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安公主是第一次感觉到来自丈夫的力量,不同于她的摇摆不定,谢柏任何时候都是笃定的,有所决断的,所以,谢柏的每句话都会给她一种稳固可靠的感觉。
宜安公主直接上门,长公主府的门房告知后才知道长公主在永安侯府,谢柏一笑,吩咐车夫,那便去永安侯府吧。
看来文康长公主与永安侯夫妻关系当真不坏。
永安侯正与文康长公主说话儿,女官进来回禀说是宜安公主与驸马到了,文康长公主吩咐女官,请宜安进来说话,让宜安驸马去花厅略坐。
永安侯起身道,我过去瞧瞧,这个时候过来,怕是有事。
文康长公主点点头。
这事儿,男人之间说起来要更加简单直接,谢柏大致将事情讲了,永安侯道,倘因太后一句话,就怀疑太后身边儿人的忠奸,有些唐突。
不过,谢姑娘的怀疑也不能说没道理。
只是这事,当秘密查探,谢姑娘在大庭广众下说出来,虽是护母心切,稍稍有失稳重。
永安侯说话颇是委婉,心下却是挺佩服谢莫如,非得有这等本领,不能在帝都立足啊。
谢柏恳切道,事关生母,自己亲娘,我家侄女不过十一岁,她要在此事上都能‘稳重’,不要说我,便是侯爷听闻有此等人,怕也要退避三舍的。
永安侯笑,汉乔的话在理,是我想的多了。
非是侯爷想得多。
谢柏叹道,魏国夫人身份尴尬,你我皆心里有数。
若非如此,我也不会特意陪公主过来。
只是,魏国夫人不过一内宅女眷,且多年足不出户,与外事无干。
莫如的话,她小时候,家母也只是偶尔才会带她去族人亲戚家走动罢了。
直待去岁,莫如十岁了,这个年岁的女孩子,不论公门侯府,还是平民百姓,有几个没出过门的,她出门也十分有限。
她们母女,弱质女流,偏屡屡有人借此生事,实不知意欲何为?倘是算计谢家,倒也罢了。
我担心的是,如今竟蒙蔽太后娘娘,还有什么不敢做的呢?今日能为魏国夫人的事挑拨了太后,他日难保不会再将太后操纵于手?永安侯道,我所虑之事,与汉乔想到一处了。
这会儿要是想着站干岸看笑话,他日难保自己不成为笑话。
永安侯可不是摇摆不定的宜安公主,这事合该文康长公主出面,永安侯自不会推却,他道,只是还请汉乔回家说一声,毕竟事关慈安宫,勿再张扬此事才好。
谢柏笑,出门前家父母已令家下人禁口,侯爷只管放心。
永安侯道,还得多谢汉乔特意过来知会我与公主。
大过年的喜庆日子,公主毕竟年轻,不若长公主见多识广,更有决断,自该过来请教公主与侯爷。
谢柏道,何况事关谢家,如何敢当侯爷一句谢。
我只盼着风调雨顺,平平安安的才好。
永安侯叹,人心思乱,则乱生哪。
大年初一,永安侯府事情也多,这件事说完,宜安公主与谢柏便告辞了。
永安侯进去瞧文康长公主,文康长公主面色不豫,永安侯劝她,大过年的,莫因这个着急上火。
倘因这个便生气,早气死了。
狐狸露出尾巴,也没什么好急的。
文康长公主笑笑,道,倒是宜安这桩亲事结的不错,她以前可是最会站干岸和稀泥的,这回倒是明白了一回。
难怪皇兄与宁平姑姑都选中谢家。
陛下与大长公主的眼光,自然是最准的。
永安侯道,还是进宫与陛下说一声吧,狐狸虽露出尾巴,此事如今已非机密,受了惊的蛇,再咬谁一口可不好。
