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第76章

2025-03-25 21:48:48

已经麦收完毕,也交了租,剩下就是要种谷子,可天却又干了起来,让靠天吃饭等雨种地的老农很是心焦。

吃晚饭的时候,秦二贵道:爹,咱们要不要浇地啊,棉花地和秫秫地现在正要水呢,特别是棉花地,太干了到时候都不坐桃了。

秦大福也道:是呢,爹,周家已经用水车浇地了,咱们是不是也担水浇一点。

浇点是点,免得到时候损失太重。

秦三顺道:我觉得浇地也是白搭,要是不干,你浇完回头就下雨了,不是白忙活要是真干,你浇那点水也不好干嘛。

再说了,你能浇多少?咱还有三十来亩谷子地要种呢,怎么浇?老秦头又开始吧嗒吧嗒地抽旱烟,这贼老天,也真是怪了,收麦子的时候不要雨,结果它呼啦下了那么一下子,下得又不接湿,除了淋坏了麦子半点用也没。

那场雨淋了麦子,可实际看着下得又大又急,就因为太大太急,反而没什么用,雨水都流走了,地里反而受益不多。

晚饭后张氏对柳氏道:麦子也收完了,把扬扬接回来吧,总在人家家里,也不好,给人家添麻烦。

柳氏答应了一声,那就让秀娴去接回来。

秀容听见了道:娘,我去吧。

张氏斥道:你一个小丫头出什么门。

在他们的眼里,秀娴似乎就是大姑娘,能独自做事儿,甚至比秀芹都大,可秀容毕竟不行,这么小个姑娘,一个人走远路,总归家里人不放心。

秀容却惦记着去改善伙食呢,见嬷嬷不许,只能干憋气。

秀瑶几个照旧要去割草一边喂猪,多了的就沤肥,秀娴把则秦扬接回来。

不过是一个月左右不见,秦扬却好像大了许多的样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也不那么骄纵霸道,说起话来也多了几分大人架势。

他回来的时候秀瑶去割草了,等快晌天的时候算计姐姐该回来了,他就去门口等着,看秀瑶挎着筐子过来,他大声叫着就冲过,姐姐,姐姐,我回来了!秀瑶看见个小人儿朝自己冲过来,赶紧喊道:小羊儿不许扑过来。

秦扬哪里会听她的,一下子朝她跳过来,连人带筐把秀瑶扑了个跟头,姐姐,姐姐,你怎么也不去姥娘家看我。

秀瑶被他撞得七荤八素地,臭小羊儿,我还得干活儿啊,本来送你去姥娘家就是为了家里能干活好吧。

还派人去看你,你还真当大家很空啊,你学了几个字了?秦扬听她问,就爬起来,笑道:可多了,我现在会的比姐姐都多了。

秀瑶看他得意的样子笑道:臭美,给你机会当姐姐的小先生。

秦扬又高兴了,等秀瑶坐起来,他附耳道:姐姐,我给你藏了好吃的。

秀瑶会意,低声道:烧肉秦扬抿着嘴直乐,烧肉肠。

秀瑶抗议道:我不要肉肠,看他坏坏的笑才意识这小子骗自己呢,又扑上去挠他,秦扬被他挠得咯咯直乐,姐姐,姐姐,我喘不动气了,笑死就娶不到媳妇了。

在姥娘家的时候,大家都拿娶媳妇打趣小孩子,他不懂这个,只以为是好玩儿的。

秀瑶拍了他一巴掌,娶什么媳妇,孩巴伢子一个。

晚上大家都回来的时候,秦扬不肯自己单独吃饭,他低声道:我要和家人一起吃。

这话一出,让包括张氏在内的人都是一愣,不过各人心境却不同。

张氏寻思的是他姥娘家的人怎么挑唆她孙子?柳氏和秀瑶几个却是开心,小羊儿长大了,二婶几个照例是撇嘴不屑。

吃了饭,秦扬把从姥娘家带给哥哥姐姐的东西都悄悄给了――现在就算光明正大的给,二房三房也没法说什么了,因为柳氏已经这么做过,而张氏也不管。

夏日天热,蚊虫肆虐,一到傍晚的时候,蚊子聚堆,走路都碰人头。

农家人一般都会去街口纳凉,拿着草墩或者是草帘子铺在地上,住附近的人凑在一起一边纳凉一边说闲话,最近说的是周大爷家的管家给撵了,新上任的管家却又不那么机灵,总出笑话,成为了这些人的饭后谈资。

