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龙阙》作者:石头与水(男主向 古言 宫廷侯爵) > 第169章 大公主事件之秦凤仪的小算盘

第169章 大公主事件之秦凤仪的小算盘

2025-04-03 14:23:47

先不说秦凤仪这自辩折子引来清流何等的诟病, 就他这折子里夹带诅咒的行为,还什么凤凰大神,这是啥哟,你秦凤仪自己封的吗?真的, 略学识不渊博的, 都不能晓得凤凰大神是哪位真神。

这自来上折子有上折子的规矩,秦凤仪虽则不能去小朝会, 但他能上折子。

不过, 秦凤仪不晓得的是,这折子,先要经内阁看过, 给陛下分出轻重缓急来, 由内阁简批,写出内阁意见, 再由陛下过目。

然后, 内阁里帮着整理奏章的一位江郎中看到秦探花的折子, 以为是秦探花的自辩折子。

事实上, 也的确是秦探花的自辩折子, 只是,江郎中打开奏章,看了第一页硬是没敢再往下翻,生怕受到来自凤凰大神的怒火。

江郎中直接就拿给卢尚书看了, 江郎中道, 大人, 秦探花这折子不叫看,这可怎么给他分?卢尚书接过来看一眼,道,什么狗屁的凤凰大神。

卢尚书不怕凤凰大神,翻来一看,气得卢尚书就把秦凤仪的折子摔案几上了,怒道,简直不成体统!卢尚书原就不喜秦凤仪,清流进士出身,硬是靠脸搏得探花位,今种种举动,更不是往正道上走,越发的哗众取宠了!卢尚书一摔折子,郑老尚书看他一眼,道,怎么了?以为卢尚书发现什么天怒人怨之事。

卢尚书带了三分薄怒,又说了一遍,简直不成个体统!把秦凤仪的折子拿给郑老尚书看,郑老尚书觑着有些老花的眼看了一回,笑道,这个秦探花啊,脑袋是不是跟正常人不一样啊。

说左都御史耿御史,让那些御史别参他了,你参个脸皮薄了,兴许他能明白个慎重的道理。

秦探花这个,脸皮八丈厚,参他也没用。

耿御史跟着瞧了一回带有凤凰大神诅咒的奏章,问骆掌院,凤凰大神在你们翰林院也这么神神叨叨的。

骆掌院诊断了一下秦凤仪在翰林的行止,道,神经倒还算正常。

郑老尚书笑道,罢了罢了,才多大个孩子,我家长孙比他还大十来岁,哪天秦探花学会些规矩礼仪,说不得也是朝中一栋梁。

把秦凤仪的探花分到杂务一类,这类是陛下最后才看的。

其实,这些老大人,哪怕就是秦凤仪一向不对付的卢尚书,无非也就是骂秦凤仪几句,真正从没有如那些个参奏秦凤仪的御史一般说秦凤仪哪里哪里的大不是,无非就是觉着秦凤仪规矩上一塌糊涂。

而且,秦凤仪明明是正经进士出身,哪怕探花是刷脸刷来的,但进士绝对是凭实力的啊。

如卢尚书痛心的是,明明是清流,你怎么就总是要往佞臣的路子上要走啊!卢尚书十分看不上秦凤仪平日里行止跳脱,认为秦凤仪如此下去,迟早要走偏。

不过,看好秦凤仪的也大有人在,郑老尚书就很喜欢秦探花嘛。

秦凤仪这样的年华,这样的背景,这样深得帝心……内阁几位老大人,还是愿意看一看他,多看一看他。

像郑老尚书玩笑般说的:说不得也是朝中一栋梁。

像去岁秦探花得的两桩差使,就做得不错嘛。

内阁大佬有内阁大佬的心胸,秦凤仪这奏章,还真的递到了御前。

景安帝看到的最后一本奏章就是秦凤仪,刚好看奏章看累了,索性宣了小探花过来解乏。

景安帝还一幅正经模样,问秦凤仪,你不是要当着朕的面儿自辩么?你就辩吧。

秦凤仪认真道,不必臣自己辩,庄子庄圣人已经为臣辩好了。

景安帝笑,越发会胡扯了。

秦凤仪正色道,哪里就是胡扯了,庄子《秋水》里写的,凤凰腐鼠的事儿,可不就是说的小臣么。

要搁五年前,秦凤仪不一定知道庄子是谁,但如今,他能拿庄子为自己辩白啦!秦凤仪道,就是庄子书里说得那般,凤凰非甘泉不饮,非竹实不吃,他自天空飞过,一只正在吃死老鼠的乌鸦见着凤凰,以为凤凰要跟它抢死老鼠,便对着凤凰呱呱大叫起来。

