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城东的路上,陈诗羽接了一通师父的来电。
从她的答话来看,师父应该是询问了一下案子的有关情况,也问了问陈诗羽第一次观看解剖的感受。
可陈诗羽总是有一句没一句的,仿佛对师父的关心并不在意,回答观看解剖的感受时更是轻描淡写。
我倒是有些上心了,师父居然给她打电话,而不给我打。
难道师父是想试探一下我们?看看我们这些一开始反对她加入的人,有没有给陈诗羽小鞋穿?师父还真是煞费苦心啊。
到了城东,路变得窄了起来,房屋的排列也更加紧凑,看上去一点儿也没有省城的样子。
在一片居民区里的小路上,停了好几辆警车,数十名警察也分成若干组,在询问着不同的人。
我就觉得对面的苗总家里不太对劲儿。
一个中年妇女倚在墙边,对办案民警说。
她穿着睡衣,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
别害怕,我们肯定会破案的,张大姐。
民警安慰道。
她抖得那么明显,大宝悄悄对我说,肯定是吓得够呛。
这个初春的夜晚,虽然不热,却也不寒冷。
有了新的命案,我们努力甩掉一身疲惫,投入到新的战斗中。
我们围在张大姐身边,开始听她叙述自己报案的过程。
半个小时前,张大姐在家里吃完饭后,舒服地躺在沙发上看电视。
无意中,她瞥见阳台对面二楼的窗户似乎有点儿异常。
这是城郊一片还没有完全开发的地方,集中坐落着一些二层民居。
因为附近很快就要修建高铁站,所以这儿也跟着变得寸土寸金,每一个住户都成了一个富豪坯子。
为了在拆迁过程中获取更多的赔偿,房主们争相把自家的老房子装修得格外精致,相继在原先的院落里搭建了一些临时平房。
远远看去,这一片民居,紧密相连,不分彼此。
省城的人都知道,这一带绝对是藏龙卧虎。
很多有远见的人,不知从哪里打探到了高铁的发展规划,几年前就在这里收购了房子,坐等拆迁升值,然后大赚一笔。
张大姐是这里的原住民,对这里的每一户人家多多少少都比较熟悉。
尤其是住在她家对面的那个苗总家,平时隔着阳台就能看到他们家的动静,因此对这一家四口的情况,张大姐更是了如指掌。
有时候,苗总家卧室的灯光映出小两口卿卿我我、打情骂俏的场景,张大姐更是羡慕地指给自己的老公看。
那一家人总是有说有笑、相亲相爱的样子,简直就像是和谐社会的典范。
可是今天晚上,她发现了异常。
像往常一样,苗总家卧室的灯开着,把雪白的窗纱照得透亮。
可是,在雪白的窗纱上,隐约却有一条斜行的斑影,一动不动的,一直没有变换形状。
张大姐起了疑心,赶紧走到阳台上,这么一近看,她才发现,那斑影竟是一道殷红的血迹!大惊之下,张大姐拉上了自己的丈夫,绕到苗总家的门前。
刚推开虚掩的大门,两具仰卧在客厅的尸体和一大摊血迹就映入他们的眼帘。
张大姐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张大了嘴巴,说不出一句话。
倒是张大姐的丈夫哆哆嗦嗦地拿出手机,拨通了110。
那么好的一家人,怎么就没了呢?这杀手杀谁也不能杀他们啊!在我们那个年代,这就是‘五好家庭’啊!张大姐一脸沮丧,人家都说婆媳关系不好处,这家的婆媳,比母亲和女儿还亲啊。
天天挽着手走路,而且总是谈笑风生的。
和小俞聊天,她还总说自己的命好,摊上了一个疼爱她的婆婆。
多好啊,多让人羡慕啊!怎么都没了呢?对了,警察同志,他们家里,还有活口吗?民警垂着眼帘,摇了摇头,接着问:你和你的丈夫进入现场了吗?这是对报案人询问必备的一条,用以甄别现场痕迹。
没有。
张大姐说。
你们可以进去了。
林涛穿着一身勘查装备从现场走出来,现场通道已经打开了,进去的时候不要踩到白线区域。
几具?大宝总是这个问题。
林涛说:挺惨的,五具。
有什么有价值的痕迹物证吗?我问。
林涛点点头,说:有血鞋印,不过不典型,不能作为排查依据,但是可以作为认定凶手的证据。
那也是重要发现。
我心里踏实了一点儿,案件性质,可有什么看法?不确定。
林涛说,不过现场有翻动,劫财的迹象还是存在的。
好。
我一边穿戴好现场勘查装备,一边招呼还在一旁听民警介绍前期情况的大宝和陈诗羽,一起走进了现场。
现场是个独门的二层小楼,一楼是客厅和餐厅,二楼是卧室和卫生间。
小楼外面还有一排作为厢房、厨房使用的小平房。
