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2 章

2025-03-21 14:05:33

郑溪溪拼命挥着手, 希望岳清文能留意到她的动作。

她不知道该怎么和岳清文表达现在危险!时间太紧急,目前来说,只能这样!看着她焦急的样子, 岳清文来不及多想, 第一反应就是拔腿朝她奔来:溪溪, 你怎么了?伴随着他刚刚挪动脚步离开之前站立的位置,砰地一声巨响在他身后骤然响起。

岳清文继续向前跑着,压根没有回头去看。

因为在他心里,先去看看小丫头的状况更重要!郑溪溪眼睁睁看着岳清文朝她奔来, 眼睁睁看着那大树枝丫掉落在地而他毫发无损。

她终于按捺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岳清文赶紧把手里的东西丢到地上,抱起她, 用手背给她擦了擦眼泪:怎么了?是不是摔疼了?之所以这么问,是他看到了小孩儿身上沾着的泥土。

而用手背, 是因为他刚才在编东西,手脏着呢,不想把小孩儿的脸蛋也弄脏。

郑溪溪趴在他的肩头痛哭了一场。

看到她安然无恙后,岳清文顿了顿,后知后觉反应过来,欣喜万分:溪溪!你刚才喊我了是不是?是不是?虽然那一声喊叫的发音并不是特别准确,但是,实实在在是文字没错!郑溪溪用力点头,又比划着, 指指远处那个掉落的大枝丫。

