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公死了我登基 > 第65章 石竹

第65章 石竹

2025-04-03 13:49:02

窦宏朗踩上码头的青石板, 只觉得比船上更晃三分。

管平波倒是精神抖擞,指挥着众人卸箱子行李。

略一抬头, 就看见一座华丽的风雨桥横跨在河面上,透过桥洞,远远看见了石竹县城的城墙。

石竹县始建于汉代,乃西南三省通衢之水路要道, 但也因山川林立、苗汉杂居、盗匪横行, 往往到了朝代末年,便起义频发。

陈朝已近三百年, 官吏一代不如一代, 在此民风彪悍的地界,秩序轰然倒塌。

原该繁华的水路要道,此刻冷冷清清,显得窦宏朗一行人尤其的声势浩荡。

县丞崔亮带着主簿徐旺并典吏杨昌毅、杨盛源、刘玉喜前来迎接。

崔亮与徐旺皆是举人补的实缺, 算在朝廷命官之列。

典吏便是胥吏了, 多由本地人担任,五年一役, 不是甚好名声,却有实惠。

石竹县四大姓分别是侯杨刘龙,多为苗人, 少量侗人。

候乃苗王家姓,现今还保留着苗鼓,然世事更迭,早已只剩虚名。

如今强盛的乃杨氏, 不过但凡家族,人多了姓氏便不值钱。

横跨两县三族的杨氏,内里分了无数小宗,彼此斗的你死我活,与其余三姓常年混战,竟不知谁家是谁家的了。

县丞崔亮拜见了上官,引着窦宏朗一行往县衙走去。

一百来号人县衙是住不下的,窦向东早使人打点过,于左近择了处大宅,用以安顿。

城门青砖修建,上书云寨二字,便是县城的名称了。

穿过青砖修建的城门,一条不算直的青石板路映入眼帘。

路宽约两米,加上两侧店铺的檐廊,勉强够两抬轿子通过。

石竹盛产木材,故房屋皆是两层杉木结构。

一楼为店铺,卖些个日用品并本地特色的油茶、蜜饯。

此外还有篦头铺子、打铁铺子、粉面铺子等。

县城逢一、五为集,今日乃四月初二,未曾赶上,故显得十分冷清。

行到住所,崔亮之妻迎了出来,只朝姑娘陆观颐见礼,管平波一个做妾的,反倒要拜见下官之妻。

陆观颐忙不迭的回礼,崔太太也在管平波拜下之前将人扶住,用官话笑道:奶奶折煞我也!官员与官眷们少不得寒暄几句,崔亮便奉承道:大老爷①果真出身非凡,下官仗着年岁说一句,许多年来,头一回见此排场。

窦宏朗忙谦虚道:家母一番慈心,不好拒绝。

都知石竹县如今混乱不堪,能多带打手的谁会少带?只养不起罢了。

看这架势,就知窦宏朗出身豪富,几个属官更打叠起了十二分精神,溜须之声不绝。

可怜三个典吏说不惯官话,眼睁睁的看着旁人拍马,自己硬是插不进半个字,好不心焦。

这厢彼此试探,那厢管平波开始安排人入住。

她在船上就画了屋子的平面图,张张床标了序号,趁着中途靠岸修整时令仆从分了男女抽签,再编成了十组,组长由韦高义等人担任。

又命窦宏朗的长随平安、泰安先乘快船入城,把陆观颐写的门牌号床铺号尽数贴在墙上。

故,一百人立于一进院门前,队伍虽歪歪斜斜,好歹看得出分属何人。

噪杂中,只听管平波一声令下,韦高义立刻率第一组排队往里走。

韦高义跟了管平波几个月,认不得许多字,数字却是认得的。

很快找到了一组的房间,火速安顿完毕。

雪雁立在二门院中,见一组完事,往外传话:二组进!随即二组在潘志文的带领下,亦有序而入。

不消两刻钟,一百号人尽数寻着自己床铺,开始整顿内务。

全程虽有交谈,却无一人争吵喧哗,把属官们看的目瞪口呆。

管平波端端正正朝窦宏朗福身一礼:妾先告退。

崔亮与徐旺整个人都不好了,一个小老婆竟有这般大家风范,本朝门阀贵族里,没听过窦家啊!这也太有范儿了吧!?好半晌缓过神来,料定窦宏朗还要梳洗,邀了晚宴,忙忙告退了。