主楼里装潢考究,符合一个私企中层领导的品味。
听张大姐苗总苗总地称呼,看来这家的主人应该是个公司老总之类的人。
一楼客厅里仰面躺着两具女尸,衣着整齐,面部都被血液浸染,看不清楚。
根据之前了解的情况,应该是户主苗正的母亲王秀黎和他们家的保姆齐传芝。
苗正和他的妻子以及七岁的儿子都在二楼的卧室中被杀害。
苗正倒伏在卧室的大门口,他的妻子俞莉丽、儿子苗苗仰卧在卧室床的两侧。
大概看了一下尸体的方位,我和大宝重新下到现场一楼,开始逐一对尸体进行初步检验。
虽然面对着五人死亡的血腥现场,但陈诗羽依旧没有露出丝毫胆怯,只是默默拿着那台单反咔嚓咔嚓地拍着。
保姆距离大门最近,损伤位于头顶部。
我小心地扒开保姆头顶的头发,只见创口附近浸染着大量血液,创口看不清,但不像是锐器伤。
王秀黎的损伤也在头部,主要位置是在枕部。
大宝说,大量血染,同样没法分辨创口形态。
既然现场看不清创口形态,我们就不继续翻动尸体了,免得破坏尸体的原始状态。
到了解剖室,有的是时间仔细观察损伤。
我走到王秀黎尸体的附近,看见她脚边的瓷砖上好像有一些痕迹。
我拿过勘查灯,用侧光观察,可以看见瓷砖上有一条拖擦状的痕迹。
痕迹的尾端是鞋底花纹,和死者穿着的拖鞋花纹一致。
这是一条死者形成的蹬擦状划痕。
这条划痕的形态很有意思。
我蹲下来看了看,说,有一条长的痕迹,还有一些小的痕迹,痕迹里貌似还能看见一些拖鞋的鞋底花纹。
林涛,你怎么看?林涛眯起眼睛,说:我看啊,是死者在受伤的时候跌倒,然后脚在地面上蹬擦形成的。
赞同。
我说,死者的损伤集中在枕部,我摸上去的时候,可以感觉到很多密集的创口。
这么密集的创口应该说明死者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被打击的。
所以,她肯定不是站着被打击的,因为站着的时候,身体会自由移动,体位就不固定了。
所以,她应该是趴在地上被打击的,这样就可以解释这个蹬擦的痕迹了。
死者被打击的时候,双腿在地面蹬擦,才形成了这样的划痕。
这个分析有什么意义呢?陈诗羽问。
有意义。
这说明凶手杀完人后翻动了尸体。
我见陈诗羽虚心好学,就用亲切的语气说,咱们发现的尸体是仰卧在地面的,和我们分析的她趴在地上被打击致死的体位不符。
凶手为什么要翻动尸体?陈诗羽接着问。
我摇摇头,说:尸体头部都是血迹,所以我也不敢下什么结论,等尸检完了就知道了。
说完,我沿着现场的数十个血足迹走了一圈。
现场有很多密集的血足迹,方向各有不同。
但是可以看出,鞋底花纹只有一种。
一种鞋底花纹不能确定只有一个凶手吧?我说,会不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凶手买了一样的鞋子来作案的?林涛摇头,说:只有一个凶手。
这些鞋印我都看了,有一个鞋底磨损点的特征是完全一致的。
凶手想伪造这个特征是不可能的。
而且,现场那么多血,如果有两个人,另一个人肯定也会留下足迹。
我点头认可。
仔细看去,血足迹从保姆头部的血泊开始,延伸到王秀黎尸体的头部旁边,然后汇成一趟,向楼梯口延伸。
你们看,这人的步伐多大。
林涛一只脚站在血足迹旁,另一只脚使劲儿往前跨了一步,我得这样跨步,才能完成他一步的步伐。
进击的巨人吗?大宝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
这说明了两个问题。
林涛白了大宝一眼,第一,这个人杀完王秀黎后,是跑着上楼的。
第二,这个人的个子应该很高。
个子高是肯定的。
我说,我也有依据。
哦?大宝抢着问,什么依据?我没有回答大宝的问题,招呼大家再次走上了二楼。
二楼的血足迹更加凌乱,但是仍然可以分辨出,这是同一种鞋底形成的足迹。
血足迹在二楼主卧室的门口开始互相叠加、破坏,说明凶手和被害人在这里有过一个打斗的过程。
但是打斗随着手无寸铁的男主人苗正的倒地而终止。
看足迹的形态,凶手在杀死苗正后,直接进入屋内,把母子二人逼到了墙角后,将其杀死。
在这个逼退的过程中,母子二人都有蹲下来的动作。
头部受伤后,血迹还沿着头部、颈部滴落到了大腿和小腿处的衣物上。
这些流注状血迹的走向,告诉我们母子二人当时都是蹲着被打击的。
而且,母子二人没有任何抵抗。
尤其是俞莉丽的面部,除了遍布的血迹以外,隐约还可以看见泪痕。
