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郭东篱一出门, 启泰就又窜到榻上,趴在他哥背上,过年下旨, 明年是不是要大婚了?后年要给我生侄儿吗?不着急!不着急干嘛?不着急下旨!干嘛不着急下旨?启明抬手把这小子从背后翻到前面来, 猴孩子,懂什么?启泰跟猴儿似得, 窜到他爹边上咬耳朵, 我哥……怕人家看上他是太子……不是看上他……他的‘悄悄’话一点也没悄悄了,该听见的都听见了!屋里伺候的都跟着笑。
他哥现在修炼的,早不知道脸红为何物?这会子很讨厌的提醒启泰, 你的课业做完了?好讨厌!干嘛这个时候问我这个?也怪爹, 给自己找的老师,一半都是老古板!跟哥哥那个时候的一点也不一样!他就很喜欢马羡儒马先生, 但是马先生现在在东宫,只偶尔能见到。
他还挺喜欢跟马先生玩的。
这么一打搅,事给岔过去了!启明觉得人行,慢慢接触, 也挺好!至少也是尊重人家孩子,你这边再好, 要是人家孩子不乐意,这事到底也是不美的!不如缓一缓,也不在于这一年半年的。
林雨桐就叫周宝去打听打听,看见外面是出什么事了吗?郭东篱不会好好的这个点进宫, 只为说这个事的。
结果一打听才知道发生了什么,……阮大铖?是!启泰就道, 我听过这个人,在外祖父的书房里, 看见过此人投递的诗稿,‘星占处士山中卧,影弄婴儿世上名,但使榆关销战斗,何妨花坞有深耕’,此人的诗还是做的不错的!听舅母她们说,这人的戏写的也不错。
但这人品怎么跟才华差距这么大呢?就因为言辞里得罪了他,当时没给他面子,他就这么算计冒辟疆呀!其实,要不是董白有这般的名气,又有宫里这个背景,此人真就算计成功了!冒辟疆能‘洗白’,主要的原因是他现在的一些思想和主张,引起了一些人的共鸣。
这是他如今立身的根本!可要是你只管说一套做一套,那未免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人跟人之间有矛盾,甚至于同行业间的竞争,别管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竞争,彼此互相下绊子这种事常有,要是只对着冒辟疆去,谁去管?可要是拉扯无辜,尤其是拉扯更弱势的人进来,这就卑鄙了!之于女子而言,这样的事是影响一辈子的。
便是董白这般的,要走的路不一样的女子,叫她这么坦然受之,这都不可能。
这要是换做一般的只是长的更好的姑娘,这是不给人活路呀!启泰觉得这人就是欠收拾,人利己是正常的,但是损人,这就是坏了。
难怪郭东篱生气,这事是真的很过分。
林雨桐将折子递给周宝,送内阁,着内阁送律院,叫律院发布告,争取更多人的意见,请问政院协助处理……于是,当天,律院就在京城先下了布告,且往京报送了稿子,请在京报上原文刊登。
然后第二天,很多人都知道,一个叫郭东篱的姑娘,上折子反对新律的关于‘谣诼之罪’的量刑。
紧跟着,董白就去衙门,把官媒给告上。
我没证据证明是阮大铖指使的你,但我就先告你。
这媒婆真给吓着了,这怎么话说的?咱们说媒,可不就是如此吗?咱赚的就是这么一份银子呀!何况,这亲事不差呀!董家的姑娘据说长的好,咱也没见着。
她便是被皇后选去了,又能怎么样?跟那个红娘子一样,当了官了,可也没家呀!一个女人活成那样就好了!?董家那家是,那母亲那糊涂的样儿,皇帝老儿家就是闭着眼睛,也不会定下这个姑娘做太子妃的。