云寨依河而建,却是高出河岸足有八。

九米,想是为了避免水患侵袭。

再则云寨乃典型的丘陵地带,想找块平整的地亦不容易。

故离水虽近,却要从城门绕出,沿着小道下至河边一担一担的挑回来。

众人又只好分批洗澡。

头一批自然是窦宏朗与管平波。

此时无甚污染,春天又细雨绵绵,空气十分洁净。

但搁不住船上不便,只得擦擦罢了。

此刻泡在浴桶里,好不舒服!一时洗毕,把头发擦至半干,随意散在身后,登上二楼,隔着城墙,看远山如黛,水气蒸腾,深深浅浅的绿色中,点缀着零星的杜鹃艳红。

清润的空气直入心肺,河边隐约传来妇女洗衣的敲击声与谈笑声,更觉静谧安宁。

然而管平波知道,在那裹着迷雾的山里,布满了野蛮的山寨。

他们以狩猎为生,佐以少量的稻米种植,凶狠无比。

在主流文明里消失的血性,在此地完美留存。

掘地三尺的地方官,因争抢地盘而世代为仇的原住民,即便是此刻如此安静,也难以让人松懈。

盛产木材的地方,木工应运而生。

没有雕梁画栋,却有简单利落的装饰风格。

屋脊与瓦当的一抹雪白,在青灰色的瓦背衬托下,尤其显得耀眼。

二楼回廊的栏杆有着漂亮的几何纹样。

屋内的架子床远比不上窦家的奢华,但更合管平波的口味。

银钩挂起苎麻织就的帐子,一眼看去,倒有些许后世的模样。

走近才觉出略微扎手的粗犷。

窦宏朗趴在床上呼呼大睡,雪雁轻手轻脚的来回穿梭摆放着家伙。

管平波晃进了东屋,陆观颐正在梳头。

石竹阴寒湿冷,腿脚灵便的顶好住在二楼。

窦宏朗占了西边,陆观颐便被安排在东边。

内外两间,里间为卧室,外间做起居,主仆两个尽够了。

紫鹃往外泼了残水,端着铜盆走进来道:奶奶得闲了可得问县丞太太打听打听,须得再买两个丫头,不然三个主子才两个人服侍,很忙不过来。

便是挑水扫院子有长随,主宅内的擦洗,也是不好叫男人们进进出出的。

管平波笑道:怕什么,我且有七个女弟子,大差不差的活计使他们完了。

真买几个人回来,你听得懂他们的话么?紫鹃笑道:本地话倒也好懂,与咱们巴州话有五六分相似呢。

管平波道:你想的美。

本地说的是西南官话,自然好懂,可镇上人生活不似乡间愁苦,等闲不肯卖儿卖女。

到了乡间,汉话也就罢了,都是苍梧的地界,容易学的会。

赶上寨子里的苗人侗人,怕有半年都听不懂他们说什么。

我们苍梧十里不同音,这要是再赶上苗人自家方言,更晕了。

我们摸清了路数再说吧。

紫鹃听得如此说,只得罢了。

将将把行李收拾妥当,天色开始发沉。

陆观颐略怔了怔:就天黑了?什么时辰了?紫鹃蹬蹬跑下楼,看了眼刻漏,又跑上来道:竟酉时就要天黑了!管平波笑道:山区可不是天黑的早亮的迟么。

巴州虽有山地,比起大山深处的石竹差的远了。

你可是忘了我们从水上过来,两岸皆是高山崇岭、鸟鸣不绝。

幸而有水路,不然咱们且有的走呢。

陆观颐也道:若从巴州行陆路而来,只怕腿上都能因骑马磨出茧子来。

早晚的事。

管平波低声调笑,娘娘,你可是太。

祖的娘娘,怎能不会骑马?陆观颐给了管平波一下,亦用紫鹃听不懂的官话道:陛下且打扮好,今夜还有宴请呢!管平波拿过陆观颐的梳子,有一下没一下的理着头发。

地方官多带妻子赴任,方好走夫人外交。

窦宏朗带了她个妾来,县丞家里着实有些尴尬,座位都不大好排的,总不能把她搁在末座吧?可又有谁愿坐她的下首呢?而陆观颐虽顶着个小姐名头,却不会出门交际。

那是太太们的战场,带个不欲寻夫婿的未婚姑娘,相当不合适。

想到此处,又觉得崔亮与徐旺都够有种!无事就打的七零八落的地头,不独勇于前来做官,还敢带家眷在此。

不过瞧他们身上的装饰,就知是个穷官。

无钱打点,也只好龟缩于穷乡僻壤,好歹披个官皮,叫家乡人忌惮一二,以保族人太平。

不多时,崔亮使人来请赴宴。

崔亮等人无力在外置产,皆住在县衙属官的房屋中,故宴请亦在县衙后头的花厅里。

论理,县衙后头乃女眷居所,窦宏朗虽不住,也无人去碰,便先空着。

窦宏朗与管平波各乘了一顶小轿,抬至县衙内,分了男女,管平波的轿子不停,一径往后头去。

崔太太迎了出来,见从轿中出来的人,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管平波身着红罗织金团花袄儿,配着翠蓝边拖裙,挽了个高髻,插着点翠的步摇并一根红宝白玉梅花蝴蝶的金啄针,浑身上下都写着有钱二字。

属官太太们的气焰登时矮了三分,妾又怎么了?比你有钱啊! 引至席上,崔太太请管平波上座,管平波十分推辞,又让了一番座位,方在崔太太下首坐了。

往下是徐旺的太太,再往下杨昌毅之妻,至多能称娘子。

因有两个姓杨的典吏,论起辈分来又是叔侄,从夫家称谓,便是杨大婶与杨大嫂,并刘玉喜之妻人称刘大婶的几位。

还有本地几位富户家的娘子作陪,非有她们参加,光凭崔亮几个穷官,可是置不起宴席的。

彼此厮见过,管平波举起酒杯道:我位卑年少,承蒙诸位厚待,方有些许体面。

原该我们太太来会,只因家中小儿体弱些,太太留在原籍照看抚育,不得亲来。

唯有派我来与诸位请安。

我们初来乍到,诸位太太万万看着我年轻的份上,多教导与我。

心中谢意难表,先干为敬!说毕,一仰头,随即亮了杯底。

席间众人纷纷道不敢,忙都将杯中酒饮尽。

方才闲话开来。

作者有话要说: ①大老爷:对县令的称呼,也有县太爷、太爷、县尊等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