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大将军人选

2025-04-03 14:23:54

秦凤仪第二天在议事厅正式介绍了傅浩给大家认识, 同时也见到了桂韶。

桂韶人并不高, 个头儿还要稍矮秦凤仪些,脸颊瘦削, 面貌亦无甚特别, 但, 一双眼睛镇定明亮, 看得出是个坚毅之人。

秦凤仪免了桂韶的大礼,笑道,我对杜大人是久闻其名,未见其人。

桂韶有些意外,他倒是听闻过秦凤仪的名声, 并不是因秦凤仪曲折离奇的身世,而是在三年前任满回京等待新职司时, 听说过秦凤仪, 彼时秦凤仪乃新科探花,还是名满京城的凤凰公子。

当然,桂韶的性子,不可能对什么神仙公子感兴趣, 他认为, 那都是些无知女娘们吃饱了撑的对着个美貌男子就发神经。

桂韶会听过秦凤仪的名声, 一则是因为秦凤仪当时在京城的名声就不小;二则便是因为, 都说秦凤仪的探花是靠脸得来的,名不符实。

至于别个印象,就没有了。

秦凤仪则是说出了两人的渊源, 道,当年桂大人是豫州按察使回京等新缺,还有老章、两湖的薄按察使,你们仨碰一块儿了。

老章当年原想谋的是国子监祭酒的缺,还有两个缺,一个是扬州的巡盐御史,一个是南夷巡抚,当时有人嘱意桂大人任南夷巡抚、老章任国子监祭酒,薄按察使就是巡盐御史的缺了。

我当时在御前碰巧听说这事儿,我就觉着,简直一塌糊涂。

巡盐御史是天下有数的肥缺,事关盐课,必要清廉忠正之人方可。

国子监不过是教书而已,找个学问好的便是。

至于南夷巡抚,南夷偏僻,地方也穷,必要精干之人。

后来,陛下便点了老桂你为巡盐御史,我那会儿跟老章熟,老章来了南夷。

薄按察使转任国子监祭酒。

因是御前之事,倘不是秦凤仪说出来,不要说桂韶,就是章颜也不知这般具体。

章颜还以为当年就是秦凤仪在御前多话,把自己弄到南夷了呢,没想到还有桂韶这里的渊源。

秦凤仪笑望向桂韶,可见咱们有缘,你与南夷也有缘,终是过来南夷。

桂韶不擅言辞,只是微一躬身。

秦凤仪道,自从我来了南夷,南夷这里就成了天下官员最不愿意过来的地方,去岁李安抚使致仕回京,朝廷先是派了一位杜安抚使,结果,杜安抚使还没接到朝廷的旨意,只闻一风声,就摔断了腿。

又派了一位林安抚使,这位林安抚使更倒霉,刚接了户部的调派文书,家里母亲病重,因要在母亲床前守孝,也没能过来。

自此,咱们南夷安抚使的位子就空了下来。

如今,调派了桂大人来,桂大人哪,你在巡盐御史的位子上得罪人得罪的不轻啊。

桂韶道,下官在其位谋其政,只要依律依法行事,再如何也得罪不着下官。

要是想别个,下官不聋不瞎,自不能坐视。

咱们南夷虽偏僻,需要的正是老桂你这样的能臣啊。

秦凤仪倒很喜欢桂韶,问桂韶,刚你来的时候,我微服出巡,沿路看了看,就没见着你。

如今安抚司的差使还能做得惯吗?桂韶道,臣也是刚入手。

有什么难处,只管与我讲就是。

秦凤仪温言和语,虽则在桂韶看来,这位亲王格外年轻了些。

但,听亲王殿下说话,就知道这位殿下是个明白人。

而且,也解了桂韶先时疑惑,当年桂韶在豫州按察使上任满回京等待新缺,他在豫州大涝时,因有粮商轰抬粮价,一边儿是饥饿的受灾百姓,一边儿是粮商借机渔利,桂韶几番去商量,让粮商们降一些价钱,好活人性命,结果这些粮商,把麸糠卖的比平日的大米还贵。

桂韶一怒之下,连斩十一颗人头,这件事当时闹到了京里,但陛下赦他无罪。

不过,桂韶也晓得,怕是没什么好差使了,结果,他竟得了当年的第一肥缺,扬州巡盐御史。

这其间缘故,不要说桂韶,他还寻了些旧交打听,也没打听出个所以然。

如今方知还有此等缘故。

秦凤仪与桂韶多说了几句,不使他冷落,之后便开始处理政务。

桂韶发现,这位亲王与他所见的任何一位殿下都不一样,好吧,桂韶拢共也只见过秦凤仪这一位亲王。

不过,桂韶的意思是,秦凤仪的理事风格,与他所想,大有不同。

完全不是官场上的打太极啊,或者拖拖拉拉的处事风格,秦凤仪极有决断,基本上大家所禀的事,他这里都有主意。

赵长史禀过近些天的一些事,之后章巡抚道,如今南夷城与凤凰城的织造局都建了起来,义安知府、敬州知府来函说,他们那里蚕桑的妇人极多,每年的丝也能卖出不少,只是当地百姓不懂纺织,百姓们只能是缫丝来卖,得利便少。

