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千山记 > ☆、第63章 帝心若何

☆、第63章 帝心若何

2025-04-03 13:48:34

穆元帝身为他爹唯一的子嗣,哪怕是生在皇家,童年生活都是甜美的不像话,并不是说物质供应,穆元帝身为他爹唯一的儿子,叫穆元帝说,他在父亲这个身份上的付出,亦远不如他爹。

尤其儿女们少时还好,如今年岁大了,想的也多了,穆元帝想的就更多一些。

像文康长公主说的,李宣才十四,这个年纪,虽然穆元帝也不大看得上李樵,但李宣若是把李樵当仇人啥的,穆元帝也会考虑一下这个外甥的心胸。

哪怕李世民在玄武门把兄弟都干掉了,也不见得就是生来辣手。

一个人,成长为辣手不可怕,但要生而辣手就让人不寒而栗了。

李宣的做法,符合他的年纪与性情,并且,上位者欣赏这种性情。

多好啊,小小少年,温良恭俭让,以后才好为国尽职尽忠。

穆元帝对外甥感观不错,不由多问了句,鲜少见阿宣进宫,他在忙什么?文康长公主道,这不是北岭老头儿来了么,在听北岭老头儿讲书。

我看念书念多了也没用,倒念方了脑袋。

穆元帝一笑,你这嘴,北岭先生的学问,举国数一数二。

文康长公主啧啧两声,明明白白的表示了自己的态度。

李宣正与谢莫如一道喝茶。

当然,还有李樵、谢柏、苏不语在场。

准确的说,是李宣李樵兄弟过来尚书府拜访谢柏,正巧苏不语已经先来一步。

谢太太这把年岁,最喜欢这些伶俐又出息的少年们,苏不语又是个嘴巧的,何况他写的话本子阖帝都都是有名的,谢太太说来还是他的戏迷,又有谢莫语这个祟拜者,苏不语没片刻工夫就把这祖孙两个逗的笑声不断。

