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家真把高攀林家女的事当大事办的。
人家姑娘的祖父就曾是官身, 人家的亲大伯是礼部侍郎,二品大员。
人家二伯是知州,一般这知州也就是个六品官。
但因着在边塞要地任职, 人家是从五品了。
若是有机缘, 这四品一旦上去,可就天高地阔, 很不一样了。
这样的官员的亲侄女, 不提人家的外祖, 就只这两伯父,这姑娘匹配个二三品官家的次子是足够的。
自家现在这是要啥没啥。
要官吧?没有!胥吏出身,在府衙那是听招呼的那种。
要钱吧?比得上晋中商家富贵吗?林家族里是晋中有名的大商户,怎么比?或者是咱家的孩子是状元之才?也没有!自家在家看的都来气。
也就是长的稍微斯文了一些, 俊秀了一些,被老太太养的娇气了一些, 不像是其他几兄弟那般五大三粗的。
如果这是优点的话, 勉强算是吧。
周氏晚上辗转反侧的睡不着, 边上的金泰安却鼾声如雷。
她一脚把人踹醒,你倒是睡的踏实。
金泰安翻身咕哝了一下,出门一趟一直都跟儿子在一块儿,你问问去,什么乱七八糟的地方都没去……你叫我安生的睡一觉成不?谁管你是不是去乱七八糟的地方了?手里就那俩钱, 路上饿不着你们爷几个就得了, 你也得有钱去乱七八糟的地方才成呀?周氏裹着被子靠墙上,要急着谋划老四的婚事,咱们前面这仨儿子的婚事就得赶紧的提上来了。
八字还没一撇了, 你着什么急?周氏又踢了金泰安一下,你就是没心没肺。
这也不光是对老四好, 你想想咱家大妮!金泰安一下子就睁开了眼,躺在床上没动地方。
大闺女跟承恩侯家二公子的婚事,这婚事定的有点一言难尽。
人都说抬头嫁闺女,低头娶媳妇。
可自家是真没想着拿自家闺女去攀谁家的高亲去。
也是那位族姑姑,在外面乱说一气,然后人家承恩侯夫人不知道怎么打听到自家老娘出去上香的时间,带着他家那儿子去庙里见人了。
自家那闺女也是不争气,还就看上人家那病秧子儿子了。
回来是怎么说都没用。
然后这婚事就这么给定了,定了之后,这是想尽办法想叫闺女在夫家过的体面一些,因此嫁妆上那真是一点也没省。
说是把半拉子家业陪嫁出去了都不为过。
又因为怕儿子们有意见,他是忽悠呀!忽悠了这个忽悠那个,意思就是,这有了高亲了,以后对金家这个好那个好的。
但其实,承恩侯府就是富贵,啥权利也没有。
想想也知道,皇家选妃只从民间选!承恩侯府当年也就是一小地主,后来选上去的姑娘做了皇后的,这才给了个承恩侯的爵位。
能有啥权利呀?!说到底,金家是舍不得闺女,可架不住自家闺女乐意。
说到这个了,他也就顺势坐起来,尽其所能,咱把该做的都做了,还能怎么着?再者说了,她那脾气,也受不了委屈。
那承恩侯府的人我都见了,也都打听了,一家子捆在一块,也不够凝儿揍的。
受不了欺负!受不了欺负和过的顺心是两码事。
周氏就道:咱们要是再跟林家结亲,凝儿在夫家好歹多两分体面。
我是听说,这燕京城里,那贵人的圈子难进的很。
有林家,有县主,还有个乡君的弟妹,这谁见了都多给她几分脸面,叫她出门少受些白眼……金泰安心里就翻白眼,你是为你闺女把啥都想到了,又拉着我在这里去算计人家的闺女来咱家,这女人心眼坏滴很!周氏拿白眼看他,不算计成吗?闺女是去人家家里过日子的,儿子嘛,是好是歹的,都在咱们眼皮底下。
再说了,一个个的都等着吃分家饭,那要这么些儿子干啥?我就寻思,这老四的婚事要办,咱们是不是得先把老大老二老三的婚事给办了。
