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解放父女两来店里帮忙后, 梁淑琴还得到了意外之喜。
那就是肖慧虽然看起来一副傻傻的样子, 但是也知道帮着做事。
虽然赚做不来算账、接待客人这样的事情,但是她穿穿肉串,搽搽桌子, 收一收餐具这样的事情做起来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梁淑琴也不是那种爱占便宜的人, 再l说肖解放父女两个日子也不好过, 所以她看着肖慧也能帮着做些事之后,主动提出一个月给十块钱的工资给肖慧。
虽然工资不多, 但是现在物价便宜,也够肖慧和肖解放一个月的花销了。
肖解放他们住在店里,早上在许玲的早餐铺子里吃,账是算在梁淑琴头上的, 所以他们平常也就只有中午晚上的伙食开销。
店里松活了,吴秀芹也接手照顾起了小宝,梁淑琴大多数的时间都空了下来, 她出了时不时去她大哥的烧烤店帮着收拾规划以外, 也没什么事情做了。
自打重生以来, 梁淑琴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现在真正闲了一点下来之后,她又觉得不适应了。
苏延卿这段时间去深市进了些货,听他说廖哥他们现在忙着积累资金,据说在准备要弄个大‘手笔’。
梁淑琴觉得廖哥这人确实有本事有能力, 最开始认识的时候, 他就是个混混头子, 现在廖哥那一伙人去过深市几趟之后,以然已经有了些大老板的样子了。
梁淑琴让苏延卿和廖哥他们打好关系,她觉得以后说不定能够用着这个人脉。
梁成弘的烧烤店开起来了之后,梁淑琴也就按之前说好的那样,给他一并供应了烧烤要用的食材。
从超市里面往外拿的食材多了之后,梁淑琴发现现在各种肉类重新出现的时间变得长了一些。
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意味着超市里面的食材并不是无限的。
可能在不久之后,超市里就不会在刷新东西出来了。
梁淑琴并不是做事只顾前不顾后的人,发现这个情况之后,立马就和苏延卿说了。
虽然自己也有在赚钱,但是现在家里的稳定收入,大多还是靠烧烤店赚回来的。
苏延卿并没有因为自己在做其他事情,就对烧烤店不上心了。
他听媳妇说了这件事之后,当即决定第二天就去找找合适的供货来源。
苏延卿也在外面跑了好几次了,现在他要出门办事的话,梁淑琴也是比较放心的。
不得不说,这也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原本梁淑琴以为苏延卿像上辈子那样安安稳稳的,他们靠着烧烤店的生意,平平淡淡的过日子也行。
但是苏延卿到城里见识过一些事情以后,自己像想做出改变,结果也证明了他确实有那个实力,慢慢的就成了能够让梁淑琴依靠的大山。
梁淑琴不放心的叮嘱:那你先去看看,别急着订货,多跑两家,我们也选一家质量最好的。
梁淑琴不是奸商,以次充好的事情是万万干不来的。
毕竟她的烧烤买卖是打算长久干下去的,那原材料的新鲜、优质就是重中之重。
这一点苏延卿也是认同的,他和妻子梁淑琴一样,过过苦日子的他也是有一些赤忱之心的。
现在他卖货生意虽然还不稳定,但是多少也是有一些收入的,烧烤店要采购原材料的话,确实会让他们的收益减少一部分,但是他们店里生意红火得哪怕是收益减半,他们一天的收入在省城也是很能看的。
苏延卿第二天就拿着钱去找供货方了,他一走,梁淑琴也闲了下来。
肖解放经过这些天的练习,已经能烤出味道不错的烧烤了,丢下这个担子之后,梁淑琴只用下午去店里准备食材,晚上再负责收银就行了。
闲下来之后,梁淑琴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四个孩子身上。