他们想着,能不能着几个手巧的妇人,过来织造局学一些纺织的技艺。

秦凤仪想了想,道,阿悦,纺织局的事一直是你管着,你怎么说?方悦道,要是说缂丝、缭绫这种,没有个十几年的功夫,是学不来的。

倘是小作坊类的寻常的绸缎纺织技术,应该简单一些。

这些在江南亦不算什么机密,我可问一下织造局的织工,倘是有人愿意来学,可传受一二。

秦凤仪道,独木不成林。

光有织造局,规模还是小。

每年自两湖、自江浙过来的绸缎不知有多少。

只是,教会几人、十几人,又有何用,仍是单打独斗,成不了规模。

这样,让他们写个计划书,与其择几个妇人来学,他那里不如看当地怎么办个织造的作场。

不论是织机,还是技术,织造局都可以提供。

但有一样,不能让织造局白出工,前三年,每年三成纯利,要给织造局。

章颜与方悦便明白秦凤仪的意思了。

阿钱族长连忙问,殿下,咱们土人也一样不?如今各族长都学了汉话,虽则说的不大熟练,说得慢些,也能听得明白。

秦凤仪笑,自然一样。

几位族长彼此叽哩咕噜的用土话商量了一阵,各个都面露欢喜之色。

待议事完毕,大家各自退下。

傅浩不愧才子之名,没几天就给了秦凤仪第一个建议,那就是,秦凤仪麾下人职司混乱。

傅浩道,如李宾客与方宾客,李宾客既要管着军中兵械置换之事,还要管着瓷窑之事。

方宾客既要管着劝农耕种,又要兼管织造局之事。

岂不混乱?秦凤仪倒没想过这事,秦凤仪道,刚到南夷时,事情多人少,就是有件事出来,看谁闲着就是谁了。

遭遇到傅浩不大赞同的小眼神,秦凤仪立刻拿出一幅要认真纳谏的模样,依老傅你说,要如何?不妨让李宾客全权负责军备后勤之事,方宾客负责瓷窑、织造局、以及殿下其他生意上的事。

傅浩没好直接说走私事宜。

这样也好。

秦凤仪道,老傅,军中你要给我想个法子?臣看军中井井有条。

不是这个。

秦凤仪让傅浩坐下说话,与傅浩说了自己的难处,现在咱们这里,有冯将军麾下的两万兵马,冯将军官居从二品。

还有潘将军,潘将军居从三品,带的是我的一万亲兵。

另则就是三四万土兵。

土兵们一支是由严大姐与阿金带领,一支是阿花族长亲领,另一支是阿泉族长亲领。

他们呢,各有各的长处,只是,少一位大将军哪。

傅浩先问,殿下的意思呢?要论战功,先时两场对山蛮之战,都冯将军打赢的。

潘将军当时驻守凤凰城,没赶上。

土兵更是刚下山。

土兵这里,我原是想严大姐给带着他们,但阿花阿泉那两支不同意,土兵就此分成三支。

我要是硬指派一人为大将军倒是容易,也能把其他人压服下去,但,只怕他们是面服心不服,就不美了。

秦凤仪道。

傅浩道,殿下真是当局者迷。

臣也听赵长史说起过两场对山蛮之战,第一次能战胜山蛮的象军,是因为殿下提前命工房制出了床弩。

第二次大胜山蛮,是因为殿下将计就计,使山蛮误以为城中军备空虚,进而偷袭,就此中殿下之计。

臣说的可对?甭看秦凤仪平日里颇为自大,傅浩这样直截了当的夸他,他很有些不好意思,这不过凑巧罢了。

如何能是凑巧呢?如果是臣,山蛮久不与南夷有战事,又是刚来就藩南夷,桩桩件件的事,都要处理,如何就能想到先防备山蛮呢?傅浩道,殿下也知现下军中想择一大将军不易,既如此,殿下何不亲自担任大将军一职!殿下封南夷,原就军政自理!我?秦凤仪吓一跳,连声道,我只学过些花拳绣脚,武功很平常。

再者,不要说杀人,我实话与你说,我连只鸡都没杀过。

傅浩微微一笑,天下善战之人,如孙武,不良于行,世人皆称一声兵圣。

杀鸡的,那是厨子。

依臣看,这大将军一职由殿下兼任,最恰当不过!让我想想,唉哟,我得想一想。

傅浩心下好笑,殿下慢慢想吧。

要是拿不定主意,不妨与王妃商量一二。

秦凤仪翻个大大的白眼,知道什么,大事都是我做主,王妃怕我怕的不行。

秦凤仪是得跟他媳妇商量一下,李镜听着傅浩出的这两个主意,点头道,果然是有真才实学的。

秦凤仪问他媳妇,媳妇,你说,我成吗?这有什么不成的?并不用你上阵杀敌,就是应个名儿。

李镜道,你想想,眼下这几位将军,带手下的兵还好,可一旦做了大将军,先不说其他人能不能心服,就是让他们谁带十万大军,谁能有这样的本领呢?我看,傅长史说的对,这事儿还就得你来。

我也没带过兵啊。

并不是就冲锋陷阵,主要就是,你给他们拿下主意,譬如,这攻城,谁负责什么,给他们分一下职司。

至于如何做战,不必太拘泥,说他们自想去就是。

这样,你坐了大将军之位,一则省得底下人再争此位,二则,他们也能心服口服。

李镜道,你觉着如何?秦凤仪摸摸没毛的下巴,让你这么一说,倒也不是难事。

本来就不是什么难事。

李镜笑道,我虽未带过兵,听我父亲说,不过‘进退’二字而已。

岳父打过仗,说的轻松,哪里有这么容易的。

秦凤仪道。

先试试吧。

秦凤仪实在是想不出个大将军人选,也只好自己亲自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