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敛财人生之重启》作者:林木儿 > 第295章 这代人呀(16)

第295章 这代人呀(16)

2025-04-03 17:23:34

林雨桐觉得, 四爷当初选这个小区,真真是选对了。

好处不只是地段、社区成熟、人文环境,重点学区这个, 还有无形的好处, 那就是人脉。

早上起来,林雨桐习惯于跑步。

大学的操场跟那些大学生一起, 跑跑步嘛。

甚至还能碰到原主之前认识的同学, 她们专升本后还在学校念书。

平时碰不到, 偶尔去食堂,人多也未必注意的到。

但有早起晨跑习惯的,大概率就碰上了。

顺便打个招呼,相互留个联系方式。

没出学校的孩子, 只有碰见老同学的欢喜,别的一点心思都没有。

就是说一些找到工作了, 啥时候请客这一类的话。

林雨桐应承着, 这都是无所谓的事。

一顿自主火锅就全有了。

四爷呢, 他不跑步。

人家打太极去了,他始终不是很习惯林雨桐那一套呼吸法。

觉得太极打着,对健康养生好处都大。

这种小区里还玩太极的,基本都是学校的退休人员。

不是换不起新房子,他们留下来就两原因:第一, 熟悉了。

出了门就是老同事, 大家能一起玩。

第二,带孙子。

孩子在门口就学,接送孩子方便。

退休的老头儿里面, 有职工退休的,但大多数都是带着职称的。

一群老头中间, 冒出来个年轻人。

小伙子打的有模有样的,就比较扎眼了。

开始就是打完了各自回家,谁也不认识谁呀。

四爷也不凑过去主动搭话。

秋里了,几场雨一过去,老小区有些地板砖凹下进去的地方,就积水了。

人一踩上去,‘噗叽’一下污水就溅出来了。

四爷从电脑城某个正装修的铺子里要了点材料,早上拎着过去。

早早的就开始干活了,把那几块地板砖给固定了固定。

来的早的一瞧,就围过来看,给物业说了多少回了,现在下了雨了,你们才想起来。

结果四爷一抬头,一白头发老头就道:还不是物业的。

这就是住了老张房子那个小年轻嘛,站在后面打电话。

邱老。

四爷跟对方搭了一句话,刚好家里有剩下的料,也不费事,顺手给补起来。

邱教授一听,这还认识我呢?他就过去瞧,老张的房子你们买了?对!主要是我媳妇是咱们学校毕业的,舍不得咱们这环境。

这关系又近了一层。

咱们学校毕业的?如今在哪个学校?没去学校,现在在市里的电视台,新闻栏目组里。

跨行业的很多,这个工作听了这还不错。

然后这么一来二去的,搭上话了这就行了。

天一冷,大中午的都喜欢在外面晒晒太阳喝喝茶,在地上摆上棋盘下个象棋。

四爷回来的早了,就过去下棋去。

这下棋是最容易交朋友的了,尤其是下棋下的好的人,哎呀,特别受欢迎。

而四爷呢,又比较贼。

昨儿,邱老约他今天晚上有空去活动中心去,今儿学校给退休教职工办的象棋比赛就在老年活动中心举行,叫他一块去呢。

刚好是周末,四爷也没啥事。

晚上七点的比赛,六点半走都算早的了。

然后五点半四爷嚷着要开饭。

饿了吗?那下点饺子吧?上次家里来带了那么些韭菜,林雨桐都给包成饺子冻在冰箱里了。

四爷无所谓,成!快点就好。

转眼饺子就好了,他特别利索的塞了一碗,然后跑书房去了。

书房在阳面,因为在一楼,平时都有一层薄纱的窗帘隔着,阻拦外人的视线。

结果四爷把帘子拉开了,还早早的把灯打开。

人家跑到阳台上写字去了。

挥毫泼墨,写好了墨迹没干不行呀。

他又把写好的字对着窗口挂起来晾着。

夜里,灯光亮闪闪的。

外面把里面能看的一清二楚。

邱老路过自家楼下,先是喊楼上的人,周主任!周主任!老周主任!上面就传来拉开窗户的声音,来了!等一下。

然后四爷就主动去阳台上,拉开窗户跟邱老说话,您老带杯子了吗?新得的龙井,给您沏一壶?邱老赶紧的把杯子递过去,茉莉花的都倒了,来一壶新的。

说着话,就瞧见挂着的字了。

四爷假装没发现,沏茶去了。

老周主任下来的时候被邱老拉住了,是我老眼昏花了吗?你看那字!好巧不巧的,邱老是搞历史教育的。