秦凤仪道,他们攀扯小臣,无非就是觉着小臣说中了他们的心事,戳中了他们的肺管子。

有很多人,他们想要高官厚禄,想要陛下对他们另眼相看,可他们不直接说,硬是装出一幅高洁的不得了的样子来。

明明想吃肉,偏生要说自己是个吃素的。

我不是那样的人,他们说我,无非是我太实在了。

我就很想陛下喜欢我,我也很想为陛下效力。

我总结了一下,他们嫉妒我,就像乌鸦嫉妒凤凰一样,因为,毕竟世间像我这样才貌双全的人,又有几个呢?景安帝感慨,亏得朕还没吃晚饭,不然真是吃不下了。

秦凤仪笑嘻嘻地,听人实话就是如此,可饱腹充饥。

景安帝不与秦凤仪废话,问他,你找朕什么事?秦凤仪给景安帝使个眼色,景安帝看他这神秘劲儿,令马公公把其他内侍宫人打发下去了。

秦凤仪才说,是张将军的事。

眼见景安帝脸色不大好,秦凤仪凑过去,拉着景安帝的手道,我知道陛下没杀他的意思,要杀早杀了。

您既要放他,早放晚放,还不都是一样么。

只是,大公主很是牵挂于他。

这妇道人家,心思细,何况,如今大公主没了尊号,我听我媳妇说,日子过得可凄凉了。

再没这么个知冷知热的人,大公主日子更不好过了。

那也是她自找的。

景安帝半点不同情这个闺女。

秦凤仪眨巴下眼,道,您可不是这样的人。

朕是什么样的人?要别个事,陛下叫我猜,我估计是猜不到的。

不过,这事我亲自经过,我知道陛下担心什么。

秦凤仪露出得意模样,道,陛下无非是担心大公主待张将军一片真心,焉知张将军是真的喜欢公主,还是图谋公主所带来的权势呢?是不是?景安帝嘿了一声,瞥秦凤仪一眼,问,你就猜到这个?朕早就想杀了这小子,要这小子对闺女有二心,正好得而诛之,还省的闺女不乐意了!难道不是?秦凤仪好在是个脸皮厚的,他扯下景安帝的袖子,那陛下告诉我吧,您这是担心什么呢。

行了,你回翰林念书去吧。

唉哟,陛下先跟我说,要不,我这好奇的都睡不了觉了。

又一扯景安帝的袖子,景安帝夺回袖子,袖子都要你扯掉了!秦凤仪是个急性子,急道,陛下就当指点下小臣吧?这有什么好指点的,亏你还自称才貌双全,朕看,就一张脸。

景安帝不悦道,你岳父嫁女儿,要嫁春闱进士,朕嫁女儿,嫁什么,奴婢之子?说到底,景安帝是真不乐意张羿的身份。

秦凤仪道,眼下不是为了孩子么。

一说到孩子,景安帝脸色更难看了,问秦凤仪,他们给了你多少好处,你这么为他们奔走?当然得是有好处的。

秦凤仪颇有自己的小算盘,既然陛下问,他与陛下又这样好,秦凤仪便说了,原本我想着,我大舅兄要是生个闺女,正好与我儿子做媳妇。

结果,大舅兄生了个儿子,这自然是不能给我儿子做媳妇了。

我看大公主怀的像闺女,我这帮他们大忙,等这事儿办成了。

我就提一提亲事,您说,他们能不应我?景安帝看向秦凤仪那闪闪发亮的大桃花眼,都不能信这话是真的。

景安帝不禁道,你不介意京城这些闲言碎语。

这有什么好介意的。

秦凤仪道,俗话说,物不平则鸣。

咱们私下说,陛下可不要说出去。

大公主难道找了个人就不守妇道了?她是过得不好才找了张将军。

我媳妇跟我说了,他们不是在一起多长时间,就一回。

这世上,多的是敢做不敢当的。

大公主虽则有些不对,但她也算敢做敢当,已比世上一半的人都强了。

人这一辈子,谁就能保证一点错都不犯?日子过得不好,要是窝囊死,就是公主之尊,我也瞧她不上。

虽是招惹了些酸生御史,我是不管外头人说什么的,起码大公主是个能过日子的人。

大公主与张将军的闺女,肯定会很能干啊。

我们两家本就交好,搁往时,我儿子哪里能娶到公主的女儿呢?我这是趁公主在低谷时,先做成亲家。

以后我儿子,就是陛下的外孙女婿啦~我孙子,也就是陛下的重外孙了。

陛下,咱们马上就是亲戚啦。

你可要对我更好才成,不然以后我就在您外孙女面前摆做公公的谱儿。

景安帝原不大高兴,却是听的笑了,景安帝笑,你这如意算盘打得不错啊。

那是当然了,我可是当朝探花,天下第三有学问的人。

秦凤仪得意的翘起下巴。

景安帝心中那点阴云算是悉数烟消云散了,景安帝也没再别扭着叫人猜他心事,与秦凤仪道,眼下这事刚过,若放了那张小子回去,他与阿俐,必要立刻成亲的。

景安帝还是担心长女一和离就与张羿成亲,影响不好。

秦凤仪想了想,他虽是个无法无天之人,但对于陛下这一忧担还是赞同的。

秦凤仪道,陛下说的是。

要陛下不说,我当真是没想到。

这事儿的确是不好大办的。

不如这样,我让我媳妇去与大公主说,低调些,把婚书结了,我们两家一道吃顿饭,也便罢了。

其实,大公主未尝是要大办的。

景安帝道,这事朕交给你,必要悄不声的才好。

陛下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秦凤仪道,其实也不必太担心,眼下就是三皇子大婚之喜了。

长眼的都不会在这时候多事,就趁着三皇子大喜的日子,让大公主与张将军把亲事办了。

景安帝道,你看着办吧。

这便是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