便是时间太紧成不了亲,但是定下来是可以的。
之后,咱们才好筹措老四的婚事,你说呢?这话倒是在理,那你就办!吵吵我干啥!我这不是跟你商量吗?咱家老大的媳妇,叫我哥哥嫂子在边陲找一个。
要能吃苦心胸大的,性子爽利,为人厚道的。
最好能在七八品出身的小官人家找……那边的人家我是知道的,但凡疼闺女的,都想把闺女嫁到太平一些的地方。
咱们图人家有个官身,人家图咱家安稳,这事准成。
这是给咱家保底的一个安排,便是其他贵亲帮不上忙,可有哥哥和这个亲家,咱家就是从底往上走,这也有托底的。
嗯!有道理!接下来呢?老二老三都不是我生的,但跟亲生的也不差。
这婚事上,我寻思着找个实惠的人家。
家里富贵的商户人家就挺好……金泰安心里便明白了,这一大家子,不能叫庶压住了嫡,长媳出身官家,商户出身的姑娘跟她不能比,在家里出不了大乱子。
若是一家子都好好的,这正可以互为臂助。
一个有点小权,一个有点小钱,大家捆在一起,日子都能往上奔。
若是一家子处不好……这般安排对哪个儿子都没有坏处,他们身后都有帮衬的。
便是两个庶子,只要银钱上不缺了,哪里就闯不出一条路来。
至于老四,咱们攀高亲是为了能被提携,这也没错。
但哪怕人家不提携,这个媳妇人选也是极好的。
娘家有势,自己有爵,月月有五十两的银子,这就是上上等的日子。
不愁吃不愁喝,在咱们这小地方,也没人敢欺负,这就成了。
出身高,娘家好,看起来是比前三个媳妇出身都鲜亮,可自身若是憨了一些,也一样出不了事……小儿媳妇嘛,傻点就傻点,老大家的媳妇聪明就成。
金泰安躺下睡他的了!这女人肚子一盘账,早就算的清清楚楚的了。
但也不得不说,家里有这样一个女人,金家不说往后繁盛三代,但保三代平安足矣。
所以,我睡我的吧,你说咋弄就咋弄,全听你的。
听我的!听我的!啥都听我的!周氏又踹了一下,四个儿子呢?这聘礼从哪来?我腆着脸空手跟人家要闺女呀!弄钱去!四个儿子,一个儿子至少五百……不是,三百两!至少三百两银子。
我管你是偷还是抢,明儿一早,你就给我找去。
讲不讲理!我要知道哪有银子,我用你催吗?金泰安被搅和的呀,一晚上没睡安稳,但该起的时辰,还是早早起来了。
金家有习武的习惯,早起别管老幼,演武场上去。
隔壁住的就是金二叔金泰生,那边住的稍微逼仄一些,早起那边爷几个都过来这边的演武场。
老哥俩一边把一边往演武场去,一边说闲话。
金泰安就顺嘴问老二,这几天忙什么呢?娘昨儿晚上还问你了,一会子去后头叫娘见见。
顾不上!金二叔就道,府衙下令了,去山里抓人去。
有樵夫见了缉拿悬赏的要犯了……不知道窜到哪个山头去了?官府悬赏下来了,一个人头五千两……现在外面都疯了,城门口堵的都是人,都是要进山去的。
五千两?金泰安也不上演武场了,真给那个多?真给!那还说啥,走啊!要不然上哪弄那么些钱去。
家里有一个算一个,赶紧的!连四爷也被拉出去了,出了门的四爷都不知道干啥去的。
金家也有野外拉练这个习惯,他以为是这个,小一辈都以为是为了这个的。
哥几个一身短打,都是起来就往演武场来的,因此出门的时候,一个个的连脸都没洗。
饶是这样,出门都算是晚的了。
城门已经开了,并没有看到挤在城门口的人。
没见那么些人,四爷一直都没怀疑这出城的目的。
直到距离城外远的很了,半天功夫都消磨进去了,可都还饿着肚子呢,这转悠的啥时候是个头儿呀。
