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见欢by非天夜翔 > ☆、第134章 治城

☆、第134章 治城

2025-04-03 14:36:19

段岭本以为武独找到他以后会骂他一顿,实在是太不小心了,还害得他中了箭。

对不起。

段岭说,是我大意了。

武独答道:下次当心点就行,是我没看好你,还好你没事。

武独这么一说,段岭更是愧疚得无以复加,想了想,凑过去,又亲了下武独。

武独反而笑了起来,摸摸段岭的头,把粥递给他,那一刻,段岭觉得他有些时候简直像极了父亲。

你骑着奔霄。

段岭说,他们就不看在我……嘘。

武独示意声音小点。

段岭喝了口粥,低声道:不看在先帝爱马的分上,帮你救人么?刚进城还差点被捅。

武独答道:问我这马哪儿偷来的。

段岭一手扶额,彻底无语,武独自嘲道:先前都传是我害死了先帝,可谓是声名狼藉。

对不起。

段岭说。

段岭心里想的是,征北军是父亲旧部,某种意义上也是他的部下,这么对武独,实在太过分了。

武独自然不可能与这些兵痞子一般见识,摆摆手示意无妨。

关你什么事?武独说,把他们都揍踏实了就好了。

他既骑先帝的马,又骑先帝的儿子,自然也不把一群兵痞子放在眼里。

段岭喝了三大碗老姜与嫩鸡肉熬的粥,登时感觉好多了。

吃饱了么?武独问,再来点?我让人杀了一只鸡,这儿什么都贵,像眼下只有鸡吃得起,家家户户都有养。

不吃了。

段岭发现武独做饭似乎有了质的飞跃,武独笑着说:郑彦教的。

这太守府修得挺好看的。

段岭说,城里这么穷,只有府上用这么好的木头。

先前兵变了一次。

武独说,太守被元人抓走后,士兵们在裨将的带领下,把府里头的值钱东西洗劫一空,大部分都拆出去换钱充军饷了。

段岭:……段岭心道师兄弟没说错,邺城果然是个狼窝。

吃饱了该做什么?武独看着段岭说。

想洗澡。

段岭说,淋了雨,身上不舒服。

老爷给你洗。

武独上前抱着段岭,就要亲他的脖子,段岭马上满脸通红,想也知道你要怎么洗,忙道:你伤还没好!别乱来!你快吃点东西。

段岭说。

武独笑着去喝粥,段岭在旁看着他,武独不经意一瞥段岭,说:太守,你好像条小狗儿,天还没亮,得等会儿才有人烧水。

算了,别麻烦人了。

段岭去找了湿布擦身,武独便放下碗,脱段岭的衣服,一边给他擦身,一边伸手乱摸,两人亲吻缠绵。

好一会儿,段岭再三要求,武独才只得忍着,等伤好了再说。

天亮了,段岭还未整理好心绪,武独箭伤未愈,面前已有排山倒海的麻烦事正在等着他。

这天他走马上任,面前全是超出他能力的事,一件比一件离谱,首先要做的,就是赔老百姓的一百二十头牛。

其次则是提防拔都与元人随时可能来推倒他的城墙,杀他的百姓,抢他的麦子,烧他的村庄。

再次就是准备一万八千两白银,给父亲的老部下们发钱,否则他们就会推翻他的统治,铲平太守府,拆他的梁搬他的柱,把木头拿去生火,说不定还会抓他去犒军。

最后,是准备五万石粮食,否则今冬无法度过,北方的难民一来,大家都会在寒风里饿死。

当然段岭自己是不会被饿死的,武独会去抢东西给他吃,实在没东西抢了,他还可以吃武独……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新来的太守与校尉,一个主内,一个主外,看看他们到底要怎么办。

库房里空空如也,城墙急需修缮,元人弃了营地,下落不明,料想正在四处打劫。

而关于拔都的事,武独一句也没有问,段岭不禁好奇。

不过在这点上,武独还是很聪明的,不怎么提无关人等。

也许也正是因为自己很少提到拔都的原因,武独还没有生出什么提防之心。

希望拔都不要再来了,段岭心里叹气,怎么最后变成了这样呢?林运齐与孙廷各坐一边,余下则是跟着他来的王钲、严狄这些自己人。

武独则穿着一身蓝色的袍子,敞着胸膛,依旧像在丞相府一般,懒洋洋地坐在段岭身侧的榻上,望着外头的雨想事情,兴许是在想怎么收拾邺城的军队。

孙廷坐在一旁,看看武独,又看段岭,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却又无法开口,眼里流露出明显的担忧。

