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重踏征程(91)

2025-04-03 17:35:30

槐子坐在黄包车上, 回身望了一眼。

额娘原来打的这个主意,想想也对!若不是叫杨子学医,她是不会舍得叫杨子出门的。

这事就这样了, 他不在这上面纠结。

只晚上, 看看那院子下面是不是埋着东西的。

到底埋着什么他不在乎,他在乎的是那底下是不是真埋着东西。

桐桐带着槐子回去跟四爷一说, 四爷看桐桐, 你觉得?你又……觉得了?是!我好似还觉得里面的东西挺重要的。

四爷看懂了桐桐的表情,然后看槐子,你也觉得有挖一下看看的必要?槐子点头, 下面埋着什么不重要, 我就想看看里面是不是真有东西。

若有,这代表的意义可就太丰富。

这证明, 长平真是我外甥。

血缘是不是没关系,心是就好。

还都挺轴,一个敢说,一个敢信。

那晚上也别叫那么多人, 他看桐桐,孩子还在家, 咱俩得留一个人在家吧。

桐桐点头,我在家,你们去吧。

行!我们去。

四爷就说,再是人少, 也得四五个。

若是早就住在那里,那么在里面翻腾院子, 别人也不在意。

可你这刚买到手里,就进进出出陌生人, 院子里必有人留意。

小心总没大错,你啊,趁着白天,找几个人,送些砖土进去。

这房子这几年不住人了,想来屋里的炕、炉子、灶台这些都得拾掇一遍。

你若要离家,叫几个帮忙的朋友趁着晚上的空档把那点活干了不奇怪。

若不然,真挖出什么东西来了,叫人闻到味儿了,平白惹了事端。

也对!从今往后,做事得更谨慎才是。

他又利索的忙去了,直到晚上,他才过来叫人。

四爷跟着小道过去了,把栓子留在家里。

院子里没人奇怪晚上槐子带人回来,老两口子日子过不到一处,不也为难这么点年纪的槐子吗?还问槐子说,要人帮忙不?人不够就喊一声。

够了!大家都忙一天了,早点歇着吧。

四爷都觉得好似熟门熟路一样,这就进了院子。

院子里就林德海在,林德海才不信弄什么炉灶得晚上弄呢。

他守在这边等着。

结果就见槐子直接关了门。

一转身来就给自己这个当阿玛的打了手势,叫自己别喊叫。

老子不喊!他拱手行礼,跟四爷打招呼。

四爷还礼,也拿了铁锹帮忙。

谁知道还真就没挖多深下去,就听见铿锵一声,这分明就是铁锹挖到什么东西了。

槐子握着铁锹的手不住的抖,他真信了第一次见林先生的时候她的说辞!她和他,缘分深着呢。

几个人闷声干活,将院子这一层都起开了,里面的东西露出来了。

四爷脑子里似乎也有一个画面一闪,然后他就站到边上去了,这里面是什么他已经知道了。

槐子把每一个大缸都看了。

这么多钱,林德海愕然。

这一房老人离世的突然,压根就没交代。

谁知道后人把这给卖了!合该是自家的东西。

他多会做人的,低声叫槐子,见着有份,一人抓两把……你家的东西,谁要这个干嘛?铜锤‘嘘’了一声,叫他别言语,都悄悄的。

直到看到那钢管,四爷才道,这东西留着你们也没用,回头送到城外去。

折两根金条,回头叫槐子拿回来。

林德海乐意着呢,除了拿了一些钱之外,其他的都又盖起来,回头等钢管挪了再说。

四爷和小道连带的铜锤都不多呆了,只叫槐子留在家里处理。

槐子这才拉了林德海进屋,房子在我名下,本来是想叫我娘和杏子住的,但是现在,只能您搬来。

林德海也不小气,你放心,老子知道怎么办。

回头在别的地方买个小院,平时租出去,只这租金就够你额娘和杏子生活了。

将来等杨子回来,那房子给杨子。

