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临行之上

2025-04-03 14:23:51

既然决定了去南夷州的事, 行礼已经开始打包, 亲友之间,也需辞行。

看秦凤仪现在的心情, 李镜也不勉强他了, 就把大阳放家里让秦凤仪带着。

无他, 秦凤仪总是哭, 想到自己亲娘就要哭一回,李镜担心他把眼睛哭坏,就让他带大阳。

秦凤仪因为感怀身世,是的,虽则或者秦凤仪自己也不会有确切的这种感受, 但,秦凤仪待大阳的确是非常疼爱。

尤其是知道自己身世之后, 比以前还要更疼大阳了。

原本愉王妃知道李镜一家要去南夷后, 最舍不得的就是大阳,很愿意再帮着带几日。

李镜看秦凤仪情绪总是不好,便跟愉王妃说了秦凤仪的事,把孩子交给秦凤仪带, 李镜同愉王妃商量带往南夷的东西了。

李镜叹道, 听说是个荒蛮地儿, 便不能只带银子, 家什器皿的还好,那边儿要是有,现成的去了能置办新的, 带些常用就是。

余者工匠绣娘,各式的手艺人,得带一些,就怕到了那里,有银子没处买去。

叔祖母也不用送我别的,这些手艺人,也不用老手艺人,年轻力壮的送我几个便可。

这如何没有,咱们府里就有的。

愉王妃便给李镜准备了许多这上头的人,这个时候,也不要问人愿意不愿意了,上头的吩咐,谁敢不去?李镜回娘家,也是这样说的。

除此之外,宁可送银子,不要送东西了。

李家听到李镜一家要去南夷,李老夫人便极舍不得,只是,李老夫人想了想,叹道,这也好。

景川侯夫人问,大姑爷好些没?李镜道,还是那个样子,每想到柳娘娘之事,总要伤心的。

想到柳王妃,景川侯夫人也不晓得要说什么好了。

柳王妃当年离宫,受益最大的是自家大姐,可现在,自家继女嫁的,又是柳王妃之子。

景川侯夫人与李镜道,这伤心哪,总憋在心里不成,会憋出病的。

可总是伤心也不成,伤感太过,就伤身呐。

你太太这话说的是,家去好生劝劝阿凤。

李老夫人道,这上一代的事,现在再如何说也无济于事了。

想想阿阳,还是得振作起来才好。

是啊。

景川侯夫人想想后女婿的身世,虽则当初得利者是自家大姐,但景川侯夫人也觉着后女婿很可怜啦。

景川侯夫人道,你们现在正是忙乱的时候,哎,你父亲和大哥都有衙门的差使,让阿钦过去帮衬几日吧。

你有什么事,只管吩咐他便是。

李镜道,二弟过去自然好,他是个细心人,我手边更缺二弟这样的帮手。

景川侯夫人一笑,缺什么只管说,咱家别个不多,人手绝对足够的。

就是你说的工匠等人,我都给你准备齐全了。

李镜在娘家这里吃了午饭才回的府,还得给大阳喂奶呢,兴许是丈夫身世可怜的缘故,李镜也很舍不得儿子受半点委屈。

大阳果然饿了,如今大阳快六个月了,饭量越来越大,秦凤仪道,中间吃了回蛋羹,让他吃奶娘的奶,就是不肯吃。

他不爱吃奶娘的奶,你又不是不知道。

李镜拍着儿子埋头吃奶的小身子,问秦凤仪,你吃饭了没?吃了。

秦凤仪叹口气,半晌才道,祖母还好吧?挺好的,祖母和太太都说起你,让我好生劝你,叫你不要太伤心。

李镜这话一出,秦凤仪的眼睛又湿润了,李镜无奈道,你不是最不爱哭的吗?怎么哭起来还没完没了了?我一想起我娘,心里就很难受。

秦凤仪抽咽道。

李镜把帕子给他,道,你这么难受,更当为柳娘娘争口气才是。

秦凤仪又小哭了一场。

李镜第二天去的是方阁老府上,方阁老见是李镜过来,就晓得秦凤仪是个什么态度了。

李镜道,还在家里哭呢。

自从知道了柳娘娘的事,相公没一天不哭的。

方阁老叹口气,就是因他这性子,当初陛下才请愉王爷认下他的。

凤仪身世虽是曲折,不过,秦氏夫妻待他如同亲子,未让他受过半点委屈,他又是个重情重义的性子,乍然知晓柳娘娘当年情形,如何能不伤心。

就是我们这些人,想是凤仪心里也是怪我的吧。

李镜道,过往之事,已然过去。

当时形势复杂不说,便是当年汉光武帝为情势,不得已亦是以阴丽华为贵妃,郭圣通为皇后。

史书只一笔带过,便想阴丽华当年,也不知流过多少眼泪了。

师父您毕竟是朝中首辅,权衡利弊,形势使然。

相公的性子,一向分明,他能有今日,也不是多亏了您的教导么?您都致仕的年纪了,回乡是想养老的,破例收徒,日日悉心,所费心血,岂是寻常?我知师父你的性子,当年便是我大哥,也只是个挂名弟子罢了。