这个太守就算说不上是他请来的,也是因他而来,能办好事情吗?段岭知道孙廷在担心什么,无非是觉得他太小了,根本处理不好邺城的事。

然而,当官治城就像学武练拳一样,各有各的修为,各有各的功夫。

会当官的人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心里一定是清楚的。

段岭开始办他的第一件事了,说:王钲你到衙门去,主掌刑罚审判,让余人都到衙门办事,拿着任命状去,这就去吧。

林运齐虽是功曹,人事任命上还是得听段岭吩咐,便提笔记下。

王钲朝段岭领命,前去上任。

管钱的没来。

段岭说,运齐先替我管几日库房,好做清点,历年亏空,结余,都翻一翻。

林运齐也领命去了。

段岭朝孙廷说:孙廷,你我也算有缘,府上就交给你了,你去挑十名弟兄,暂充当府上护卫一职。

段岭看了眼武独,武独还是看着雨出神,段岭知道他听见了,事实上有武独在,府上有多少守卫,对他来说都无所谓。

孙廷说:大人,您不知道老兵们的脾气,就这么带进来,万一冲撞了大人您……不碍事。

段岭说,去吧,愿意来府里任职的,月饷加二十斗。

孙廷便也领命去了。

严狄。

段岭想了想,说,给你三天时间,看看城墙,入秋前须得加固,城外战壕、拒马桩也得翻修。

除此之外,箭楼、城关、城栅、哨楼,如何修,需多少钱,多少人,全部开出单子,交给运齐。

征人修建,要多少人,工期几日,交给武独。

严狄答道:是。

段岭又说:再找运齐要十两银,可请城内将士们喝酒。

严狄也领命去了,剩下段岭与武独两人,一时默不作声,只有段岭在翻上一任太守记下的政录。

政录由太守自己或让刑名记录,记下他每天做了什么事,行政如何,段岭翻了一会儿,突然想起一事,问:这前任太守没家人吗?不知道。

武独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了吧。

段岭哭笑不得,武独从沉思中回过神,说:组亲兵做什么?还得多出二十斗米。

段岭答道:咱俩新官上任,平日府里头做什么,说什么话,外头的人都不知道。

组十名亲兵,他们成天在府上走动,知道我是什么人后,定会出去外头说。

军营里消息传得快,尤其兵痞子们,总会相告,这么一来,也免得个个猜来猜去。

段岭知道要取信邺城人,必须做的事就是让他们来看,知道他在做什么,这样大家才能放心。

嗯。

武独说,不过亲兵来了,就不好对你动手动脚了。

段岭打趣道:你真想当着亲兵的面动手动脚,我一来打不过你,二来亲兵也打不过你,这整个邺城里没人打得过你,你要当着谁动手动脚,还不是由着你喜欢。

武独正在喝茶,噗的一声喷了出来,脸上带着红晕,本想调侃段岭几句,反而被他给揶揄了。

不片刻,孙廷带着十人进来,朝段岭与武独行礼,武独只是扫了一眼,便不说话。

孙廷给他们排了轮值,日夜五人更替,两人在外头守着,两人巡逻,一人在门外听吩咐跑腿。

段岭十分满意,让孙廷找林运齐去记册。

林运齐清点过库存回来了,果然与武独说的差不多,官库里头分文不剩,官中还欠着百姓的不少白条。

府上值钱的东西都被卖了,茶盏还剩下两个。

太守是光棍吗?段岭觉得不大可能。

太守有四个小妾。

林运齐说,三个与当兵的私奔了。

一个卷了细软去跟了山贼。

正房是琼州人,听得太守失陷敌营,便带着儿子,让人护送她回娘家去,路上没消息,也不知去哪儿了。

段岭心道当真是树倒猢狲散,说:看来吕大人在位的时候,搜刮了不少民脂民膏啊。

林运齐万万没料到段岭就这么把大实话说出来了,尴尬道:那个,王大人……这儿还有不少借条,乃是吕大人生前……不,在府里的时候,百姓找他借的。

看来是这样。

段岭道,欠着老百姓的钱,还要放高利贷出去,啧啧,这生意做的。

林运齐这人圆滑,段岭也不说什么,接过库单,里头全是朱砂写的赤字,还有一摞白条。

林运齐说:借款倒比白条多,想必是抵得过来的。

段岭想了想,说:咱们带来的钱粮,按俸禄算,也有两千石吧。

路上没花多少。

林运齐答道,您与校尉将军都是正四品,共两千二百八十百石,折算为银是一千一百两。

太守与校尉为正四品官,段岭领一千一百石的年俸,武独因为是校尉将军,多了一项盔甲与兵器折旧,多发了八十石,最后折成了一千一百两。

官中支一千两出来。

段岭说,先把吕大人欠的白条偿清。

至于借据……段岭看武独,武独瞥段岭,莫名其妙道:你看我做什么?段岭无语了,只得说:你们都退下。

亲兵刚来,就要左右退散,段岭先前说好的开诚布公,只得先关门谈几句。

过了一会儿,段岭谈妥,众人又都进来。

孙廷。

武独说,你拿着这些借据,到正街市口处,召集百姓,当众给烧了。

孙廷十分惊讶,林运齐也猜到了,便笑着点头。

孙廷说:那大人吃什么。

老爷说了算。

段岭说,不必替他发愁,记得说是校尉的主意。

孙廷马上道:小人替全城的百姓谢过将军!孙廷走后,林运齐说:大人……一年八十两。

段岭说,省着点儿也够吃了。

林运齐说:不,大人,下官只是提醒一句,还得想办法,还百姓们的牛。

段岭心道差点忘了,说:我再想想办法吧。

一头牛三千钱,折成二两八分银子,段岭颇有点头痛,还得另外想办法。

武独道:牛是我借用的,不关太守的事,到时我去替他们耕地,耕时叫我一声,把犁给我套上。

段岭忍不住笑得直抽,林运齐知道武独不过也是开玩笑,说:想必校尉将军是有盘算的。

就白提醒一句。

段岭知道武独嫌林运齐话多啰嗦,便打发了他,让他去歇着,今日应当没什么事了。

武独问:办完了?暂时办完了。

段岭说,还得想想办法。

那轮到我了。

武独说,外头那跑腿的,把两名裨将叫进来,提醒他们备好跌打伤药,有什么祖传护心镜和铠甲,好东西都招呼上。

再传两个跌打大夫,备好担架,去院子里头候着。

本将军明人不说暗话,要打人了。

段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