另外一件能说说的就是周大爷家决定来年再给他们减租,以便回报众乡亲们。

周家新来的管家叫丁福标,秦家也认识,他前几日还来秦家说过话。

丁福标人胖墩墩的,头大脖子粗,一笑眼睛眯眯着,很和气的样子。

那时他来秦家代替周大爷道谢的,我们老太太多亏了你们大业,要不还有的罪受呢。

张氏得了周家的钱,周管家又上门来道谢,她早觉得长了大脸,周家给了天大面子,说了一通恭维的话,一叠声地问周家老太太好、大娘子好、大爷好的。

那丁福标也不过略坐了坐,说了几句话,水也没喝一口就走了。

二婶几个也想去坐街头纳凉,可惜张氏不让,吃饱了撑的才整天出去嚼舌头,累了就躺着歇歇,不累就起来干点活儿,家里麻绳不够了,得搓点麻绳,那几把蒲扇也不像样子了,怎么也不知道缝吧缝吧?草苫子也坏了几个,加把草再勒勒……反正在张氏眼里,永远有做不完的活,除非是吃饭睡觉,哪怕是多休息一会儿不干活儿也觉得亏了。

于是秦大福继续编草鞋,二贵和三顺就帮着整理蒲子,女人们就拿了麦草编蒲扇,秀瑶、秀娴几个就把外面割回来的艾蒿编成辫子晒干了当蚊香点了呛蚊子。

说起来呛蚊子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秀瑶觉得呛人还差不多,那艾蒿湿漉漉的点燃,浓浓的艾蒿烟……还不如留着晒干了砸烂加工一下做成艾绒留着艾灸呢。

秦扬对一旁编草鞋的老秦头道:爷爷,我也要念书。

老秦头没听明白一样,抬眼看他,啥?二婶冷笑,对三婶道:真是不知道好歹,还当自己真是少爷呢。

三婶笑道:住了几天姥娘家,可学会了。

说着她就起身,去了堂屋,那里张氏在给老秦头缝补衣裳。

秦大福是听清了,笑道:念书好啊,你三哥不是已经念书了吗,咱有空就去跟他学学。

秦扬道:爹,我也想去先生那里念书。

老秦头头也不抬,念书哪里那么容易,得钱呢,咱家可没钱。

三婶一边喝水,对张氏笑道:娘,这扬扬住了几天姥娘家,长本事了呢。

还不定被挑唆了些什么呢。

张氏想着小孙子近来和自己是没那么亲了,他那么个小孩子懂什么,自然是被人挑唆的,哼,他姥娘家以为有点东西就能把孩子给哄变心?秦扬又跑进堂屋,嬷嬷,我也要读书。

张氏问道:你为啥要读书?秦扬想了想,道:先生说了,读书识字才能有出息。

张氏冷笑,什么叫有出息?出息是咱们这样的人家享受得起的吗?你姥娘家倒是读书,有出息了吗?秀瑶和二姐、三姐几个人听见心里不舒服,你不读书就不读书,干嘛说人家读书就没出息。