真有本事咬人,早下口咬了。
是没这本事,才会去糊弄母后。
文康长公主皱眉,这些人也不知怎么回事,大概是觉着母后耳根软好糊弄,殊不知,好糊弄的人哪,一般成事不容易,倒很容易坏事儿。
永安侯忍俊不禁,哪儿有这么说太后的。
他与文康长公主自幼相识,文康长公主性子不大好是真的,言谈则别有趣味。
文康长公主向来是什么都敢说的,她道,本来就是实话。
倒是谢家那丫头,她可真不像她娘,也不像谢家人。
永安侯挑眉,怎么,你也觉着她像大长公主?那些话也能信?不过是有人对宁平姑姑或是方家怀恨在心,用这话拿捏她罢了。
哪里当得了真?文康长公主道,宁平姑姑不是她这样的人。
这我倒能确定。
文康长公主不欲多谈谢莫如,一叹,大过年的,偏又不得清静。
吩咐女官准备进宫。
永安侯笑,我陪你去。
也好。
谢莫如一席话折腾的两座公主府都不得安宁,这种效果就出乎她的意料之外了。
自谢尚书那里得到消息,谢莫如暗道,文康长公主行事,称得上迅速缜密了。
这种事,便是明日进宫也不会耽搁,何况文康长公主的身份,她后儿个去也没人敢说啥。
偏生,大年初一的,头晌刚从宫里出来,过晌立刻又进宫。
别看文康长公主平日里说话不大动听,做事的分寸拿捏的恰到好处分毫不差。
有这样的身份,做事又有准头儿,难怪文康长公主倍受帝宠呢。
跟文康长公主一比,宜安公主文雅的多,可文雅有什么用,宜安公主连自己的政治立场都没搞明白呢。
便是太后真的问她母亲,她母亲身份的尴尬,世人皆知,宜安公主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她太后问过她母亲的事吗?大庭广众下直接对她说,太后问起她母亲了。
怕是在宜安公主心里,胡家亲近更胜谢家。
谢尚书劝慰谢莫如,莫担忧,无事的。
谢莫如道,祖父自然能瞧出来,我不过虚张声势罢了。
谢尚书颌首,你心里有数,这就好。
我实在不明白为何总有人不叫我与母亲太平。
谢莫如望着自己的双手,轻叹,我们的手里,没有半点儿力量。
唯一所余,唯有身份。
战斗值爆表的谢莫如,也会有这般感叹。
谢尚书道,世间总是多纷扰,不是这事,便有那事。
不必挂怀。
谢莫如告辞,起身回了杜鹃院。
张嬷嬷并不知松柏院的事儿,见自家姑娘回来,连忙带着秋菊腊梅上前服侍,并与谢莫如回禀了头晌哪些人过来磕头拜年云云。
谢莫如听过后,就去床上补觉了。
张嬷嬷还不敢让她睡太多,怕睡多晚上失眠,一个时辰便将谢莫如叫醒,谢莫如在屋里看书消磨了半日。
大年初一一般都是族人往来拜会,大年初二谢尚书谢太太带着一家老小去三老太爷府上,给三老太爷三老太太拜年。
接下来,尚书府自家的戏酒也开始了。
除了自家戏酒,谢太太也要去各家赴宴,今年唯一多出来的就是宜安公主府上了。
如今女孩子们年岁渐大,谢太太去吃年酒都会带着谢莫如谢莫忧同往,谢莫如大都是不去的,倒是宜安公主府上戏酒,谢莫如跟着去了。
宜安公主初初开府,东穆王朝立国时短,正经宗室就是出身不大正经的靖江王了,这位王爷早已就藩,并不在帝都。