上辈子梁淑琴两口子一直忙着务农养家糊口,说实话,她们那一辈子的人,大多还是有点放养孩子的习惯。
毕竟在现在这个时期,家里的大孩子带小孩子才是主流思想。
不过梁淑琴上辈子是带过孙女的人,自然是知道精养孩子的好处。
等梁淑琴大部分心神都放在孩子身上之后,几个孩子身上的优缺点也就被她观察出来了。
四个孩子,苏远志还在吃奶,也看不出什么,所以暂时不用说。
老大苏秀兰最老实,骨子里就有长姐要更加懂事的意识。
平常苏博明就是她带的时候最多。
只要是不上学,苏秀兰基本上都在帮着家里或者店里做事。
不过平常她话不多,虽然在家里面最勤奋,但也没有什么存在感。
和苏秀兰的老实憨厚相比,老二苏秀梅就要精明许多。
就拿零花钱来说吧,孩子们开学之后,梁淑琴就开始给她们零花钱了。
主要是孩子中午吃了饭就去学校上课,下午五点半才放学。
烧烤店下午又要忙着准备食材开店,所以家里的晚饭吃得比较晚。
所以梁淑琴就一个孩子给五毛零花钱,让她们两下午放学的时候买点吃的垫垫肚。
都是五毛钱,老大就会时常买了东西回家和弟弟妹妹分享着吃。
至于老二,梁淑琴是没见她买过什么东西吃。
她想着可能秀梅是把舍不得花钱,所以就把零花钱自己存起来了。
至于用途,梁淑琴也没问,而是买了许多的饼干放在家里,保证孩子们饿的时候有东西吃。
看着两个女儿截然不同的为人处事,梁淑琴也不得不在心里感叹:老话说的一岁看到老,也是有它的的道理的。
其实要说起来,苏秀梅存点零花钱,根本不是坏事,反而还证明她有很强的自制力。
毕竟现在市场上的零食五花八门,她一个小姑娘,能控制住自己不嘴馋,也是不容易。
只不过有上辈子的那么一件事情的存在,梁淑琴总觉得小女儿有些太自私,不太友爱姐弟。
毕竟苏博明还那么小,他奶奶给他买了零嘴他都会屁颠儿屁颠儿的拿来跟姐姐们分享。
和年幼的弟弟相比,苏秀梅的行为难免显得太过自我了。
梁淑琴因为二女儿的教育问题烦恼了好几天,直到苏延卿回来,她都还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
这么多年的夫妻,苏延卿一回家就觉得媳妇看起来心情不太好的样子。
要知道自打他们进了城,又是开店又是买房,这小日子过得是越来越红火,很久都没有什么事情能够让梁淑琴发愁成这样了。
你这是怎么了,本来我还想跟你聊聊我在s市的情况呢,看你现在这样子,我都不知道我该不该跟你说了。
这次苏延卿是去s市,就只为了那么一件事情,找供货商。
看他的表情梁淑琴就能知道,事情肯定是成了,不然他的表情也不可能这么轻松。
梁淑琴没好气的看了丈夫一眼:这还用说吗,看你的表情我就知道事情成了呗。
想到正事,梁淑琴多少也分出了些心神:所以那边什么时候送货过来?说实话,随着超市里的肉类刷新时间的变长,她心里的不安定感也越来越重。
本来超市里的东西就只能说是意外的收获,至于超市回存在多久,梁淑琴拿不准。
反正她最近就是隐隐有那么一种感觉,这个超市应该快要消失了,所以不管怎样,她还是想尽快把货源问题解决了,尽量减少一些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明天早上就能送,以后每隔一天送一次。
梁淑琴闻言皱眉:隔一天送一次,天气冷的时候倒是可以,不过夏天怕是不成。
他们这里素有火城之称,夏天尤其炎热,肉类放个半天就已经不新鲜了就,更别提两天了。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确实是个问题,不过我们这边加上大哥那边,需要的食材并不多,供货商那边不愿意单独跑一趟,所以是和南城一家大饭店一起送的货。
至于夏天,等天气热了,我们再买一个冰柜,应该也差不多够用。