若早知相公身世,如何会收他为徒?只是,师父信不信命,或者,这便是命当日,师父第一个上表请立当今平皇后为后,今日便有师父与相公这一段师生之情。

就像,我父亲,当年一样上过请册平氏为后的奏章。

他当年,又岂能料到我今日会与相公结发。

李镜说的字字恳切。

方阁老一叹,便是不信命的,给李镜说的都得信起命来。

何况,方阁老日渐年迈,自从得知秦凤仪的身世之后,他便一次又一次的想过,当年致仕,不过偶动了思乡之情,便携还乡了。

而李家兄妹,李镜因在大皇子妃一事上失利兼尴尬,遂与兄李钊一并与方悦去了扬州散心,这一散心,便遇到了名满扬州城的凤凰公子。

凤仪凤仪,当年的柳王妃,对后位何等的不甘心,才会给儿子取此二字为名呢。

或者,便如李镜所说,这兴许就是命运的指引,当年,朝廷亏欠了柳王妃,他上了那道奏章,有了当年之因,便有今日之果。

李镜与方阁老早便相识,只是,彼时李镜只是侯府的大姑娘,景川侯的嫡女罢了。

而今,李镜已是可以与方阁老在书房密谈半日的人了,李镜并未在方家留饭,还叮嘱方阁老好生保重身体,李镜道,世间无不可解之事,相公的性子,您是深知的,他不是个糊涂人,终有一日能理解您当年所做的选择。

师父,我们这一走,不知何日方回。

天涯海角,终有再见之期。

方阁老送李镜出门,李镜岂敢托大,连忙请方阁老回屋里休息,她在管事媳妇的带领下,离开了方家。

方阁老想着李镜最后说的话:天涯海角,终有再见之期。

李镜最后去的一家是平郡王府。

平郡王妃没想到李镜竟然到访,连忙亲自到二门相迎,李镜原本世子妃的品阶便是与平郡王妃同品。

而今,秦凤仪身世一出,秦凤仪既是皇子,李镜自然是皇子妃。

皇子与亲王同品,李镜品阶便等同于亲王妃。

平郡王妃还要行礼,李镜连忙双手扶住她老人家,笑道,外祖母如何这般外道。

平郡王妃道,阿镜,凤殿下身份毕竟不同寻常。

那太太一样是我的母亲,您老一样是我的外祖母。

李镜笑道,难不成,先时您是郡王妃,我没诰命时,咱们尚是祖孙,如今因着皇家是非,咱们倒不是亲戚了?平郡王妃一笑,看你说的,哎,凤殿下那里,我心里觉着很是对他不住啊。

说着就叹了口气。

那不过是皇家之事,与您老有何相干,就是与外祖父,也无干系的,我心里,都明白。

李镜扶着平郡王妃,身后还有平郡王妃女媳相随,热热闹闹的去了平郡王妃的屋里坐着说话。

丫环奉上茶来,平郡王世子妃将一盏茶捧予婆婆,平岚媳妇便将一盏茶捧予李镜,李镜起身接了,笑道,嫂子莫要这般客气,都坐吧,你们这样客气,我反是不自在。

李镜道,我们就要走了,这一走,怕是再不能回京城。

前儿我回了趟娘家,昨儿去了师父那里,今儿就想着,过来看看外祖母。

一则,外祖母疼我这些年,太太虽没生我,我自小丧母,后来在宫里,时得皇后娘娘的照应。

哪回外祖母见了我,有二妹三妹的,就有我的,便是我不在家,也让太太给我存着,都给我送到宫里使。

我心里,一直没忘。

当年,我与相公的亲事定下来,外祖母还亲去给我添妆,几位舅妈嫂子,谁的添妆不是厚厚的,人家一看,都说我有福。

我如今要走了,焉能不过来看望外祖母和几位舅妈嫂子的。

二则,相公的身世,谁能料得到呢?他自己个儿都不晓得。

如今说来,只得说是造化弄人罢了。

外祖父的人品,我是深知的。

就是皇后娘娘,我在宫里这些年,也知道皇后娘娘是何等样人。

外头虽则小人诟谇,我是一字不信,只是,我若不过来,更要小人猜疑。

相公的性子,不要说他自幼没在宫中长大,便是在宫里长大,他也不是为君的材料。

他呀,就是跟我过过小日子才成。

可他竟被人如此陷害,我当时要不说破相公的身世,一个男人,背负着调戏宫人的名声,以后要相公在京城如何立足!我心知必是有人知道相公的身世,才设此圈套,必要害他的。

我索性以毒攻毒,说破了相公的身份,也不能叫小人如愿!外祖母想一想,挑拨起当年旧事,倘相公与大殿下相争,他二人,皆是陛下龙子,亦是骨肉兄弟,若因长辈旧事反目,得利的是谁?窃喜的是谁?李镜长叹,如今,我们便是要走,我也必要将此话在外祖母跟前说破,说透!我们便是永离京城,我亦不能坐视有人这样的利用、愚弄我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