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千山记 > ☆、第76章 贱招

☆、第76章 贱招

2025-04-03 13:48:34

宁荣大长公主也算个有效率的人,不过,其行事手段,起码是不怎么入谢柏眼的。

事情很简单。

寿安老夫人去宫里陪闺女胡太后说话,宁荣大长公主也一道跟着去了,婆媳两个身上穿的都是紫羔皮做内里的衣裳,宁荣大长公主也深谙语言艺术,笑道,宜安孝敬我与老夫人的,早便做将出来,先前天儿还没这般冷,想穿吧,又觉着热。

如今正合适,娘娘去岁也赏过,我倒觉着宜安这个更暖和一些,举许是驸马自西蛮亲自带回来的,做事到底比下头人仔细,叫人放心。

谢贵妃听这话只是微微勾起唇角,端起茶微呷一口,并不说话,只等宜安公主如何作答。

宜安公主到底也不是傻子,虽然自小养在胡太后膝下,且养育她的胡太后智商平平,宜安公主不甚机伶,是缺少一些政治素养,可她自幼在慈安宫也见惯了妃嫔之间你来我往打机锋的事儿。

宁荣大长公主这般说,宜安公主连忙谦道,驸马的确细致,不过,我听驸马说,皮子也讲究年景。

今次的紫羔皮,西蛮献上的贡品,寻常再比不得。

驸马带回来的,是自榷场买的。

宁荣姑妈觉着这皮子好,是没见西蛮给朝廷的贡品呢。

我也没见过,却听驸马说,紫光莹雅,非同凡品,原是西蛮王室收藏多年的宝贝。

我孝敬宁荣姑妈的虽好,却远不能跟贡品比的。

谢贵妃此方笑道,说来不怕娘娘笑话,前儿我母亲进宫,也给我带了两块儿紫羔皮,还特稀罕的同我说,可算是见着宝贝了。

我一看,比去岁娘娘赐我的差远了。

想是阿柏将好东西都给了公主。

宜安公主听谢贵妃打趣,笑道,贵妃惯会说笑,上等皮子我一块儿没留,除了孝敬了外祖母和宁荣姑妈,就是太太那里。

太太给贵妃的,定是最好的。

只是这世间东西,我还没见过哪里的比姑母这里更好。

宜安公主毕竟是寿安老夫人的外孙女,寿安老夫人眼里,宜安公主也没一处不说,听宜安公主说这皮子的处置,不由笑道,宜安的确孝顺。

宜安公主笑,紫羔皮在皇家都算稀罕,民间更是少见,太太以前竟不得穿,我有去岁姑母赏的,并不缺这个。

寿安老夫人与胡太后笑赞,要说明礼懂理,就是咱家的公主了。

胡太后先时见过谢柏,就很喜欢,如今宜安公主同婆家相处得宜,胡太后自然也欢喜,笑道,这样才好。

又说谢家俭朴,赏了谢太太几块紫羔皮。

宜安公主与夫家相处愉快,也得了一份儿赏。

大家又撺掇着胡太后把那西蛮王室的宝贝拿出来瞧瞧,胡太后显摆一回,受了不少奉承,中午留宁荣大长公主、寿安老夫人、宜安公主用膳。

胡太后得了宝贝,自己舍不得穿用,私下给了文康长公主,道,哀家老了,你正是穿戴的年纪。

文康长公主抚摸着柔软的皮子,我就却之不恭啦。

却什么却。

胡太后嗔一句,又道,沿个宽银鼠边儿,做个小云肩就好看。

当初能得先帝眼缘儿,给先帝睡出个儿子,胡太后相貌自不消说,便是打扮上也颇有心得。

文康长公主点头,这紫色太深,别的颜色压不住,的确得配银鼠边儿才好。

胡太后一笑,那是。

母女两个说会儿话,胡太后瞧着紫羔皮又说到宜安公主,当初给宜安相看谢驸马,如今瞧着,果然真是不错,看他们小俩口说话就知道。

文康长公主道,听说谢驸马要外放,宜安要不要一道去?胡太后立刻炸毛,外放?外放到哪儿去?文康长公主不好不提醒老娘,省得又给人做了枪使,便细说了此事,谢驸马这趟出使西蛮,颇是得力。