或是因为长得好,做了其他的妃嫔?宫里的皇后那般厉害,怎么可能有什么别的妃嫔?皇上没有,太子只要不糊涂,就不可能会有。
所以,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其实像是董姑娘这样的,将来是没出路的!要么嫁给不讲究的粗鄙人家,反正是规矩人家不会要这样的姑娘进门的。
那就只能是像冒先生这样,脑子跟人不一样,偏还有些名气,有些才气的人,都离经叛道的,也算是契合吧。
真真是好亲事呢!只要相和,一边又肯花代价促成,那咱就是给麻脸的姑娘脸上擦上两斤粉遮挡,也得把事情给撮合成了呀!她是真这么想的,在衙门的大堂上,她也是这么说的呀!且指天画地的,叫来旁听的人来给评评理,这自来说亲,可不就是都捡了好听的说!要是遇上那不上道的父母,要是不想点办法,婚姻这事也难成呀!说着,还指着围观的一个长衫男,刘掌柜,你家两口子看上东城绸缎庄的少东家做姑爷,央求了我给你家说媒!你家姑娘脸上那么大个痦子,人家那少东家长的一表人才,这亲事是怎么做成的?没有我的嘴,能把那大痦子说的叫人家爹娘乐意做这亲?是!有那女方嫁过去,才发现男方是个瘸子。
有些女方嫁过来,男方才知道女方长的又矮又胖。
虽说有两方的家长相看,但这得看怎么相看。
就像是瘸子,相看的时候对方不动,你也不能知道人家是瘸子。
女方矮胖,但人家坐在那里,长长的裙子遮挡着下面,你也不知道她的脚在虚空里晃荡着呢,全凭裙子遮挡了。
这种事不会倒霉的都碰上,但要是去打听,被媒人骗了的也绝对不在少数。
连外貌你都不能说考察到真的,更何况是其他的性情人品了!要么人给儿女说亲事,总是提什么知根知底。
知根知底好呀,大家彼此了解,省的被骗了。
不占理的事情,愣是被媒婆给说成了行业的潜规则,围观的议论纷纷。
冒辟疆就道:这就是我为什么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人只这一辈子,好容易来世上一遭,非要给一个不愿意的人绑在一起一辈子吗?很多人把这种不幸说成是命。
可这是命吗?这不是命,这是……肃静!话没说完,上面的惊堂木被拍响了。
坐在上面的大人肃着一张脸,这是在大堂上,不是叫你选宣讲的!哪怕你有名声,那也不行!媒婆也闭嘴了,老老实实的说话,……冒夫人是没有委托咱们说媒……这句话可算是说出来了。
可我以为,是冒先生怕冒夫人不喜欢现在说的这门亲事,才叫人托我跟冒夫人通气的。
那委托你的是谁?是一位姓刘的官人,说是冒先生的朋友,其他的并不知道。
在京城做府尹,没几把刷子行吗?案子开审前,该查的都查了。
像是被高度怀疑的阮大铖,就是头号嫌疑犯,他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都在调查之列。
他的老婆姓刘,那自然他的小舅子就姓刘。
且他小舅子常年在他府上住着,帮着他料理一些庶务。
于是,马上着人,把阮大铖的小舅子给请来了,叫媒婆指认,是这个人吗?是!就是这位刘官人。
结果人家这小舅子是真舅子,认的可利索了,对!就是我指使的!我姐夫对我恩重如山,谁欺负我姐夫都不行!他姓冒的凭什么下我姐夫的面子?不就是男人喝了几杯酒,说话稍微有点不妥当吗?我姐夫要是说的不对,他可以不照办呀!只当没听见就行了,话也是只两个人听的见的事,他非得当面给人难堪吗?况且,我姐夫多大年纪了?不说跟他爹年纪相仿,跟他祖父年纪都不差多少吧?再说了,论起文采,我姐夫弱吗?我姐夫是万历年间的两榜进士,他姓冒的算什么?人品卑劣!因婚事违逆母亲,是为不孝!因婚事惊动皇上娘娘,是为不忠!他先是贪图美色,不惜抛弃妻子,是为不仁。
