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渔家傲

2025-04-03 14:20:32

柳娘想到的是中国人民督查的旧闻, 在曾经那个信息发达, 世人普遍拥有判断能力的时代, 仍然有冒用国家机关名义的事情出现。

与许多部门打交道, 从为未拆穿, 甚至纳入了财政预算, 也不知他们是怎样办到的。

如今这香山卫有大战功勋在前,沿海州县一清二楚,正式建制说起来顺理成章;有林峰这个知府做担保, 谁会想到它是假?灯下黑和反其道而行之, 柳娘信自己能应付过去。

这事儿就你我知晓。

林峰确认道。

难不成你还要广而告之?柳娘保证不告诉第三人。

林峰一击掌, 干了!那我去出任命书了, 江星移做千户, 百户由黄宇、丁石磊和陈顺担任, 你看可否。

丁石磊我知道,张顺的心腹。

陈顺是谁?怎么突然冒出来了林峰问道。

本地人,是个有本事的,此次还斩首数十, 还是第一个登上海盗快船的人, 立了大功。

不过乃是募兵。

这么说江星移手下一个直系都没有?军队中可不能这么看,长官何须培植心腹,整个军队都是他的心腹。

呵呵……骗鬼呢!正常情况是这样, 可周围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柳娘在,江星移不培植心腹肯定被架空。

我可是守法良民啊,没事儿和江千户为难做什么, 人家品级比我高那么多。

柳娘挑眉,坚决不认这个罪名。

只要江星移不违背自己的计划,她懒得与人结仇。

两人胆大包天定下这样的计划,之后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果然,江星移在收到认命之后并不骄横,反而更显谦恭了。

