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燕王小夫妻到郊外别院散心, 却阴差阳错讨了皇帝的欢心, 皇帝又想起了当年起事的不易和一路走来的艰辛。
一时兴起叫上当初一起打天下的老伙计说古, 看着面前这些人,常遇春走了,朱文正叛了……太多的人倒下了。
这样的情景,让英雄也起了怜惜之心, 皇帝又一次赏赐了跟着打天下的重臣,对还在别院的四儿子也多了几分耐心。
别说,男人还是得配女人才行!老四那倔驴脾气,我都常让他顶得下不来台,如今有了媳妇,知道说软话了, 行事总算缓和了些。
皇帝和皇后叹息, 交流儿女养育心得。
他心里何尝不明白呢?不过是半大小子正是要脸面的时候, 你当爹的只能包容一二了。
还不够包容他的!皇帝吹胡子瞪眼。
皇后莞尔,而今有了媳妇儿, 包容的时候就少了。
徐氏好家教,果真是天德的血脉, 当赏!皇帝还是什么都往血脉上想。
老四马上就要就藩了,那里什么情况您比我清楚,再多的金银财宝恐都不如真刀真枪管用。
不如给他多派几个护卫, 老四他们是第一批镇藩的藩王,天下都看着呢。
你说的对,不仅老四要派, 老二、老三也要派!守谦那里也别忘了。
你提醒着我。
放心,忘不了。
皇后微笑,她想来把这些打理得很好,从不让皇帝操心。
皇帝心里一叹,这才是正妻与妾室的区别,老四也辛亏放在皇后膝下养着,孙贵妃也很好,老五教养得不错。
他与皇后说话从来不自称朕,明面上说了后宫不可干政,可妻子也不是一半后宫,儿子们就藩,也不全是国事。
皇帝心里一高兴,给燕王夫妻赐下许多东西,甭管是实用的金银绸缎,还是更大的藩王权利,都是奖励他的儿子向他靠拢,所谓类父。
燕王夫妻原本打算在京郊别院待整整一个月,可条件不允许啊!刚待了十几天,宫中就传来消息,让他们赶紧回去,吴王娶正妃的典礼要到了。
燕王与吴王一母同胞,怎能不到。
吴王正妃乃是宋国公冯胜之女,和柳娘也是老相识。
罢了,俩夫妻收拾收拾,赶紧回皇城。
王爷上马车来吧,有话和您说呢。
柳娘见燕王就要去牵马,赶紧探出窗口娇嗔道。
本王知晓了。
燕王脸上装着淡定,麻溜爬上马车,装模作样道:日后不可这样了,外面侍卫奴婢们都听到了,多不好。
什么有话说啊之类的,私底下撒娇可以,大庭广众的说多难为情啊。
好吧,好吧,听王爷的,大不了忍一忍就是。
柳娘叹气,也不知怎的,就想和王爷说说话,哪怕是车轱辘话来回说呢。
也就本王包容你了。
燕王挺着胸脯道。
通过这十来天的相处,燕王对王妃真是满意得不得了。
本来还未成婚之前,他就打定主意要绝对尊重未来王妃,绝不宠爱乱七八糟的妾室,尤其像他生母那种。
现在好了,王妃明理大方,对他有一片真心,即便没有事先的打算,心里也愿意对她好。
那王爷和我说说就藩的事情吧,我这心里老是挂念着呢。
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皇子镇守藩地,为帝室藩屏,这是父皇定下的国策,不能改的。
你若是想娘家人的,也能回来看一看。
就是委屈你了,北平和不能和京城比,那里荒凉得很,不如京城繁华。
燕王以为她舍不得京师繁华富贵呢。
柳娘摇摇头,道:自从宫中透出指婚消息之后,我就知道咱们日后是要去北平的,有再多的不舍也被希望冲淡了。
北平虽然是边防,可那里才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王爷一心好武,在那儿才真是有了用武之地。
在京城当个富贵闲人有什么好,那里才能实现王爷的志向呢!我生平最佩服的就是皇后娘娘,听着娘娘怀饼救夫、背夫避难的典故长大,私心里也盼着做这样以为贤妻良母,辅佐王爷治理好藩地。
燕王紧紧捏着柳娘的手不说话,眼睛亮晶晶的看着她。
说句不孝的话,这世上能相携白首的只有夫妻。
父母会先我们一步老去,儿女终归会有自己的家庭,少年夫妻老来伴,只盼着我和王爷能一路走到白首。