对朋友不容小错,苛于待人宽以待己,是为不义。
这般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我就是看他不顺眼。
冒辟疆被此人说的面红耳赤,气的指着对方,饶是再机变,在大堂上也说不出别的来。
本来没理的人,愣是给狡辩出了三分理。
自认了这事,把阮大铖护的滴水不漏。
反正人家认错了,对董家的姑娘表示歉意。
但是事也犯了,就这么点事,你看怎么判吧!朝廷说要改刑律,但在没改之前,还得照没改的这点给判,对吧?所以,看是叫我劳改几年吧?很光棍!这事情就这样了!这事只要人家小舅子不改口,就拿阮大铖这种人没法子。
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知道阮大铖是个小人,但那有怎么样?小人——犯法吗?衙门能参与的就这么多了,但是先是朝廷宣布征集大家的意见,问这个谣诼之罪的量刑怎么改,紧跟着,就出了这么一件案子。
再结合最近的流言,大家懂了:董白这姑娘挺倒霉的,命犯小人!人家跟冒辟疆没关系,也不可能有关系。
还有人说,这就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吧!冒辟疆要是没名气,也没人在乎他看上的姑娘是谁。
人家姑娘好好的,也不会拉扯到这些事里。
总之,很艰难的辟谣事件,因为郭东篱的折子叫事情变的简单了起来。
董白在家里请客,举杯郑重的敬郭东篱,谢你了!她面色复杂,其实,她确实是比别人傲!她总想着,我也就是出身不好,别的我哪里比别人差了。
当隐隐的觉得先生可能更看重郭东篱的时候,她内心深处,不是没有那样的想法。
太子那样的少年……不说身份,就但说太子……那是个少年英气,却又沉稳如山的人。
自己虽身在宫廷,每日见皇后,但见太子的机会,每旬只一次,还只在问政殿,远远的看见过。
如果说少女有旖思,那么,这样的少年难道不会在心底留下印记?当知道郭东篱每日能进出东宫的时候,她心里真的有过一股子不服。
心里想着,我在乎的不是太子妃之位,而是那个少年本身。
说什么王侯富贵……贵是有的,富有天下,也该是富的,但富贵却不是真的是要什么有什么,宫里其实比别处都简朴,且简朴的多。
她在乎的真不是这个,她心里大概是有点向往那样的少年吧!那是一种失去父亲之后,任何人都没能给她的安全感。
这种不服不敢露出来,不敢叫任何人看见。
可她自己知道,她是真的不服的。
直到这次,郭东篱果断的进宫了!她进宫之前,跟她们都说了!她们以为她是去告状去的,但她没有!她上了一道折子。
她没说上折子的事,不是有私心!而是新律是皇上和娘娘这些年一力主张的事,而她却从中挑刺,一个不好,万一上面恼了怎么办?这是有风险的。
所以,她谁也没说,自己去了!跟她比起来,自己差在哪了?其一,自己没这样的胆子。
其二,自己想不到事情还能从上面以这个角度去处理。
这便是先生说的,高度不同,想问题的角度不同。
大概也许真的,只有她是合适那个位置的。
她此刻端起酒杯,真心实意的敬她,从今儿起,我服你。