什么字画啊,古董啊,这都是跟历史息息相关的东西,他有研究呀。

刚才那一眼,他还以为他看到真迹了。

于是马上朝里面喊:小金,开下门。

林雨桐给开的门,老师,您来了。

原主听过邱老的讲座。

但邱老肯定不认得这个学生,这会子直接往阳台去,挂的一副快干了,桌上铺着的一副墨迹还是新的,撂笔最多五分钟。

两人围着字看了又看,肯定不是新的,但特别像,神似度极高。

四爷这才过来,把杯子递给邱老,这就走吧,时间快到了。

恋恋不舍呀!都是你写的?不全是!四爷指了指边上的簪花小楷,那是小林同学写的。

哟!刚才还没发现,这一手簪花小楷,颇有卫夫人之风。

只是比之,更显筋骨。

细看,还是有些不同。

邱老这才看林雨桐,我的学生?是!林雨桐有点不好意思,今年刚毕业的,大专班的。

电视台对学历要求不低呀。

我自考完了汉语言文学。

哦!那就难怪了。

不喜欢历史?不是!我的历史知识是不怕考的,主要是家境不好,家里还有弟弟在念书,先选择工作。

书可以慢慢看,慢慢的提升自己也行。

那个年代的人对这种顾家的人很能理解,都点了点。

抬眼一看,书架上的书分两部分,一部分全是法律书籍,一部分全是编剧类文学类包括播音和配音一类的书籍。

因着赶时间,没多耽搁。

四爷陪着俩老人走了,林雨桐这才拉上帘子,然后想着,明天得去那种工艺品市场,淘换一个青花瓷小卷缸,放在角落。

还得再找个地方买个装裱的东西回来,四爷这字画最好是装裱起来卷成轴放起来,好歹像那么一码事。

果然,家里的客人就多了起来。

邱老不仅带小区里的老同事过来,应该是还喊了别人来看。

竟然还有人要出钱买,四爷当然不卖,喜欢我给您写一副,装裱起来给您送过去。

哎呀!写就行了,装裱可不用。

这玩意装裱起来可不容易。

正儿八经的手艺活!这有什么难的!四爷指了指,都是自己装裱的。

还会装裱呢?会呀!有什么想装裱的您喊我呀,我给您装裱了再给您送家去。

现在学这个的可不多了,怎么想着学这个?家贫,家里哥哥读研,弟弟才大二,这里打工那里打工的,学的手艺多了!那应该是挺多的。

之前还以为这小林的家寒,找了小金这个家里还可以的,要不然不能刚毕业了就自己买房。

闹了半天事家寒的碰上了个家更寒的,这得学多少东西,才能攒下这么些钱来。

这样来来去去的,很快的,自家就融入到小区这个氛围里了。

一个带着一个的认识,大家认识了他们,他们也逐渐的认识了更多人。

这就是单位上的老小区和后来的新社区的差别了。

认识这些人四爷的业余生活变忙了,这个叫下棋,那个叫一起去看书画展览。

再加上四爷有车,别管啥样的车,出门好歹方便呀。

或是去谁家看看谁的藏品,到哪里去看看古董,好家伙,一到周末,拉着老头们就窜了。

林雨桐也不管,难得找到有话说,还能玩到一起的人。

真的,叫四爷跟一群小毛孩子在一块该说啥呢?你说你女朋友,他说他前女友,没那个耐性的。

可她怎么也想到,四爷的这种交际,先给她带来了一个机会。

这天配音才出来,正跟组长商量下一周的时间安排。

有个配音的有事请假了,这骤然间她的工作量就上来了。

对方的意思是协调一下时间。

两人就站在过道上说话呢,就听见一边电梯叮咚一响,人就不由自主的要朝那边瞟一眼,结果一瞧,这个人林雨桐还真认识。

之前跟着邱老上家里去,看过两人的字画。

方馆长。

林雨桐赶紧迎过去,您是要办什么事吗?这位方馆长是博物馆的一位副馆长,一瞧是林雨桐,小林呀!他想起来了,你在这里上班!上次说过,你瞧我这脑子。

方馆长是来找人的,跑错了楼。

林雨桐带着过去了一趟,她转脸就把这事给忘了。

结果忙了一周之后,才说能歇两天了,结果组长又打电话,小林呀,你明儿还得来一趟,有事。

也没说什么事。

结果去了才知道:电视台新上一个栏目,叫《民间收藏》,是个鉴宝类节目。

节目需要提前对一些藏品的情况介绍做录音。

方馆长是节目组请的嘉宾,人家顺手推荐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