到时相望对看,余生足矣。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啊!燕王动情的拥着柳娘。
若是没有这十几天的经历,燕王只当徐家姑娘是口齿伶俐的人,可想着她累得手抖也不肯让自己独自推石磨,早上早起半个时辰给他修补衣物,吃饭总是先端给他……书上说的什么举案齐眉、夫妻恩爱突然都有了画面感,这才是夫妻啊!怪不得父皇都让他们娶了亲再就藩,果真成家立业,成了家的人,才知道怎么立业,才能无后顾之忧的立业。
两人衣裳都没换就先进宫给皇后请安,皇后拉着柳娘的手道:瘦了,黑了,听说你还亲自下田下厨?果真是个好的,简朴、勤快,皇家人就该以身作则呢。
这不是眼前就有现成的准则,跟着母后学的吗?柳娘顺势坐在马皇后身前道:母后心疼儿媳,才觉得儿媳瘦了呢,近些日子吃得多动得多,儿媳都觉得自己胖了呢。
您不知道,在家的时候吃饭就吃一小碗,还常常顶得慌,和王爷一起吃饭,看他吃的香,自己情不自禁就要多用半碗。
是这个道理,怪不得我喜欢叫他们在宫里吃饭呢,看吃饭的样子就是有福气的。
马皇后对老四真当亲儿子看,有时候比秦王这个桀骜儿子还多三分看重呢。
王爷和儿媳进上来的东西母后用了没有?用得可香?柳娘笑问。
用了,香得很,你父皇连白菜汤都没剩一口,说就是当年的味道!当年的味道是不可能了,当年是真-白水煮豆腐白菜,今日的该是高汤调味的白玉翡翠汤了。
用得香就好,王爷说长这么大身上一针一线都是父母赐的,还没亲手给父母送上过什么东西,借花献佛也没意思,这才说敬上自己亲手种的菜蔬。
儿媳刚嫁进来,见识浅,想着这是入口的东西,送进宫来恐犯忌讳。
没想到王爷教训我了,说自家儿女孝顺父母,犯什么忌讳。
坚持送上来,果然得了父皇母后欢喜。
柳娘做了一个拜佛的姿势道:我之前还瞎担心呢。
你就是太小心了,做臣女和做王妃当然不一样。
咱们已经是一家人了,老四说的不错,日后放心大胆的做,都是一家人,怕什么。
母后说的是,还不是的王爷教我嘛!人都说当面教子,背后教妻,依我看,还是母后先把王爷教导的好,才有儿媳后续享福的啊!柳娘这性子,十分放得开,和皇后有说有笑的聊开了。
你要说她巴结吧,人家儿媳妇伺候婆婆也是应当的,且这姿态也看不出谄媚来,自然得很。
皇子正妃走的都是端庄稳重挂儿的,可没有这样拉着皇后袖子撒娇的,就是亲生女儿宁国公主,过了十岁都不干这事儿了。
皇后难得体会了一次小女儿撒娇,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
看燕王坐在一旁不说话,皇后问道:老四怎么回事儿?进了门话都不说。
儿看母后王妃说得高兴,就没打扰。
燕王站起来恭敬道,气氛一下子正经严肃起来。
柳娘却噗嗤一声笑开了,母后,王爷这是吃醋了呢!您这有了儿媳就冷落儿子,还不许儿子闹小脾气啊。
皇后苦笑不得,多大个人了!皇后娘娘她老人家当真了。
燕王窘迫得红了脸,他怎么会吃醋!看燕王羞窘,柳娘赶紧凑到皇后耳边,小声道:怪我,怪我!看破不说破,看我这瞎说大实话的嘴,今晚回去可要被罚跪搓衣板儿了。
皇后哈哈大笑,这就是背后教妻了。
柳娘佯装生气跺脚,果然是母子呢,都欺负我新媳妇儿脸皮薄!哈哈哈哈……坤宁宫再次响起一阵大笑声,宫女、女官们都偷偷捂嘴。
这是笑什么呢,大老远就听到皇后笑得开怀。
皇帝冷不丁得从外面走进来,通报都没一声。
皇后笑道:老四媳妇儿说笑话逗我开心呢。
皇帝端坐上首,免了他们见礼之后才笑道,这就是所谓的彩衣娱亲了吧。
回父皇,老话常说笑一笑,十年少,能让母后开怀,儿媳心里就高兴了。
柳娘从皇帝进来之后,就恢复了端庄大方像。
毕竟逗人笑也是需要肢体动作和夸张表情的,在公公面前做出来,总觉得不妥当。
皇帝高兴,留了他们夫妻用饭,又赐了几件好东西。