而金泰安一直在看岔路口的脚印,这脚印也太杂太乱了一些,这得是多少人往山里去了。
四爷觉得不对劲了,您这是想避开人?废话!这都一拥而上,还找个屁呀!金泰安咬牙,这里还是不成,人太多,还得往远处再看看。
老三就嚷嚷,爹!一早上起来就出门,一口没吃呢。
要不先上山,弄点野玩意吃了咱再干?是不是又出大家伙了,是野猪群?还是大虫?要真是大玩意,咱还是跟着大家走。
金泰安含混的应了一声,说老二,你去,去前头那村里,有啥买点啥,那把能买的都买来,今儿估计回不去了。
老大从怀里摸了银子都塞给四爷:你跟你二哥一块,快去快回,都在这儿等着呢。
四爷觉得今儿这事不对,往常有大家伙出现,一般都是附近的乡勇自发的组建起来,金家会被邀请到的。
但这次没人请金家,金家也没跟什么人搭伴……而且,一起出门的金二叔还当差去了。
这差事还是在城外。
那这必然不是出猛兽了,这就是在找人。
若是找二号机和三号机上的人,这事不能干。
这些人身上都带着非同一般的武器,就是自己和桐桐都应付不了,这些人……是去送死。
但这些理由跟金泰安说不通吗?说不通的!他就叹气,要是桐桐在这里就好了,叫她装肚子疼,装哭,装什么都行。
如今没这个人了,这么丢脸的事得我自己干吗?四爷左右瞅瞅,一边摘了像是野葡萄的小野果往嘴里塞,一边跟老二争执到底是去哪边的村子更近便。
四爷磨磨蹭蹭,咱们从城里专门赶来上山,那这附近的人呢?只怕都上了山了。
村里就剩下妇孺,见了咱们敢不敢开门都未可知……叽叽歪歪的,听的人不由的火气都起来了。
你说就是叫你出门买个窝头,你这个费劲呀!磨磨唧唧,唠唠叨叨,前怕狼后怕虎的,像个爷们吗?可不等金泰安骂呢,四爷的脸都白了,肚子疼,是真疼的那种。
然后这些糙老爷们才发现,四爷往嘴里一直塞的是啥,这玩意有毒的。
要是不赶紧叫大夫给解毒,那就一直疼。
不会要命,但痛苦!直到吃进去的东西彻底消化完,怎么着不得疼到明儿这个时候吗?哎呀!要命了!金泰安气的跳脚,怎么就生了这么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儿子呢。
也别往城里去了,赶紧的,看哪个村里有大夫!可村里的大夫也不敢接呀,赶紧的,往城里送吧。
等从医馆出来,天晚了,只能回家。
一天啥也没干成,折腾的人累死累活的。
饶是这样,还把老太太气的在家里又哭又骂,说是发了癔症了,带了孩子出去野去。
也就是回城里了,哥几个才知道,官府悬赏拿人呢,五千一个头。
可惜了的!老三随便往肚子里塞了点吃的,转身就要再去,一边走还一边吆喝厨房准备干粮,现在去说不定还能撞上。
结果呢,话音没落了,金二叔回来了,都不准出门了!嫌犯找到了!找到了?谁挣了那么些赏银?赏银?乱棍打死老师傅,这会子为这个事衙门里都乱了。
这俩匪徒是厉害,之前伤了百十多个人,伤口怪的很……我瞧那乱劲的,假装拉稀躲回来了!金泰安忙问,人是从哪被找见的?大青山北边山坳子里,一男一女……金嗣况擦了脑门上的汗,我们爷几个,距那个地方也就四五里的路,要找,肯定也奔着山坳子去的。
那两人能伤一百多号,这得是什么人呀?自家爷几个,这是从鬼门关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祖宗保佑,得亏老四吃错东西了。
金二叔叹气:可惜,找到的时候人也死了,一圈人围着那家伙往身上招呼,身上戳的稀巴烂的。
