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唐青醒来时,杨铭山已经吃了早饭离开了,走的时候告诉大家让唐青多睡会,所以等她起来后,发现梅子她们已经拉着鱼和虾子去了铺子里。
她慌忙爬了起来,喝了大锅里留的米粥,跟秀白说了声,就急急忙忙出去了。
来到铺子里的时候,铺子还没正式开业,梅子她们正在后院忙着处理鱼虾,唐青也上前帮忙了起来。
待到巳时四刻的时候(上午十点左右的样子),鱼和虾子处理的差不多了。
厨房的灶台很大,有三个灶口,三口大锅,同时可供三个人炒菜用。
唐青忙着做了一锅油闷大虾,梅子弄了一道粮醋鱼,范氏煮了一锅豆腐鱼头汤。
煮好了这三样,唐青让二妞和谢氏去把铺门打开,放了竹炮,铺子算是正式开业了。
铺子的名字叫鲜味馆。
好了,大嫂,梅子把这菜端出去,让大家伙免费品尝下。
范氏端菜的手一顿,叫道:二弟妹,这菜不是端出去卖的?怎么能免费给别人吃啊?唐青笑了笑,大嫂,你要先让大家知道我们的菜美味,大家才肯来吃对不对?若是大家伙连味道都不知道,谁还会吃?这给大家品尝是有好处的,你就别担心了,咱们今天剩余的鱼和虾子肯定能卖出去的。
范氏想了想,觉得唐青的话是对的,这才笑眯眯的端着菜盆出去了。
二妞瞧见,急忙把桌子挪了个到门口,让唐青她们把菜摆了上去。
门口已经聚了一堆人了,在铺子门口指指点点的。
嘿,这是新开业的酒饭吧?里面炒的什么菜?闻着可真香啊。
旁边的人吸了吸鼻子,附和道:是啊,可真香啊。
范氏听见大家伙的议论声,笑道:今天是咱们鲜味馆第一天开门做生意,这三盆菜是给大家免费品尝的,机不可失,大家手脚可要快些了,晚了就没了。
大家听见能免费吃,一窝蜂的冲了上来,我要吃这个我要这个!五个女人忙着把菜分成一小碗一小碗的给大家品尝,大家对这几道菜都是赞不绝口。
唐青瞧着大家差不多吃完了,这才笑道:今天第一天开业,所有的食物和酒水都会算便宜些的,大家若是觉得好吃,不妨进来吃个午饭,里面的菜还有很多,不过全是鱼虾,价格也不贵。
虾?大家伙都是一愣,显然不知道什么是虾。
唐青咳了一声,道:就是大夹怪,你们刚才吃的红彤彤的东西…啧,没想到这大夹怪的味道如此美味,改天咱们也去抓些大夹怪回来煮着吃吧。
是啊,去抓些回来吃,这味道还真是好。
有的人说着已经走进了酒馆里面,酒馆里菜肴的名字都制成小牌牌挂在一旁的墙壁上面,足足有二十道菜。
全是鱼和虾做的。
好几人进了酒馆里,指着墙壁上挂着的小牌牌指指点点的,这上头都是啥字了?我可不认识。
旁边有识字的人立刻笑道:这上面全是菜名,油闷大虾,炸虾球,鱼头豆腐汤,糖醋鱼,煎小鱼,蒸鲈鱼,炸鱼块,红烧鲫鱼,鱼丸汤,烤鱼,酸辣鱼杂,粉蒸鱼块,家常红烧鱼,砂锅鱼鳔,剁椒鱼头,野菜干炖鲫鱼,酸菜鱼,蒸芋头,芋头烧鱼块,还有咸菜…啧啧这上面可都是鱼啊,鱼还有这么多做法?今天算是开了眼界。
两位客官请坐,唐青侧身让那两位客人坐了下来,本酒馆里面多是鱼和大夹怪,过段时间也会慢慢的加入其他的菜肴,两位客官不知道要吃些什么?我们这里油闷大虾是五十文一大份。
今天开业第一天只要三十文钱。
虾子虽然便宜,但是要耗费油和桂皮那些药村,所以价格不可能太便宜的。
行,来份刚才的那大夹怪,味道可真是好。
是啊,再来份酸辣鱼杂吧,我爱吃酸辣的东西,家里的老婆子做饭全是水煮出来的,难吃死了。
酒馆虽小,菜的味道确实不错,一天下来后院的鱼和虾子全部卖掉了,唐青还准备了米饭,不过全是糙米饭,三文钱一碗,饶是如此也卖出去不少。
到下午的时候,唐青看着不多的鱼和虾,又去了山脚下的湖边一趟,果然,那叫大头的孩子还在那里,唐青找到他,跟他商量了些事情,让他们帮忙捉虾子,一桶按照四文钱的价格,鱼类也收,价格是一文钱一斤,集市上的价格是两文钱一斤。
