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

2025-03-25 16:56:12

时间过的很快,一晃就是几天之后,这几日唐青依旧还是去了北巷,每天也有些收入。

除了买一些蔬菜之外,剩下的银钱她都存了起来。

为了抄近路她还是会从阮之堂门前经过,这几日那阮夫人都不在,她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再过几日,阮夫人有没有怀孕的消息就会被证实的,这次的事情也许对她还是有好处的,至少别人知道了阮之连的前任夫人也是个替人诊病的郎中。

唐青今个起了个大早,天还没透亮,她就爬了起来,忙着替小宝煎药,煮饭。

等会她还打算去北巷的那个老婆婆的家里去替老婆婆复诊。

秀白,我吃好了,等会记得收拾,白天就莫让小宝和小黄到处溜达,约莫今天会有太阳,让他们在前院玩就行了。

唐青说完就背着木箱子,举着白幡出门了。

小黄屁颠颠的跟她跟到了大门口,没敢出去。

现在天也不过刚刚透亮,唐青每次去到北巷,走的快的话话,也得约莫两个时辰,待到北巷的时候差不多都是辰时末了。

头顶上的太阳也渐渐浓烈了起来。

这北巷附近的老百姓都认识唐青了,她在这里差不多转了半个多月了,替人诊病收的诊费也不高,而且抓药回来吃的之后,小病小痛都没了。

所以,每次替人诊病,别个都是直接给了诊费。

前些时日钱的诊费也全部结算清楚了。

这次唐青也没去别处,直接去了上次那老婆婆的家里,老婆婆家里院门紧闭,唐青上前敲了两声,立刻响起一个有些苍老的声音,来了,来了,谁啊?唐青还未答话,院门已经打开了,露出一张满是皱纹,苍老不已的面孔。

是个约莫六十多岁的老爹爹,穿着一身打着补丁的衣衫,背微微的有些弓。

老爹爹瞧见唐青楞了下,迟疑的道:这是哪家的小嫂子啊?可有什么事情?唐青笑了笑,恭敬的道:老爹爹,我是来给婆婆复诊的,来看看她身体好点了没。

那老爹爹爹哦哦了两声,说道:你就是前段时日来给我家老婆子治病的郎中吧?来来,赶紧进来。

老爹爹说着,一边让开了身子。

唐青笑了笑,背着木箱子走了进去,院子还是老样子,打扫的干干净净的,院角落里有一口水井,旁边摆着两只木桶。

那老爹爹已经将院门关上,朝着里屋大声喊道:小梅子,郎中来了,你赶紧扶你娘出来。

哎,这就来。

东面的一间房屋传来小梅子清脆的声音。

紧跟着小梅子就从屋里跑了出来,进到隔壁的屋子,把老婆婆扶了出来,娘,上次的小嫂子来了。

老婆婆瞧见唐青,皱纹立刻舒展开来,笑眯眯的道:郎中来了,来来,赶紧坐。

小梅子,进屋搬几张凳子出来,我没事,不用你老扶着,这几天吃了药,身子舒服多了。

小梅子应了声,就去里屋搬了几张小木凳子出来,笑道:小嫂子,你坐,我先去忙去了。

唐青点了点头,目送着小梅子进到厨房,又转头看向老婆婆,笑道:婆婆,我在替您把把脉,看看怎么样,若是不错,等吃完药在来替您把次脉就成了。

正说话间,又从西面的一间屋子蹦跶出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约莫十来岁的样子,身后还跟着一个走路摇摇晃晃的小子,小子看起来不过和她家小宝一样的年纪。

小子一边走路一边奶声奶气的嚷道:小武哥哥,小双姐姐,你们等等我呀。

老婆婆一听小子的声音,急忙回头,瞧见两屁孩子正在跑院的疯跑,忙道:小武,小双,等等小皓,他小,摔着了可怎么办?两小孩回头,那个叫小武的男孩子笑嘻嘻的道:谁叫他腿短,跑不过我们,我们才不要带他出去玩,每次只会跟在我们身后哭的满脸鼻涕泡的,每次都还要给他擦鼻涕泡,真烦!叫他找自己的娘玩去!我们才不带他。

老婆婆用拐杖敲了敲硬邦邦的地面,佯怒道:小武你咋又不听话了?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叔母身子不好,真是胡闹!赶紧把小皓带着一起出去玩去。