说这个干嘛?服我能怎么的?咱俩将来也不在一条线上,对吧?相互帮衬就可以嘛!郭东篱豪爽的给喝了,吴应莺垂下眼睑,想起爹说的话,……那样的位置上,你不合群不行!做任何事,跟人相处是首要的!你是奔着那个位子去的,连与人相和都做不来,你还能做来什么?可这些姑娘真不是爹想的那样,只是一群女娃娃。
吃酒没吃多少,聚了半天,该散了。
刑沅说要去师傅家过年,而且过年有事要忙。
她干的事挺神秘的,郭东篱也就不问了,忙去吧!看着吴应莺上了马车走了,又目送吴香儿跟着接她的哥哥离开,方以慧左娴雅和杨宝莲都急着回家,年关跟前了,真不能跑了。
只朱谷雨站在她的身后,她看她,你先走!我跟你走吧!朱谷雨知道郭东篱还得去别院,那里太偏,还是自己陪着吧。
朱字营出身的责任便是戍卫皇家。
这是将来的太子妃!自己有责任陪着她!郭东篱也没多想,也知道朱谷雨的情况,朱字营跟别的地方不大一样。
两人上了马车,优哉游哉的走着。
半路上了,郭东篱把荷包里用糯米纸包着的糖分给朱谷雨一个。
一到嘴里,朱谷雨就愣住了,宫里的?且一定是先生做的。
每年先生做糖,都会给朱字营送好些。
以前朱字营多是些没父母的孩子,现在孩子都长大了,但是娘娘还是坚持叫人送。
这种糖每年年底都能吃到。
她用舌头挑着糖在嘴里转了几转,就笑道,这是加了果浆的糖,这种糖……太子殿下最喜欢。
郭东篱点点头,确实太子递给她的。
朱谷雨看郭东篱的样子,本想提醒几句的,想想算了,别说了吧!在宫里当差最要紧的就是别多嘴!两人在路上谈天说地,也不算是远,小半日的工夫,就到了别院了。
一回来老仆就迎上来了,姑娘,老爷来了?郭东篱就看天色,这天都黑了,雪花还都飘着呢,这怎么还没走呢?她先安顿朱谷雨,去洗漱吧,晚上咱们一块睡,我把客人打发了再说。
成呀!人家的家务事,朱谷雨也没管,她突然就觉得这个别院真好,清净安逸!洗漱倒是不急,她想转转,尤其是看见依山的几株红梅,就更喜欢了。
这是一种跟朱字营所在的山不一样的感觉。
那边郭东篱直接去正堂,平时人少,这里甚少用到。
也就是最近,带着同窗回来,下面的人才把这边的地龙给烧起来,不用的地龙才用会有一种微微的霉味。
郭东篱都一脚进去了,又退回去,在外面挂着的布袋子里抓了一把干菊花,进去直接扔在小火炉上吊的铜壶里,一会子工夫,热气熏腾出菊花味儿来,将那股子怪味直接给冲散了。
郭培民放下手里的书,等着这孩子叫自己一声,然后坐下来父女俩说说话呢,结果她忙个没完,不疾不徐的。
他轻咳一声,别忙活了,坐吧,我没那么些讲究。
是我在宫里养娇气了,以前稀松平常的事,如今却有点受不了。
她说着就坐过去,穿的是骑马装,因此坐的时候大马金刀的,一点也不淑女。
坐下了,看见对方又皱眉,她就知道,这是又看不惯了。
看不惯你别看!我都跑这地方了,躲着不见你了,你怎么还瞧我不顺眼呢?她的语气里也带上了几分不耐烦,有事?郭培民将一份京报递过去,这折子是你递的?是啊!递给问政院?你是不是得罪人了?要是递给问政院,他们能马上就给你递上去?为什么我要递给问政院,我的先生是皇后,我请我的先生代为转交给问政院,哪里不符合程序了吗?郭培民怔愣,你直接给皇后?是啊!郭培民站起身来,在厅里转圈圈,好半晌才转身过来,低声道,你这样容易惹祸!郭东篱抬眼看他,怕我惹祸牵连你们?郭培民坐回去,不管怎么说,你是郭家的女儿……我可以不是郭家的女儿!郭东篱跟她对视,我跟着母亲离开郭家那天,就不算是郭家的女儿。