暂时也只能这样了。
梁淑琴也很无奈,一台冰柜可不便宜,要说起来,超市里倒是有冰柜,只不过除了冰柜上的肉类,她连一块冰渣子都拿不出来。
货源的问题暂时是解决了,小女儿的问题却还是件麻烦事情。
梁淑琴觉得都是做人爸妈的,没道理就让她一个人烦恼,也要让苏延卿这个做父亲的头疼头疼,所以她拉着丈夫把女儿的情况和她的担心说了出来。
苏延卿听梁淑琴说过之后,有些惊讶:秀梅有这样吗?还有吗?当然是有了。
梁淑琴不能说上一辈子女儿做的事情,只能把她最近观察到的情况跟苏延卿说。
苏延卿有些不能理解,觉得媳妇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孩子嘛,各种性格都有,秀梅她只是把自己的零花钱存了起来,也不算什么问题,怎么就给你愁成这个样子了?梁淑琴觉得丈夫没有明白自己担忧的点,不免有些着急:不是,我是觉得她现在这么小就只想着自己了,等以后大了自己成一家了,还说不定怎样呢。
苏延卿不怎么在意的说:那能怎么样,子女都是会离开我们成家立业的,以后只要他们的日子过得好了,我们做父母的就该高兴。
我们现在也算是有些家底,照这样下去,等以后孩子们成家的时候,女儿我们就给份体面的压箱钱,儿子我们就给他们添置个安身之处,我们有钱有手艺,也不指着儿女给我们饭吃,有什么可担心的。
苏延卿的话让梁淑琴茅塞顿开,是啊,这辈子和上辈子不一样,这辈子他们已经攒下了一点身价,以后就算小儿子再得那个可怕的病,她也不用再开口问女儿女婿借钱,那她之前的那些烦恼岂不都是庸人自扰。
至于小女儿喜欢存钱,那也是她的自由,毕竟她给了零花钱,那这个钱就由苏秀梅自己支配,不管她是花掉还是存起来她,都是她自己的事情。
现在回想起来了,梁淑琴才发现自己之前一直想偏了,接下来的日子,她只用潜移默化,慢慢让小女儿变得再友爱姐弟一些就行了。
梁淑琴这边是不再纠结了,但是苏延卿还是把媳妇的话放在了心上的,他第二天一早寻了个没人的时候,找苏秀梅谈心去了。
我听你|妈说她给你的零花钱你都没花存起来了你是不是想存起来买什么东西?自打进了城,苏延卿两口就整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昨天他听媳妇说过之后,觉得这一年他们对孩子确实有些不上心。
几个孩子,苏秀兰已经大了,懂事了,也不让人操心,苏博明还太小,整天被吴奶奶带着,也怎么用担心。
反倒是老二苏秀梅从小就比姐姐要敏感一些,关于她存钱的事情,苏延卿想得就没有梁淑琴那么多,只担心她是不是想买什么东西,所以才宁愿饿着肚子,不买吃食都要存钱。
苏秀梅自小就和苏延卿亲近,也没瞒着父亲,点了点头:我想存钱买双皮鞋,我们班蓓蓓有一双,红色的,上面钉着小花,可好看了。
看着女说起皮鞋一脸憧憬的样子,苏延卿有些心疼,他伸手摸了摸女儿的脑袋:你想买鞋子怎么不跟大人说呢,零花钱是让你买东西吃的。
苏秀梅低头扣着手指,有些闷闷的说:说了也没用,我自己存钱也能买。
听女儿这么说,苏延卿有些疑惑:怎么?那双皮鞋很贵?家里给几个孩子买衣服鞋子的时候,确实很少买太贵的,主要是梁淑琴觉得小孩子长得快,衣服鞋子基本都是一两年一换,买普通的穿着舒服就行了,没必要买那些太昂贵的。
苏秀梅摇头,那双皮鞋要十二块钱,她一天有五毛零花钱,存上一个月就能买到了。
苏延卿就更不理解了:既然不贵的花,你跟妈妈说,要是妈妈忙你跟奶奶说,让她带你去买不就行了。
苏秀梅被问得有些烦了,听了苏延卿的话,她既失落又不高兴的说道:奶奶不喜欢我们穿那么花哨的鞋子,我说了也不会给我买,至于妈妈,她不喜欢我,更不用和她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