四爷心里皱眉,身上都稀巴烂了,怎么分辨谁是谁?他叹气,那两人说不得已经金蝉脱壳,混在上山的人群中,脱离出来了。
如今,这鱼入大海,上哪找去?不过经过这一次事,金泰安对自家这小儿子当真是不报任何期待了。
哪怕是阴差阳错的,一家子好好的回来了,可这一到关键时候就掉链子的儿子,他能说啥呢?真就是找个媳妇一辈子饿不死拉倒!没期待的结果就是,这小儿子早起在演武场上舞剑也好,扎马步耍大刀也好,他都不管了。
爱咋地咋地!周氏被吓的,这要不是自己逼着男人弄钱去,是不是就不会有这次的事了。
因此,给儿子们娶媳妇,这个钱还真不能太为难男人了。
咋办呢?儿子的媳妇还是得赶紧张罗的,叫镖局往西北捎一封信过去给哥哥。
自家闺女嫁人,亲舅舅、舅母总得来的。
来的时候要是能捎带个来相看的姑娘就好了。
等着姑娘来了,再想法子骗吧!大儿子的事好办,只要这边一定,老二老三的婚事都不叫事。
只老四的婚事,这得提前筹谋,可这不是一朝一夕能拿下的。
在家里憋了两天,她一大早叫人请了妯娌卫氏过来,背着人嘀咕,你跟我去一趟燕京。
卫氏吓了一跳,就咱俩?那不会,该带的人还是会带的。
就是叫你跟我去办事的。
这事事先不能跟家里说,回头得你去找婆婆,就说你要出门礼佛,叫我陪你去的。
啊?得拿我做幌子。
不是!嫂子,您这是干啥?真是正经事。
周氏看她,到底帮不帮?帮!帮还不成吗?吃饭的时候卫氏就跟老太太说了,最近老是心慌,我怕我家二爷出个啥事。
您听说了吗?那天上山的人,身上的伤口愈合不了。
多少大夫都给看了,说是触怒了天上的神灵降下惩罚了还是怎么着?我就想着,不行就去庙里做个法事!今年……好似不顺!做胥吏的就是这样,有功劳未必有能沾上,但一旦没干好就是替罪羊。
有啥危险的事还得冲在前面,要不是金泰生一直油滑,见事不对就立马溜,那都不知道有没有命活到现在。
这么一说,老太太连连点头,很是!我也该去……卫氏赶紧拦住这话,娘,我找人算过了,这礼佛还得避讳,就我跟嫂子我俩的生辰八字好,我寻思着,这一去至少也得七天……说着,就看周氏,这个时间差不多了吧。
周氏微微点头,卫氏这才笑道,最多七天,我们就回来。
成!去吧!去吧!往常拜庙都是在城外,那地方闭着眼都出不了差错。
家里没人注意,四爷这几天一直想着找什么借口去衙门一趟,想看看在山里发现的那两具尸体的情况,哪怕是看看他们穿的衣服也成。
关键是伤人的利器上到底是沾染了什么东西。
他的注意力在这些地方呢。
等意识到周氏不在家的时候,周氏已经出门一整天了。
他也没在意,思量着官学这眼看就要开了,原身的姐姐要出嫁,这近期肯定是能上燕京的。
随着大溜去,才不会叫人觉得刻意。
心里安排的挺明白的,结果四爷是真没想到周氏是干啥去的。
这天,桐桐正陪老太太玩双陆,外面送了帖子,说是老太太娘家的远亲来了,自称是姓周,两个妇人带着两个婆子,就在外面的马车上。
老太太娘家是姓周,是关陇世家,家族大,人丁旺。
一说是姓周,老太太一点疑心都没有,怕不是遇到什么难事了,把人请进来吧。
别说是同族了,便是同乡,遇到难处了不管,也是会被人讲究的。
周氏和卫氏就这么堂而皇之的进了林家的大门。
李氏治家严整,林家又是书香门第,规矩俨然。
这跟金家又很是不同!卫氏有点露怯,拉了拉嫂子的袖子,被周氏一眼瞪回去才只得罢了,这是应着头皮上了。
老太太的娘家人来了,作为当家的大太太李氏,不能不出面。
