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天王劫

2025-03-25 13:55:23

辽东城外唐军中军大营的帅帐。

李绩、张俭、长孙无忌等重臣都站在帐内,却只有南英跪在地上,身子挺直,苦苦劝道:皇上,我军如今日夜攻打,臣只愿围困辽东,待其归降。

若时间一长,有高丽援军到达,臣愿领一路军截袭高丽援军。

只是火攻之计,必会使辽东城遭受重创,如此一来百姓死伤无数,望皇上三思。

说完南英重重地叩头。

我站在一旁揪心不已,子衿坐在上首面色沉沉,看不出喜怒。

子衿沉默了半响,道:南英,你现在这样,就像朕当年一般……但是此时一旦心慈手软,贻误战机,将来只会引来更大的灾祸,死伤更多。

兵者,谁不知道火攻是残忍的战术,但是若不如此,辽东城久拖不下,高丽十五万援军一到,就算截袭,又有多少效果?你确实聪慧绝伦,但是这件事上,我不能采纳你的建议。

子衿说到后来,斩钉截铁。

南英面色颓败,紧紧抿了薄唇不说话,他想必也是知道子衿说的完全是对的。

只是,他虽然是大唐的不败战神,领兵杀敌无数,却也不愿意看到大火吞没无辜的百姓。

***子衿才到的第二日,正是南风大起的一日,子衿立即下令布局,命士兵点燃草垛的战车,由战马拉着车,冲向辽东城的西南城楼……不过顷刻,辽东城楼大火肆起。

辽东的军士乃是高丽最为精英的部队,皆是奋力拼杀反抗,大块大块的重石从城楼砸下,千万只箭矢如雨般集落,冲上前去的唐军战士,一排一排倒下。

可是,随着猛烈的南风,大火越烧越旺,而且不断向城内扑去。

在猛烈地攻击了一个多时辰死伤无数之后,高丽军终于抵挡不住,南城门大开,大唐军队向潮水一般涌入辽东城……在辽东城的府衙之中,张俭拜在子衿面前向子衿回报战果:……陛下,此次战役我军斩杀高句丽兵一万余人,俘虏一万余人,得城中百姓四万余人,百姓死伤三千余。

我军阵亡战士七千余人,伤四千……子衿抬了下手,制止了张俭再报,淡淡吩咐道:好了,退下吧,朕想休息了,明空你跟朕来。

说完撇下一堂臣子将领,带着我走进后堂。

此时夏季,府衙里一池子的荷花已然盛放,子衿负手站在池塘边,我静静立在他身侧,看他的侧脸,那么沉静,那么沉着,可是却透着一股哀伤,仿佛是悲悯,仿佛又是无奈。

子衿忽然侧脸看我,目光湛然,问道:明空,你是不是也觉得朕此举残忍?……我不知如何作答。

子衿又接着说:当初要远征高丽,你便是不赞同的,是不是觉得我们……不是。

我未等他说完,就截了他的话做出了回答。

我也看进子衿眼里,道:是你亲口跟我说的,战争中的仁者,云云,如今难道你也怀疑了?子衿摇摇头,说:我不是怀疑战法,如果不用火攻,两方都会死伤更惨重,而且一旦援军到了,我大唐军队有可能全军覆没,我怎么也不能冒这个风险。

我是说我们远征高丽此事本身……这是我长久以来的心愿,也是中原每一代帝王的心愿,可是如此征战,是不是确实该战?是不是对天下有利?我今天攻下辽东的时候,已经不是十分肯定了。

我此时已多少明白子衿此刻的心情了,我对他说:我在初初上路的时候也曾犹疑过,害怕过……后来我看见大海的时候,看潮涨潮落,反反复复,永不停歇,无论我想什么,我做什么,它都是那么的执着和不倦,那时我站在海边我对自己说:既来之,则安之,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解决办法,你说呢?英明伟大的大唐皇帝陛下?说道这儿,我对着子衿展开一个大大的、安抚的笑容。

子衿终于挑了嘴角笑起来,揽过我,晃了晃,说:你这个机灵的鬼丫头,没你可该怎么办?我心知他心里已经放下。

这个人就是一个可以顷刻之间明白人生很重要的道理的人,所以才能走得这么高,走得这么远。

我有丝得意回答道:凉拌!**攻下辽东城才不几日,南英和李绩已经领命,向白岩城进发。

他们带走了唐军主力的九万大军,剩下的两万人,一万镇守辽东城,另一万随张俭护卫着子衿行在南英和李绩之后,防的仅是位于东面的乌骨城的兵。

虽然一万军士跟随子衿听上去有些少,但是也是万全之策,身后的城池已被攻下,前方,面对可能的高丽援军有南英和李绩挡在前面,只有东面的乌骨城,守军总共才一万,辽东和子衿身边的兵力已然充足对付,乌骨城也不会倾巢来袭,弃城不顾。