吴王大婚,重复了一遍十几天前燕王的仪式,娶了冯家姑娘进门,吴王看着也稳重了不少。
忙完了吴王的婚事,就是临安公主大婚。
临安公主乃是皇长女,生母乃是孙贵妃娘娘,孙娘娘洪武七年去了,女儿家青春宝贵,守完母孝,皇帝就做主让她出嫁了,嫁的还是韩国公李善长之子。
孙娘娘身前十分受宠,位列贵妃,在诸妃之上,皇后娘娘也赞她是古之贤女也。
而今她人虽去了,可帝后都没有忘记她,对她的怀念都倾注在临安公主身上。
五皇子吴王乃是被孙贵妃一手养大的,可惜没看到吴王大婚成人,一直引为憾事。
吴王把对慈母的思念也寄托在姐姐身上,厚厚的为她添妆,带着王妃为她的婚礼忙上忙下。
燕王、吴王一母同胞,柳娘能跑的了吗?临安公主生为长公主,婚礼乃是后面妹妹们的楷模,仪从甚盛。
柳娘累的腰酸背痛才跟着应酬完,你以为这就完了吗?紧接着就是靖江王的婚礼。
靖江王朱守谦也要娶正妃了,还是第一批镇守藩地的四位藩王之一。
只是他乃是皇帝的侄孙,不是儿子,稍微不那么引人注目。
可朱守谦的婚礼也是在宫里办的,他成婚过后,就要到靖江(桂林)就藩了。
朱守谦是柳娘的表兄,这可是实在亲戚,柳娘也是跑不掉的。
皇室连办四场大婚,柳娘场场经历,累的不行。
她对自己的身体了如指掌,一发现莫名腰酸嗜睡,就马上把脉,结果真有了,当即宣了太医公布喜讯。
这该是我们大婚当天有的吧?这孩子可真吉利啊!燕王喜笑颜开,眼巴巴看着柳娘根本没有变化的小腹。
心想,还是太瘦了,孩子那么重,不得把她的腰压弯啊!给父皇母后和你娘家都报过喜了,大哥、二哥、三哥他们生孩子,再没有我这么快的。
我怎么就这么厉害呢!哎呀,这跟着忙了许久,会不会对孩子不好啊!太医也是的,怎么都不说清楚,我得去把他叫回来!燕王说完就要往外跑,柳娘赶紧叫住,他碎碎念就当欢喜傻了,自家夫妻知道就是,可别出去丢人了。
王爷,放心吧,好着呢。
太医说两个月了,说不得就是我们大婚当日有的,这孩子起来的吉利,定然不会有事。
柳娘笑道。
可太医不是说三个月之前都不稳当吗?可我们马上就要就藩了。
燕王皱着眉头道:要不我先过去,等你产下孩子再过来?或者去给父皇求求情,再宽限一年半载?王爷可别,国家大事怎么能因妇人孕妊而耽搁。
听说蒙古还时不时犯边扰民,北平正需要王爷镇守呢!北平是什么地方,我爹和哥哥都去过,夏天热脱一层皮,冬天冷掉半边脸,那样艰苦的环境,我哪儿舍得让王爷自己去吃苦。
我跟着过去,好歹能让王爷有口热汤喝,有件暖和衣服穿!柳娘抚着肚子道:等孩子满了三个月,我和王爷照常就藩!你啊你,这般要强,谁都想到了,怎么就不想想自己。
燕王叹道。
这才是我的好儿媳呢。
马皇后和皇帝不愧是夫妻,都喜好这么抽冷子打突然袭击。
母后来了。
躺着!马皇后赶紧招呼,免了他们的礼,顺势坐在床边,道:柳娘深明大义,皇家媳妇就该如此。
才两个月功夫,马皇后都被带得叫柳娘乳名了,可见她们相处多融洽。
你们安心去就藩,我和陛下说了,就藩的日子宽限些,到底是头回有孕呢。
母后给你被几个有生产经验的嬷嬷,你娘那里估计也备着,都带上,别嫌麻烦。
北平那穷乡僻壤的,好东西有银子都没地儿买去。
你们年轻不经事,老人家说的话都是过往血泪教训总结成的经验,不可任性!成,都听母后的。
燕王作揖道。
只一想到要离开母后,儿媳这心里就难过。
此去山高水长,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母后了。
柳娘说着说着都要哭了。
孕妇就是爱多思,你们去就藩,每年也要回来的啊,过年时候不就见着了。
可儿媳听说皇子无诏不可离开藩地……那……母后给你下懿旨,你又不是皇子。
马皇后难得任性道,原本皇子妃是不再不可离藩规矩内的。
柳娘噗嗤一笑,藩王和京城帝室的联系,当然不可能靠每年的奏折、表礼,她若是能来,那最好了。