岳清文望向那个地方, 这才反应过来, 如果不是小孩儿拼命叫他, 他八成已经被那东西给砸伤了。

就算不晕过去, 也得头破血流。

他到底也才十岁多的年纪,越想越后怕,吓出一身冷汗。

得亏了你看到,还叫了我。

岳清文笑呵呵地蹭了蹭小孩儿脸蛋:如果不是你,我恐怕伤到了。

郑溪溪有些不好意思。

事实上,如果不是为了给她编东西,他本来不用去那个地方的,就也不会遇到危险。

她觉得她没什么功劳,反而差点害了他,心里愧疚得很。

这时候岳清文反应过来一件事,有些惊喜,也有些得意地问小丫头:说,是不是看到我有危险了,你担心我,一紧张就说出话来啦?事实确实是如此。

可是,看到他那一脸得意的样子,郑溪溪忽然老大不乐意起来,扬着下巴,小脑袋都快仰到天上去了,满满都是嘲讽和不屑的模样。

岳清文哈哈大笑。

他也顾不上什么编东西了,直接抱了小孩儿进屋,打算趁热打铁,让她多练习练习说话。

可惜的是,之后的时间里,郑溪溪努力了很长时间一直到中午即将离开,也还是只会含糊说一个文字。

发音依然不是非常准确,而且咬字十分模糊。

不过,对她、对岳清文来说,这都是让人十分惊喜的一个转变了。

最起码证明,她嗓子没问题,确实可以说话。

只要坚持住继续努力就行。

你声音真好听。

岳清文把小孩儿抱到横梁上,开心地说:往后你说话多了,可以试试看唱歌。

肯定非常好。

这一点上他倒是没有夸张。

小丫头的声音甜甜的糯糯的,听着就甜到了人心里去。

这样的嗓子,他觉得肯定不会难听的。

绝对很好。

郑溪溪想绷住不笑的,可惜没忍住,笑得十分开怀。

岳清文把小孩儿送回小林子后,看她坚持让他先走,便当先骑车回了于家。

吃过午饭。

岳清文惦记着一件事儿,寻了个借口磨磨蹭蹭跟着于建国去到公社办公室。

来到办公室后,于建国把岳清文想要的资料给他找到。

岳清文捏着文件在办公室附近转了转,瞥见隔壁的屋子里有人,便钻了进去,笑问:哟,耿副队长,您在啊。

耿柱子正低头翻看着手里刚刚拿到的东西呢,抬眼一看,瞧见是公社里有名的岳小先生,忙把头上的帽子摘了下来:小先生您好。

岳清文忙摆手:可当不起。

您不用和我客气,叫我小岳就行。

说着他朝桌上那一摞摞棉花看过去:这是要分新棉呢?哎!耿柱子裂开嘴笑得开心:今年的棉花有不少。

他是青藤大队的副队长,为人耿直木讷,话不太多,为人实诚。

这回岳清文非要过来一趟,就是听说今天公社里要分棉花,而青藤大队领棉花,刚好就在今天下午。

事实上,青藤大队的队长刘富贵也来了办公室帮忙领东西。

可岳清文不太喜欢刘富贵那个人,总觉得姓刘的看上去挺会算计。

相比较起和刘富贵来,他更乐意和耿柱子打交道,便特意寻了耿柱子这边来说话。

岳清文问耿柱子:棉花够分的吗?各家各户都有么?都有,都有。

耿柱子虽然不爱说话,却做人实在,旁人问一句,他顺口就都答了出来:刘家有,我家有……郑家有……把大队的各户几乎都列了出来。

岳清文状似无意地说:那么多人家都有,会不会每家分的不多啊?这个我就不清楚了。

耿柱子知道岳小先生人很好,十分放心他,顺手便把单子拿了出来:我是照着这个来分的。

其他不知道。

岳清文快速浏览着,迅速找到了郑家。

仔细一瞧后,松了口气。

得亏了小孩儿家里现在有了两个饲养员,分到的数量还多点。

不管怎么说,到底是能有她一份了。

之前他还担心她穿不暖,想着如果他拿了棉花该怎么给她。

现在倒好,她家能分到一些,这就不怕了。

小丫头的那个大伯母,也就是郑山媳妇儿,对她那么好,想必会分给她一些新棉花做衣裳的。

岳清文思量片刻,心里主意已定,知晓她不会再继续挨冻了,这才放心稍许。

谢过耿副队长后他便离开了公社办公室,迈开步子准备回于家去骑车。

他还得去继续挖蘑菇呢,这个事儿可不能耽搁。

·郑大江和郑二海分到棉花后,喜出望外,回家的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奶奶!妈!兄弟俩回去就冲进了正屋,他们知道妈妈在正屋那边照顾奶奶,去那儿肯定能寻到人:你们看,我们带什么好东西回来了!郭翠兰和周淑玉婆媳俩正凑在一起做针线活儿呢。

前些天孩子们的衣裳又穿得磨烂了不少,她们得紧着点修补修补。

郭翠兰年纪大了眼睛不太好使,穿针的事儿就都交给了周淑玉。

不过动针线去缝,婆媳俩都能做。

俩人凑在一块儿,边闲聊着边动手,有个说话的人,倒是惬意得很。

兄弟俩冲进来的时候,郑溪溪正在奶奶和大伯母的旁边看呢,冷不丁听到哥哥们的声音,她忙跳了起来,跑到门帘旁边迎接。

七儿也在啊!兄弟俩都和妹妹打过招呼后,赶忙把手里的东西放到了旁边空着的桌子上:奶奶,妈,你们看,新棉花!之前家里就已经听说了,这段时间公社可能要分新棉花。

只是之前家里分到的少,都很紧巴地用,所以这一次也想着数量不多。

谁知今日,却看到了这么一大摞。

周淑玉缝东西的手停了下来:我的乖乖,那么多吗?是啊!郑大江一向稳重,这个时候也不由得笑得露了整齐一排牙齿:真这么多。

郑二海接道:我们俩现在是饲养员了,按照做事儿的这个,我们也能分到一些。

加上咱们家本来就该有的量,一共就有这么多了。

可真不错。

饶是郭翠兰当年是大队长的媳妇儿,见过些世面,也跟着开心惊奇起来:你们当初运气好,得了这个差事,居然平时还能得到这么多好处啊。

可不是嘛。

郑二海说。

周淑玉望向门帘方向:你们爸呢?郑二海:我们急着把东西拿回来,先走一步了。

他啊,又不用急,在后面磨蹭着慢慢走呢。

郑山下午的时候才知道,儿子们的差事可以多领一些棉花。

所以领东西的任务,他就交给了孩子们,还叮嘱他们拿了之后直接回家就行,不用等他一起走。

可见,郑山对于多分到棉花这事儿,也是相当欣喜的。

婆媳俩刚好在做针线活。

眼前有这么一摞棉花在,俩人不由得开始合计起来,怎么把它们利用起来比较好。

最好是做棉袄。

家里人时常进进出出的,有个暖和的棉袄在身上,比什么都强。

至于棉被,晚上睡觉的时候如果冷了,就把棉袄放在被子上就行,也保暖。

所以被子不用新棉花也没什么大碍。

本来依着郭翠兰的意思,婆媳俩一起做棉袄比较好。

但周淑玉笑着把做棉袄的任务给揽了下来:妈,这事儿就不用您了。

做棉袄省事儿,我喜欢。

您啊,就弄这个麻烦的补衣服的活儿就行。

谁都知道,做棉袄可比补衣服麻烦多了。

郭翠兰明白,媳妇儿这样说,是想让她多歇歇,所以故意把话反着讲。

儿媳的一片孝心,郭翠兰决定领下。

她故意摆出生气的样子,哼了哼:你就知道偷懒。

行行行,让你偷懒。

你来做棉袄吧。

说着她拿起旁边的几件有破洞的衣服:我啊,这把老骨头只能辛苦点,做做缝补的活儿咯。

老太太的表情生动的很,把佯怒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

屋里孩子们俱都笑了。

晚上的时候,周淑玉伺候婆婆睡下,又看孩子们回到各自的床上躺下了,她这才拿出煤油灯,点亮,把旧棉衣和棉花都放在那边,比量着开始做分配工作。

郑山看夜已深,不由得劝她:白天再做就行了,晚上别熬夜了,对身子不好。

周淑玉笑:你先睡吧。

白天我还有白天的事儿呢,哪里就能有空做这个了。

好说歹说,才让丈夫答应她现在做。

事实上,周淑玉晚上做这个事儿,并不是因为白天事情多忙不开。

而是,分到的棉花虽然比往年多了一些,却也禁不住家里有那么多人要用。

二房分出去了,自然不用再管。

现在来看,家里有老太太、丈夫和她、两个儿子,还有宝贝字儿,一共六个人。

那些棉花,满打满算也不够六个人的棉衣全部换新棉花的,所以她得精打细算着来,看看怎么利用更好。

老太太年纪大了,自然棉衣要全新棉花的。

还有七儿。

想到这个可可爱爱的小姑娘,周淑玉的眼睛里就溢满了温情。

七儿是她的心肝宝贝。

她可舍不得七儿受到半点的委屈。

她的七儿,棉衣也必须是全新棉花的才行。

作者有话说:继续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