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彰亦早看明白管平波的用意,他自来了虎贲军, 诸如此类的战争分析课不知上了多少。
他比韦高义几个都年长, 经验更丰富, 欲先让小辈畅所欲言。
被当众点名, 就知道韦高义几个人的争论不合管平波的心意。
遂笑道:打江淮。
管平波挑眉:理由。
孔彰无奈笑道:三国里头说, 吴国据长江天险,守得三分天下。
可诸位仔细想想,长江中下游水流平缓, 渡江之地颇多。
我不知曹操怎么想,横竖换成我, 是不会那般打赤壁之战的。
既不擅长水军, 绕过去建立据点,打陆战不就结了。
管平波登时泪流满面, 终于有个人知道从战略战术上分析了。
孔彰开了口, 懒得打哑谜,接着道:既然能绕过, 我们便不用再考虑太多的天险。
孔彰走到舆图前, 指着应天道,窦家老爷子想要的, 是应天。
你们看应天的位置。
手沿着长江向西划过, 指到江城,顺水而下, 运多少兵力都可。
方才说怕被赵猛算计的,有长江, 他怎么样都能算计你。
况且,孔彰又把手往东移了一点,而后向上一划:打仗不能只考虑横向,还得有纵向。
窦家的敌人不止赵猛,不止新造反的那什么江南王,还有朝廷。
江南,天下赋税半数之地,休说朝廷,北边山头土匪起义军,哪个不想要?只有长江做屏障,如同没有。
而拿下江淮,在长江以北建立据点,一旦敌军过淮河,我们能以逸待劳打他个措手不及。
淮河为界,北面是平原,南面是丘陵。
有江淮做缓冲,不单卡的骑兵处处憋屈,倘或一并夺了吴郡,还可以从吴郡调兵,威胁其侧翼,甚至断他后路补给。
因此,先打江南也好,先打江淮也罢,只不过是看现今实力做出判断而已。
归根到底,吴郡与江淮郡同气连枝,从战略上来说,是一个整体。
分开看,可是要吃亏的。
谭元洲眼睛一亮,原来如此!受教!不由出声赞道:孔将军从西到北,又从北到南。
见识多广,胸中自有丘壑,我等不及。
孔彰笑看管平波:将军只怕比我想到的更早。
那不废话么?管平波系统的学过战争史和军事理论的。
守江必守淮都不知道,她好去吊死了。
所谓科班出身,翻译一下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理论结合实际,不知省多少弯路。
孔彰二十几岁,可以说天生敏锐,她隐隐察觉自己打仗上的天赋,是不如孔彰的。
然而纵然孔彰天赋卓绝,在战略眼光上不也与她打平手么?这便是知识的力量。
管平波微笑道:孔将军大致说清楚了。
我补充一条。
应天,乃为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古都。
当然,这个陈是指五代十国的陈,不是我们现在的陈。
韦高义惊讶道:朝代还有重名的?管平波笑道:自然。
朝代命名,多以龙兴之地或封号为名。
譬如隋朝,杨坚是隋国公。
唐朝,李渊是唐国公。
这个时空没有出现明清两个以吉祥期盼为朝代名的奇葩,正好不必解释了。
接着道,都城与朝代一样,皆有含义。
要么是经济中心,要么具有战略意义。
本朝定都京师,正是季风气候的边缘地带。
春风不过玉门关,过了这道线,往北便是游牧活动的地盘。
京师镇在此地,资源便会朝此地倾斜,有助于抵御外敌。
正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也。
说着用粉笔在洛阳的位置轻轻一点,隋炀帝杨广,唐武后,皆有迁都洛阳。
为的是实行新政,与旧势力割裂,正是所谓的政治意义。
了解这些后,我们再来说应天。
管平波顿了顿,让众人稍微消化一下内容,才道:应天周围有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太湖平原。
水路交错,经济繁盛。
且东晋定都应天,喊出了收复北方的口号。
因此,从经济上,应天足够繁荣。
从政治上,应天有象征。
在南北对峙的情况下,此地为首选。
然而,应天的经济依托于周边的繁盛。
如果从北方来袭,便是不打下应天,只消把周边吞了,应天能直接被困死。
纵然凭借坚固城墙,也不过是苟延残喘。
当都城被围困,没落是早晚的事。
而只要守住淮河附近,长江水系便依旧能航运,能催生经济,且更好统筹南方丘陵割裂的各个地带。
我说过很多次,打仗打的是后勤,有坚实的后方基础,凭敌军怎生强大,总有翻身的本钱。
至于江南郡,浔阳、江淮、吴郡都打下之后,江南郡已是囊中物,何必特特去打他?谭元洲想了一回,道:老爷子会这么想么?我没兴趣拦着人犯蠢。
管平波严肃的扫过全场,缓缓的道,我寻了那多史上大战要你们分析、思考。
为的是你们指挥的时候不要犯蠢。
尤其是战略上,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反之,战略无大错,战斗哪怕惨败,终有东山再起之日。