便是孙氏,得了信儿,也赶紧都过来了。
两人甚至是站在老太太的院门口等着迎接远客。
周氏被下人带着,转过游廊,看见拱门处站着两个妇人。
站在前面的一脸温婉,瞧着是个极和善的人。
后面的女子眉眼更锋利些,站在那里笔挺笔挺的,她心里一跳,这就是那位未来的亲家,县主娘娘吧。
她假装不知道,到了跟前就福身,给太太们请安。
李氏一把把两人扶住,远来是客,千万别多礼。
大冷的天的,先屋里坐。
谁都没见过谁,饶是再八面玲珑,这不知道这个话从哪里开始搭。
周氏一进屋子,就瞧见高坐着的老太太,家常的衣裳,跟自家老太太其实没啥差别。
只边上挨着老太太坐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银盘琼面,眼珠子乌黑,整个人瞧着珠圆玉润。
这姑娘,当真是个有福气的面相。
这也不是打量的时候,她一进屋子,快走两步,也不等下人拿蒲团,直接就跪下了:给姑母请安,姑母安好。
虽然不知道哪里来的大侄女,但这噗通的一跪,不光是惊了老太太,也惊的屋子里的人赶紧去扶。
林雨桐在人家跪下之前,就起来让到一边了,受不了长者的礼呀。
李氏扶了周氏,林雨桐替有孕的孙氏扶了卫氏起来。
当然了,林雨桐现在也不知道这两人倒是谁。
反正远来是客嘛!把人扶起来,又是上茶,这才说到事上。
林家就纳闷呢,就再是远亲,您是周家哪一房的远亲呀?谁知道人家周氏还真能掰扯出三四五六来,反正就是从她曾祖当年荒唐不懂事被逐出周家家门说起,什么浪子回头,什么流落西北,什么入赘邓家,入赘后三代归姓,这又姓了周。
这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老太太其实没听说过这个事,这都是老几代之前的事了。
但没听过她不敢说没有,周家太大了,也有迁移出去的,更有被发落出去逐出家族的,这可怎么算。
可人家说了,那大概齐怕是真有这么一码事吧。
林雨桐听着吧,只觉得这比刘姥姥跟贾家的关系都复杂。
李氏和孙氏面面相觑,这怕是求人来的吧。
周氏开口也坦诚的这么说了,本不该来打搅的,可这有些事,我是实在没法子了,这才厚着脸皮上门的。
老太太就叹气,有什么难处你说,只要能帮上你的,尽力而为罢了。
不是实在没法子,谁来闹这一出呀。
周氏就一脸惭色,不怕您笑话,我是来打听事儿的,这家的事,我们一时之间不知道跟谁去打听……只是打听点事,那你问便是。
知道的我说,不知道的我也没法子。
能说的我说,不能说的也不能你上门了我就说吧。
周氏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老太太久居京城,该是知道承恩侯府的,不知道承恩侯家的二少爷,究竟得的是什么病?问这个的!这个孙氏知道呀。
老太太看孙氏,孙氏一听打听的事,就深深的看了周氏一眼,可是沧州金家的当家太太?周氏面色羞愧,正是呢!早前便知道跟老太太祖上有亲,但一直也没好意思上门。
便是从营州一路回来,也没打着这个借口登门。
再就是桐儿的事,跟金家的小子一起从山上下来,但外面并无半点风言风语。
如今上门,打听的是承恩侯府,是为了女儿的婚事来的。
孙氏早前听儿子说过这个金家,她有些不屑。
能把闺女嫁给病秧子,这样的人家太善于钻营了。
她不喜跟这样的人来往。
