的司机看见她离开, 眼底闪过一丝诧异, 等手上的烟抽完,慢吞吞上车,透过后视镜发现苏应归正对着手上的纸袋发呆, 心情似乎很差。
司机尴尬地搓了搓手, 想起今晚苏应归晚饭没怎么吃, 提议道:苏老师你饿吗?附近有家西餐店, 我去给你买点沙拉?苏应归把纸袋扔到后座上, 打开平板继续忙私活,兴致缺缺应了声:不用。
司机识趣闭嘴, 拿出手机玩游戏打发时间,特地设置了静音, 免得打扰到苏应归。
自从在双柚那里屡屡碰壁, 接连被坏情绪所扰后, 苏应归就接受了周许泽的提议,开始给自己做分析。
过程很漫长, 他经常因为做不下去而陷入死循环, 这是以前给剧本里角色做分析没有过的情况。
现在也是如此。
苏应归最近才认识到, 自己也有被情绪支配的时候,理智并不再时刻伴随左右。
继续做也是无用功,苏应归收起平板,拿过眼罩戴上, 将座椅放倒成可以半躺的状态,对司机说:我睡会儿,开工前一个小时叫我。
司机连声答应,不忘问苏应归要不要毯子。
苏应归说不用,只让他把空调升两度。
司机照做不误,可能是他的错觉,苏应归入睡后车内的气氛霎时轻松不少。
-吴正海被双柚管了一天,休息完回到片场前,心想总算能松口气,晚上再没有这小丫头片子在旁边叽叽喳喳了。
结果,吴正海刚进棚,老远就听见双柚跟灯光组的同事聊天的声音。
吴正海的脸以可见程度黑下来,副导演走在他旁边,心想今晚估计也没法消停。
双柚跟灯光组长聊得正高兴,组长突然停下叫了声吴导,她转过身,无视掉吴正海不欢迎的视线,还是笑着说:吴导你来了。
吴正海没给双柚什么好脸,不太耐烦又带着一丝恐吓的意味:半夜棚里也很冷,你不抗冻现在赶紧走。
双柚把放在椅子旁边的纸袋提起来,打开袋口,给吴正海看了看里面的东西:没事,我都备好了,别说坐着看你们拍戏,我今晚睡棚里都没问题。
吴正海:……灯光组长赶紧上前圆场:对了吴导,之前你说夜戏灯光不自然的问题,刚刚双制片提了一个建议,我觉得可以试试。
吴正海摘下帽子放在一边,脸上大写的不爽:你的本职工作还要让制片给你提建议?灯光组长莫名其妙变成了炮灰,讪讪笑着,不好再开口。
双柚不杵吴正海,接着灯光组长的话继续说:我随便说说,你们也随便听听。
这古时候没有电灯都用蜡烛,吴导你觉得光线不自然,要不然就学古代人,也全用蜡烛照明?吴正海眼神微变,瞬间把跟双柚的不愉快抛诸脑后,语气少了些敌意:你继续。
我刚刚也看了一些之前拍的片段,演员脸上的光太白了,组长说也有试过黄色灯光,不过上镜感觉很死板,不如就试试蜡烛,蜡烛的光会动,打在演员脸上说不定会更自然?这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吴正海若有所思,把美术组的组长叫过来,就地开了个小会。
在场人都没有过类似用蜡烛来打光的经验,不试试不知道效果究竟如何,吴正海最终拍板,先用一场戏试试水。
摄影棚的蜡烛有限,为了方便拍摄,吴正海叫来剧务,让他带几个人去周边小商店买蜡烛,有多少收多少。
吩咐完,吴正海下意识看了眼双柚:双制片,这经费你给拨不给拨?双柚失笑:给,我哪有那么抠门,只要是为了剧好,资金就不是浪费。
你总算说了句人话。
吴正海气哼。
双柚:……敢情她忙活一天尽不做人了。
采购蜡烛需要时间,吴正海召集摄制组,先用正常灯光拍了一场戏。
有白天的经历在前,吴正海难得不用双柚开口,也会在开拍前给演员讲讲戏。
双柚坐在一旁,见状深感欣慰。
拍完一场后,一行人凑在监视器前看效果。
果然,还是老问题,光线不够自然,哪怕灯光组事前已经调试过无数次,终究达不到吴正海想要的样子。
吴正海捏着自己的双下巴,皱眉点评:没有质感,不够大气,跟造景道具配不上。
不止。
苏应归突然开口,可是说了两个字却再无后话,惹得吴正海朝他看过去,苏应归也看着他,等着他的下文。
吴正海:……当惜字如金的人碰上更惜字如金的人,吴正海恍惚间能理解一丢丢白天那几个演员的心情。
等不到他主动开口,吴正海只能问:不止什么,你说说看。
