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平阳公主 > 第67章

第67章

2025-04-03 13:48:39

# 67无论我以后做出什么伤害你的事情, 你不要怪我。

崔进之如是说。

李述看着他纵马的身影渐行渐远。

她知道, 那是崔进之给她下的最后通牒。

从今往前,他和东宫都处在防守阶段, 她则是暗中盘旋的蛇,偷袭了崔进之数次;从今往后,东宫禁闭, 势力紧缩, 将开始漫长的蛰伏期,崔进之也将从守势转为攻势。

以后,不是你死, 就是我亡。

李述。

耳畔忽然传来一声,声音很低,但咬字很重,好像说话人满腔心绪无从言说, 指望通过这两个字来宣泄情绪。

崔进之都走了,她还目光不舍地盯着看。

李述被叫回神来,一个激灵, 连忙转过头去。

沈孝不知何时已经走近了,就站在她马车边上。

她的马车高大, 沈孝的目光正好平视进来,深邃的目光有如实质, 将李述紧紧包裹。

一瞬间氛围安静至诡异,风雨声都不见了,李述仿佛能听到沈孝的呼吸声。

她忽然就开始心虚了, 没有任何来由地开始心虚。

可她明明什么事都没干,不过就是跟崔进之来了一次分外眼红的仇敌见面。

可沈孝就站在窗边,他的气息透过窗户,撒撒落落都漫到了她身上。

李述觉得手心都虚出汗了,她半晌憋不出一句话来,末了硬着头皮尬笑一声,沈大人,好巧,你也出城了。

沈孝:……沈孝盯了她一眼,是很巧。

他专程算好了时间跟过来的,能不巧么,巧到都看见她跟前夫打得火热了。

沈孝只觉得所有情绪都在心里翻腾,憋的他很不得把李述盯出一个窟窿。

可偏偏他心中一切都不可说,不能说。

他憋了半晌,轿子一路跟着李述到了千福寺山脚下。

看着李述下了马车后,他专程走了过去,一副偶遇的模样,点了点头,终于将那句话回敬了回去,公主,好巧,你也来千福寺了。

李述:……沈孝他是故意的吧!宰相肚里能撑船,他却是个小心眼!烧香拜佛那一套流程下来,时间就到了午时后,僧人上了斋饭。

二人相对而坐,红螺照着李述的偏好,给她碗里夹了几样菜,可李述只吃几口就搁下了筷子。

对面沈孝刚端起碗来,见状就皱起了眉,你不吃了?怎么吃这么少。

上回在仙客来见她,也是随意吃几口就不吃了。

李述被沈孝今天从头到尾一张肃沉的脸弄得心头正慌,觉得沈大人今日是看她哪哪儿都不顺眼。

这会儿在饭桌上,好似他下一秒就能给她念一首锄禾日当午来让她体会民间疾苦。

自从被逮住奸情后,李述对着沈孝就格外心虚,连忙抓过碗来,我吃我吃。

我吃还不行么。

片刻后。

沈孝碗里都见底了,眼抬过来,这头李述还在数米粒。

别人吃饭是用碗来做计量单位,李述吃饭大概是用粒来做计量单位。

于是沈大人又皱起了一张忧国忧民的脸,你怎么吃这么少。

李述:……完了完了他要开始背汗滴禾下土了。

李述皱起了脸,低声辩解,斋饭不好吃。

她一定要给千福寺换个厨子!沈孝看她一脸为难,声低气弱的模样,就像是被父母逼着吃饭的小孩儿。

怎么他有那么严肃苛刻么。

他没忍住笑了一声,你怎么这么挑食。

淮扬菜也不好吃,斋饭也不好吃。

那到底什么好吃。

她隔三差五就去一次仙客来,沈孝还当她是个饕餮,原来这么挑食。

李述皱眉,心想他怎么知道自己不爱吃淮扬菜。

旋即就想到上回为了拉拢沈孝,在金玉阁点了满桌子淮扬菜。

没想到他还挺细心的。

沈孝看了李述片刻,忽然心念一动,问,你喜欢吃鱼么?李述被他这个没头没尾的话给问愣了,想了想回道,还……还行吧。

鲫鱼汤还挺好喝的。

于是沈大人就沉稳地点了点头。

嗯,跟他家猫还挺像的。

幸好他会钓鱼。

*下午时,整个寺庙都是僧人嗡嗡的一片讲经声,李述和沈孝漫漫在寺里散步,半山腰有一处凉亭,二人走了进去。

自入了秋后,雨也慢慢小了,山风吹起满山枫叶,深深浅浅一片红。

李述叹了一声,上回来千福寺,满山的叶子还是绿的。

那次她坠崖,与崔进之决裂。

数月过去,人心如何变,在外面是看不出来的。

唯有山中草木显露出岁月变迁的痕迹。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这漫山枫叶也算是这附近难得的景色,更兼今日雨渐停,因此周围不少村间老头老妪都过来上香赏景。