皇兄或者想他外放西宁那边儿。

胡太后道,这怎么成,哀家听说那西沿子皆是些蛮人,茹毛饮血的,凶的狠。

就是谢驸马,在帝都安安生生的做官儿就是了,何必去冒这个风险,受这些辛苦。

文康长公主耐心道,满朝文武,还不都是给皇兄干活儿的。

这天下,是皇兄的天下,皇兄相中了谢驸马,想他外放效力,母后倒第一个不同意了,您哪,当真是偏心女婿。

要不,您去跟皇兄讲,别叫谢驸马去了。

胡太后在这上头一向没啥主意,她对闺女好,对儿妇当然更不赖。

不要说寡母重儿子,就是她老人家今时今日之地位,也都是靠皇帝儿子得来啊。

事涉皇帝儿子,胡太后便有些犹豫,我也不是担心谢驸马,还有宜安呢。

驸马外放,宜安可怎么办?她老人家也是真心为宜安公主操心。

文康长公主对宜安公主是走是留并不关心,她不过是不欲母亲成为承恩公府与谢家博奕的刀枪,谢氏还算安分,倒是承恩公府,莫非当她这位长公主能对承恩公府一径利用慈安宫之事视而不见么?文康长公主随口,不留帝都,就跟驸马一并外放呗。

胡太后再三思量,那还是留帝都吧,宜安自幼哪里受过这种千里奔波的苦处呢。

文康长公主直觉着母亲太爱操心,劝她道,年轻夫妻,情分再好,也经不得这么三五年的不见面儿。

驸马血气方刚的年岁,外放替朝廷效力,身边儿总得有人服侍。

胡太后皱眉不说话了,她是因儿子上位,对子嗣看重就不必说了。

胡太后深深以为,这世间女人,哪怕贵为公主,也得有自己儿子才好过日子呢。

胡太后试探的跟闺女商量,要不就叫宜安跟驸马去任上?文康长公主道,这还得宜安拿主意。

宜安愿意去呢,就让她去。

她要不愿意,也无妨。

一国公主,这地位尊荣已够她自在的过日子,母后你就不必多管了。

胡太后挺乐意多管管的,仍道,西宁那样远,宜安要跟着外放,哀家怎能不管。

我是说,您甭管她要不要跟着外放的事儿。

胡太后道,要是你外祖母知道,不知多心疼。

文康长公主笑笑,不以为然,您还以为外祖母不知道呢。

胡太后惊,难不成你外祖母早知道?反正她得信儿肯定比您早。

文康长公主道,不过是没与母后说罢了。

胡太后道,那定是怕我知道了着急担忧呢。

是啊,外祖母年岁也有了,她老人家最明事理,知道这是朝廷大事,宜安也已出嫁开府,外祖母焉能插手这事呢。

无非就是人家小两口自己决定罢了。

文康长公主不好说舅家不是,她今日不过是想说服母亲不要多事,遂道,外祖母不好同母后讲,我同母后说了,母后自己心里有数就成。

胡太后就一儿一女,儿子要忙国家大事,女儿文康长公主时常进宫,胡太后对这个女儿的信任自不必多说。

听女儿这样讲,胡太后本就不是什么意志坚定的人,也就应了,这也是。

我还总当宜安是初来我这儿的小女孩儿了,觉着才一转眼,她就长大了。

文康长公主附和着母亲说了几句,及至天晚,方出宫回府去了。

寿安老夫人与宁荣大长公主在慈安宫所为,谢柏还是从母亲谢太太那里知道的。

而谢太太,自然是从闺女谢贵妃那里知道的。

谢太太气个半死,与谢莫如商议,平日里并没有得罪过他家,就是上次莫忧在桂花宴受辱,咱家瞧着宜安公主的面子,也忍了。

好端端的,怎地倒在慈安宫给咱家下套?智商低的人怕都察觉不出这是圈套来,可谢家臣子之家,焉敢有什么东西更胜慈安宫一头。

宁荣大长公主话里话外的说宜安公主给她的紫羔皮比去岁太后娘娘赏的还好,世间小人颇多,倘不是宜安公主与谢贵妃当下圆话回来,怕现下就要有小人谏言了。

谢莫如稍一思量道,无非是不愿意宜安公主随二叔外放。

谢太太都不能理解承恩公府的想法儿了,这与承恩公府有何相干?谢家先时与承恩公府没过节啊!谢柏姓谢,与承恩公府有何相干?就是宜安公主,难道外放对宜安公主有什么坏处不成?这样难得的机会,等闲公主哪个有呢?谢莫如倒是很了解承恩公府的想法,一语道破,无非是担心宜安公主立场罢了。