但此时,这个女人没拿桐儿和他儿子的事拿捏,反而是半句不提这点过往,只找了牵强的借口上门拜访,她心里倒是对金家有些改观。
再看周氏这个样子,怕是并不乐意嫁闺女去那家,也不是拿闺女攀附权贵的样子。
这叫她的态度倒是和缓了起来,那孩子生来体弱,胎里带来的。
但到底这病的有多重,我们却当真是不得而知。
周氏强笑了一下,多些您了,您是第一个跟我说着病由来的人。
说起这事不怕您笑话,我家那丫头养的野了一些,小户人家的孩子,随着性子来,就想着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将来也好看顾。
谁知道就是去上个香,怎么就给碰上了呢……话没说话,但在座的都听出来了,这里面有承恩侯家的算计。
那家出身不高,见识有限,听了金家那位老姑奶奶的话,觉得金家女子利子嗣,还真干的出这样的事来。
这可不是倒霉催的吗?老太太脸上就带出几分同病相怜来,你这当娘的,也是不容易。
她想着,这金家的姑娘怕是跟自家桐儿一样,憨憨的。
要么怎么就见了一面,就被人家给骗了去呢。
她心有戚戚,勾起了心事。
然后手一下一下的摩挲着小孙女的背。
林雨桐拿着拆了手串的珠子把玩,但余光一直注意着周氏。
这周氏要不是为了自己来的,才见了鬼了。
没看见卫氏总是不经意的在观察自己吗?是四爷叫她们来的?不能呀!四爷也不是这样的人。
那就是周氏自己来的,八成四爷还不知道。
不得不说这个周氏是个人才,怎么就想起这么一招来,死赖着认亲。
还打着要打听姑爷情况的旗号!呵!要打听你早打听了,怎么会等到现在?如今以亲戚的身份上了门了,那么下次呢?这有了第一次,往后是不是得当亲戚走动起来了?周氏就是这么想的,回去的路上,卫氏就说呢:嫂子,您这不是认亲,你是跑到林家自曝其短来的!本来就短,怕曝吗?周氏白了卫氏一眼,我自有我的打算,你不懂。
我别的不懂,但我懂没钱您别想给儿子娶媳妇。
就您看中的那个姑娘,她拿在手里当弹珠玩的那一把珠子,抵得上咱家的家产!卫氏这话一出,只接戳了周氏的心窝子!钱啊钱!别的我能想法子,可钱这东西,我赖不出来的。
客人一走,孙氏就回了院子。
大闺女在边上调香,使得屋子里味儿稍微有些浓郁。
她叫丫头开了窗户,坐在临窗的炕上有些怔愣。
这个周氏,可不光是来打听事的。
她这是把金家摊开叫自家看呢。
看什么?看金家疼爱孩子,看金家婆媳妯娌和睦。
说到底,还是奔着桐桐来的。
人家想求亲,于是特意跑来告诉自己,把他们家推到自己面前。
孙氏能想到这一点,林雨桐怎么会想不到。
自己和四爷知道彼此,若是有人提亲,两人都能想法子把亲事给推过去。
但这事他们彼此知道,两边的父母并不知道。
正因为金家是高攀,周氏才怕这婚事不给金家一点争取的机会,林家就把婚事直接给定了。
所以,哪怕是难堪,她还是来了。
至少,叫林家知道金家有这个意思。
只凭着四爷和自己从林子里钻出来,金家要是大张旗鼓的求亲,这婚事林家八成也会捏着鼻子认了。
但人家不拿这事说事,因为一旦求亲,就有胁迫的嫌疑。
甚至于是真心想求娶,也会叫林家多了许多顾虑,觉得金家是心存不良。
这不是结亲的态度。
周氏这么一来,看起来她自己是狼狈,但却进可攻退可守。
便是林家不答应亲事,但却不能不承金家的人情,毕竟金家没以林家女儿的清白胁迫人。
那这不能结儿女亲家,可老亲却认下了。
周氏很精明,很豁得出去。
孙氏晚上就跟林嘉锦道:以后若是开官学,你注意一下金家的孩子,我想看看。