站在凉亭上,李述俯视着三三两两相伴着爬山的村民。

身在高位,很难看到民间的情况。

朝中一句政令,一场党争,可民间要付出的代价却非常大。

之前关中大旱,太子和二皇子争,户部因此好几个月都筹措不到粮食,没法赈灾。

不知道这些爬山的乡民,在那段日子又是怎么熬过去的。

她在那件事里也没少推波助澜。

李述忽然道,沈孝,洛府决堤那件事……她踟蹰了片刻,还是低头认错,……你做得对。

如果真的任由黄河泛滥,七弟靠这件事上位的话,那么七弟跟太子并没有区别。

午后雨渐停了,日光将山间水雾蒸腾起来,半山腰就弥漫出一层雾气。

权力会让人迷失,到最后连自己在追求什么都看不清了。

她一路往上走,其实最初也不过是因为——在冷宫里太寂寞了,没有人关心一个冷宫里的公主,所以她想往上走,爬到够高的地方,让所有人都不敢忽视她。

可到最后都要忘了,自己最初是为了什么。

听见李述的话,沈孝忽然轻笑了笑。

他转过脸,一双眼映着薄雾层后的日光,很黑沉,但是也很专注,一错不错地凝视着她。

好像是,不论她在浓雾中迷失到哪里去,他都能一眼看见她,然后伸出手来,将她带出去。

崔进之伸手将她拉出了尘埃,但在多年之后却和她一起沉在了浓雾里。

就在她即将沉沦下去的时候,却有一个人以身为刃,破开浓雾伸出手来,将她带了出去。

他说,你跟别人不一样。

其实并不是她和别人不一样,是因为他相信她,他牵着她,所以她才能变得不一样。

有一种情感在心里萌生,拨云见雾,从内心最柔弱的地方生长起来。

陌生而熟悉的情绪,令李述有些怕,但也有些盼望。

李述忽然就别开眼去,不敢再去看沈孝。

她紧了紧嗓子,用政事来掩盖自己的紧张。

二哥看上了太子留下的势力,是不是?黄河横跨中原大地,一路上流经京畿道,河东道,河南道等多个地区,黄河出事,无论派哪个朝中大臣去,都没有权力协理不同区域之间的官员。

这样大面积的赈灾,只能派皇子去。

前脚太子刚关了禁闭,后脚二皇子就上书自请赈灾。

二哥哪里是为了赈灾,明明就是看上了太子留下的工部,还有黄河沿岸那些势力网。

沈孝点头,是,不仅如此,赈灾最需要人手,偏陛下裁撤了不少东宫官员,如今工部缺人,河南道也缺人。

哪位皇子揽下了黄河赈灾的差事,就能大肆将自己的人手安插进去,势力定然会一跃而起。

黄河赈灾,可是个肥差。

李述一双眼立刻就亮了起来,这个机会一定要给七弟承下来!沈孝看李述忽然精神起来,笑道,肯定的。

他是如此沉稳冷静,李述就问,你已经有法子了?沈孝点头就要开口,谁知李述扬手就止了他的话头,你别说,我猜一猜。

她可不想被沈孝比下去。

上次关中大旱,二哥被太子打得措手不及,后来虽保住了户部,可在父皇那里却没有落下好印象。

这次黄河赈灾,沿岸涉及的势力更多,像洛府高郡守那样的贪官也会有更多。

可二哥外强内弱,又一直想要靠着世家跟太子抗衡,只怕不敢放出手脚去裁撤官员。

所以在父皇心中,他不是个好人选。

沈孝看李述认真思索,面上含笑,好整以暇地靠着凉亭的柱子。

她很聪明,也很独立,从来不依附于人。

她所需要的不是一段感情中的被呵护,她更需要有人在旁边与她并肩而行。

沈孝想,五品官是配不上公主的,他走了很高,可还要走得更高,才能和她并肩。

那头李述还在推测,七弟和太子,和二哥,甚至和其他皇子最大的区别是……他从来不和任何世家交往,甚至前段时间推举桂直,还隐隐有偏向寒门的意思。

所以父皇如果要一个能破开黄河沿岸世家势力的人,一个能中立治理黄河灾情的人,七弟是个好选择。

沈孝笑着反问,这固然是七皇子的优点,可也是他的缺点。

他手下无人,又如何能掌控得了黄河沿岸那么大的灾情?那么多官他如何管得过来?李述挑眉,你这是在考我?沈大人你可是寒门典范,能推举桂直,你难道不能给七弟推荐更多的人?这句话是在夸他吧。

而且是在信任他的能力吧。

沈孝忽然就非常高兴,脸上几乎都要压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却还是故作沉稳地点了点头,矜持道,确实手上有些人。

