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效果杠杠的

2025-03-25 17:05:13

信中写的什么?韩谋配合得相当好。

春荼蘼从袖中抽出一张纸,递给高公公,大声道,这是复写本,原件会正式呈堂。

信是杜衡亲笔写给罗立大都督的,嘱咐他截住一个从长安前往西域的商队,从中找到朱礼谋反的证据!这是罗大都督失窃的那口箱子中令他急得发疯的东西。

当然,还有几封与谋反案有关的几封书信,但这里不必一一列举出来。

你这是血口喷人吗?杜东辰倒是不疾不徐,显然对此早有准备。

春荼蘼同样不急不躁,信,杜大人还没有看就急着反驳,这又是什么道理?原件中的笔迹,我私下找过很多曾与杜衡同朝为官的大人们鉴定过,确实是杜衡大人手书。

哼,难道笔迹不可以模仿吗?这算什么有力的证据?反倒有些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的意思。

说不定,这才是陷害。

杜东辰冷笑,如果要模仿笔迹,我随时随地都能给你找几个高手出来。

杜大人最后一句说的什么?我没听清楚。

春荼蘼转过身,与杜东辰对视,分毫不退。

杜东辰迅速权衡了一下,觉得自己的话中没有漏洞,就重复道,笔迹不说明什么,因为是可以模仿的!杜大人敢再说一遍?春荼蘼挑衅的挑了挑眉。

有什么不敢!杜东辰大声道,笔迹不说明什么,因为是可以模仿的!其实春荼蘼一说出信件的事,公堂上就不那么清静了,一直有人不住低声议论。

但杜东辰这一嗓子似乎是穿透空气,立即令周围鸦雀无声。

春荼蘼突然笑笑。

转而道,刚才说到朱礼谋反案的疑点。

说着面向公座,皇上容禀。

杜东辰提着一口气,不上不下,登时说不出话来。

她不接这个话茬!她不接这个话茬!什么意思?究竟是什么意思!示弱?说不过我了?不不,不能让她扰乱思维,她从来就是用这个花招。

明明心理有准备,却仍然控制不住地被她左右。

稳住,且听她下面要说什么。

而对于春荼蘼来说。

某些话,终于诱使对方说出,她的目的就已经达到。

她也明白,自己这种跳跃性、发散性的思维和辩护方式,杜小哥就算知道。

却也不是随便就能适应的,古代公堂又不像现代法庭那么严谨,所以她肆无忌惮。

民女自从接触这件案子之后,就一直在想,朱礼谋反的动机是什么呢?他是朝中一品大员,手握实权,爵位是超品。

在皇上潜龙之时。

还有幸成为皇上的知交好友。

皇上仁慈,谁人不知皇上一直念着那些情分,对朱礼备加关怀和信任。

在这种情况下,他为什么要冒诛九族的风险。

投靠一个连突厥都无法统一的无能异族君王?那是因为他的嫡亲妹妹,皇上的良妃因谋害皇嗣而被打入冷宫,随后畏罪自杀。

杜东辰辩道。

这件事也闹得沸沸扬扬,韩谋并没有刻意隐瞒。

所以民间也是有传闻的,只是有不同版本。

演绎成分很大罢了。

这一段陈年旧事,我不与你争辩。

我只是有一事不明,要请教杜大人。

请讲。

那朱礼是个昏聩之人吗?这问题,让杜东辰怎么回答?否定吧,于案件而言,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点头吧,岂不是质疑皇上的用人?这又是陷阱问题,让人进退两难。

但他反应也是奇快,模棱两可的道,明白人,可也会做糊涂事的。

何况心伤之下,难免失去理智。

春荼蘼挑挑拇指,意思是:回答得好,自己却继续道,说得也有几分道理,但在大是大非面前,明白人却绝不会糊涂。

至于说痛失亲妹的伤情,我倒请问,朱礼可有妻儿父母?妹妹虽亲,亲得过那些人吗?只要没傻,是人就会懂得,为妹妹而招来灭家灭族的灾难,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何况!她提高声音,何况照杜大人的说法,良妃罪有应得,朱礼惭愧还来不及呢,居然敢怀恨在心吗?人心难测……人心难测,却也有迹可遁,不然人人不都成了疯子,可以无思无想,无道无理,为所欲为?春荼蘼毫不客气的打断杜东辰,说起朱礼的头脑,有太多明摆着的旁证。

若他是个不明事理的,皇上会重用于他吗?曾与他同朝为官,共过大事的大人们又有谁对他的办事能力有过不满?当年,群雄并起,他怎么会有如此眼光,从那么多争霸者之中,选择了我大唐如今的皇族韩氏辅佐?这样明智的人,肩负着朱氏一族的重任,怎么会做出这种轻而易举就能推测出必败,毫无胜算,继而导致抄家灭族的忤逆大事?将心比心,杜大人。