燕王已经习惯了他母后有了儿媳忘了儿子,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世界里,畅想他的儿子有多可爱呢!柳娘惯是忍让谦和的好脾性,你可不许欺负她……马皇后说得起劲,燕王却半天不应一声,气得马皇后就是一把巴掌,媳妇儿才有孕,你就想入非非啦!母后,你说什么呢!儿这是在想您孙儿的名字呢!燕王哭笑不得。
不用你了,你媳妇儿这怀的是嫡长子,剩下来你父皇必要赐名的。
这回轮到柳娘哭笑不得了,老朱家这朴素的思想,多子多福,万一她怀的是女儿呢?柳娘这一有孕,各路人马都来探望。
皇帝、皇后率先垂范赏下一堆珍宝,太子、太子妃紧随其后,带着无数礼物前来探望。
太子妃更是事无巨细列了三大张单子,比皇后、徐府送来的嬷嬷准备的还仔细,唉,可惜你们要就藩了。
我都想好等你有孕了,照看你生孩子,可惜,可惜!人年轻,累狠了一会儿就恢复过来。
柳娘嘛事儿没有,身体倍儿棒,在床上躺躺应应景,就紧接着起来了。
在就藩之前,她要参加兄长徐允恭的婚礼。
徐允恭取得是曹国公李文忠的女儿李娇,曹国公乃是曹国长公主之子,长公主已逝,但驸马和曹国公追随陛下征战多年,功勋甚高,两家联姻也是强强联合。
回娘家女儿都是娇客,更何况她现在身怀有孕,没人让她劳累。
谢夫人月份更大了,肚子突兀得挺着,操持婚礼也艰难。
徐家交好的也就常遇春府上蓝夫人和曹国公家了,可惜一个是寡妇,一个是岳母,都不方便出面。
最后还是柳娘脸面大,请了太子妃出面帮忙。
说是出面真就漏了个脸,事情自然有仆从们做。
太子、太子妃亲临现场,徐家、李家倍感荣光。
听着太子、太子妃到了,皇子们有一个算一个也跟着来了,倒让徐允恭的婚礼熠熠生辉。
前院闹哄哄的,柳娘不耐烦,走到后院躲清净。
这是她家,她熟悉得不得了,熟门熟路走到内花园竹林凉亭中。
却不想这里早就有人了,表兄?表妹?你怎么来了?朱守谦问出口马上反应过来了,你自是回来参加婚礼的。
柳娘身边带了两个丫鬟,还是她在闺中就易忠的阿孟、阿季,柳娘吩咐阿孟:我累得很,在亭子里歇一歇,你和王爷说一声,走的时候叫我。
阿孟从小跟着柳娘,如何不明白她的意思。
柳娘心想,孤男寡女的,在自己娘家内院见面,怎么看怎么像幽会。
表妹要随燕王就藩北平,我过几月也要就藩靖江了,自此一在天南,一在海北,再见之日无期也。
朱守谦一叹。
靖江这个破地方,离京城千里迢迢不说,还是蛮夷杂居瘴气丛生的地方,谁愿意去呢!可封号都定了靖江王,不去又有什么办法呢?表兄不必如此感慨,人生在世,不就是不停的离别吗?至少我们在相聚的时候欢快高兴,不曾辜负时光。
柳娘说了两句感性的话,见朱守谦还是劝不住,只道:我们王爷送过去的书,表兄看过了吗?你是说的大婚时候送的吗?成亲哪儿有送书的,我正奇怪得紧呢。
我听说表兄就藩靖江,也不知那是什么地方,就请王爷帮忙找了很多记录岭西地形风貌风俗人情是书籍,想着给表兄做个参考。
我都一一看过,俱是有真材实料的,野史杜撰都没收录进去。
听说那里三花酒特别有名,荔浦芋头也不错,表兄到了靖江,可要给我和王爷寄点过来。
……表妹,我觉得你可能不明白,我是去就藩的,十分凄惨知不知道!不是去游玩的,你怎么还让我寄特产呢?对了!还有鱼!当地鱼也特别好吃,和京城的鱼、北方的鱼都不一样,表兄也别忘了给我寄点儿鱼干。
活鱼就算了,劳民伤财的。
倒是也给父皇、母后寄一些,他们也惦记着你呢。
朱守谦小时候叛逆过,后来板正了,可惜还是不爱剖白内心的作态。
原本想诉苦,结果然个柳娘一阵抢白,什么都不想说了。
怪不得宫里流传她兴高采烈的去北平就藩,大约在她看来,哪儿都是好地方吧!柳娘摊手,在他们眼里只装得下应天府,大名鼎鼎的北平是边塞战乱之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是蛮夷之所。
她能有什么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