我的性子已经形成了,我终有一天还是会站在朝堂上的!在朝中为官的,只要做事,就有错的可能!不若这样,你把我从你们家的族谱上划拉去……混账!你把为父当做什么人了?不管我跟你母亲如何,我心里是希望你好的!你母亲带你出门,是你母亲要求了,家里不是容不下你,我更不是不要你。
我跟你母亲走到那一步,有我的过错,但是,我跟你母亲最根本的矛盾是对很多东西的认知不同。
你外祖母来自云南,她的母亲是百夷人!百夷女子自来就跟汉人的女子不一样,也教导的你外祖母跟别人不一样!而你母亲受了你外祖母的影响,她所求的为父无法给她。
她认为重要的是,为父却不知道重要在哪里?跟你说这些,是告诉你,跟你母亲和离,为父有错,但并不是说为父就是坏人。
你不能总是对你的亲生父亲存在偏见。
郭东篱摇头,没有偏见!我对你不了解,何来偏见!我跟我母亲生活,我又不是郭家要承袭香火的儿子,所以,我是可以跟郭家无关的!郭培民看着这个孩子,好似话都不知道该怎么说。
他沉默了半晌,而后坐回去,京报我看了,事情我也知道,我知道你出这个头,是为了什么的!宫里能叫刊登出来,这就是说,对你没恼怒!这是侥幸,但是你得知道,天威难测的道理。
我来,就是告诉你,谨慎些,再谨慎些。
很多人都在传,皇家是要从你们之中选太子妃……没有!郭东篱直接摇头,这是没有的事,先生早前就说过了。
郭培民觉得这孩子果然还是个孩子,皇后要不给你们那么说,你们的心思就没那么纯净了,这叫皇后怎么选?他就说,选还是要选的,肯定是要选的!但是……太子妃不好做!皇后是那般的脾性,又把皇后做到如今这个份上……历代的皇后到底是什么样的,史书上的东西不能全信。
但只这位皇后来说,真就是亘古未有!太子妃……想做到她那般,难!太子便是再好,那不是个好去处。
他说着,就又是一叹:你成不了太子妃,所以,你就得注意点,离太子远些。
这才是保全之道!至于你的婚事……在亲戚故旧家找一找,总能找到本分厚道的孩子的……本分厚道,不就是要找个老实憨厚不计较也没本事计较的人来吗?郭东篱站起来,脸上一丝多余的表情都没有了,我……成亲不成亲,那是我的事!我有产业能维持生活,头顶有片瓦遮身我就知足,我还是皇后的学生,我身后有依靠!我以后有差事,我有俸禄可以拿!我便是一辈子不成亲,我一心用在朝事上,朝廷也会给我养老!所以,我这后半生什么样儿,真不劳你操心。
便是真要成亲,我还有先生呢!我将婚事交托给先生,父亲可有异议?你这孩子!父女俩不欢而散,雪还下着,天也黑了。
郭培民便是再生气,这个点也走不了了。
由着老仆去安排,郭东篱站在厅堂的门口,看着洋洋洒洒的飞雪。
山下零星的能听到鞭炮声,每当这个时候,就觉得山上好清冷呀!过年,就该跟亲人一起吧!如今,山上倒是有一个是自己亲人的人,可这种孤寂比之前更甚了。
朱谷雨一身雪的进来,她收了脸上的怅然,欢喜的笑起来,去转了?老旧的房子里,没什么可瞧的。
没有!别有一翻景致呢。
忙了一日,吃了饭早早的歇了。
却不想第二天一早,老仆来说,姑娘,有客!是常家又来人了吗?郭东篱有点微微的烦躁,若是常家的人,你就报给郭老爷。
不是!是之前在这里避过雨的客人。
避雨?郭东篱一愣,便赶紧往出走,几个人?三个!但只一个是之前的客人。
哦?郭东篱往出迎,就见到站在大门口的三个人。
殿下!她疾步迎出去,怎么也没想到是太子带着谷有道和王承恩来了。
启明看她,一身家常的衣裳,半旧了,跟当日在山上见到的时候并无多少不同,打搅了。