谢柏都有些看不下去,忙叫着苏不语去他院里吃茶了。

谢柏顺便就把谢莫如叫走了,看苏不语与谢莫如说话的模样,就知道这俩人不是一般的熟。

谢太太心下感叹,谢莫如平日里神人不理,都是你找着她说话的性子,这交际功夫怎地这般出众?谢太太还没感叹完呢,李宣李樵兄弟来了。

平日里,尚书府与永安侯府交情平平,不过,谢太太也是听说过这兄弟二人的。

李宣有个侯爷爹、公主娘,凭这身份在帝都风评也不能差了。

李樵也是大有名声,主要是名声太臭。

倘是李樵自己来,谢太太都有点儿不知道怎么招待他。

好在今日与李宣同行,谢太太一看这架式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自然一视同仁。

李家兄弟二人不过略施一礼,谢太太就命丫环带着兄弟二人去苍柏院了。

就这么,大家一道在苍柏院煮茶吃。

谢家的茶不坏,李宣擅茶道,行止间那份儿贵公子的雅致自不必提,茶煮的也委实好。

大家一面吃茶,一面说些闲话,如今帝都的大热门就是北岭先生讲学的事了,苏不语道,过了这新鲜景儿,去听课的豪门贵胄少了,现在不必听课票了。

莫如妹妹,你要还想去听北岭先生的讲学,尽可去,方便的很。

谢莫如放下手中核桃大小的紫砂小盏,我念书有限,就是去了,估计也听不大懂。

再者,我对经书没什么兴趣。

苏不语道,你那天难不成是特意去给九江占位子的?上下打量李九江,与李宣道,这小子长得也一般啊。

李宣好脾气笑笑,给谢莫如续上茶,道,大哥是不比不语你国色天香。

苏不语白眼,你可以夸我貌比潘安。

再问谢莫如,莫如妹妹,你不会神机妙算到这份儿上吧?谢莫如坦诚相告,并不居功,道,其实那天我是去看北岭先生的。

苏不语不解,北岭先生有什么好看的?除了学问当世称雄,相貌也就是个寻常老头儿样儿吧。

因为帝都不少闺秀是先对苏不语的话本子疯狂,继而对苏不语的美貌疯狂,故此,苏不语看人,亦是先看学识,再看美貌……看看是不是异人有异相。

倒看不出妹妹还有这般童趣。

玩笑一句,见谢莫如不愿多说,苏不语转而道,我听说国子监想请北岭先生留在国子监讲学,翰林倒是想北岭先生入翰林院。

就不知北岭先生会不会留下来了?两处衙门都不错。

李宣道,北岭先生尚未入宫讲筵。

做官得先经过他舅的许可吧。

苏不语不以为然,这就是在抻着啦。

抻着?李宣望向苏不语。

苏不语把空杯子往前一举,李宣只得给他也续一盏香茶,苏不语摆了一番架子方道,这还不简单,北岭先生虽是白身,可三十年前,太祖皇帝三顾茅芦都没请得动他。

如今他在学术界的地位,南薛北岭,把他放在薛帝师之下,大部分是因为薛帝师的身份,俩人要真比学问,说实在的,薛帝师到底比北岭先生年轻三十来岁呢,哪怕薛帝师天纵英才,毕竟差了三十年的时光,我看薛帝师不一定比得过北岭先生。

北岭先生是学术界的泰山北斗,受邀来国子监讲学,那是北岭先生身为大学问家传道授业的美德。

可要说入朝为官么,则是另一码事,北岭先生当然得抻一抻啦。

这抻的呀,既是地位,也是身份。

说完,一盏香茶饮尽,又递到李宣跟前。

李宣道,先等会儿,我再煮一壶。

真看不出苏不语竟是个牛饮货色。

谢柏笑,不语虽废话多了些,也有些歪理。

什么叫歪理,我这叫话糙理不糙。

苏不语道,要我说,老人家想讲学就讲学,官么,做不做真无所谓。

可也得给朝廷些面子,大家你好我也好,日子才能好。

说完之后,他不忘道一句,你说是吧,莫如妹妹?谢莫如道,要看北岭先生自己的意思吧。

咱们这不是先分析一下么。

北岭先生会来帝都,总是有原因的。

什么原因?谢莫如摇头,不知道。

李樵开口道,与前朝有关。

谢莫如心下一动,立刻露出恍然之色,就听苏不语瞪圆了一双光华潋滟的桃花眼,神秘兮兮的压低声音道,北岭先生不会是想造反吧?谢柏险摔了手里的茶,摇头叹道,苏不语啊苏不语,你也就是写话本子的脑袋了。

李宣忍笑,学着苏不语先时说谢莫如的话,不语兄,倒看不出你还这般风趣啊。

苏不语智商归位,讪笑,一提前朝,我就给想偏了。

转移话题最好的法子是,发起一个新的话题,苏不语就问李樵了,九江,你是不是有什么小道消息啊?李樵道,这种事,无须小道消息。

你刚不是说太祖皇帝当年三次延请,北岭先生忠臣不侍二主,终是离开帝都城。

当初是因对前朝的忠贞离开帝都,这些年,北岭先生都未回来过,如今回来,最大的可能就是事关前朝了。

这话在理。

苏不语连连点头,可到底是什么事呢?最大的可能是朝廷要修前朝史书。

李樵道,除了此事,我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样的事能触动北岭先生了。

苏不语忽地扑哧一笑,不,还有一事肯定也能触动北岭先生。

见大家都瞧向他,苏不语笑,要是我早生个三五十年,当年一准儿能把北岭先生留下来。

只要跟北岭先生说,你要敢走,立刻把前朝皇帝的坟挖了,北岭先生肯定不走了。

大家对苏不语的话反应都是:……唯谢莫如颌首,这也是一种法子,要是朝廷说给前朝皇帝修整下皇陵,祭一祭前朝皇帝。

北岭先生会来帝都,也就不稀奇了。

苏不语立刻表示,莫如妹妹就是我的知音哪,每每总能说出我的心声。

莫如妹妹,我就是这样想的!咱们这就是传说中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啊!诸人罕见的心有灵犀:个臭不要脸的!苏不语十分怀疑,陛下真能去祭前朝皇陵?谢莫如笑,祭与不祭,都是做给活人看的。

