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后正在厉声斥责几个跪在她面前的大臣, 其中便有张班。
几人唯唯诺诺,忽听身后传报,转头,见太监引着谢长庚而来, 无不暗暗松了口气。
谢长庚阔步入内,向刘后行跪礼。
刘后看着他朝自己行礼,完毕,一反常态,并未立刻叫他平身,说:谢卿,你力保蒲城, 劳苦功高,陛下前两日问本宫, 这回该如何赏赐,本宫不知该如何回答陛下了。
话音落下, 张班几人便知她的言下之意,偷偷望去。
谢长庚依然跪地,却慢慢地直起身。
他神色如常,对上刘后投来的两道目光,应道:臣不敢当。
失蒲城,龙关如失门户,故臣自作主张。
臣是来领罪的。
殿中一片寂静。
张班摒息不敢抬头, 片刻之后,耳畔传来刘后哼声。
本宫早就知道长沙国心怀叵测, 若非张班从前误我,早就已经除去这个隐患了,还会叫慕氏之人今日如此嚣张!张班慌忙喊冤:慕氏之人表面一向老实,怪臣糊涂,当初才被蒙蔽。
先前替他们说话,字字句句,无不出于当时大局考虑,绝无半分私心!如那齐王,此番若非事情败露,满朝文武,谁能想到他竟是那些逆王的背后指使之人?刘后脸色阴沉,命几人出去,殿中剩谢长庚一人跪着。
你擅自发兵蒲城,本当治罪!念在你一向忠勇的份上,此番本宫便赦免你。
倘若再有下回,定不轻饶!谢长庚说:多谢太后恩典。
刘后依旧没有叫他起身,盯着他,继续说道:平阳王鲁王作乱之始,本宫便得知,长沙国与逆王使者此前有所往来,当时有齐王那贼出面力保,本宫一时轻信。
如今齐王证实是为逆首,长沙国自然逃不了干系,必与逆王沆瀣一气。
本宫欲削慕氏王号,平长沙国,你可有话?谢长庚说:臣无话。
刘后看了眼身后的杨太监。
太监上前。
既如此,节度使当与长沙国断绝关系,休慕氏女。
如此,天下人方知节度使对朝廷之忠,与逆贼泾渭两分,清浊两分。
谢长庚应:臣已如此行事。
入京之前,便已将休书发去了长沙国。
从今往后,臣与长沙国慕氏,再无任何干系。
刘后的面色终于缓和了下来,露出一丝微笑,点头:爱卿果然不负本宫所望。
她再次看向杨太监。
太监笑容满面:太后对节度使,可谓是恩宠备至。
既休了长沙国慕氏,怕诰命老夫人跟前无人侍奉,有国舅之妹安阳郡主,才貌双全,太后欲赐婚于节度使,好叫郡主代节度使尽孝于老夫人。
还不快快谢恩?谢长庚双眼未曾眨。
郡主金枝玉叶,臣无福受。
臣之母亲,乃一乡间老妇,更当不起郡主屈身。
请太后收回恩典,臣心领了。
他话音落下,殿中一阵静默。
刘后方才本已露出霁颜的脸,再次沉了下去。
杨太监亦是措手不及。
刘后虽对谢长庚自作主张发兵蒲城的举动很是不满,但齐王串通诸多藩王一齐对抗,朝廷之中,真正能指望的人,也就是谢长庚了。
故方才刘后先敲打,再施恩。
没想到他竟如此直接了当地拒绝,这于刘后而言,不啻是打脸。
杨太监忙道:节度使,齐家方能立业,这更是太后的一番好意,你谢恩便是!谢长庚平静地道:臣的这等私庭小事,不劳太后记挂。
乱局当前,太后将臣急召入京,想必另有要事。
臣洗耳恭听。
刘后沉默了片刻,压下眼底涌出的那缕被冒犯了的怒意,勉强笑道:罢了,你所虑也是。
国是纷扰,旁的,日后再说也是不迟。
她顿了一顿。
本宫将你召来,是为平叛之策。
如今局面,你应也知。
河东、河南、还有山南,多地已是落入叛贼之手。
河西那边,你且放下,先入关,助朝廷全力平定叛乱,夺回诸地。
要何等助力,你只管开口,本宫无所不应!臣目下不能长久离开河西。
北人铁骑,随时来犯,若来,便是大战。
臣如今的第一要务,是保河西不失。
关内所失的冀州、楚州等地,本就毗连众藩王的封地,太后不必过于焦心。
谢长庚取出一折,递了上去。
此折中,臣列了朝廷如今的可用之人。
另外,臣也会从河西军中选派得力干将,代臣入关平叛。
何人派去何地,皆一一列明。
此次参与作乱的藩王,看似人多势众,实则除了齐王平阳王,余下鲁王汝南王赵王之流,本就兵马有限,此前又相互争斗多年,内耗大半,如今参与作乱,不过是望风随流而已,外强中干,不堪一击。