不敢!先里面请吧!说着,就看谷有道和王承恩,以目问询:怎么上这儿来了?王承恩就指了指山下的村子,怎么说也在村里住过,我们带着人给送点年货,都到了地方了,顺便来转转。
其他人都在山下呢!郭东篱心里舒了一口气,又叫人赶紧备饭。
朱谷雨进来一瞧,心里就了然,然后跟郭东篱道,不是有熏好的兔肉吗?炒个熏兔肉丁吧,昨晚那个就很好吃。
说着,还跟启明道,殿下,兔子是东篱熏的,味儿可好了。
启明就看郭东篱,就那个吧!粥、饼子、小咸菜搭着就行。
郭东篱应着就出去了,老仆听见叫殿下,便知道是谁了!可这是不是太简单了。
没事!郭东篱自己上手,就家常饭吧,殿下简朴。
宫里也一直是这么吃的!然后一盘酸萝卜条,一盘泡白菜,一个酱瓜子,一个熏兔丁,一碗杂粮粥,一盘玉米饼子就这么端来了。
启明问她说,平时也不吃细粮?郭东篱便笑,也不是!玉米饼子里一半是细粮,您尝尝就知道了。
但总的来说,还是过的简朴。
家里的老仆好几个,这个年纪的人了,做活不成,偏还得用药养着,所以,她的日子过的是真不宽裕。
他就问说,这山也不小,只在山上谋些营生,收益也该不错。
郭东篱点头,随后又怅然,之前不是没想过,只是想了想还是不合适。
山上我要用,就不能再叫别人上来了。
如此,山下的人就会不满!若是再以此赚钱……眼红的就更多了!我是挣了钱了,可日子却难消停了。
如今虽说身份便利,能用起来了。
但是想想,又何必呢?这些年山下的人免费进山,是我给他们的便利。
可他们护着我,也是给了我清净的日子过。
再加上一当差,有了银子拿,日子是能过的。
这边正说着话了,郭培民一掀棉帘子,直接进来了。
郭培民没见过太子,自然也不认识启明是谁。
只是进来一瞧,男男女女的,圆桌围一圈吃饭呢。
他当时便面色铁青,成什么体统。
见他要张嘴,王承恩赶紧起身道:殿下,是武定侯之后郭培民……启明抬眼看了过去,然后‘嗯’了一声,免礼了。
郭培民的脑子这才转过弯来,这是太子?这就是太子!他噗通一声跪下,见过太子殿下……王承恩就道,请起吧,殿下免了礼了。
郭培民这才起身,那边启明就道,添一双筷子吧。
郭东篱忙看了在门边的老仆一眼,那边立马端了粥拿了筷子来。
郭培民坐立难安,抓着筷子的手直抖。
启明没理他,继续跟郭东篱说话,你在城里住,倒也没有不方便。
只是你这边多是上了年纪的人,这山路再是走的熟悉,可对上了年纪的人,也不大方便!该接到城里还是得去城里的。
林家在搬到侯府之前,有个小院。
那院子如今也没人住,更没人敢买……拢共也就几十两银子的事,你回头带人搬过去吧?郭东篱还在琢磨,这一花可得几十两呢,结果那边郭培民手里的筷子直接掉地上了,他满脸的惊讶,藏都藏不住。
郭东篱便是再迟钝,也有点明白了。
那院子正是因为出过皇后,所以才不敢轻易处置。
也没人敢轻易就接手。
太子今儿说那院子叫自己住……这不是钱的事,这里面透着一点别的意思!她抬起眼睛,嘴巴微张着看太子。
太子不疾不徐的吃饭,把最后一口粥也喝了,这才起身,吃好了,出去转转,消食。
真走了!郭东篱手里还端着碗呢,朱谷雨戳了戳她:赶紧的!这是要单独跟你说话,还愣着干什么?你以为太子是叫我们一起跟着去消食吗?郭东篱愣了一下,才慢慢的放下碗,起身跟了出去。
山上走着并不安全,启明也没去别处,只在别院里慢慢走着,等对方跟过来,他也没着急,照样不疾不徐。