林嘉锦就知道说的是谁了,那孩子倒是机灵,只是:金家……根基太浅。
看看吧!看看再说。
若是周氏不来,金家压根就不在自家考量的范围之内。
可这些详情,周氏回去却一字都没多露,甚至叫卫氏也暂时别言语。
她很淡定的打发儿子,你大姐出嫁,总不能在客栈上花轿吧。
你跟你二哥去燕京,租个院子。
你们在那边修整修整,年前就不用来回跑了,等着给你大姐送嫁便是了。
说着,又把沧州的特产给拉了半车,到了燕京,别耽搁。
去林家替我给老太太请安……嗯?周氏一脸的少见多怪,你外家祖家跟周家连着亲呢,算是你娘我的族姑母!说的跟真的似得!四爷心里叹气,为了儿子这也是豁出去了,四爷把她塞过来的银子还回去一半,用不了那么些,留着家用吧。
我大姐这婚事不到头,都不知道需要多少银子往里面添……拿着,穷家富路的!大男人,谁还没个三朋四友的,到哪里混不了两顿饭了。
四爷愣是没要,林家的事,我心里有数,以后不用跟谁低声下气的!周氏鼻子一酸,却一巴掌拍在儿子的肩膀上,你懂个屁!娶个好媳妇,三代不用愁。
那姑娘……娘见了,年岁还小,家里又疼她,定亲怕是没那么急。
你这两年……涨涨出息。
过了年,就去官学念书去。
娘也想了,在官学里你的文章许是没别人好,但这不都讲究个君子六艺吗?这骑射御你总比那些书呆子强。
虽不一定出色,但放一块比,你未必比别人差哪儿了。
你呢,若是性子再和善些,脾性再好些,说不定看在你为人敦厚,咱家和睦的份上,人家林家就乐意了呢。
反正,门我给你敲开了,往后还得看你的。
四爷觉得不是事的事,却给金家两口子带来了这么大的负担。
看来,是得想个法子谋个事了。
不能太冒头,但不意味着得一直缩着脑袋的吧。
去燕京的路上,四爷一直在思量这个事情。
却不想临到京城的前一个晚上,突然的一件事,给四爷带来了契机。
沧州距离燕京是不远,可再不远,也得两日工夫。
晚上总也还是要在客栈歇一晚的。
金嗣况不愿意住店,觉得花费大,凑活一宿就过去了。
可天冷了,这阴沉沉的闹不好要落雪的。
半夜三更荒郊野外,冻死人了。
四爷坚持,咱俩一间房,费不了几个钱。
这是去京城必经的镇子,客栈林立,生意兴隆。
找了一家不起眼的客栈,想着便宜,要了一间房,哥俩吃了点热的,直接上炕就歇着了。
许是不算多冷,还没烧炕,被子有些潮湿,睡着并不舒服。
金嗣况是挨着枕头就睡,睡相还不好,挤的四爷半夜没法睡了。
披了衣服起身,想着出去找小二再要一间房算了,结果才要出去,客栈的门被拍的啪啪啪直响。
正睡着的金嗣况都翻身起来,怎么了?四爷摆手,示意对方先别说话。
他自己去窗户边朝外看,就见小二哥去开了门,两个男人一人牵着一匹马,先后进了客栈。
金嗣况凑过来瞧了一眼,咕哝了一声‘怎么现在才来投店’,然后睡他的去了。
四爷多看了这两人一眼,不像是等闲人家出来的,可一个下人都没带……他也就看了两眼,没往心里去,许是人家有急事错过了宿头呢。
他轻轻的关了窗户,半边炕都腾出来了,他上去睡他的去。
这一觉,可就睡的踏实了。
早起在店里吃了饭,两人去马厩里牵马的时候发现昨晚那俩客人的马还在。
四爷牵了自己的马,路过的时候扫了一眼另外的两匹,然后发现有点不对了。
这是御马监的御马!御马只能皇帝骑,便是赏赐下去,也不该是带有印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