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82 章

2025-03-21 14:12:14

这个孩子实在太瘦弱了, 只有四斤二两,感觉一只手都能拿起来, 还特别瘫软, 幸好王翠儿曾经替护士做过护工的活儿,知道怎么剪脐带,怎么打结上药, 倒拎小脚儿把孩子拍苦。

来的匆忙, 孩子的包被啥的也没拿来,现在王老大家也没有人,韩大夫没办法只能在自己家找了一件儿旧线衣把孩子包裹好之后, 暂时塞进被窝里。

至于手术缝合, 是后面被大队长打电话请来的县医院的正规女大夫带着手术缝合线给缝合的, 确实比林娇娇专业很多。

王立柱家的命算是保住了, 只要继续在卫生所打几天消炎针就行了, 现在麻烦的是, 王立柱家的一点儿奶也没有, 而孩子又因早产有些体弱, 这喂养就有些麻烦了。

这个跟林娇娇就没有关系了, 实在不行就只能跟周围有正在哺乳期的人家换点儿口粮呗, 反正是找不到自己这里。

不过, 林娇娇被过来支援的妇产科大夫给缠上了, 因为,现在医院也有剖腹产手术,但都是竖剖,也就是在脐下和耻骨联合上缘竖直切开1条10-15cm的口子。

但林娇娇却是选择了现代剖宫产常见手术方式, 在耻骨联合上缘3—4cm与腹壁横轴平行作1条10cm左右的切口, 也就是所谓的横剖。

过来支援的大夫是妇产科的主任, 是因为那边儿听说产妇危机,不马上手术,已经有生命危险了,所以由村里的兽医给手术的。

这位主任一听,吓坏了,怕出现意外,一般的大夫没办法及时采取对应措施,所以才会亲自过来。

由这也能看得出来,这是一位仁心仁德,医德高尚的医者,事实上也确实这样,这位主任自幼学医,对医术痴迷,励志成为名医能为患者解决病痛。

所以,当她走进简陋的手术室,看到已经处理好宫腔准备缝合的时候,她并没有立即指责林娇娇胡闹,而是经过仔细观察,她很快就发现了这里开刀,明显是比传统手术的刀口位置对病人更好。

于是,手术结束之后,这位主任就找到了林娇娇道:同志你好,我是县医院妇产科主任宋彩莲,我发现你选择的剖腹产的开刀位置,似乎对病人的恢复更好,你能跟我具体的说说吗?宋彩莲不是个情商低的人,马上又补充道:你放心,我回去之后会往上打个报告,将你的这个发现上报,上面会给与你相当的奖励,你若是想要行医资格证,我们医院也可以给开证明,到时候你可以来我们医院工作,我亲自带你。

林娇娇心里苦笑,什么自己发现的,这现代剖腹产手术,都是在这里开刀的,自己就是惯性思维,根本忘了现在的医疗水平了。

赶紧摆摆手道:宋主任客气了,奖励什么的就不必了,我这也是看了一些其他大夫的手术心得记下来的,并不是我发现的,可不敢愧领。

不过,倒是可以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医者了解,也能让更多的患者减轻痛苦,这就足够了。

我看到的手札记录里说,竖刨的位置大部分位于子宫体部,子宫体部肌壁厚,血管丰富,所以容易出血。

还有,竖刨跨度太大,容易和大网膜、肠管、腹壁发生粘连,缝合子宫伤口难度相对要大,术后并发症如肠胀气、肠麻痹较多,恢复时间更长。

而横刨位置靠近子宫下段,这个位置子宫壁比较薄,皮下脂肪比较少,出血较少,恢复时间相对更短。

相比于林娇娇这个二把刀砖家,宋主任那是真正的专家,她反复咀嚼林娇娇的话,又在脑海里来回比对平日的手术情况与今天的手术情况,终于彻底想明白了。

宋主任回神儿之后赞道:能写下这段记录的前辈,绝对是一位医术高超,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她是真的没有怀疑林娇娇的话,因为,宋主任进手术室的时候,就看到了林娇娇那手术手法,绝对不是一个熟练的外科高手该有的技术,明显是理论高于实践。

林娇娇哪里知道最开始发明横剖的是谁,至于手术手法,那个兽医跟人医他能一样吗?人的愈合能力和抵抗力,比起动物可差远了。

宋主任又道:同志,我看你的手术能力还可以有所提高,要不,先到医院跟在我身边观摩几次?林娇娇又摇头道:谢谢宋主任抬爱,我对人医没有太大的兴趣,反倒更喜欢做兽医,要不,我早就学习家传的医术了。