直到转到后院,抬头能看见开着的红梅,这才站住脚,你是怎么想的?郭东篱心跳的很快,她是从没往这边想过!因此,怎么想的?她沉默了,老实说,殿下,我真没想过。
哦?为什么呢?在大部分人眼里,我都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好姑娘,又怎么去敢肖想太子妃?这真是实话,外祖母在我年幼的时候,其实带我走过很多地方。
她跟一般的女人有点不一样!她的母亲是百夷人,百夷人……百夷人自来一夫一妻。
启明将她没说完的话给说完了,所以,你外祖母跟你外祖父过的不算愉快,你父母更是以和离结束……是!郭东篱低着头,外祖母和外祖父常年分居,带着我四处的游山玩水,也不愿意在家里呆着。
母亲……虽果断的和离了,但到底是郁郁寡欢……女子寄情出去,所托非人,便了毁了一辈子。
因而,我自小习武勤快,便是想着,有朝一日,我长大了,能出去当差,我不要成亲,我不受谁的伤害……启明就笑,你觉得普通的男人都是那样,那这皇家贵胄,你连个和离的机会都没有,是吗?是!启明点头,人之所以受伤害,先得是你用心了!可心随谁呢?心随你。
你若不动心,谁也不能伤你。
郭东篱抿着嘴唇,殿下这话是欺人呢!以殿下这般,不说贵重的出身和身份,单以殿下这个人来说,有几个少年能比呢?这样的少年,有几个姑娘会不动心?我不做妄想,自持便心能安!若身份换了……启明一下子就笑了出来,哦!你是觉得孤抛开身份,也还行。
郭东篱愕然了一瞬,而后憋红了脸,殿下!这么故意逗人玩就不厚道了。
启明朝另一边指了指,抬脚朝那边走,孤也觉得你很好!骗人!您是觉得我合适!启明没否认这个话,缔结夫妻,合适二字就是最紧要的。
你觉得身边有比你好看的,有比你才情高的,有比你出身更好的,是吗?是!刑沅董白都极好看,吴香儿也不遑多让。
方以慧聪明少有人极,左娴雅性情好出身好,他祖父左光斗是何等人人物,还有杨宝瓶,她细心温和娴熟端庄,只那一静一动的姿态,自己就是再怎么学也学不来。
就是吴应莺,人家也不差,出身将门,跟祖将军家有姻亲,她家学渊源,虽武艺平平,但朝中武将,甚至是文武官员,她知晓的都颇多。
而这些,却都是自己欠缺的。
启明认真的看她,可你看人,却总先看对方的长处。
你说刑沅董白长的好,但你却不说刑沅背景复杂,不说董白孤傲。
你说吴香儿貌美,却不说吴香儿性情单纯。
你说方以慧聪敏,却不说她心思过于单一,智商在上,而情商在下。
你说左娴雅出身好,却不说她遇事喜左右逢源。
你说杨宝瓶规矩好,却不说她的刻板。
你说吴应莺对文武官员如数家珍,却不说她家人一心攀附富贵。
你看人长处,用人长处,纳人长处。
你欣赏别人的长处,且包容别人的短处。
这就是在孤眼里,你比别人好的原因。
郭东篱亦步亦趋的跟着,还是低着头,没说话!启明余光瞧见了,才接着道,况且,长相这个东西,见仁见智。
孤就觉得,刑沅长的过于媚气,董白过于冷傲,吴香儿个人太小,像个没长大的孩子……孤虽没仔细看过她们,但眼睛扫了一眼之后,就觉得你站在人群里最耀眼……合眼缘了,这大概就是合适吧!郭东篱脸猛的一红,紧抿的嘴角也放松了。
启明扫了一眼,然后看向皇宫的方向:以前总觉得自家爹的审美有问题,恨不能变着花样的夸自家娘是天下第一美。
如今再想,哪里是爹的审美有问题?而是——男人难做!便是做皇帝的男人和将要做皇帝的男人,都不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