秀瑶问秀娴:二姐,姥娘家磨坊怎么样了?秀娴笑道:这趟去可了不得了,才多久没见大变样啊。

现在三哥又识字,更了不得,别看才学没多久,都能给自己家记账了呢。

秀瑶笑起来,当时姥爷领着三哥去学堂就说得清楚,不是为了考功名,就为了能多懂点,那任先生自然是聪明人,立刻就知道怎么教三哥。

对于这样的学生,其实最好教,他求知**强烈,而且又没有考试的压力,任先生就能放开手脚,把跟生活和磨坊有关的东西教给他,这样学起来,自然比那些四书五经要快很多。

张氏听秀娴说姥娘家磨坊又好了很多,哼了一声,没说话,心里却是不高兴的,对秦扬道:找你姐姐玩去,想念书就去你姥娘家。

秀瑶对秦扬道:小羊儿,过来这里,姐姐给你讲故事,你教姐姐几个字。

张氏听了斥责道:一个丫头片子,还想当女状元不成,学什么字。

秦扬扭头瞪着她,嬷嬷,不许骂我姐姐。

说着就跑到秀瑶跟前,拿了根烧火棍就在地上划拉,一边划拉一边道:这是个瑶字哦,三哥都不会写,是我跟先生学的。

秀瑶摸了摸他的头,心里很是感动。

家里的庄稼暂时种不上,秦家的人只能先管理种好的几块地,继续割草沤肥,只是种庄稼看节气,太晚了也不行,老秦头等人有心焦了。

大晌午头,太阳光**辣地烤着大地,知了在枝桠间一声声嘶鸣,叫得人无比的心烦。

晌饭时分干活的都回来了,本来就狭窄的小院因为墙根和空地种了菜和豆子,所以显得更加拥挤不堪。

正吃饭呢,柳氏回来了,她在周家帮工,平日里晌午是不回来的,今儿突然回来,张氏就觉得不对劲。

大业娘,你怎么回来了?张氏忙问道。

柳氏道:活儿干完了,帮工的就都散了。

张氏狐疑地看了一眼,是都走了?柳氏道:帮工的都散了,还有几个留着收收尾。

张氏立刻很惊讶地道:那怎么不让你留下收尾?如果大家多散了也就罢了,可还有人留下,那就是她们格外受大娘子看重,既然有人留下多赚点钱,为什么不是柳氏?难道是她的活儿不够好,人家大娘子看不上?柳氏道:大家做的活儿不同,我这边的做完了,不需要了,总不能留下抢别人的活儿。

张氏立刻就不高兴了,咱们和周家的关系,是他们能比的吗?再说了,前儿咱们还给周家除了一大害呢。

老秦头听见立刻喝止她,快中了吧,人家找人帮工总不能干一辈子,活儿干完了可不得回来。

二婶对三婶嘀咕道:说不得是被人撵回来了呢,我就说她的针线也没什么好的。

三婶推了推她,让她小点声,然后看了秀娴几个一眼,见她们没反应才松了口气,要是让那几个丫头听见,少不得又得拌嘴。

如今这个家里,可是没大没小的,他们人多势众,还真是不好办呢。

柳氏不去帮工了,就在家里也和二婶几个一样,白天出去割草,秀瑶几个倒是开心,因为能跟娘一起了。

二婶几个也得意,这样看来柳氏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跟她们也差不多,针线活儿好点又如何,还不是要跟她们一起割草喂猪沤肥。

随着节气的推移,天还没下雨,再不种地就真的晚了。

老秦头做了个决定,先种上三之一的谷子,剩下的地再等等,实在不行就到时候种豆子。

豆子虽然不能当饭吃,但是豆子换钱还比谷子划算点呢,能榨油,榨油剩下的豆饼喂猪喂鸡,还能磨豆腐,豆腐渣可以做小豆腐当饭吃,当然,最主要的是豆子还能等几天。

后来终于等不及了,只能又每天担水浇地,然后撒种子,希望能坚持到下雨。

秀瑶给老秦头出主意,爷爷,要不咱去周家租水车,用水车浇地,这样还快一些。

老秦头却又心疼那些钱,因为用人家的水车一点都不便宜的,况且他听说周家的水车忙着呢,根本没空。

因为周家除了把地租给他们这些村人种,另外也有一些好田留在家里自己雇人种的,最健壮的牲口和最好的农具,都留着给他们用。

浇地种庄稼,终于赶在节气末尾把庄稼种上,然后也下了场雨,把那些庄稼汉喜得跪在雨里大声地哭,这就意味着不会绝收了。

本该秦业回周家帮忙的时候,结果新管家丁福标却打发人来说暂时不用他了,周家如今新雇了长工,已经不需要这种农忙时候就回家的短工。

秦业想去上门打听一下,看看能不能通融通融,老秦头却不许去,觉得丢不起那个人。

毕竟人家周家发话不用,他们还上赶着去,那不是丢人是什么。

那些人,嘴巴上说好听的,当面一套,背后自然又是另一套。

他觉得还是周海泉嫉恨他们家拆穿了周尖搞鬼的事情,得罪了周家。

所以人家把大儿媳妇和秦业的活儿都给撸了。

这一下子又把老秦家另一条赚钱的路子堵死了,既然秦业不行,那秦显秦产秀娴就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