还是修史的可能大一些,如今天下承平,前朝史料整理编撰,倘能有北岭先生这样的大儒相助,自然事半功倍。

苏不语道,要北岭先生真能留在帝都,也是我们儒生之幸。

谢莫如笑一笑,不考虑其他,她却是觉着,北岭先生回北岭比在帝都好。

先不说北岭是江北岭的老家,就是论人文环境,北岭更需要江北岭这样的大儒去传播学问。

而帝都,能人太多,多一个江北岭不过是多几分热闹,少一个江北岭亦无伤大雅。

大家说一回江北岭,叙些闲话,天色不早,李家兄弟起身告辞。

谢柏苦留不住,苏不语笑,下次休沐我做东,去我家庄子上,咱们打猎去!莫如妹妹,你会骑马,还不会马上射箭吧,到时我教你。

谢莫如笑应,与谢柏一道起身相送李家兄弟与苏不语。

李樵步子缓慢,落在后面。

谢莫如走的也不快,李樵自认不是个拘泥人,他这次来谢家,倒不是为了来喝茶闲话,他主要是想亲自来,过来跟谢莫如道一声谢。

可话到嘴边,不知为什么,就有些说不出口。

不是碍于面子不好说,是觉着这话说出来倒显生分。

李樵发誓,他秋闱时也没这般紧张过,先悄悄在袖管里握一握拳,咬一咬牙根,李樵控制住面上的淡然,道,不知要如何开口。

谢莫如笑,先生已经开口了。

李樵呃一声,道,我号九江居士,朋友都叫我九江。

我年岁与不语相仿,姑娘一直叫我先生,倒显着我比不语还长一辈似的。

谢莫如点点头,从善如流,九江。

李樵终于放松了些,他实在没有太多单独与女孩子相处的经验,李樵道,谢姑娘,总之要谢谢你。

没什么好谢的。

谢莫如道,你也知道我的处境,你坐我让出的位子,终是担了风险。

李樵一笑,如果怕风险,我就不会来帝都了。

我有血亲,有朋友,但你是第一个将自己的位子让给我的人。

我明日要去拜访北岭先生,姑娘若有事,与我直说即可。

李樵解释道,我不是要还姑娘人情,是觉着如果有能帮到姑娘的地方,便如当日姑娘帮我一般,义不容辞。

谢莫如笑,叫先生看出来了。

她那天真不是去给李樵占位子,事实便如她所说,她主要是为了看一看传闻中的北岭先生,让位子什么的,完全是顺带而为。

李樵笑,姑娘光明磊落,有话直言,我方能猜度一二。

谢莫如特意去见江北岭,总是有原因的。

谢莫如有些明白为何她二叔热衷于为李樵恢复名誉了,谢莫如道,九江只管安安心心的同北岭先生请教学问,我其实,没什么要跟北岭先生说。

李樵有些讶意,皱眉思量,想着谢莫如是不是不信任他,不然,谢莫如亲自去国子监去看北岭先生,总会想做些什么的吧?又或者,他受谢莫如天大人情,要是他说些什么,使人容易联想到谢莫如身上?再或者,谢莫如是真的没什么要跟北岭先生说的。

李樵一时未有准确判断,谢莫如已道,要是北岭先生谈及帝都,九江兄可以不说话,但说的话,最好说些劝北岭先生留下来的话。

李樵看谢莫如神色淡淡,不禁问,北岭先生留在帝都对姑娘有利?你这模样可不像希望北岭先生留在帝都的样子。

谢莫如仍是冷冷淡淡,我一无所有,北岭先生留与不留,同我无干。

是朝廷,希望北岭先生留下来。

李樵这才明白,原来这小小少女在指点他,帝心若何。

李樵未再多说,与李宣告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