两小孩撇了撇嘴巴,不清不愿的带着小跟屁虫出门了。

身后的老爹爹急忙把院门打开,放几个孩子出去,还不忘嘱咐道:小武,小双可记得早些回来,别跟人家打架,好好护着弟弟。

哎呀,祖父,我知晓了,您就别再啰嗦了。

院外传来小武欢快的抱怨声。

老婆婆看了自己老伴一眼,笑眯眯的道:小武和小双两个虽然皮些,可是也知晓分寸,不会让人欺负了小皓的,你就安心出门吧。

家里有大嫂,三嫂和小梅子在,莫担心。

穿着满是补丁的衣衫的老爹爹闻言,笑了笑,道:那行,我得赶紧出门了,家里的田地都还没翻新完...待到院子里只剩下老婆婆和唐青两人时,唐青才上前两步,搭在了老婆婆的手腕上面。

过了半响才笑道:婆婆放心吧,身体没什么大碍了,只要坚持吃药,在过上个几日就好了。

不过以后的饮食可要注意了..唐青又把饮食说了下,老人们的病多数都是由吃不妥引起的,吃好喝好一般也就不会生什么病了。

老婆婆笑道:大夫,多谢你了,其实老婆子我这命也值不了几个钱了,我家二郎还非要花费那十几两银子给我抓药,我心疼啊。

我家二郎也是命苦,哎..正说着,上次见的那个一脸精明相的大嫂走了出来,笑道:娘,二弟那可不是命苦,那是命硬!这样的人要是搁在战场上,怕早就成将军了吧。

可惜现在是安稳盛世。

老婆婆一听命硬,脸色刷的一下子黑了下来,背对着那大嫂不肯在说话了。

大嫂也知晓自个说错了话,忙笑道:娘,姻缘都是天注定,二弟找个命硬的女子不就行了?您就别再操心二弟的婚事了,一切自有老天爷做主。

唐青坐在一旁也不说话,这家人的情况她在北巷待了大半月,知晓的差不多了。

这老婆婆一家姓杨,刚才出去的老爹爹就是一家之主,杨劳海,外面熟悉他的人都叫她杨老头。

这老婆婆是这杨老头的爹爹捡回来的童养媳,也就跟着他们杨家姓杨了。

杨氏一共生下三子,一女。

大儿子,杨铭成,今年三十九岁,娶妻范氏,范氏就是刚才一脸精明相的妇人了,据说这杨铭成和这范氏刚成亲的几年怎么也生不出,后来瞧了好几年郎中,这才生下一儿一女,大儿子杨武,今年十一岁,二姑娘杨双,今年九岁。

二儿子,杨铭山,也就是上次唐青有过几面之缘的魁梧男子,今年整好三十。

娶过两次妻,第一次刚娶进门还未洞房,新娘猝死。

第二次定下一门亲事,还差三天迎娶过门,结果姑娘又突染恶疾去世了,结果可想而知。

杨铭山第一次成亲是在十八岁,第二次定亲是在二十一岁,发生这样的事之后,再也没有人敢把自家的姑娘嫁给他了。

他也就一直单身到如今了。

他自己本是和大哥一起成天去山上打猎,后来在将军府谋了一门差事。

每月的月钱倒也不错,饶是如此,也没姑娘敢嫁给他了。

三儿子,杨铭书,是和唐青有过一面之缘的那个儒雅的男子,如今二十五岁。

二十岁娶妻谢莲,谢氏生有一子,杨皓,也就是刚才那个奶声奶气的小子。

体弱,再加上月子没做好,这谢氏身子一直不好,前几个月又怀上了,如今正在家里休息。

四姑娘,杨梅,杨家人都喜欢叫她小梅子,十四岁。

这杨家人性子都不错,就属大嫂有些爱贪占小便宜,说话有些不靠谱,其他的倒还挺好。

那老婆婆听了范氏的话,脸色还是一样的黑,唐青忙劝道:婆婆,儿孙自有儿孙福,您就莫担忧了。

婆婆哼了一声,冲着范氏道:大嫂,你去瞧瞧三嫂怎么样了?她身子骨不好...范氏忙笑眯眯的应道:好,我这就进去瞧瞧弟妹,娘也莫气,好好调养身子。

说着就匆匆进了屋子。

婆婆瞧着范氏进到屋子里面,低声叹了口气。

对于别人的家事,唐青也不好过多的说什么,只能默默的坐在一旁,犹豫着要不要开口走人得了。

正想着跟老婆婆开口告辞,婆婆已经开口了,大夫,瞧你的样子也应该是个做娘的了,不知孩子多大了?唐青笑道:四岁了,和小皓差不多的年纪。

老婆婆忙道:呀,那感情好,我家小皓也是四岁了。

都四岁了,如今走路这般摇摇晃晃,跟个小鸭子一样。

唐青估摸着这小皓的身子骨应该也不怎么好,有些虚弱,大概是在娘胎带下来的毛病,倒也没什么大问题,慢慢调养还是能长成一个健壮的小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