因为现场地面光滑、干净,而且遍布血足迹,这给我们对这个现场进行重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我们可以沿着血足迹的方向判断凶手在杀完人后的行走路线,从而判断他这些动作的目的和意义。
林涛沿着地面上的血足迹走着,说:凶手杀完人以后,就开始在屋里翻东西了。
主卧室里的衣柜以及另一个卧室里的衣柜都被翻动了,凶手是用一种很暴力的手段翻动的,几乎衣柜里所有的东西都被凶手拽了出来,然后抛撒在地面。
大衣柜的门上可以看到血手套印,说明凶手是戴着手套进入现场的。
大衣柜里的物品上沾染的血迹,同样也提示凶手是在杀完人后,立即翻动了衣柜。
血足迹从主卧室出来后,开始通往次卧室的方向,凶手同样对次卧室的大衣柜进行了翻动。
从次卧室里出来后,凶手径直进入了卫生间,然后我们就没有找到走出来的足迹了。
这样的足迹现象,说明凶手进卫生间,是为了清洗自己身上的血迹。
林涛说,而且清洗得很干净。
当然,凶手行凶的时候,可能天还没有黑,凶手总不能一身是血地走上大街吧?大宝很能理解凶手的这个动作。
凶手只翻动了死者家的衣柜吗?我拉开床头柜的柜门,里面的物品很整齐。
是啊。
大宝说,电视柜啊、梳妆台啊什么的,都没有一点儿翻动的痕迹哦。
是。
林涛点了点头,然后又使劲儿摇头,不不不,不只是这两个大衣柜。
楼下的冰柜也被翻动了。
翻冰柜?我甚是诧异。
林涛说:你们刚才在楼下没有注意到吗?楼下餐厅一角有一个冰柜,里面的东西,一些水饺啊、包子啊、冻肉啊什么的,都被拿了出来,说明冰柜里面肯定也被翻动过了。
在楼下勘查的时候,因为注意力都集中在地面的足迹上,所以我还真没注意到餐厅一角有一个什么冰柜,更不会注意到这个冰柜里的东西被翻了出来。
这个动作有点儿意思。
我低头沉思。
而且冰柜附近没有血足迹。
林涛说,应该是凶手在楼上清洗完以后,再下楼的。
看来这个案子,你们痕迹检验部门的工作很顺利啊。
我说,至少现场重建是完成了。
现在都七八点钟了,等殡仪馆的同志来运尸体吧。
我们去专案组听听情况后,再去尸检。
龙番市公安局在现场附近临时征用了一家住户搭建的平房作为专案指挥部,指挥部里除了专案组组长和几名侦查员在研究侦查措施以外,其他人都被派出去调查访问了。
主办侦查员知道我们进来,是想知道一些前期调查情况,于是他开门见山地说:死者苗正,三十八岁,名校毕业,是国临科技的技术部主管,是公司的核心管理层。
刚才通过公安内部互联网,我们了解到,之前几天苗正因为涉嫌故意泄露商业秘密罪被我局经侦支队调查,但是没有像样的证据,所以没有抓人。
泄露商业秘密?我摸了摸下巴。
嗯。
侦查员说,有人举报他在秘密出售公司的商业情报,所以进行了例行调查。
苗正的母亲王秀黎,六十六岁,原来是区民政局副局长,退休十几年了,为人和善。
群众反映,她和儿媳妇俞莉丽关系非常好,情同母女。
俞莉丽,三十一岁,自己在网上开了一家淘宝店卖时装,除了出门进货,或是和婆婆一起逛街,其余时间一般都在家里待着。
家里还有一个保姆,五十二岁,刚聘来一个月。
还有就是一个七岁的孩子。
你们那边情况怎么样?林涛说:现场条件很好,我们不仅提取到了物证,还重建了现场。
凶手应该是敲门入室的,因为大门没有被撬压、损坏的痕迹,窗户也都是完好的。
入室后,凶手先袭击了保姆和王秀黎。
可能因为二人呼救,惊动了二楼的一家三口,凶手迅速从一楼跑到二楼,在主卧室门口遭遇苗正,二人发生了短暂的搏斗,但是体力、武器悬殊太大,苗正很快被打死。
然后凶手把母子二人逼退到墙角,逐一杀害。
杀完人后,凶手对两个房间的大衣柜进行了翻动,再去卫生间清洗血迹,然后到一楼翻动了冰柜,最后离开现场。
侵财可以定吗?侦查员问。
我摇摇头,说:翻动的位置比较奇怪,大衣柜、冰柜,这不是存放财物的地方啊。
一般的劫财案件,肯定首选床头柜、梳妆台什么的。
可是这些地方都没有被翻动。
你的意思是说,凶手的这些翻动,是在伪装现场,转移警方的视线?侦查员问。
我说:不能排除。
好的。
侦查员说,我们同样也觉得凶手在现场停留的时间非常短,不像是侵财案件,更像是仇杀。
我们会继续调查苗正的社会关系,尤其是举报他的那个人。
嗯。
我点头说,我也要去检验尸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