而且带了他的儿子江望来,请柳娘指导。

此次海战中,这孽障斩首十人,还算有出息,没辜负某这些年苦心。

还请大人不吝指点。

江星移拱手道。

我不过文官,哪里武将的事情,既然斩首有功,自当按律授职,不知在军中任了何职?先前跟着某任着小旗,现在拟做总旗。

江星移从怀中掏出请封的文书来。

柳娘不避嫌的接过,道:近期军中要提拔一批新人,我看他就很好,不如做个试百户,也好为君尽忠。

当不得,当不得……江星移还想推却,柳娘却直接在文书上批了试百户的任命,盖上大印。

见江星移惊疑不定,扬了扬手里的印章,笑道:知府大人的私印,保证有效。

江星移双手接过任命书,谢了又谢,方带着儿子离开。

今日江家父子却难得没有骑马,一同坐进马车,刚刚坐定,江星移问道:怎么,服气了吗?江望长叹一声,苦笑道:父亲说的对,是儿子看不清形势。

本想着大战赢了,父亲也得了千户的职位,品级比县尊大人高了两品四级,怎么也不用受他的辖制。

年轻的江望甚至在心中设想,若是这个时候自己去求亲,先前势利眼的黄柳肯定忙不迭的把妹妹嫁给他,到时候他就昂着头不答应,也让他常常被人看不起的滋味儿。

若不是舍不得草儿妹妹,他绝对要这样打脸。

可惜这仅仅是少年人的意/淫,权势并不只体现在品级上。

看他拿着知府大人的私印,就和自家碗筷似的,可见知府大人对其信重。

今日我带去你亲字求官,也是试探黄大人对这桩婚事的态度。

黄大人已经暗示了,回去之后就置办起来吧。

当初也是你们两情相悦,日后过日子需得相互扶持,白头偕老才好。

江星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对他寄望甚深。

父亲放心,我会的,我是喜欢草儿妹妹的。

江星移保证道。

那就好。

你也别记恨黄大人,不说黄大人对为父有知遇之恩,就是黄大人考验你,让你必须有所成就才能把妹妹许配给你,这事儿也是他占理。

你们小年轻说话做事不守规矩,大人们少不得帮你们描补。

你想想,若是你的妹妹、女儿,突然之间拉一个陌生男子,什么成就都没有,就说要成亲,你能应吗?且大人也未故意羞辱,万不可心里存气!江星移叮嘱道。

放心吧,爹!我都知道!江望保证道。

有了柳娘首肯,江望不仅品级高了,顺带把娶媳妇儿的人生大事也解决了。

草儿这些日子在家中十分听话懂事,本就是一家人,没听说过哪家女儿和父兄拌嘴几句,就老死不相往来的。

柳娘十分愿意让草儿风光大嫁。

文有蒋鑫,武有江星移,在外还有张顺,黄宇扶持,香山自此进入平顺发展时期,柳娘无忧矣。

朝廷既然不承认海战这样的功勋,柳娘也不可能一辈子等着熬资历,只能想些朝廷能接受的法子——人口和赋税。

年终,林峰述职的时候,顺便把香山县人口赋税增长的事情报上去,按照规定,柳娘梳理成长升了正六品通判。

因香山县县令暂时没找到合适的人接替,仿照几年前林峰的例子,柳娘依旧担任县令,只担一个六品的虚衔。

来广州府已三年,终得升迁,总算不负当初破釜沉舟来广州府的决心。

可惜当初承诺小妹代五品凤冠出嫁的话食言了,还请小妹勿怪。

日后定当勤于政务,上报君王隆恩,□□小妹眷顾,为尔挣得五花诰命。

沈姨娘轻声慢语念着信,叹道:我儿是个有福气的,如今夫人去了,我们母女随你哥哥出来,也能当家做主了。

闺中日子过得舒坦,婚后也不愁。

瞧黄相公对你何等深情厚谊,才二十出头就有六品官位,比你哥哥当初也强上不少。

你接连守孝,难得他不嫌弃。

派去的人回来都赞,嬷嬷也说如今身边连个妾室都没有,可见对你一心一意。

儿啊,福气就在眼前,你可要好好保重才是。

咳咳……半躺在床上的戚姑娘咳嗽数声,叹道:人这一辈子,福气是有限的。

我有幸生在富贵之家,得姨娘、兄嫂看重,又得了这般情深义重的夫君,此生当无憾矣。

上天为显得公平些,才给了我这么一副破败身子。

又说胡话,年纪轻轻怎么总想这些有的没的,你的福气且在后头呢,日后凤冠霞帔,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

沈姨娘轻声安慰道,你不心疼我这亲娘,不心疼你哥哥嫂嫂并几个侄儿,总该心疼心疼等了你几年的黄相公吧。

心疼,谁都一样疼。

戚姑娘心中喟叹,姨娘不让她叹气,总说女儿家叹气会折损福气,可这福气乃上天注定的,怎么会随叹气而走呢。

姨娘,我想瞧瞧信。

沈姨娘斟酌这女儿的脸色,把信递给她,叮嘱道:就一炷香的时间,看过之后姨娘给你收着。

别太耗费精神,山东的冬天还是太冷了,等开春就好了,到时候你也能亲自做些东西回礼。

嗯。

戚姑娘随意应了,迫不及待的把信接过来,看着熟悉的字迹,闻着上面的墨香才放心下来。

一炷香的时间不怎为何这样短,戚姑娘还没把信看完第三遍,沈姨娘就不顾她撒娇抽走的信纸,装进信封,放在了盒子里。

那盒子一年一换,如今第四个盒子都快装满了。

戚姑娘看着那盒子出神,她刚刚定亲就遇上父孝,刚出父孝,又撞上嫡母去世,接连收四年,多亏定亲早,不然定会错过花期。

即便这样,戚姑娘也十分愧疚,让黄郎等了好几年,孤零零一个人。

听说黄妹妹要成亲了,我秋日里做的荷包和帕子,姨娘帮我选几份好的送过去。

屋子里有什么金贵的也不要吝啬,帮我一并带给她。

本以为我们还有相处的缘分,没想到不曾见面,就要分开了。

戚姑娘突然想起黄柳在信上交待的事情,着急表白自己的心意。

儿啊,你放心,姨娘必会办妥当的。

我儿的针线女红放眼整个山东也是数一数二的,黄相公看了必定喜欢。

也是你这身子拖累,不然早就扬名了。

沈姨娘快嘴说完,才觉不恰当,想要补救,又不知说什么。

嘴唇蠕动几下,终究什么都没说。

姨娘放心,我总觉得我的运气没那么差,至少能等道做他的妻子,这辈子才算无憾呢。

戚姑娘望着书桌上放着的那几个大盒子,心中熨帖无比。

好,好,你这么想就对了。

沈姨娘连连点头,让她躺下休息,慢慢退出了病房。

戚昌国今日下衙的早,午饭也回家来吃,见沈姨娘来了,问道:妹妹今日可好些了,可有胃口?还是和往常一样,只说些不详之语,我也不和你说了,免得伤心。

沈姨娘对女儿的病情十分担忧,道:你总说在她面前不要露出哀容来,我听你的,就是看大夫也只说是调养身体。

可这几年下来,她身子越来越弱,哪儿是我们不说就能瞒得住的。

那有什么办法,济南的大夫都看遍了,连回乡养老的老太医也请上门来,可妹妹这病只能调养!妹夫不是送了养身的丸子来吗?他是国手,医术不必供职太医院的御医们差,多给妹妹用些,兴许有效。

戚昌国也无奈。

黄相公的药自然好,可越来越没效果,先前三天吃一粒,后来一天吃一粒,现在一天三次,一次三粒,也只能勉强保持清醒。

沈姨娘忧心忡忡,这明显就是身子破损得太厉害,药都止不住了。

唉,我再写信给妹夫,让他再送些丸子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