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边境大获全胜,这消息早就不不新鲜。
可大军班师回朝到了京郊,安营扎寨。
这消息绝对新鲜!好信儿的老百姓,一大早起来就过去看热闹。
有的甚至还拿着吃食过去,送给这些士兵。
到底是京城住的百姓,觉悟高很多。
知道这些战士不容易,还拿东西过去慰问。
不过军队纪律严明,不拿百姓一粒粮食。
不管老百姓多么诚心的给,将士们就是不能要。
所有人都在京郊原地待命,就连太子殿下独孤寒、镇南侯阎文渊都一样。
据说京城传来消息,让他们三日后在进京。
至于为什么,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没有为什么。
京城内,到处都是鞭炮声、敲锣声、打鼓声。
打了胜仗要庆祝,这样最直接、最能宣泄喜悦的法子,更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京兆衙门组织人走街串巷的说着好消息。
还把日照俯首称臣,每年都多少东西,也一一说个明白。
京城很注重这种消息传播,况且这样的消息说出来,更能让东陵的百姓,觉得有面子!日照是什么国家啊!向来以凶残、骏马为口碑。
可最后怎么样,到底被他们东陵王朝打的落花流水,多好的事情啊!街头巷尾,随时随地都能听到老百姓在议论纷纷,十分热闹。
热闹的程度,堪比过年!梁家今日也很热闹,一来是梁安能下地自由活动,不用在躺在床上让人伺候。
二来早朝以后就有公公过来,告诉他们齐妙跟梁汉森、梁汉松受封一事。
这是朝廷的规矩,来宣读圣旨,要斋戒三日,以表虔诚。
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怎样,梁汉森跟梁汉松深入敌军后方是事实。
而且他们烧了对方的粮草,为最后一场战役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齐妙在军医帐篷中所做的一切,大家也是有目共睹。
论功行赏,他们仨都有资格。
至于女子进军营不合规矩这事儿,暂时还没轮到那些有心之人来说。
毕竟,此刻是享受胜利的阶段,没有人会在这么大喜的时候,做出那般扫兴的事情!更何况就算做了,也会没有效果,反而会引火上身,直接受惩罚。
李嬷嬷高兴的不行,一个劲儿的拉着齐妙,念叨着。
什么终于苦尽甘来啊,什么守得云开见月明啊。
她没念过书,也就在李家那几年,学过几个词。
如今全都涌出来,好像唯有这样,才能表达自己心里的喜悦。
齐妙也很懂事儿,不停地点头,回应李嬷嬷。
梁安跟曹氏虽然也很高兴,可二人心里都惴惴不安。
只因……公公说了梁汉森的前程!曹氏抱着恒哥儿坐在椅子上,瞅着在屋里溜达的梁安,说:当家的,这森儿跟松儿得啥时候回来啊?梁安扭头看着媳妇儿,摊摊手,回答道:这你可别问我。
我一直都在家,没出去过呢。
梁桂芳听了上扬嘴角,逗弄曹氏怀里的恒哥儿,说:三婶儿,这都不着急,估计再有几日就回来了。
您看城郊的大部队,也都没散呢。
论功行赏,咋也得几天。
都是自家人,所以说话不用那么守规矩。
这要是楚嬷嬷在,又得说他们说话有口音了。
讲道理有些强人所难,毕竟在辽东生活那么多年,没有口音,怎么可能!曹氏闻言点点头,随后好笑的看着她们姐仨,说:我这就是太着急了。
俩孩子出去那么久,我都没看见过。
现在得个子老高了吧,都得变声了。
那是肯定的,都多大岁数了。
梁安忙不迭的说着。
扭头瞧着齐妙,想了一下又道,闺女,你赶紧让人给紫儿那边送信儿。
估计这次论功行赏,松儿能在这边买房了。
齐妙听了父亲的话,顿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原来这买房,不仅是现代人的难题,古代人也很难哟。
尤其是这京城的房子!起身出去,吩咐楚婆子安排人去报信。
李紫玫肯定很着急,听白眠去京郊回来说,看到了李家的马车。
想来是李紫玫等不及了,先过去瞅瞅看看有没有心上人。
梁安溜达了一会儿,坐在椅子上,试着运气。
咳咳……咳咳咳……咳咳咳……齐妙瞅着也不着急,安顿好母亲,优哉游哉的看着父亲,说:爹,你急啥!你受多重的伤不知道啊。
