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南王回朝,对于京城都是一件大事。
暂不论镇南王依旧没变好的性子, 但, 镇南王是个有本事的人哪。
哪怕脾气臭,这也是个有本事的臭脾气。
当然, 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纵是有些本事,但,脾气太臭。
于是, 宫宴第二日便有镇南王因功倨傲的话传出来。
镇南王并不知此流言,当然, 就是知道,依镇南王的性子,也不会在意。
他现在正将自己收拾得貌美风流、瑞气千条,看儿子也是一身精神漂亮的小红袍子, 心下很是满意,再瞧一回宝贝闺女, 便与妻子道,我们去看祖母啦, 你去宫里吧。
李镜听到这不满中又带着一丝得意的口气,都无语了。
李镜道,我去宫里请个安就回来。
哼哼~自己看着办吧。
秦凤仪哼唧两声, 一手抱着闺女一手牵着儿子, 身后带着侍从丫环嬷嬷, 便昂首挺胸、浩浩荡荡的出门去了。
秦凤仪一向与岳家关系亲近, 昨儿打发人送了帖子过来,今天李老夫人早就等着哪。
连李二姑娘李玉如也一大早就带着孩子过来了,听着仆妇跑过来通报,李老夫人连忙起身相迎,景川侯夫人扶住婆婆,一大家子接出院门,就见秦凤仪抱着闺女带着儿子过来了。
秦凤仪生得好,早先便是商贾子弟时,李老夫人就很喜欢他,不为别个,就因为秦凤仪待自家孙女心地真诚。
且自从成亲后,秦凤仪与岳家愈发亲近,纵是现在两个孙女婿,李老夫人说是一般看待,心下到底是更偏秦凤仪的。
如今好几年未见,李老夫人瞧着孙女婿,再看看大阳、抱着的大美,高兴的险没掉下泪来。
秦凤仪还是笑嘻嘻的模样,上前道,祖母是不是太想我啦,都现来迎接我啦。
景川侯夫人笑弯了眼,昨儿晚上老太太就念叨着哪。
丈母娘有没有想我?如今再回京城,兴许是好几年没见的缘故,秦凤仪觉着,纵是后丈母娘也不觉着讨厌了。
景川侯夫人笑,能不想么。
想你跟阿镜,还有孩子们。
没见到李镜,不由问,阿镜呢?秦凤仪道,别提了,她又进宫去了。
我先带着孩子们过来。
又与两个小舅子、小姨子们相见。
李老夫人满脸笑意,咱们进屋说话,大美还小,别吹了风。
于是,一众人到了李老夫人的屋里说话。
到了屋里,仍是请李老夫人往正座的榻上坐了,秦凤仪请安就是一揖,倘是磕头,必然会叫李老夫人不安的。
大阳一向是跟他爹学的,他抱着小拳头也一揖,奶声奶气的,给曾外祖母请安。
又给后外婆揖了一个。
李老夫人高兴的了不得,令人拿了一对羊脂玉的玉麒麟给了大阳,景川侯夫人给的便是文房四宝,还有两位舅舅、两位小姨,都有东西给大阳,大阳来外祖母家一趟,竟收到这许多礼物,心下很是高兴。
大美也得了许多东西,虽则大美现在只会说外星话,就是请安问好也是嬷嬷抱着来的,这头一回见面,也不能少了见面礼啊。
秦凤仪把礼单送上,道,都是我们南夷的土物,给祖母的。
李老夫人令老嬷嬷接了,道,你们回来就好,千里迢迢的,还要载这么些东西,岂不费事。
费什么事啊,本就也要带很多东西回来的。
秦凤仪道,我们这也好几年不回来了,别看我们南夷地方偏僻些,真正是个好地方,一年四季鲜花鲜果不断。
祖母你去住些日子吧,夏天比京城凉爽,冬天穿件夹衣就好。
大阳在一畔学话,是啊,曾外祖,特别好。
然后,那一脸小真诚的模样哟,逗的人直笑。
李老夫人很是喜欢大阳大美,直夸两个孩子长得好,大阳又把妹妹长得好看全因他给妹妹取名儿取得好的缘故说了一通。
屋里还有李二姑娘的儿子柏小郎,柏小郎才一岁多,也是个白净可人的孩子,只是有些瘦了。
