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家娇妻来种田 > 第909章 李明恒(六)

第909章 李明恒(六)

2025-04-03 17:15:36

她半路跟着,若不带肯定就偷摸跑来了。

倒不如我领着,放心。

梁汉松听到这话,不禁纳闷的咂舌一下,道:萦姐儿这么闯实呢?上次见到挺文静啊!闯实一般都形容男孩子,敢说话、敢出头。

女子用这个词……就有些……李明恒苦笑,心底里不禁在想,若是日后那件事爆出,估计这个实诚的姐夫肯定会受不了啊!李紫玫见差不多了,忙瞅着大儿子道:文修,到你小舅去歇息,一会儿在东客厅吃饭。

是,母亲。

梁茂抱拳行礼,随后带着李明恒出去了。

梁汉松把俩儿子也都打发了,挨着妻子坐下,总觉得不对劲的说:这萦姐儿跟明恒出来,我怎么就觉得……不对劲呢?有什么不对劲啊。

他自小在梁家长大,也算是梁家的孩子。

萦儿管他叫‘小舅舅’,舅舅带外甥女来你们家看看,不应该?李紫玫没觉得哪里不对。

别看梁汉松是个武将,平日粗枝大叶,可有些事情上会多想一些。

就拿他闺女来说,如果明恒带着出去好像他不会拦着,因为是正经的舅舅,妻子的同族弟弟。

对,就是这么个理儿。

想到这儿,梁汉松咂舌一下看着李紫玫,说:不一样好不好。

要是明恒带着薇儿出去,我就不说话。

那是正经舅舅,你们老李家的人。

可是萦儿不同啊,萦儿虽然叫他‘舅舅’,可他跟萦儿没关系啊。

怎么没关系,怎么没关系。

李紫玫气的动手掐他。

夫妻多年,已经得出经验。

动手只会自己疼,但是掐他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我发现你怎么这么烦人?打小玩到大的,舅舅、外甥女,怎么就没关系。

哎呀,哎呀,哎呀你别掐啊。

梁汉松在外面是严肃威严的辽东大将军,可在家里,面对妻子,那就是随从。

说啥是啥的小兵。

妻子的追魂夺命掐还是挺有杀伤力,忙一只手扣着她,随后把人扯进怀里,作死的亲吻。

好一会儿,等怀里的女人顺气了,这才放开她,说:你看你,我这不就说说嘛。

你急啥,疼啊!活该!李紫玫翻了个白眼,随后扯了他刚刚留有一点胡须的胡子,说,让你瞎说。

没有血亲但是有感情啊。

怎么让你说完就成了没关系的陌生人了呢。

是是是,我不好,我不对。

梁汉松态度最佳的认错。

婆子走进来,说是可以开饭了。

李紫玫起身不忘瞪一眼丈夫,说:我告诉你啊,刚才那话不许说,平白让他们生了嫌隙,你看我怎么掐你。

好,都听媳妇儿的。

梁汉松一脸讨好,拉着她就往外走…………转天一早,梁家套上马车,李子合也带着儿子过来,大家一起去上坟。

出了府城下官道,然后再上官道,就能看到一个镇。

到了城门口,马车停下,李明恒心潮澎湃的下车,李子合、李紫玫等人都纷纷下车。

城门正中央,赫然三个大字——朝阳镇。

城门左边,是一个石雕像。

从刻的帽子来看就知道,是本朝的县令。

旁边有一块碑文,上面详细记录了这人的生卒年,事迹,还有作为。

李明恒快步走到跟前,双膝跪地,冲着石像磕头。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他的亲爹——李朝阳。