宋主任愣了一下,然后道:原来同志家是祖传的医术啊。

帮着安置好王立柱家的王翠儿,推门走出来之后就听到他们的对话,当即笑道:宋主任,这是我小姑子娇娇,您不记得了?宋主任自然是认识王翠儿的,只是之前,两人在手术室的时候,全都被帽子还有大口罩捂得严实,这才没有认出来。

这会儿王翠儿把帽子跟口罩摘了,宋主任可不就是立马就认出来了,继而恍然大悟道:原来是你家娇娇啊,那就难怪了,有林主任医术心得指导,这就难怪了。

县医院的医护人员对林娇娇都不陌生,甚至还有戏称林娇娇是最佳小姑子的,毕竟,这年头非农户口多重要啊。

但林娇娇却在父母去世之后,为了小侄子们的户口,直接把工作指标让给自己嫂子不算,连户口都给对换了。

林向宏夫妻都是县医院工作的,也早就把自己的子女户口迁去了县医院家属楼,那时候的户口还管控不严。

等林忠仁结婚的时候,就因为进入计划供应时期,工作难找,城镇户口也是丁是丁、卯是卯,除了双城镇居民生下的新生儿,孩子的户口都是跟着母亲走的。

农村户口想要变更成非农户口就得有工作单位接收,并且需要有名额,否则,粮食关系那里会非常麻烦。

林忠仁跟王翠儿这种情况,一方是城镇非农户口,一边儿是农村的,被戏称半边户,他们的孩子,户口就需要跟王翠儿落在一起。

就算王翠儿接班了,那也得等林翠儿这边儿接到通知,可以变更粮食关系,迁户口才行,这样一来,就相当于他们一家子只有林忠仁有供应粮。

当然,国家也不可能真的饿死这样的人,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是可以凭借结婚证按照剩余人口去人数,每月到粮站购买一定数额的议价粮。

这个价钱不比黑市便宜多少,也就是这个是合法的,但谁家能长年累月的这么买议价粮,那真是一分钱都别想攒下来了。

所以,王翠儿单位的同事,没有不羡慕王翠儿的,公婆活着的时候也没有难为磋磨过她,公婆过世,还有这样关心哥嫂,爱护侄子侄女的好小姑子。

林娇娇想了一下之后还是解释道:宋主任误会了,虽然我祖父、父亲和兄长都有记录行医笔记的习惯,以便积累经验,但其实只有我二哥擅长西医临床,但我二哥还真就对妇产科并没有太多的涉猎。

我这些都是没事儿的时候,去废品站找书看来的,只是,您也知道,这样的书,是不允许购买的。

林娇娇这样说,主要是怕有人惦记这莫须有的手札,自己可编不出来一本如此高明的手札,再有也是怕有人拿这个给二哥扣帽子。

敝帚自珍、沿袭封建、资本陋习,在这年代,几乎能断了人的前程,所以,林娇娇必须提前预防。

这几年□□实在太厉害了,就算这边儿这么偏远的地方也被波及,好多人被抄家,之后那些好东西被毁掉的海了,就算没有直接砸毁烧掉的,也都被拉去了废品收购站。

不要想着去废品收购站轻易能捡漏,东西到地方,就有人先去过一遍筛子,然后就会有那些工作人员去整理造册,就算一个凳子腿儿,人家都是有记录造册的。

你进去之后,四周不知道有多少眼睛盯着你呢,你但凡敢搞个小动作,立马就会被抓起来,因为一旦有啥跟那些沾边儿的东西被带出去,他们都是要跟着吃挂落的。

这几年还稍微好些,林娇娇刚来的那会儿,正是闹得最严重的时候,字画跟古书是查的最严的时候,有时候风声紧,你去买报纸啥的,那边儿都恨不得一张张看。

林娇娇也去过几次废品收购站,不过,她真不是特意去寻宝,而是货真价实的去买报纸,另外也会顺手买些椅子、桌子什么的。

当然,若赶上真的有好东西,她也不会手软就是了,比如,厢房里的那套紫檀木架子床跟梳妆台,就是她按照木材泡称带回来的。

那边儿也有委员会的人,大家自然卖章宇的好,见林娇娇一直都是正常买糊墙、糊窗户或者生火的普通报纸,顶多就是找的都是新的,难得遇到心仪的家具,自然痛快的让她拉走了。

因此,林娇娇就在宋主任面前,说自己是在废品站看的,这绝对不会让人怀疑,果然,宋主任听后,只剩下惋惜跟遗憾,不再问这个事情了。

宋主任着急回县城,婉拒了王翠儿留饭,送走了宋主任,林娇娇不放心林忠义自己在山上,这边儿就全交给韩思文跟韩大夫就足够了,她跟王翠儿打了招呼就回山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