另外帝都三家公主府,宁荣大长公主、文康长公主、宜安公主,余者皇子公主皆未成年,尚在宫中,所以宜安公主请的亲戚,也就是宁荣大长公主、文康长公主、舅家承恩公府、婆家谢府,这四家了。
人少的哟,凑一席都难。
宜安公主为人也有几分机伶,她干脆进宫把几位年纪略大些的皇子公主请来来府听戏吃年酒。
非但体面,也热闹不是。
谢太太还有些担心文康长公主的阎王脾气,提前叮嘱谢莫如,长公主那里,少言语。
大年下的,和和气气才好。
谢莫如笑,祖母放心吧,长公主何等人物,哪里会计较前事。
再者,还有宜安公主的面子呢。
今次之要,并不在文康长公主那里。
谢太太笑,这也是。
谢莫如向来心有成算,大节下的,也不会自己上赶着找不自在。
文康长公主虽是阎王脾气,可只要不惹她,一般她也不爱理人。
祖孙三人收拾妥当,谢松送母亲女儿们过去,之后再去同僚那里吃酒,谢芝几人则是随祖父另去他府赴宴。
谢家一行到的最早,公主府头一年戏酒,谢家自然得捧场。
接下而来的问题是,谢家再清贵,也是大臣之家,于是,一次又一次的向前来的公主皇子们行礼。
好在,有此待遇的还有承恩公府一行。
宁荣大长公主的辈份是无需与人屈膝的,但,宁荣大长公主的媳妇、姓胡的公子、姑娘们,也要与谢家一般行礼无二。
好在,这是宜安公主府的家宴,无需大礼参拜。
李宣见着谢莫如谢莫忧姐妹还把自己的两个弟弟李宇李穹介绍给她们认识,李宇李穹年岁与谢家姐妹仿佛,年岁小,人也格外坦诚,不禁齐齐看向谢莫如,谢莫如笑问,可有三头六臂?这样大咧咧的看人家姑娘,的确不大礼貌。
李家兄弟家教甚佳,态度大方,李宇十二岁,比谢莫如还要年长一岁,笑,并无三头六臂,倒是位颇为风趣的妹妹。
说着一揖,又与谢莫忧打过招呼。
李穹亦道,谢家姐姐好。
姐妹二人还礼。
几人正说话,宫里皇子公主们来了。
皇家并不保守,除了年岁略长的大皇子二皇子,连十一岁的三皇子、十岁的四皇子、十岁的五皇子都来了,公主来的就是永福公主长泰公主两位,三公主年岁尚小,留在宫里陪太后,靖江郡主也一并来了。
皇子公主郡主们先见过宁荣大长公主、文康长公主,再与宜安公主互为问候,接着就是大家给皇子公主郡主们见礼,皇长子穆延熙笑,宜安姑姑的家宴,咱们客随主便,都是亲戚,不必多礼。
绝对都是亲戚啊,承恩公府自不必提,这是外戚中的外戚,便是谢家,也是三皇子的母族。
谢太太瞧着三皇子的眼神儿就格外亲切了,三皇子也格外问候了谢太太,永福公主忽然笑道,老三,你可得当心,问候谢夫人倒罢了。
可千万别好不好儿的去问魏国夫人,皇祖母问一句魏国夫人,竟也叫谢大姑娘挑出了不是。
长泰公主忙打圆场,永福姐姐就是爱说笑,魏国夫人论辈份是父皇嫡亲表妹,我们都要叫一声表姑的。
三弟这里,更是亲上加亲,既是表姑,又是舅妈。
三弟,魏国夫人不问俗事已久,你在宫里,年岁小也不大出来,这亲戚可得知道。
谢夫人时常进宫请安,你是见过的,这位谢大姑娘,就是魏国夫人的长女。
你们一样年岁,不知谢大姑娘是几月生辰?谢莫如恭谨一笑,八月初一。
那还是三弟大一些。
长泰公主笑问三皇子,你这做表兄的,第一次见谢家两位表妹,可得有见面礼呀。
三皇子面儿上方好过些,感激的看长泰公主一眼,笑,来前儿母妃给我准备了。