而前方所集中的九万大军有足够的兵力拿下整个辽东的最后一道高句丽坚强有力的屏障——白岩城。

这个算盘打得响,是张俭把子衿的方略闲聊时说给我听的。

然而我心中不知为何,总是有股子不安,总觉得哪里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当我在营门口看见远处铺天盖地的尘沙滚滚,昭示着有大军驰来,心下不安到了极致,该来的总要来。

启禀皇上……高句丽兵马已往军营袭来,把军营前路截住……超过三万兵马。

探子跪在地上语气慌乱地回报,帅帐里气压低沉到了极点,没有一个人出声。

子衿对着探子挥了挥手,示意他退下,对张俭问道:张俭,你来说。

张俭扑通跪下,道:皇上,臣惶恐,愿率五千兵士护送皇上从后方突出重围,赶去与两位元帅的大军汇合。

朕不是要你说这个!朕是问你,为何高丽军有三万人马到来,我军哨探一无所知,到如今被人直接围了营?为何当时朕布局之时,询问你高丽军的兵力,与现在的实际情况有如此之大的出入?子衿说道后来,声音里含满怒气,声声质问。

张俭跪在下首几乎要老泪纵横,却答不出话来,眼看子衿怒气越来越盛,盛怒之下,有可能张俭性命不保。

王冲此时出列,跪在御前,回话道:陛下息怒,此事未必怪得张将军。

想是高句丽将领高延寿的计策,高丽地形复杂,多是山林腹地,难以探查。

高延寿先前一直散布说高丽共有大军十五万屯住在白岩城以东,其中包括跟?鞨借的三万兵。

可如今这从西北袭来的三万兵,可能正是?鞨之兵,想来?鞨兵从未与高句丽的大军汇合,而是从一开始就奔着咱们而来。

为的就是令我们主力逼向白岩城,再从后方来断咱们的后路,夺回辽东城与盖牟。

可如今皇上意外留在后军,我等愿誓死保卫皇上的安全!此时满帐臣工、将领皆跪下,齐声道:愿护皇上突出重围!子衿沉默了,过了好一会儿,子衿抬起眼,环视一帐的人,道:愚蠢!之前探哨失职,没有摸透敌情,如今都劝朕来行这饮鸩止渴之策!朕绝不可如此突围而出,弃营中守军和辽东、盖牟守军不顾。

长孙无忌,跪着行到子衿面前,苦求道:皇上三思,皇上身系社稷,务必视自身安危于先,若皇上有恙,大唐江山堪忧!子衿冷静地说道:你们当朕是逞英雄,不愿保全自身安危吗?朕身系社稷,当然没有不管不顾的道理。

但是朕如此一旦弃营而去,不顾辽东城的将士和俘虏,不顾盖牟的守军,虽然和江夏王、李绩元帅汇合以后,一时平安得保。

然后呢?你们愚蠢!到时唐军九万军队,被围困在高句丽之内,高句丽四面全是城池,唐军全无据地,高句丽十五万大军,粮草充足,唐军呢?失去了盖牟,唐军供给被切断,最终只有个大败的下场,到时,朕还能得保平安吗?大唐还能得保平安吗?众将听了都静得只余喘息声,帐子里落根针都能听得见。

子衿接着朗声道:如今,唯一的活路,就是击退这三万大军,保住辽东城和盖牟。

到时就算朕真的有什么不测,江夏王和李绩一路一定可以汇合程笛,拿下白岩城,再回驰辽东城,此次远征才没有全败,大唐才安全。

到时将士们哀兵必胜,大唐有太子登基,举国虽哀,但江山稳固,才不至于全盘覆灭。

皇上……众将一齐喊道。

子衿截道:好了,听朕号令!全营所有一万将士,只余八百人,张俭!臣在!张俭跪地膝行到子衿面前。

由你统军,随朕布阵,正面迎击高丽三万军队。

朕所率部队,乃天子之师,有朕亲在,必能士气大盛!臣遵旨!张俭高声复命。

子衿此时看了我一眼,又道:王冲!末将在。

王冲道。

朕要你率领仅剩给你的八百兵士,死也要护卫大营,若前方溃败,你不得出营相救,务必护送长孙大人和……子衿此时指着我说,和媚妃娘娘从后方突围出去,务必护送他们回到辽东城,命辽东城守军,死守不出,等待两位元帅的大军回援!王冲楞住,在场的将领臣子都愣住,看看我,再看看子衿。

我眼眶发热,原来这就是他的安排,原来最后的八百军就是留给我,护我一条性命,和留给长孙无忌,为李治留下肱骨之臣。

王冲虽楞了片刻,随即反应过来,朗声道:末将领命!作者有话要说:要开始比较危险的战局了,哈哈,看官们抓紧扶手,努力打分评论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