齐妙跟高威林在那个偏僻小村建立的第一个作坊,如今已经改成了工厂。

原本荒凉的小村落,由于工人躲起来的缘故,摇身一变成了这朝阳镇。

名字是当今皇上钦定的,匾额也是皇上亲笔写的。

为的,就是纪念二十年前的好官——李朝阳。

特意在城门口做了这个石像,每天都有专人过去擦拭、清扫。

用碑文记录了李朝阳的一生,还有被王文良迫害的经过。

卢玉萦知道的并不全,可当看到碑文上的字时,眼泪止不住的往外流。

当年发生的一切,她没参与,更加不知道。

怎么都想不到,小舅舅的父亲……竟然被那狗官迫害,尸骨无存。

李明恒磕完头起身,长叹口气,道:咱们走吧。

上坟要紧。

从这去到上坟的地方,还要再走半个时辰。

大家纷纷上车,卢玉萦跟两位、李紫玫一个车,透过车帘看着那石像,心里总是平静不了。

终于,马车停下,卢玉萦被婆子扶下车,看着眼前一排一排的厂房,不禁看呆了。

李紫玫瞅着外甥女的样子,笑眯眯的走到她身边,说:是不是很惊讶?嗯。

卢玉萦点头,好一会儿才再次开口道,比京城的工厂还要大啊。

是啊,这是你二姨母第一个作坊,所以当初就特意重新翻盖,扩大了土地。

李紫玫轻声的说着,李子合走过来,微微拱手,说:姐,让文章跟你们去厂房那边等着吧,我们过去。

女子不上坟,这是规矩。

李紫玫往坟地那边看了看,喃喃地说:记得跟咱爹娘说下,我也过来了。

好。

李子合点头。

李军山的坟,早在李紫玫回辽东之后就迁过来了。

跟李朝阳是同族兄弟,放在一起也算有个伴儿。

这些年,每年李明恒过来上坟,他们也都会过来。

中元节李明恒回不来,他们就帮着收拾收拾,上上坟、烧烧纸。

卢玉萦跟梁薇,一边一个挽着李紫玫的胳膊走。

梁苼没让去,嘟着嘴走在最前面。

来到工厂,门口的老伯早就认识他们,忙不迭的把人往里面请,小婵得信也过来了。

看着李紫玫,不禁惊讶的说:今儿过来咋没提前说,我家那口子出货去了,还没回来。

不用那么多人,他忙就让他忙吧。

一会儿明恒他们就下来了。

李紫玫说完,拉着卢玉萦又道,这是我大姑子桂芳家的大姑娘。

萦姐儿?小婵试探性的问。

见李紫玫点头,忙从胳膊上撸下桌子,戴在她的手上,说,来,是姨母给的。

这个是见面礼。

第一次见到长辈见到晚辈,要么给礼物,要么给红封。

京城都知道这边有个小婵姨母,是李姥姥的义女,也是二姨母的姐姐。

卢玉萦侧身行礼,恭顺的说:多谢姨母。

声音袅袅,态度谦和。

小婵见了高兴,拍拍她的手背,说:别客气,我跟你娘见过。

文修他娘,中午在这边吃吧,他们下来也就到饭点儿了。

行啊,正好看看你们这边的伙食。

李紫玫轻笑着说。

小婵热络的挽着她的胳膊,故意压低声音,道:将军夫人可是代替将军过来体察民情?李紫玫自从回到辽东,跟小婵接触时间最久,二人俨然就是闺蜜。

轻笑着戳她额头一记,说:哪敢啊,咱们的大厂长能留我们吃顿饭,可不容易啊。

卢玉萦闻言愣住了。

怎么都想没到眼前这个姨母,居然是这个工厂的一把手。

梁薇见她诧异的样子,抿唇轻笑着道:听我娘说,这作坊刚做的时候,小婵姨母就在这边了。

她原来是李朝阳舅姥姥身边的丫头。

最后一句话,说的声音很低,只有他们两个人知道。

卢玉萦听了挑眉,随后仔细打量着小婵,心里更多了一份尊敬。

来到工厂的食堂,宽敞、干净、整洁。

梁薇拽了拽卢玉萦,笑眯眯的问:去过京城工厂的食堂吗?怎么样?比这边小,不过摆放这些都差不多。

卢玉萦喃喃的回答。

京郊工厂她总去,反正睿达舅舅在那边,没事儿过去瞅一眼,顺道就去小舅舅家了。

小婵交代了管事几句,然后便带他们进到一个独立的小屋。

屋内跟酒楼雅间差不多,小婵拉着嘟嘴的梁苼,不知道从哪儿拿出来一块糖,递给他,说:别嘟嘴了,姨母给你糖吃。

梁苼自诩大孩子,哀怨的看了眼小婵,说:姨母,我都长大了,不用吃糖了。

那也吃点儿,姨母给的。

小婵说着,给他塞进嘴里,看着李紫玫,说,最近咋样?孩子们还算懂事儿吧。

懂什么啊,就文修跟薇儿听话,他跟文彦天天嚷着去军营,烦死我了。

李紫玫叹口气道。

小婵轻笑,不在意的摆摆手,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你拦着也拦不住。

我们家老大,当初我不也拦着,现在还不是去了表少爷那边。

孩子有主意是好事儿,算了。

这事儿算不了,可不能依着他们。

李紫玫难得固执。

反正就在孩子当兵这块,她说什么都不能依。

饭菜摆上的时候,上坟的几个人都回来了。

李明恒看着小婵,微微拱手,唤了声姐姐。

小婵瞅着长大成人的李明恒,重重叹口气,说:一年不见,瞅着比去年精神多了。

今年该下场了吧。

是。

李明恒挨着梁汉松坐下,抽空看了眼卢玉萦,二人默契的上扬嘴角。

这样的小动作,大家都没看到,小婵端茶被喝了一口,又说:明恒,你也该议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