很多沉沦下寮但有才能的人,都可以让七皇子施恩提拔起来。

这不仅是给七皇子拉拢势力,也是符合皇上的心思,在打压世家的力量。

那头李述又皱起眉,可是黄河灾情最难治理,做得好能出头,做得不好,却容易出事。

我其实有些担心七弟的能力。

沈孝用目光止住她,你要信我识人的能力,七皇子是没做过这么大的事情,但他刚进礼部掌事时就遇到了陛下泰山封禅的大事,他做得非常稳重,挑不出一点错儿,可见他并不是一个无能之辈。

龙在浅滩,七皇子从前只是没有施展的余地。

李述道,我不是不信你,毕竟工部和礼部不同,黄河治理了这么多年都不见好过。

话刚落,那头沈孝的目光就搭了过来。

李述没看错的话,他脸上好像写着三个字:快问我!快问我!沈大人那张脸难得透出什么情绪来,李述一晃神还当自己看错了。

怎么跟书堂里知道正确答案拼命举手恨不得被老师贴个大红花的小孩儿一样。

李述试探地问,你有治水患的好办法?沈孝脸色稳重,混不在意,只淡淡地嗯了一声。

李述没忍住,朝他背后看了一眼。

如果人有尾巴,沈孝这张看起来稳重的脸背后,怕是尾巴能拼命摇起来。

我知道正确答案!快问我!快夸我!于是李述从善如流,怕沈孝把尾巴摇断了,又问,是什么好办法?沈孝正要说,低眼就看到李述那张瓷白如玉的脸。

他忽然就想起来,方才崔进之还摸过李述的脸,那样亲密的样子。

陈醋被他闷在心里,这会儿都发酵成了满天酸雨。

他反问,你刚才和崔进之在做什么?李述凭借多年朝堂斗争的经验,敏感地认识到:这是一道送命题。

她回答地斩钉截铁:没做什么!沈孝眯眼:没做什么?他尾音轻轻扬起,就带了一道威胁。

当他眼瞎?沈孝指了指李述的手腕,又指了指李述的脸颊。

抓她的手,还摸她的脸!李述瞬间就气弱下来,真……没做什么。

本来就没做什么啊!可她怎么像被捉奸捉双一样。

沈孝眼中抹上一层寒霜。

李述手心直发汗,恨不得把方才的情形给沈孝画下来,崔进之如何威逼如何利诱,她如何坚守如何不屈。

末了李述道,我受了惊吓……我被崔进之威胁了!李述瞪了沈孝一眼,你不关心我,竟然还质问我!风水骤变,胜负突转。

沈孝心想:这是一道送命题。

李述拨开袖口看了看,崔进之没用狠劲,手腕上没留红痕。

沈孝低眼看了一眼她的手腕,她肤色很白,腕上透出隐隐的筋脉,有一种脆弱的美感,一掐就能断。

崔进之不像是只在撂狠话。

沈孝语气十分担忧,我怕他会用什么狠招来对付你。

上次坠崖,这次又会是什么?沈孝捏紧了手,恨不得一天十二时辰都护在她身边。

李述却并不在意,不用担心,东宫动不了我。

再暗杀她一次?她身边都是侍卫,自上次坠崖,父皇对她的安危也非常看重。

崔进之没这么蠢,敢在父皇眼皮子底下动手。

要对付七皇子?不,崔进之应当还没有发现她和七弟的关系。

李述揉了揉手腕,你放心吧,我出不了事。

她是一副毫不在意的神情,可沈孝看着她平静的脸,却只觉得她内心有一种更深的隐痛。

就像是痛过极久,所以到最后已经麻木,最后无论再怎么刺激,她都可以浑不在乎。

沈孝忽然就有一种,想把她抱进怀里的冲动,但终究被他克制了下来。

他只是慢慢伸出手,再次握住了李述的手腕。

带着一分试探,与九分爱护。

沈孝的手放的很轻,只要李述稍微用力就可以抽出去。

但手掌下手腕微动,似是透着内心纠结,半晌,却终于没有抗拒。

李述别过头,没有看沈孝,也没有看自己的手,以一种不在意却又紧张的姿态看着山间渐渐消散下去的云雾。

她真的不怕崔进之,无论他要用什么办法来对付她。

她是一个很冷硬的人,从前仅有的弱点就是崔进之一人,如今那弱点却也被磨成了百炼钢。

可崔进之的弱点却非常多:他有崔家要照料,太子还时不时犯蠢,投靠东宫的世家也良莠不齐。

崔进之的弱点比她多得多,真若短兵相接,生死相搏,李述根本就不怕他。

她全身都是刚硬盔甲,没有任何致命伤。

秋日阳光照进凉亭,撒在她身旁的沈孝身上。

她真的没有弱点……吗?又或者只是她还没有察觉到。

作者有话要说:  暧昧期真的好难写。

也差不多感情快明朗了,等沈孝再遇到一个刺激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