这事换做是你,你会做吗?连你这样一个御史台小官吏都明白的道理,朱礼会不懂?到底是你愚蠢,还是他愚蠢!她这一连串话,如同爆豆,一口气说出来,砸得杜东辰不能立即反驳。

而她,却再度转向公座道,其动机,是疑点一。

请求皇上当堂纪录,做为本方的证据。

韩谋点了点头。

大理寺丞康正源亲自承担典吏的职责,在公案旁边的小桌上奋笔疾书。

其时间,为疑点之二。

春荼蘼继续道,若有谋反之心,为什么不在大唐百废待兴之际出手,那样不是更有机会?如今天下承平,在皇上的治理下各族团结,国泰民安,朱礼的脑子是被驴踢了还是被门挤了,选择这个时候螳臂当车?她说得半文半白,低下隐约传来笑声。

疑点之三,是他的手段。

朱礼的主要罪证,就是写给西突厥新王巴戈图尔的治国之《十议疏》。

皇上亲自鉴定,那是千古奇文、治国良策,可谓一言可兴邦。

西域如果按照奏疏中所言治理。

不出几十年,就能强盛起来,对我大唐构成巨大的威胁。

但……几十年啊,诸位!几十年!且不论从街上随便拉个突厥人来,他们都知道巴戈图尔是个废物,根本没有当君王的资质和品格,更不可能令突厥日渐强盛。

就说这时间……若以杜大人刚才所说,朱礼谋反是心伤亲妹之死,他应该急于报仇才是呀。

居然如此好隐忍功夫,能等上几十年。

不,他若有活到现在,是已经快到知天命的年纪,以此推算。

他甚至不能活着看到西域强盛的一天。

可是反过来说,他能如此隐忍,就一定不是昏聩之人,又怎么会做了这种百害而无一利之事!话题,又拐了回来。

这是辩护技巧,两头堵着,令刚才杜东辰所说之理由。

都成了笑话。

春六小姐,你再巧舌如簧,也掩盖不了事实。

杜东西只能避实就虚,《十议疏》白纸黑字摆在那儿。

正是朱礼亲手所书。

是吗?春荼蘼反问,笑得明媚,可站在她面前的杜东辰却心里发毛,杜大人没忘记你自己刚才说的话吧?哪一句?杜东辰迟疑。

你说……笔迹不说明什么。

因为是可以模仿的!春荼蘼露出轻蔑笑容,你说得好大声啊。

震得我耳鼓都疼了。

诸位,都听到了吧?下面自有好事者,高声应答。

杜东辰气得脸色惨白。

春荼蘼则是一脸奸计得逞的坏样儿。

哈,对不起,以你的话攻击你的话,那效果,真是杠杠的!不为了这一刻,不设下这咱语言的陷阱,刚才本姑娘何必和你废那么多话?而有了这句话,杜家要攀扯《十议疏》出自白世遗的手笔,她也把路提前堵住了。

打官司,其实和下棋一样。

每一步,都留下至少四五步后手。

能这样,才是高手。

疑点之四,是谋反案案发的过程。

春荼蘼等公堂上众人略冷静了一下,又道。

但她话还没说完,杜东辰却来打断她,刚才我说过了,所谓我祖父……不,杜衡给罗大都督的书信是不存在的,是假冒的。

既然,这死丫头用他的话否定了《十议疏》,他也能以此来撇开那封信的影响。

可春荼蘼却说,我不是要提那封信。

既然双方争议信的真伪,今天做为本案的第一堂审理,我觉得不必纠缠于此,把双方证据都摆出来才是。

后两堂再好好说道说道,自有皇上定夺。

杜东辰被噎,只得道,那你质疑什么?那个商队,负责传递朱礼给巴戈图尔那封密信的商队。

春荼蘼朗声道,按照卷宗里所说,那个商队是合法的,只是有一个突厥潜伏在我大唐长安的密探,扮作伙计,混在了商队之中。

那封信,就是夹在……夹在……什么来着?麻烦杜大人给提个醒。

他们是皮货商,自然贩的是皮货。

杜东辰没好气地说。

他才不相信春荼蘼会忘记这么关键之处,她就是要耍花样,操纵公堂上的气氛!对啊,他们是正经的皮货商。

春荼蘼点点头,可怜,受了此案的牵连,全家发配到岭南去,包括店里的伙计。

但北人不习惯南边的气候,在路上一场热症,全死了。

奇怪的是,这家皮货商却不是老字号,而是一家不起眼的小的店,却没想到资金极为雄厚,不知杜大人注意过当时的卷宗没有,那些皮货都是上等,好几大车。

请问,他们哪来的这些银子办货?……………………………………………………………………………………66有话要说……………怪我怪我!昨天莫名其妙跟大家唠叨那些话,请注意,不会断更的!!!!大家看清楚点好伐?我只是说明,为什么不加更了而已。

66是那种对读者不负责的人咩?好多人看错,害得我怪桑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