小内侍捧上两份见面礼,谢家姐妹道谢接了。
三皇子笑,都是亲戚,两位表妹无需客气。
五皇子令内侍单给谢莫如一份见面礼,道,我母妃与令母是旧交,这是母妃给你的。
谢莫如有些讶意,问,不知令母妃是?五皇子道,苏妃。
谢莫如对宫妃一无所知,对这位苏妃更是闻所未闻,还是道了谢。
永福公主冷哼一声,五皇子问,宜安姑姑这里可有枇杷露?宜安公主以为五皇子是想喝枇杷露,忙令丫环捧来,五皇子吩咐丫环道,不必给我,给永福皇姐端过去。
永福公主气的脸色都变了,冷笑,早听说苏妃娘娘自幼长于宁平大长公主府,果然与魏国夫人情谊深厚啊!五皇子看永福公主一眼,并不理会。
二皇子看向永福公主,无奈道,皇姐。
永福公主道,本就是事实,还怕人说不成!宜安公主给长泰公主递个眼色,长泰公主悄悄扯永福公主的袖子,好容易谢大姑娘如此顾及大面儿,百般忍让,这又去同五皇子较什么真儿!永福公主瞪她,一个劲儿拉我做什么!长泰公主道,咱们这是来给宜安姑姑拜年的,宜安姑姑的府邸,景致是极好的,我陪大姐姐去逛逛。
永福公主冷笑,真个笑话,我倒要避出去!长泰公主终于无话可讲了。
谢莫如起身,与宜安公主道,殿下,忽想到一事,我先回府了。
宜安公主松口气,都没顾上留谢莫如一句,笑,好,去吧。
等有空你过来,跟我说说话儿。
谢莫如就要走人,永福公主简直是与谢莫如八字不合,她冷笑道,五弟这般回护你,怎么谢大姑娘倒要走人?起码留下来谢一谢五弟才是啊。
谢莫如淡淡望永福公主一眼,索性回身坐下,宁荣大长公主顿时心知不妙,连忙道,谢大姑娘有事,就先回吧。
谢莫如再望永福公主一眼,唇角微勾,就要走人。
永福公主讥诮的看向谢莫如,问,怎么,谢大姑娘心有不服!宁荣大长公主长叹,这人要是找死,简直拦也拦不住啊。
果然,谢莫如这次也不坐了,她就站在那里,脸上也没有特别的表情,你甚至看不到半分怒色,她完全就事论事的口气道,我与五皇子素不相识,何来回护之说。
五皇子与公主才是血脉姐弟,公主难道竟没看出来,五皇子回护的是你。
非但五皇子回护的是你,长泰公主屡屡为你圆场,二皇子亦觉公主所为不妥,公主如何不觉呢?谢莫如道,我不知公主因何对我不满,但这是宜安公主府,这是宜安公主开府来第一次年酒。
我不说话,是避公主锋芒,想来公主也是没觉出来的。
宜安公主是公主的堂姑,她年纪长于公主,更是公主的长辈,一片亲近之心亲自去宫里请公主过来吃年酒,为的是一家子亲近热闹。
有句俗谚说‘打狗还得看主人’,这话虽粗,理是对的。
我是宜安公主的内侄女,公主便是看不上我,今日今时今地,宜安公主的府里,宜安公主面前,宜安公主府的年酒,公主却是不该叫我难堪的。
我且问一句,公主所为,有半点儿顾及到宜安公主的脸面吗?公主既然喜欢听我说话,我便给公主讲个故事吧。
二叔以前送过我一只百灵,我初时非常喜欢,每日都会逗它听它唱歌,年下事忙,便忘了那只百灵,等再想起时,才知道百灵死了。
我问丫环是怎么死的,方知下人见我不再每日看它,便疏于照料,有一日晚上,忘了将鸟笼子提进屋去,天降大雪,百灵便给冻死了。
谢莫如淡淡,此乃亘古真理,万载不变。
话毕,谢莫如自斟一盏花露,仰头饮下。