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画

2025-04-03 14:23:53

秦凤仪这本奏章, 景安帝令程尚书看后, 又给郑老尚书看了看,君臣三人很奇妙的没有就秦凤仪的奏章做出什么讨论,像秦凤仪说的,秦凤仪在南夷敢用这法子。

是因为,秦凤仪有这个本事,他虽则就藩年头短, 只看秦凤仪已经两次击败山蛮来犯, 就知道秦凤仪本事如何了。

秦凤仪能掌控好那些商贾,而且,凤凰城只是一座小城,再者,秦凤仪奏章就能写这么长,可见此事具体施行时多么的复杂。

这件事, 有其特殊性所在, 但也像秦凤仪奏章中说的那般, 绝不适宜全国推广, 一个搞不好,就要砸锅的。

但,并不是没有借鉴性。

再者,秦凤仪那等非同寻常的天资, 简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大家现在对于南夷众说纷纭, 去过的都说南夷大变样, 起码不是传闻中那般偏僻穷困, 但,还有许多人对南夷依旧停留在以往穷僻的印象。

当然,大家对秦凤仪也是褒贬不一。

尤其与工部翻脸之后,都没人敢去南夷了,生怕秦凤仪这喜怒无常的再把大家伙儿留南夷享福。

这回的鲁侍郎,也是户部性情最好的侍郎啦。

不过,与秦凤仪的坏脾气相对的就是他的天资,真是个神人哪,秦凤仪还说在徽州三天三夜才想了个建新城的主意,好像挺不容易一般。

天哪,搁别个人,三年能有这主意不?还有人以前觉着秦凤仪建新城那事儿就是发梦,结果,人家原来是早有打算哪。

程尚书与郑老尚书都未多言南夷之事,一则是南夷此事没有可复制性,二则便是,秦凤仪委实太过出众。

这样的出众,若身为太子,大家自然乐见其成,便是景安帝,想来也不必失眠了。

可,秦凤仪如今是藩王,而且,是这样有本事的藩王。

偏生,他还不是庶出!是的,当年柳王妃离宫,这些年,朝廷也没有追封柳王妃,但,没人敢说柳王妃之位不正。

这是先帝为陛下名媒正娶的嫡妻。

而且,柳王妃当年没离宫的话,估计立后当真轮不到她,秦凤仪便是长于宫闱,也就坐实了庶皇子的身份。

偏生,柳王妃离宫了,秦凤仪做为平民在宫外长大。

不得不说,秦凤仪的命运,仿佛天意注定一般。

这原就是个扬州城的纨绔,结果,据说做一神梦,梦到娶媳妇,媳妇就是景川侯府的大姑娘。

秦凤仪与景川侯府的这桩亲事,尤其秦凤仪的身世曝光之后,不是没有人怀疑是景川侯府的阴谋。

可想一想,也不对,要是景川侯早知秦凤仪身世,先不说景川侯素来忠心,便是景川侯有意瞒了陛下,死活要叫闺女嫁皇子。

但想想也不对啊,当初秦凤仪来京城求亲,景川侯对他的为难,大半个京城都晓得。

当初,景川侯提的两个条件,也就是秦凤仪这等天资,硬是由个纨绔中了探花,不然,这亲不能不能成都得两说。

还有方阁老,当初举荐册平氏为后,就是他第一个上的奏章。

虽则两家皆有子弟在南夷,但据说,去岁秦凤仪打发人送桔子来京城,就这两家得的桔子是酸的。

可想一想,秦凤仪这命运,若说他运道差,明明皇子,流落民间,可其后转折,犹如神助!殿试时就与陛下看对了眼。

那么多的新科进士,陛下喜欢秦凤仪喜欢的,不少积年老臣都觉着吃醋。

可如今想想,未尝不是父子天缘。

虽则秦凤仪这性子,知道自己身世后,与陛下翻脸。

但,父子就是父子,秦凤仪最终就藩南夷。

而秦凤仪的身份,在朝一直没有个定论。

还是那句话,当初,柳王妃不离宫,秦凤仪必是庶子无疑。

柳王妃离宫而去,秦凤仪的出身,不论如何,也算不到庶子上头。

何况,秦凤仪便是不论出身,他还有这样非凡的资质。

不要说皇帝陛下,不要说程尚书这自来便与秦家有渊源的,就是郑老尚书这样老成谋国之人,也不由多为朝廷的未来想了想。

郑老尚书正在家里思虑朝廷的未来,卢尚书就气哄哄的过来找他了,卢尚书气的,一脑门子汗,进门先吃两口茶,连声道,不像话不像话!郑老尚书知道卢尚书的性子,问,这是谁气着你了。