制定计划时,经济、政治、军事三个维度缺一不可。
望诸位多多留心,并在传授理论时,思虑更周全。
管平波继续道:这些知识,光我们懂是不成的。
虎贲军必须形成人才梯队,随时随地有储备军官、后补人员。
我日常与你们上小课,你们也该时不时的与手下上小课。
光凭着我写的一本教材,远远不够。
打仗的事,你们不能指望着大家伙在战场上拿命去学。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句话不单是对战兵,对你们亦是。
将领皆是带出来的。
管平波说完守江必守淮,又捡了几个史上经典战役来讲。
上完课,谭元洲就要去探望陆观颐。
陆观颐怕过了病气给管平波,死活不肯住正屋,跑去客房居住。
军营里最是讲究等级,最初盖房子时,条件最好的便是管平波三人的居所。
客院又如何比得了?但管平波的确病不起,遂孔彰索性把屋子让了出来,自己跑去骑兵营跟莫日根挤了两日,待到山上把客房重新布置过,他才搬了回北矿营,住到后头客房里去了。
谭元洲一边走,一边对孔彰笑道:何苦那般麻烦,我那屋子空着也是空着,你住我屋里得了。
孔彰但笑不语,住哪不是住,横竖无需他自己动手,去谭元洲屋里住更折腾。
韦高义李玉娇几个常常去瞧,怕人多了陆观颐不耐烦,便不跟着凑热闹,几个人凑在一处,与刚回来的石茂勋、张金培一齐讨论兵书兵法去了。
管平波三人走到陆观颐屋前,打起帘子,一股药味迎面扑来。
特特拨过来照看陆观颐的张嫂摆手轻声道:才吃了药,睡着了。
太太回头再来瞧吧。
管平波关切的问:还烧么?张嫂道:断断续续的,吃了药好一会子,过会子又烧。
谭元洲皱眉道:病多久了?孔彰道:半个多月了,还不见好。
管平波嘱咐道:注意时常通风,别闷着。
只别吹着她就行。
张嫂子应了。
此时的医疗条件,病了只有看老天爷的,就算空降一个资深专家,没有相应的药物也是白搭。
管平波等人不愿打搅病人休息,只得退出屋外。
迎头就撞见了提着个篮子来的侯玉凤。
侯玉凤见了管平波,先绽出个笑脸:将军好。
侯玉凤是管平波才打下石竹盐井时,解救出来的被拐妇女。
她跟土匪生了儿子,次后杨红之父串通土匪,在管平波生育的当口点燃屋子报信,逼的杨红上吊自杀,撇下的儿子也给她养着。
她素来有些精明,在石竹管食堂的时候就井井有条,被陆观颐带到了飞水,接着管了北矿营的食堂。
两个孩子都是土匪种,姓还不一样,统计户口时,她麻溜把孩子改成自己的姓,算是跟土匪一刀两断。
精乖的人自是哪里都精乖,她原就是善于做饭才去的食堂。
听闻陆观颐病了,日日做些爽口的清粥小菜送来。
陆观颐病着胃口极差,她做的倒能吃上几口。
为此,管平波特特交代下去,专招了个妇人给她打下手,叫她好腾出功夫专给陆观颐做吃的。
侯玉凤自觉脸上有光,做的越发尽心。
虚不受补,陆观颐暂沾不得太多荤腥,一应以清淡为主。
今日侯玉凤就拿嫩豌豆剥了筋,只留下嫩嫩的豆子,配上鲜百合清炒,最是清甜开胃。
撞见管平波,是极好的表忠心的机会。
忙打开篮子给管平波看。
管平波看了一回,笑道:你这道菜再放些坚果调味就更好了。
回头我叫人送一盒坚果去你那处,碾碎了撒一点子到菜里,或是就放在她的粥里头。
也能补些营养。
侯玉凤忙道:那我去军医院问问,看坚果哪样配着最好。
管平波满意的点点头,夸她心细,又叮嘱了几句,方把人打发走了。
孔彰的目光顺着侯玉凤进了屋,才收回来闷闷的道:她平日里爱吃甜的,病了就连红枣都不吃了。
口不壮,如何好的起来?孔彰这倒霉孩子!就剩陆观颐个姐姐了。
管平波安抚他,亦是安抚自己道:心性坚定之人不易被疾病击垮,六月里天气平稳,想是容易好些。
孔彰忧心的道:六月里天热,我又怕她中暑了。
可惜不是京中,没有冰窖,不然买些冰回来放屋里,只怕更舒服些。
管平波听得此言,没有说话。
南边可以用硝石制冰,但陆观颐那身体状况,又怕她反而受凉,才没放冰块。
微微叹口气,又十分抱歉的看着谭元洲道:是我没照顾好她。
谭元洲早就被管平波坚定的误会闹的没了脾气,只道:人吃五谷杂粮难免生病,却是不该瞒着我,不然我也好从潭州带些用得着的东西回来。
说完就觉得好像又有什么不对……管平波道:她不让说,也不知道她别扭个什么,我实不敢招惹她,只好依着她性子行事,不是故意瞒你。
听着二人对话的孔彰:……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孔彰又不能替了陆观颐去,只得吐出一口浊气,暂把担忧压下,扭头对管平波道:将军近来忙碌,更要保重身体。
走吧,骑马去。
管平波点点头,邀上谭元洲,一齐往校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