臣回河西之前,先会击溃平阳王的这翼叛军,剩下齐王一路,独木难支,朝廷只要照着臣的部署,足以支撑下去,不会叫叛军逼近上京。
待臣结束河西之事,到时再回兵入关。
不可!刘后断然摇头。
本宫之命,你竟不从?她说,声音尖利。
河西是关外之地,无关大局,即便失了,日后也可夺回。
河东河南,却关系朝廷社稷,安危大计,岂能轻重不分,本末倒置?你不必多说。
这就领兵,全力平叛,别的,日后再议!谢长庚原本一直跪着,忽地抬眼,自己竟从地上,慢慢地站了起来。
他站直了身体,望着对面座上盯着自己双目渐渐圆睁的刘后,说:太后召臣,问事于臣,此便为臣之对策。
太后若不认可,臣这便收回策言。
他目光阴鸷,说完径直上前,去取方才那份被太监转至案前的折。
罢了,照你对策行事,你去安排便是。
此番你若能替朝廷彻底拔除藩乱祸患,便是立下了不世之功,建碑铭功,亦不足匹你功劳之万一。
刘后压下心中陡然而起的不寒而栗之感,脸上再次露出了笑容,说。
谢长庚看了她一眼,不置可否,眉间戾气,渐渐散退,笑了笑,慢慢地放下了折子。
谢太后。
如此,容臣告退,先行召人议事。
他又恢复了恭敬的态度,后退了几步,朝刘后行了一礼,退了出去。
刘后双目死死地盯着前方那道离去的身影,掌心被指甲掐得几乎出血,想起片刻之前,这个臣子那张眉横杀气的脸,整个人控制不住,瑟瑟发抖起来。
失了禁锢的魑魅魍魉,从地下钻土而出,毫无顾忌,堂而皇之地践踏尊贵。
她明白,自此,一切都将和从前有所不同了。
难道这便是皇朝气数将尽的预兆?等那道身影消失,她猛地挥袖,将案前之物,扫落在了地上。
派去谢县的人,还没回讯?她转过头,咬牙切齿地问。
杨太监早已经跪在了地上,慌忙道:奴婢这就去催,太后放心!咱们的人早就出去了,必能成事!……绝书早于慕扶兰抵达之前,先被送至了长沙国。
陆氏将那封休绝书递过来的时候,神色复杂。
长沙国已被朝廷宣为齐王逆党,身为朝廷重臣的谢长庚休妻,与逆党断绝关系,天下皆知。
她望着小姑这张瞧不出半分端倪的平静面颜,想起在她十三岁那年,自己带她悄悄隐在帐幕之后偷看求婚者的一幕。
在看到那个年轻人的一刻,她的眼眸里,仿佛撒落星光,少女的面庞上,浮着喜悦和娇羞的美丽红晕。
一切便仿佛昨日。
慕扶兰收起纸,扶着已经显孕的阿嫂,让她坐下,笑着说:求仁得仁,再好不过。
阿嫂不必为我担心。
我很好。
阿嫂自己要顾好身体,等着王兄凯旋。
前月,姜戎发兵,攻三氏之地。
三氏不敌,再次求助于长沙国。
彼时,长沙国暗中扩兵,操练娴熟,慕宣卿在收到慕扶兰发自河西的说即将归来的信后,派袁汉鼎去接她,自己亲自领兵,前去援战,权当试兵。
就在数日之前,南方传来了好消息。
慕宣卿大败姜戎,在三氏兵的助力之下,正乘胜追击,誓要彻底消灭姜戎,叫三苗之地归附长沙国,平定南方。
陆氏摸了摸自己微微隆起的小腹,喜忧半搀,笑着点头,心里盼着丈夫能早些平安归来。
这一年的五月,在慕扶兰回到长沙国一个月后,传来了一个令长沙国民众欢欣鼓舞的好消息。
他们的王,统领军队平定了三苗之乱。
三氏头人率领族众,带着诸多的贡礼来到岳城。
先有去岁翁主的救命之恩,再有如今的平乱之战,三氏发誓投效慕氏,永无二心。
两个月后,到了这一年的七月,好消息再度陆续传来。
长沙国的军队,在北面的石首、华容、复州三地,相继击败了以助力朝廷平叛为名,实则想要趁乱抢夺地盘的附近刺史发动的战事。
尤其复州一战,复州刺史出动兵马三万,来势汹汹,本以为十拿九稳,没想到长沙国的兵马源源不绝,勇猛善战,竟被被打得溃不成军,落荒而逃。
复州一战,不但长沙国民众扬眉吐气,长沙国的战名,也传扬开来,令人侧目。
八月,在慕扶兰回来的第四个月,长沙国来了特殊的访客。
齐王之子赵羲泰,领着使臣,带着许多珍贵的礼物,亲自来到岳城,向慕氏王女慕扶兰求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