这里是林家,杨子呆着不舒服,林家的房子也不能便宜外人。

槐子想了想,也行!林德海又道,你放心,不会看着你额娘饿死的。

你老子也不傻,不会带着刘寡妇上这边来住。

刘寡妇被我安置在别的地方了,我得空就过去,这边她休想进门……这是怕家财攒不住。

出门在外啥境况都能遇上,如今这世道又乱,回头这钢管还是啥的玩意拉走了,你顺道给院子里起个菜窖,把大瓮都给放进去。

老子年年攒粮食。

年年倒腾旧粮换新粮。

你玛法在世的时候就这么着干的,后来庚子年大乱,咱这么一大家子,藏地窖里也都活下来了。

老子啥事都跟你交代一遍,就是告诉你,老子知道咋在乱世里活命。

你出门少操心!槐子点头,又叮嘱,我额娘糊涂,你得看着。

知道!林德海哼了一声,只要还在林家,她能咋?杏子那丫头,养不了几年就该嫁人了。

你和杨子不在,你额娘离不得她。

今儿你一说买院子,我就想了。

后罩房的十四房没儿子,剩下你那个伯娘,那么大岁数了,过继了娘家的堂侄儿来养老。

咱家向来不许过继外姓人,便是过继来了也不上族谱。

那孩子索性连姓都没该,还姓李,这么着结亲不犯忌讳。

那孩子比你也就小了两岁,你是知道的!那孩子是憨厚,不是笨。

为人有良心,学东西还灵性。

如今跟着师傅学的剃头刮脸的手艺,过两年也能出师了。

有手艺饿不死人,过两年给把亲事定了。

还在一个院里,知根知底的人。

那孩子不孬,你伯娘年纪大了,那身体也活不了几年。

上面没有婆婆挑拣,有房住,男人有手艺能养活人,离咱家近,方便照看你额娘。

周围都是看着她长起来的人……四角俱全的婚事也就这样了。

把往后几年的打算一一说给儿子听,反正就是你老子都想好了,我不会对她们多好,但不会看着他们冻死饿死。

你也别怕我把杏子卖了,卖了对我没好处。

留着她在眼皮子底下照顾你额娘,这对我是有利的。

不怕将来你额娘这个那个的,你回来再怨我。

厉害摆的明明白白的,不保证说我看你的面子怎么着怎么着,就是这么把利害摆在明处,槐子都无话可说了。

沉默了良久才道:叶鹰的名声你知道,我会打招呼的,回头带您去认认门。

有什么不方便办的,交给她。

成!知道了。

金先生说给两根金条,就会真给的。

我回头拿回来,您得藏着。

不到绝境不要动。

明白!有这些打底,粗茶淡饭的吃着,二十年是饿不死的。

不是不想大手大脚的花呀,主要是儿子不在,自己的手面大了,怕遭人惦记,那是招祸。

以后就是怎么保平安怎么过了。

再说了,要真到了过不下去的时候,老子不能去找你吗?所以,你在外得好好干,在外面站住脚跟了,老子才好在没路可走的时候投奔你去呀。

槐子觉得不到那份上,自家阿玛这人,只要饿不死,那是不会走到走投无路的份上的。

爷俩说了半晚上的话,这事就算是定下来了。

四爷和林雨桐也想着,这一走,怕就是经年不见。

就叫槐子回去的多些,把家里拾掇利索了再说。

可那边应该心里怕没谱,老把杨子往这边打发。

行!来就来吧,一个孩子。

来了就跟从头到脚都换了一遍,虽不叫师傅,但到底有师徒的名分。

徒弟没出师之前,那就是得吃师傅的,喝师傅的,一切都得师傅包办。

杨子这才接了,不过是真勤快,眼里特别有活。

且机灵的很,主动逗长平,跟长平玩。

桐桐最近也是忙着安排走之后的事呢。

像是在老宅看门的老赵,这次不打算带了。

老宅那边有园子有地,他一个人吃喝尽够的。

叶鹰再派了个十二三的哑巴孤儿过去,叫两人有个伴,孩子有依靠,老赵有人照看,两人帮着看门,再合适没有了。