流虹可到现在都没露面呢。
言外之意,流虹还没缓过来呢。
那么强功夫的人都没恢复好,梁安这样,的确是有些着急了。
缓解咳嗽之后,款发飙不好意思的挠挠后脑勺,道:下次流虹过来你跟爹说下,爹得好好谢谢他,跟他喝两杯。
曹氏一听喝两杯,翻了个白眼,说:还喝呢。
我告诉你,以后这酒少喝,冒险的事儿你也别做。
趁着这次就退下来,别再逞强了。
三婶儿放心,三叔就是不想退也不行了。
汉森弟回来,三叔得给弟弟让位置。
梁桂芳这话说完,曹氏心难安的叹口气,梁安也一脸阴沉。
这就是他们俩惴惴不安的原因。
一早公公来传信儿,说是圣上说了,让梁汉森接替梁安的位置,掌管皇宫内的御林军。
突然一下这么大的重担,不说曹氏担忧,就是梁安自己,也替儿子捏把汗。
看着掌管御林军没什么大事儿,可一旦有事儿,首先问罪的就是这御林军头头。
况且,梁汉森日后要整日伴在皇上身边,伴君如伴虎。
万一那句话说错了,说不对了,那可就……本来很融洽的氛围,突然一下就沉默了。
就连李嬷嬷都坐在那里,唉声连连。
梁桂芳撇嘴,觉得自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齐妙想了一下,捏着梁桂兰的手,开口道:爹、娘、李姨母,你们就别跟着操心了。
别看我哥没做过,但是他年轻,可以学啊。
再说了,我爹跟我哥交接也得一段日子,没到时候让我爹尽心一点,好好教教。
那可不得好好教一下嘛。
曹氏撇嘴说着。
梁桂芳接到妹妹递过来的眼神,轻柔的开口说:三婶儿就别担心了。
汉森弟心里有数,而且在军营呆了三年,正经是个老兵了。
好好好,说不过你们姐俩。
曹氏好笑的摇头,随后看着闺女又道,趁着没事儿跟你大姐去看看房子吧。
要是好就买下来,你给安顿一下。
说完转头看着梁桂芳,轻拍她的手背几下,道:如今他们兄妹俩都回来了,你们也该有自己的宅子。
长东那边让你三叔说,不会有事儿的。
如果他真的不放心,宅子里就放婆子,小厮就几个,全都安排在外院,啊!卢长东疑心的毛病虽然近二年没再犯,可谁能说得准以后犯不犯!至于丫鬟……就更不能安置了。
真要是抬个通房、侍妾,梁桂芳以后的日子还不得难死。
齐妙笑眯眯的搂着曹氏的脖子,打包票的说:放心吧娘,我一定给我大姐安排好好地。
中午我们不回来吃,您们就不用等我们了。
曹氏闻言,伸手轻撮她的额头,道:鬼丫头,省着点花。
记得在外面吃饭别吃肉,得斋戒三日领旨呢。
说着,从袖口里掏出一个荷包。
齐妙没有客气,对于母亲给的零用钱,她自然不会客气。
像以前一样,在曹氏脸上吧唧亲了一口,美滋滋的揣好荷包,说:知道了娘亲,我们这三日做兔子,吃素。
吃兔子,做素。
李明恒张冠李戴的学着齐妙的话。
这样的一句话,顿时让屋里的人都笑了。
齐妙捏着李明恒的小脸儿,又亲了亲他,说:乖乖在家等着,姐回来给你买糖。
嗯。
小家伙重重点头。
大姐,兰儿,咱们逛街去。
我娘给银子喽!齐妙说着,扬扬手里的荷包。
梁桂芳跟梁桂兰纷纷侧身行礼,跟着齐妙笑呵呵的出去了。
李嬷嬷看着满脸笑容的曹氏,羡慕的说:你多好啊,这表小姐对你就如同亲娘。
刚才那个举动,就是亲生母女,怕也不能做出来吧。
曹氏听了,满足的点点头,轻舒口气,道:是啊。
自打她那件事儿之后,性子就变了。
对我们夫妻俩动不动就亲一口、抱一下。
以前觉得挺难为情,可现在……真的好享受。
可不是,那丫头要是有一天不跟我亲近,我才失落呢。
梁安坐在椅子上,说完喝口茶。
李嬷嬷看着他们夫妻俩,满眼的歆羡。
梁安放下茶杯,看着李嬷嬷的样子,继续又说:你也别觉得孤单。
这不咱们大家都在一起呢,况且恒哥儿也离不开你。
这往后就是你的家,小婵那边我问过高公子了,过得挺好,你也别担心了。
李嬷嬷听了摇摇头,对于小婵她是真的很满意。
即便嫁了人,自打她跟着上京之后,每到换季、逢年过节,都会给送来她亲手做的衣服。
有恒哥儿的,也有她的。
至于梁安夫妻俩,小婵直接送布,很懂规矩。
只不过……人老了,就希望有这么个贴心的人。
恒哥儿很贴心,可到底还小,不像齐妙那般会哄人、会疼人。
察觉到手背温热,李嬷嬷看着曹氏笑着点点头,没有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