苏应归不急不缓地说:从演员角度,灯光反而容易让我出戏。
道具造景都很真实,走进去就能代入角色,但是这个光一打过来,状态会打折扣,不过在可控范围内。
你是觉得光线太强了?不是,氛围问题。
苏应归用手指向前面搭的将军府,从外观来看就透着肃穆威严,没有人气,只是一座冰冷的建筑。
将军府的戏份基调并不轻快,可以说是沉重,勾心斗角铁血军规构成了主角的家。
穆敛穆放两兄弟从小就不爱回家,喜欢在外面疯玩,将军府与其说是家,不如更像一个军营,身处其中,主角心情是压抑的。
吴正海听懂他的意思,从导演角度进行补充:有道理。
灯光都是从上往下,烛光更多是侧面光源,不会有强光也没有通亮,你说的压抑感自然就到位了。
灯光组长轻声打断:我有个问题。
烛光的光线毕竟有限,如果都用烛光,上镜可能连演员的脸都看不清,漆黑一片,这会不会本末倒置?双柚顺嘴说:那要不然就从窗户外面打光,外面用灯光,室内用烛光,还是烛光为主,光线不够再用灯光来补。
灯光组长被说服,点了点头,看向吴正海。
吴正海:行,打光板全撤走。
正好这时买蜡烛的人也回来了,吴正海吩咐副导演让大家把蜡烛摆上,先用全烛光拍一场看看效果。
开拍前,地面摆满了蜡烛,吴正海先让苏应归和江镜先就位,到定点位置坐好,随后亲自掌镜,通过镜头看现场的光线,再适当做出调整。
穆放的右脸太暗了,来个人端着蜡烛站他旁边去。
一根蜡烛打发叫花子啊,端一盘,上面摆十根!小伙子你入镜了,往左挪挪,再往前走两步,手举高点,对,行了,保持,别动!吴正海坚持这场自己掌镜,副导演伸出手,开始喊全场倒计时。
双柚回到监视器前坐好,倒计时结束,画面传到监视器上。
效果比预料中还要好。
演员脸上甚至能看见烛光摇曳的影子,画面呈现出油画感,将高级和真实还原完全融合在一起。
这场戏一次过,吴正海放下摄像机,就连苏应归和江镜都迫不及待走过来看回放。
江镜:太棒了这质感,原来我在烛光里这么帅。
苏应归:感觉对了。
吴正海大笑:行,以后夜戏都用烛光。
副导演问:室外戏怎么办?吴正海:用火把,用灯笼,古代人用什么光,我们戏里就用什么光!双柚的情绪被大家感染,看见戏能呈现出这么好的效果,她也与有荣焉,难得大方放话:批了,以后剧组的蜡烛火把灯笼全管够。
大难题得到解决,吴正海看双柚都顺眼不少,好奇地问:你还有两下子,用蜡烛这个点子你怎么想到的?双柚一怔,随后笑了笑,说:也没刻意想,我以前寒暑假都在山里跟我爷爷一起住,老爷子喜欢古代的氛围,晚上练字都点蜡烛不用电灯。
吴正海知道双柚是双恭石的孙女,他平日里也练书法,听双柚这么一说,对老人家肃然起敬。
双老先生是个生活艺术家。
双柚只笑不说话,算是替爷爷接下了这句夸奖。
拍摄还要继续,就着刚才摆好的蜡烛继续拍下一场。
化妆师上前给苏应归和江镜补了妆,江镜的站位在门口,苏应归还要去塌上坐着。
戏服的衣摆很长,苏应归把衣摆撩起来往里走。
他脚边的有根蜡烛烧到一半突然断了腰,火苗眼看着往苏应归的裤子上倒,双柚最先注意到,指着苏应归脚边,一声大喝:苏老师小心!苏应归反应很快,顺着双柚的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在火苗烧到自己身上前,往后退了两步。
工作人员上前处理,双柚走过去,扒拉着苏应归的戏服,声音难掩焦急:没事吧?苏应归喉咙发紧,声音不受控变温柔许多:我没事。
双柚低头仔细看戏服,这套衣服是请专业绣娘定做的,价格跟高定礼服不相上下,花得可都是她辛苦拉来的投资。
衣服没事就好。
双柚长舒一口气。
苏应归:……确认好衣服没问题,双柚还是不放心,伸手把服装组的人叫过来,顺便嘱咐了苏应归一句:你以后小心点嘛,这戏服很贵的。
苏应归脸色铁青。
作者有话要说: 人不如衣。
ps:烛光代替灯光的点非原创,查资料查到的,表白那些专注细节精益求精的影视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