至于这边的别墅,佟婶不走的,你们把铜锤带走,在家我也管不住。

在正经人身边,学点正经的本事。

我不能走,我还有闺女在京城呢,我走了,我闺女没依仗了。

那就佟婶看门,住在门房也行,住在侧院也行。

园子也大,再有女儿女婿照看,女婿家也是一大家子人,留下也没什么不放心。

还剩下最初买的那个小院了,说实话,那个小院反倒是自己和四爷最舍不得。

桐桐把它交托给叶鹰,叫叶鹰帮着照看一下,得闲了叫人打扫打扫,别叫屋子破败了就行。

能带走的都带走,带不走的,老宅不是还有密室吗?密室里一塞,也就行了。

进了腊月,张桥一个人,非常低调的来了。

来这里是为了跟四爷谈在翠山建电站、建药厂、建兵器厂的事的。

两人关在书房说了半晚上,在天亮之前,张桥这才悄悄的走了。

这是蒋的话语权还不够,想留一个后手。

四爷就是抓住了这个契机,才开这个口的。

若不然事不好办!这就是为什么要提前往秦省去的原因吧。

这事一定下来了,那这搬迁厂子的事就提上日程了。

彻底停工,机器也是要运走的。

至于剩下的房舍和这么多种药材的农庄,都交给京城的万众药铺经营。

机器拆了之后怎么运过去,不用四爷管,张桥安排了驻军,怎么运是他们的事。

因着走通了上面的路子,这次搬家真就是省心的很。

事都定下了,且都排上日程了,跟别人告别不告别,不太重要,但肯定是要去李家的。

怎么着,也该跟李伯民说一声。

李伯民叹气,这世道,这里那里的,几年一换地方,连个安稳的所在都找不到。

也好,地方远一些,但到底是古城,该有的也都有。

李同行就道:大哥,要不然咱也跟着走吧!金兄选那么个地方,必有道理的。

您看这世道乱的,去年倭人六月就侵扰胶州,都登录了。

从六月到八月,那么长时间,虽然最后抗议来抗议去的,倭人撤军了。

可这不是个好信号。

您觉得,这像不像一种试探?!第一次我们来了,最后撤军了。

那会不会还有第二次,第三次?他们屡屡都是来了又撤了,这像不像狼来的故事!当咱们都以为他们来了之后还会撤以后,那会不会有一天,他真的来了,咱却一枪不放,把人给放进来了。

咱们以为人家跟以前一样,来了会撤的,殊不知人家来了压根就不可能走。

反正,上面坐着的那些人的判断,我是不信的。

反倒是跟金嗣谒平日接触的多些,倒是觉得他的见解独到。

他愿意信金嗣谒,对报纸上政府那一套一套的东西,对不住,咱信不着呀!李伯民摆手,咱们跟人家不一样,这不是说走就能走的。

有什么复杂的吗?就是咱们守在老家,外面掌柜的该做生意的还在做生意呀。

在四爷和桐桐要走的时候,李同行追出来,低声道:你们去打前站,我哥走不走的,我不管,反正我是要走的。

行!这事也不急。

回家来,四爷怅然了一瞬,就说桐桐,好好准备过年吧,要是没估计错,咱们这一走,怕没有二十年回不来。

说完就又道,明儿带着孩子,你跟我去皇陵一趟……好的!桐桐才说准备去做点糕点做祭品的,想了想回头又道:紫禁城对外卖门票了,雍王府也是……要不要带着孩子去转一圈……四爷:……你这说的啥玩意?几个意思?我不说话,就这么静静的看着你,看你还能说出多少闹心的话来。

桐桐缩了,这么说好似是有点扎心的。

但我说的是实话,其实,我还是很想去两地故地重游的。

毕竟你一开口,跨度就是二十年,把人说的心里怪不是滋味的。

于是,她又补充了一句:一个人才三个大洋的门票钱……四爷:……怎么专往人心窝子上捅?林雨桐啊林雨桐,你就说咱俩还能不能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