孩子们一听有钱赚,都点头同意了。
唐青也跟孩子们定下了分量,若是太多了她也收不了,虾子每天十桶,鱼类每天要一百斤左右。
唐青还告诉他们,以后若是可以的话,价格还可以提升的。
那叫大头的孩子喜滋滋的点头同意了。
待晚上大家一起回去后,算了算今天的盈利,足足有三两银子,喜的范氏乐不可支。
唐青也是松了口气,只要大家爱吃就行,而且总是鱼虾也不可能,日后要慢慢的增加多一些菜肴,等过了秋收之后可以做些鱼粥来卖。
那叫大头的孩子戌时(晚上七点左右)就和他爹爹一起推着个板车为了,车上全是一桶桶的鱼和虾。
这叫大头的孩子本名叫李涛,他爹名李光头,弯腰驼背的,身材瘦弱。
他看着唐青手中的一百七十文钱,微微颤颤的伸手接了过去,唐大夫,这…这银钱多了啊。
李光头说着,露出黑黄黑黄的牙齿,面色似乎有些不好意思。
大哥,这银钱是你们该得的,你们大老远的送过来,日后还要麻烦你们的。
唐青笑眯眯的道。
这李光头家里很穷,一家五口人才就靠着一亩田地,除去农税,所剩无几,根本不够一家人的口粮了,每日李光头和他家女人靠着给别人搬货物,缝缝补补,洗衣裳补贴家用。
这一百七十文钱,他们自家能赚一百文钱,剩余的七十文要分给其他帮忙抓鱼的孩子们。
那多谢唐大夫了。
李光头小心翼翼的把一百七十文钱装进了口袋里面,那唐大夫,我们就先走了啊,明天这个时候再把鱼和大夹怪送过来。
行,那谢谢大哥了。
目送着光头和李涛离开,唐青这才进了院子里面。
鲜味馆的生意很好,那油闷大虾每日都全部卖光了。
酒馆开业的第三天,老皇帝驾崩,太子登基。
对于朝堂来说可能风雨变色,但是对于普通的老百姓们根本没多大的关系,每日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
新皇帝登基,再加上旱灾,新皇帝宣布免税一年,不杀生。
因此杨牡丹的秋后处斩变成了三日之后发配边疆。
杨家得知这一情况后,倒是暗暗替杨牡丹松了口气,能活下去就好,只不过发配边疆一辈子都要困死在那里,一辈子劳苦劳累,不知杨牡丹受不受得了这种生活。
范氏一边点着手上的银钱,一边笑道:牡丹运气不错,死刑变成了发配边疆。
不过她过了这长的富贵生活,去了边疆肯定受不了的。
大嫂,别说了,牡丹也挺可怜的,虽然生了个孩子,日后却连面也见不上了。
梅子叹息了一声。
唐青也道:是啊,大嫂,别说了。
范氏嗯了一声,继续数着手中的银钱,过了半响,又道:新皇帝登基倒是做了件好事,在过几上月就要收粮食了,这一免税让大家能多存点粮食,咱们的酒馆也能省下不少税钱。
唐青倒是隐隐的有些担心,皇帝年轻气盛,希望新皇帝登基不要打破这么多年的太平盛世。
想了想,她又觉得自己多想了,一个小老百姓,操心这些做什么,这些可轮不到她想。
范氏还在耳畔唠唠叨叨,周围的人都没在说话了,开始忙着手中的活计。
油闷大虾卖的非常好,每日十桶根本不够酒馆的开销,许多客人专门就是为了这个菜过来的。
这倒是唐青没想到的事情,一桶可以做四锅油闷大虾,唐青的虾子处理的也干净,回头客非常的多。
唐青原本还打算撒手不管的,奈何酒馆太忙了,家里的几个孩子都是杨氏一起照顾的。
范氏在厨房翻炒着虾子,吸了吸鼻子,笑道:二弟妹,这味道可真香,百吃不厌啊,留一些咱们晚上回去弄着吃吧,我家小武和小双天天嚷着要吃。
唐青正在院子里刷虾子,闻言,笑道:行啊,晚上留半桶咱们自己回去弄着吃。
对了,大嫂过几日请个店小二来帮忙吧,咱们几个实在忙不过来。
成,都听你的,真没想到,生意会这么好。
范氏每天数钱数的手都快抽筋了,不过每天晚上还是乐此不疲的,杨家老大都说了她几次了。
唐青笑了笑,继续忙活着手中的虾子,外面却突然传来梅子的声音了,二嫂,外头有人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