什么立场?谢莫如便不再说话了,谢太太脸上的僵硬状态难以形容。

良久,谢太太咬牙切齿挤出一句,亏得她还一直想与大长公主比肩。

谢莫如面儿上没有半分动容。

谢太太这般怀念宁平大长公主,倒不是宁平大长公主给过她什么好处,事实上,谢太太这样的,当时碍于诰命太低,见宁平大长公主一面都难。

即使后来谢太太与宁平大长公主做了亲家,两人也没什么交流。

谢太太会说出这种话,倒不是怀念宁平大长公主为人,主要是怀念宁平大长公主的智慧。

宁平大长公主再如何给她造成身份智商上的各种压力,可起码宁平大长公主是正常人,绝不会如宁荣大长公主出这种昏招。

姻亲之家,哪怕没守望相助的意思,两不相干就是了,再没见过这般拆台的。

哪怕谢太太这样寻常内宅妇人,也不能理解宁荣大长公主能做出这样的奇葩事。

宁荣大长公主里看外看都是个聪明人,而且,以往谢太太真心觉着宁荣大长公主真就不比宁平大长公主差。

如今谢太太方明白,完全没有可比性啊,先前定是她眼瞎,才觉着宁荣大长公主有智慧。

这一相处才知道,什么叫差距。

谢太太真怀念宁平大长公主的智慧啊,哪怕人家高山仰止,不是自己能明白的,起码人家不会干出这种事来——拦着宜安公主上进!真的是拦着宜安公主上进!宜安公主虽是公主,可她不是正牌子皇家人,宜安公主的亲爹是今上堂叔,完全是因为与今上感情好,再加上死得早,好歹是姓穆的,皇室人丁不旺,逮着个姓穆的就格外稀罕,故此宜安破例封了公主。

可说到底,宜安公主与正牌子的永福公主、长泰公主是不一样的,如今能随谢柏外放,宜安公主身为宗室,亦有其身份意义所在,外放几年再回帝都,也是公主出头露脸的机会。

这样的机会,多么难得而珍贵。

东穆王朝自太祖皇帝起,女人预政的事儿多了,谢家倒不是期冀宜安公主有程太后与宁平大长公主的本事,但如果能加重宜安公主的政治份量,也是谢家喜闻乐见的。

而今宁荣大长公主是什么意思,怕宜安公主与谢柏一道外放,还是想直接搅黄了谢柏外放的差使?不论哪种打算,谢太太都气不打一处来。

加重宜安公主的政治份量是谢家的预计,当然,也得稍稍引导一下宜安公主的政治倾向,但,谢家并没有想宜安公主与承恩公府隔离的意思。

倒是承恩公府,这是要翻脸吗?谢柏与父兄道,只恐承恩公府再生是非。

谢莫如道,一哭二闹三上吊,无甚新意。

只是,向来只有千年做贼,没有千年防贼的。

承恩公府甭管使出什么手段,谢家现在一时还没法子直接把皇帝他舅家干掉,唯有小心防备罢了。

宁荣大长公主此计未成,立刻再生一计。

穆元帝既确定谢柏外放之事,同内阁商量后便颁了旨意,因眼下就是年了,待年后便要启程。

宜安公主的去留亦已决定,谢柏自回帝都后,夫妻感情再进一步,两人商议后,宜安公主亲自与胡太后说,总不能让驸马一人去,我既嫁了他,便要顾好了他。

胡太后这里有文康长公主先打过预防针了,既是皇帝儿子的国策,胡太后也就没反对,再三叮嘱宜安公主,你自小没离过哀家身边儿,这一去,千里之外,自己也得多留心。

哎,要是受了欺负,就着人回来跟哀家说啊,哀家给你做主。

说着不禁伤感,宜安公主眼圈也微微泛红。

她自幼在慈安宫,可慈安宫已经有了永福、长泰两位嫡公主,她出身不比嫡公主,在慈安宫自不是最受宠的,但要说委屈,太后姑母兼姨母也没委屈过她。

宜安公主硬将泪憋回去,劝道,我最不放心的就是姑母。

哀家在宫里,吃得好,睡得好,有什么不放心的。

宁荣大长公主道,即便要随驸马外放,不妨令驸马先行,待天暖你再动身,也是一样。

宜安公主笑,哪里还用折腾两遭,宁荣姑妈是知道我的,再不是娇气的人。

何况,天虽冷,也冻不到我。

宁荣大长公主道,你哪日有空,去承恩公府看一看老夫人,她老人家不见你定不能放心。

宜安公主笑着答应了。

胡太后都不说啥,宁荣大长公主更不好说些拦着宜安公主的话,倒是寿安老夫人,新年刚过,眼瞅着谢柏宜安公主就要启程,她老人家却病了。

病势还想当沉重,穆元帝直接派了御医住在承恩公府。

宜安公主这还怎么走,不要说谢太太,便是谢尚书也觉着,承恩公府这招太贱。

谢莫如淡淡,寿安老夫人病危,不若上书请南安侯回帝都侍疾。

南安侯,宁荣大长公主嫡三子,驻南安关,因战功封侯,掌南安驻军,也是承恩公府唯一掌兵权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