卢尚书道,别提了,真是不成体统!郑相有没有去看镇南王府那个典仪官办的书画展。

还没有,听闻有吴道子的画,书圣爷爷的字,其他亦皆是古今当世名家。

郑老尚书道,你不是最爱书圣爷爷的字吗,如何气成这样!郑相不晓得,非但是我,薄祭酒险背过气去。

卢尚书道,很不成个体统,既是书画,当以高雅为宜,还是国子监那样满地书香气的地方,隔壁便是至圣先师的贡院,结果呢,竟有一屋子二十四幅美人图。

国子监那些个小子们,人山人海的,没几个看书圣爷爷的,都他娘的去看美人图了。

卢尚书说着,眼里恨不能迸出火星子来。

郑老尚书心平气和道,美人图也没什么呀,京中多少才子擅画美人图的,翰林中亦有学士擅此道。

那是郑相没看那个什么典仪展出来的美人图,或嗔或笑的,很不文雅庄重。

国子监是学子们修身念书之地,岂可用这些女色惑乱学子们的心志。

卢尚书言语间很是郑重。

郑老尚书一笑道,一幅画罢了,倘因一幅画便乱了心志,这学子也不过如此了。

还有荒唐事儿呢,画中女子,色相妖艳则罢了,竟还介绍说,都是南夷寻常女子,还说六月南夷有什么狗屁佳丽节,吃荔枝,赏佳人。

卢尚书道,今儿我家孙子出去吃饭,还拿了张妖妖娆娆的画儿回来,尺方大小,中间印个美人,旁边印的是那个什么佳丽节的事儿。

把我气的——卢尚书说着,又气了一回,道,郑相,这事儿你得管啊。

再这般下去,岂不坏了凤殿下的名声。

郑老尚书拈须道,这明摆着殿下是要吸引有才之士去南夷啊。

他要是管,反是坏了凤殿下的事吧。

但也不好用惑乱色相的法子啊。

卢相看到的便是书圣爷爷的墨宝,心中有色,看到的才是色。

郑老尚书道,万事开头难,哪怕是有些好色之人想见见南夷的佳人,过去了也能多花销几个,叫南夷的商家多赚些呢。

可这样的好色之徒,有才的能有几个?千金买马骨,慢慢来呗。

郑老尚书劝卢尚书,消消气,为着几张美人图,也值得生这么大气。

你要不放心,放你孙子过去瞧瞧,看看佳丽节到底是个什么节?卢尚书连忙道,我孙子还小呢,万一进了妖精窝,可如何是好?如何会是妖精窝哪,凤殿下惧内之名,天下皆知,他那里能有妖精窝,我都不能信。

卢尚书一向主张女子要贞静温柔的,想到这谭典仪办的这堵心的南夷书画展,不由道,我看,王妃就是管得松的!该同景川侯说,让李王妃管得再紧些才好。

省得时不时就做出这种引得物议的事儿。

卢尚书倒是没看秦凤仪那致京城土鳖书的奏章,但,卢尚书总觉着,秦凤仪要是能把性子改得正常一点儿,就再好不过啦。

卢尚书这时在与郑老尚书说南夷书画展的事儿,景川侯府李老夫人与儿媳妇,还有三孙女,也在看画儿,倒不是美人图,是大阳与寿哥儿俩人的画儿,秦凤仪找赵长史给画的,李老夫人瞧着画上的俩大胖小子的就乐的见牙不见眼的。

景种侯夫人笑,寿哥儿这也有一年没见了,瞧着长大不少。

阿阳更是长高这许多,离京时还是抱着的奶娃娃哪,看这养得多好啊,比寿哥儿小时候还肥壮哪,一脸的福相。

李老夫人笑,是啊,还是像阿凤多一些。

李三姑娘玉如道,鼻子像大姐姐。

景川侯府一家子在看画儿,宫里景安帝与景川侯也在看画儿,这一幅便是大阳自己的画像了。

是李镜令谭典史一并送来的,还有给景安帝写的信,当然不是秦凤仪写的,是李镜写的。

秦凤仪那犟头,现在跟景安帝没什么正常的情感交流了,李镜看他一时半会儿是回转不了的,李镜自有主张,便给景安帝写信,一则问侯请安,二则说了许多大阳和阿泰的趣事。

其实,画儿也是送了两幅,还有一幅是阿泰的画像。

这年头,自然是孙子更亲了,尤其还是大阳。

画与信都是谭典史先送到侯府,景川侯看过闺女给自己的信,把一箱子东西带进了宫。

景安帝与景川侯道,大阳这孩子的名儿还是朕取的哪,这孩子,当时他们就藩,这孩子才六个月大,朕真是舍不得,朕原想留这孩子在身边,可一想凤仪那狗脾气,也没提。

景川侯心说,您没提真是对的。

景安帝很是欣慰,当初,朕就看阿镜很好。

她与大公主一道长大,小时候在太后宫里,才这么一丁点儿的高。

说着,还比划了一下,再次夸李镜,这个儿媳妇,娶得好。

景安帝细端量着孙子的画像,眼睛里笑出光亮来,瞧瞧大阳这孩子生得,眉眼像朕,鼻梁像你啊,景川。

景川侯无语片刻,方干巴巴应了声,是。

心说,鼻梁像自己是真的,眉眼根本不像陛下好不好~好吧,反正,陛下怎么说怎么是吧~宫里自来没什么秘密,李镜送了大阳的画像给皇帝陛下的事,平皇后没几天也知道了。

平皇后与儿媳妇小郡主道,早我就看她是个有心人,如今这离得远了,还知道把孩子的画像送了来,倒真是有心。

小郡主眼睫极快的一闪,轻声道,这事儿我觉着有些稀奇,如何是阿镜姐送画儿,按理,当是镇南王打发人送来才是。

这又不是什么见不得的人的事,如何还要从景川侯那里倒回手呢?平皇后微微一笑,道,你不晓得,镇南王现下还为柳氏之事怨望着陛下哪。

这事,多是镇南王妃自己的意思。

小郡主唇角一翘,阿镜姐实在是细致,可要我说,这也细致太过了。

纵是镇南王知晓,也不是不通情理之人哪。

阿镜姐既是这般细心,母后当赏她才是。

你说的是。

平皇后欣慰的拍了拍儿媳妇兼侄女的手,既然秦凤仪不知此事,正好将此事叫秦凤仪知道,那个狗脾气,便是李镜,怕也吃不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