秦凤仪一向喜欢孩子,抱了抱柏小郎,道,得叫孩子多吃饭才行,小郎太瘦了。
看他儿子,多肥壮啊。
李二姑娘道,如今已是好多了,换了个奶娘,这个奶娘得奶好。
这么大还要吃奶啊。
秦凤仪颇觉惊奇,大阳一周多就不吃了。
李二姑娘不由道,不吃奶吃什么?吃饭呗。
秦凤仪道,大阳六个月时,除了吃奶,就能一天一小碗蛋羹,七八个月时就能吃拌了鱼汤的米糊。
慢慢的就是吃饭多,吃奶少了。
孩子不能总是吃奶,得多吃饭才长得壮实。
秦凤仪如是与二小姨子交流养孩子心得。
李二姑娘想了想,我家小郎平日里也能吃蛋羹,就是吃得不多。
得叫他多吃些米粮,总喝奶怎么成啊。
孩子长牙的时候就喜欢咬东西,为什么长牙啊,长牙就说明会咀嚼能吃东西了。
而且,五谷养人,多给小郎慢慢的添些软烂饭食,就能壮实起来了。
秦凤仪觉着,二小姨子平日里不错,每年侯府捎东西,二小姨子都会有自己的一份捎带,所以,在养孩子这件事情上,秦凤仪也就不跟二小姨子藏私啦。
李二姑娘笑,那回去也给我们小郎试试,他以后有大阳这样壮实才好。
那是!秦凤仪在养孩子上是很得意地,他道,不是我吹牛,大阳到现在,一个喷嚏都没打过。
这么壮实,都是我养的好。
大阳便跟着道,就是就是!柏小郎其实也会走路了,就是走不结实,大阳带着柏小郎去看了回自己妹妹,问柏小郎,我妹妹好看不?柏小郎很乖的点头,大阳就很满意了。
孩子们去玩儿了,大人们说些自己的话。
景安帝在宫里处理完奏章,心里却是记挂着孙子孙女的,吩咐马公公一声,镇南王妃进宫来了,把世子郡主抱来朕瞧瞧。
马公公早打听了镇南王妃进宫之事,硬着头皮道,听说,只是王妃进宫请宫,未带世子、郡主。
景安帝想着秦凤仪素来不喜慈恩宫,亦是无奈,便与马公公道,你跑一趟,把世子郡主接进宫来,朕还没见过孙子、孙女哪。
马公公领命而去。
结果,秦凤仪正在岳家说的高兴哪,马公公就来了,待马公公说明来意,秦凤仪立刻就要冒火,李老夫人拍拍秦凤仪的手,先一步道,既是陛下有召,这就去吧。
咱们有空再说话是一样的。
景川侯夫人反应虽慢婆婆一拍,亦是道,是啊,大阳大美还小,大姑爷带着孩子们一道去吧。
秦凤仪看马公公面露祈求之意,想着马公公虽则是那人身边的内侍,到底也没得罪过自己,秦凤仪不至于迁怒,他是一万个不想见景安帝,却着实不放心儿女,只得应下此事,与李老夫人道,待明儿我再过来陪祖母说话。
李老夫人笑,好,好。
要亲自送秦凤仪,秦凤仪哪里肯,让二小舅子三小舅子送他罢了。
马公公出门很仔细,知道是要接小世子小郡主,出宫时就带了车马,秦凤仪带着儿女上车,一路进宫去了。
景安帝见秦凤仪竟跟进宫来,还道,唉哟,你可是稀客。
秦凤仪道,我是不放心大阳大美。
天下父母之心,多是如此。
景安帝一见大阳便喜欢,隔辈亲不说,大阳长得也很符合中老年祖父母辈的眼缘,大胖孙子,偏生还不是那等痴肥,要景安帝说,就是一脸的福相。
景安帝道,这就是大阳吧。
大阳点点头,大概是景安帝自居高位多年,自有威仪。
小孩子其实最是敏感,大阳不禁看向他爹,他爹道,这是陛下。
大阳顿时睁大了眼,一幅恍然大悟的模样,道,原来,你就是我祖父啊!景安帝大乐,是啊,过来,给祖父看看。
秦凤仪就见他儿子颠儿颠儿的跑了过去,三两下蹿到景安帝膝上,稀奇无比的跟景安帝说起话来。
秦凤仪险没吐了血,心说,这是谁教的儿子啊!这小子,你可真不像你爹的儿子啊!没傲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